朴拙入悠韵 清丽含雅香 ——著名花鸟画家王玉山的笔墨情趣
▲ ? ?著名画家王玉山
【人物档案】
王玉山,男,汉族,生于1975年,2001年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于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进修,2010年学习于北京现代工笔画院。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花鸟画艺委会委员、山东省国画院院委、日照国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国画高研班助教、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日照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九三学社社员。
▲ ? ? 王玉山作品:《幽香》 46cm×68cm
朴拙入悠韵 清丽含雅香
——著名花鸟画家王玉山的笔墨情趣
■ 记者 ? ?赵艺瑶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花鸟画把大自然的灵韵和文人自得其乐的熏陶融合在一起,不仅注重花鸟形象上的古意表达,更讲究自我精神和价值的体现。许多当代优秀花鸟画家为了实现传统笔墨、审美意境、情感表达的突破,常常对其进行不懈的求索,著名工笔花鸟画家王玉山先生正是其中一位。
在传统国画的艺术领域里,王玉山对山水、人物等绘画皆有所精通,但创作最多的当属蕴含笔墨情趣的花鸟画作品。多年来凭借着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王玉山在花鸟画上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兼收并蓄, 清丽淡雅的画面上弥漫着素净的幽香,朴拙闲逸的古意中渗透了大自然的灵动,创作出的作品注入了感悟生命的笔墨情感,细细品味之时,意蕴悠长。
▲ ? ? 王玉山作品:《清韵幽香》 68cm×68cm
勤于练笔融万象
莒县,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勰的故乡,一部巨作《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而王玉山正是出生于这样一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之地。他成长于普通农民家庭,受本土画家张竹多先生耳濡目染的影响,自幼喜好书画,后跟随张先生学习并开启了绘画的启蒙之路。因家境贫困,王玉山初中毕业之后便辍学打工,然而他却并没有放弃绘画,而是较之之前更加刻苦钻研,在辛苦工作回家后总是摆弄着几块沉重的平板石,堆砌成案板,然后铺上毛布画画。尤其结识当地书画名家“莒县六老”后,他每天更是笔耕不缀,全身心地投入到书画用笔技法之中,这让他对书画创作有了最基本的认知。
王玉山17岁便进入莒县工艺美术公司从事画扇面的工作,而工艺制作和绘画艺术总是相通的,从设计、勾线、上色到成形,他的绘画训练逐渐像模像样。他常用不多的工资购买有关花鸟画的国画书本,并在从厂里裁剪下来不用的宣纸头上进行花鸟的临摹。之后,为了尝试写生,他曾骑着自行车前去600多公里远的菏泽牡丹园,观察怒然绽放的牡丹,腿皮磨烂了也不自知。而正是这种从骨子里散发的绘画热情,让厚重的“铁杵”磨出了扣开艺术殿堂大门的钥匙,其下功夫创作出的作品成为了进入专业院校进修的“敲门砖”。
▲ ? ? 王玉山作品:《清韵茶香》 45cm×45cm
因缘巧合之下,经友人推荐,王玉山来到杭州,进入了中国美术学院学习,从此迎来了他在绘画道路上的转折点。“我之前走的是‘野路子’,从小学习的绘画基础大多不符合中国画的传统,刚开始训练时,以前的笔墨技法都被否认了。”王玉山说道。在学院老师的指导下,他丢掉了以前的绘画“包袱”,以平稳的心态从头开始临摹宋画小品和小工笔作品,传移模写之下,逐渐掌握了正规的国画章法技法。
在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学院殿堂里,名师也格外注重学生们“走出自己的路子”,出外写生便成为了必要的训练过程。没有太多写生经验的王玉山通过观察老师同学在立体物体和平面绘画的转换过程,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思路。两年的进修学习,他对花鸟画的笔墨技法和专业理论等方面有了深刻的认识,更结识了何水法、卢坤峰等当代大家,在交流中受益匪浅。
中国美院毕业以后,王玉山重新回到了莒县工艺美术公司画制工艺品,“工艺品是技术性的制作,与艺术创作完全不同,长期做下来会把从美院学到的书画知识忘掉。”为了重拾真正的书画艺术创作,他和好友一同报考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基于多年来在绘画创作上的勤奋,他得以被录取。不同于中国美院以临摹小品为主,这所充满了书画爱好者的艺术圣地主要创作气势磅礴的大画。在名师的指点下,他极其注重工笔花鸟画的造型,对笔墨的把控非常到位,游刃有余地在宣纸上掌控全局,挥洒笔墨,通过以线造型,以形传神,创作出的作品极富个人韵味,尤其在工笔和写意的融合上,有了质的飞跃提升。
▲ ? ? 王玉山作品:《得冠图》 45cm×45cm
基于对绘画求知的渴望,之后王玉山又主动报考了首届北京现代工笔画高研班,在浓厚的学习氛围里,他晚上常常兴奋地画到天亮。更有王天胜、蒋采萍、李魁正等全国一流工笔画家的指导,王玉山极大地提高了眼界,开阔了视野,在笔墨里的浸润让他在花鸟画上如鱼得水。经过多年专业殿堂的进修,“半路出家”的王玉山把“野路子”积攒的经验和学院派沉淀的学识相结合,在临摹古画中吸取传统的技法,在写生中用勾皴点染的不同笔墨营造出生命的灵性,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态度诠释花鸟的精神气质,创作出的作品色彩淡雅,清新明丽,写实的风尚中暗含写意的墨韵,精细的线描中蕴藏大笔的渲染,整体布局既富古拙的笔意,又极具当今鲜明的时代风格。
“我从小对花草非常喜欢,不同的季节在花鸟画上挥墨出不同的色彩,这是非常有情趣的事情。”王玉山不断地写生创作,刻苦钻研绘画。而辛苦的付出总是有回报的,2010年他的作品《沂蒙金秋》首次入选全国首届现代工笔画大展,这更加坚定了他在艺术创作上的信心。
之后,他以赤诚之心继续在绘画道路上前行,并崭露头角,2013年作品《版纳仙韵》入选泰山之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14年作品《家家乐》入选全国第四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2014年作品《雨林情?仙韵》入选翰墨齐鲁首届全国花鸟画作品展并获奖;2014年作品《花非花?梦》,入选精致立场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大展;2014作品《雨林情》获第十二届全国展山东作品展创作奖;2015年作品《版纳惊梦》入选翰墨齐鲁全国中国画展并获奖;2015年作品《幽情》入选泰山之尊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并获奖;2015作品《清影幽梦》入选南田风韵第二届恽南田全国花鸟画作品展等等。他取材于传统的花鸟画,以生动流畅的笔墨创作出颇具生命味道的作品,其执着痴迷的艺术品格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指引着他在艺术山峰上不断攀爬。
▲ ? ? 王玉山作品:《清韵》 46cm×68cm
清新劲健生雅逸
在没有正式进入专业院校之前,王玉山训练的是写意花鸟,只重视其神韵,而忽视其形体,“像”成为了他对花鸟画作品评判的标准,而这种认知因为缺乏传统技法的基础,而显得苍白无力。在经过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和首届北京现代工笔画高研班的系统学习后,他开始逐渐意识到以线造型的重要性,对工笔花鸟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探索。
王玉山在创作上十分注重线描的运用,线条的粗细长短、虚实疏密、顿挫刚柔和笔墨的浓淡干湿撑起了画面的整体形象,尤其在其花鸟画作品中,他用笔老辣,劲健有力,时而用粗犷的线条表现树干,时而变化成细腻的游丝描,衬托花卉的柔和,绿叶则选择用钉头鼠尾描勾勒,因下笔力度深浅不一,或飘在纸上,或渗入纸里,书法的藏锋、露锋尽皆诉诸于笔端,创作出的作品画面紧凑而生动,极富层次感和立体感,从而凸显出花鸟的生命意象。
而在用色上,中国画自古讲究“以色造境”,王玉山则更倾向于“以情造境”、“以心造境”。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或许还能调和出更多艳丽的颜色,但是他却常常把自身的心境赋予到色彩的选择中。在许多小品画作中,由于学习宋元画的缘故,他直接用墨色的浓淡干湿营造朴拙淡雅的画面感,而在许多大景花鸟画作品中,他调和出细腻柔和的色彩,或雅绿、或淡红地挥洒在芭蕉或牡丹之上,增强了画面的情调意境,让人顿生闲雅野逸之情。
▲ ? ? 王玉山作品:《金秋》 46cm×68cm
王玉山对于工笔花鸟画的研修,并没有使其完全摒弃写意之法。在他看来,作为中国水墨画中既对立又统一的题材,这两者其实是可以并存的,写意之中有工笔,工笔之中含写意,只有这样,创作出的花鸟画作品既有造型又具神韵。“工笔画中用笔稍微放开一些便是小写意画,小写意作品再放开一些便是写意画,写意画再放开一些就变成了大写意画。”王玉山告诉记者。他在以线造型的基础上寥寥几笔,用清润的笔墨语言塑造出写意的表现,生动的气韵传递着个人的精神状态。
基于对这种绘画理论的认知,王玉山的许多花鸟画作品诸如《赏春》《高节清风》《花间趣》等,其构图严谨,线条流畅,对于树叶枝干的处理简洁干净,而“信手拈来”的生机盎然的鸟雀鱼虫等,则赋以明暗虚实的变化,传神的气韵极具宋元朴拙的古意。王玉山习古而不拘泥于古,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笔墨语言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清亮的画面颇具浓郁的现代精神气息。作品中百态千枝上的鸟雀以眼神传递着或高兴或痛苦的神情,花卉则呈现出或娇媚或昂扬的姿态,细细揣摩,原汁原味的大自然的生命气息仿若浮现眼前,一片泥土芳香弥漫心田,正是这种境界的表达,显现出其功力之不俗。
轻灵简洁的小品花鸟画,是王玉山对率真肆意、潇洒飘逸的文人气质的向往;丰满厚重的大景花鸟画,则是他对大自然生命诗意的礼赞。而画如其人,他为人谦和低调,以孜孜不倦的求知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绘画的艺术世界里,无论是创作小品还是大画,他大胆用笔,灵动的线条似乎都有着情感的牵扯,生动的造型富有气韵,清新的格调中透露着生活的情趣,而在笔酣墨饱时戛然而止,给人留下了无限的空间遐想。尤其结合西画光感的使用,其画面更加淡雅灵透,笔墨之间自发形成了意境气象,既有骨力又见墨韵,无形之中传递的坚毅精神和意趣盎然的雅逸,常常引起观者的共鸣,颇具感染气息。
▲ ? ? 王玉山作品:《版纳惊梦》 240cm×124cm
古意微茫显灵韵
随着大时代潮流的冲击,如今的花鸟画创作中,出现了一些工艺化的倾向,这使得花鸟画市场上的许多作品千篇一律,背离了花鸟画的自然意趣。与这种倾向相反,王玉山所营造的花鸟世界,画面清丽淡雅,古朴静谧,仿佛带人们走进了纯净的大自然中,感受到非凡脱俗的天地之大美,花朵的芬芳、禽鸟的鸣唱、芭蕉的舞动、枝叶的伸展等情景尽皆浮现眼前,使人忘记了那些被线描塑造的肌理和被色彩覆盖的纹络,而这正是花鸟画创作的艺术魅力,极大地契合了人们寻找心灵质朴的需求,诗意化的画面感牵动着观者的情愫,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为了寻求创作的灵感,王玉山常常出外写生,观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灵物,在他的眼中,这些生命都是富有情感的,他把这些繁花野草给以“人格化”的艺术性处理,并运用古拙的传统笔墨技法把其诉诸于画面上,在主观思想和客观事物的融合下,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发展,极富现代气息的形式。他曾前往延安写生,也到过西双版纳,而这些对他的艺术创作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我在西双版纳曾遇到一位写生的老师,而不同于宋元绘画的满构图便是从他身上学到的。”王玉山说。西双版纳因为水土丰沃,那里生长的树木参天,深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他一改小品为满构图,开始尝试大幅花鸟画作品的创作。王玉山以传统的笔墨技法为基调,在宣纸上营造出层层叠叠的枝叶,不留一点空隙,创作出的作品画面丰富,立体感强,尤其呈现出的浓烈的雅逸之风,正是对西双版纳生命绽放的讴歌和至情至圣的赞美。
作品《版纳惊梦》便是以西双版纳为背景进行的创作,王玉山用青绿的笔墨在画面上堆满了紧凑而疏密的叶子,中间穿插着几穗金黄的花骨朵,高处的森林隐约可见,两只鸟雀似乎是被一阵拂面的微风惊着了,匆忙地飞离这片幽深的土地。整幅作品运用浓淡枯湿的笔墨营造出远近的层次感和立体感,颇有独特的意蕴。在西双版纳写生创作时,王玉山还常常绘画附有鸟雀、蝴蝶的花卉,游走飞鹤、火鸡、红头鸭的丛林等,他取材于大自然,但却用传统和现代结合的技法语言表现生命的烂漫精神,淡雅的画面中传递出诗意般的纯净心灵和愉悦感情。
▲ ? ? 王玉山作品:《高节清音》 136cm×68cm
当然,以四君子之称的梅兰竹菊等题材在王玉山的笔下也并不少见,他师法造化,反复钻研,勤学苦练,创作出的画作清新雅致,有文人高洁正德之风。尤其在小品创作上,梅花的傲骨幽香、兰花的清丽脱俗、竹子的挺拔劲节、菊花的隐士风范等尽皆挥洒于笔端,或中锋或侧锋的运笔勾勒出盘根错节的枝干、柔和细腻的新叶、疏密相间的花瓣等,寥寥几笔千变万化,浓淡的墨色细致精微,点点染染之间极具自然朴素的审美体系,而这些无不契合着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的精髓,画作之中虽多有怡情寻趣之味,但是于境界上却有蔚为大观的水墨繁华。
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让王玉山的作品极富生动的灵韵,而对于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也成为了他灵感涌动的创作源泉。其多幅作品以生活场景衬托花卉,“无论春夏秋冬,我喜欢把花摆放在房子里,我觉得这是一种乐趣所在。”他尤为显眼的作品当属“禅茶一味”系列,花卉旁增添一个茶壶和两杯热茶,古气浓郁,清气溢香。在朴素淡雅的画面中,花的明丽和茶的禅意似乎有所矛盾,但细看起来却显得格外和谐,这是一种宁静惬意的表现,也是一种禅意的境界,既显格调,又见雅逸。他用朴实的表现手法传递生活情趣,把追求工笔的写意性作为自己最高的审美诉求,给人以美的润泽和享受。
而《赏菊图》则是王玉山另一种充满生活气息的花鸟画作品,霜降时节,在弥漫着江南风情的窗格前,一盆秋菊以亭亭玉立的身姿,正在浓烈肆意地绽放,旁边缀以几块奇石,石缝中悄然钻出了另一丛野生的菊花,这似乎是在直面凛冽寒气,对命运的不屈和抗争,“霜气浴朝露,浓姿带夜光”便是对这幅佳作的最好表达。在清雅的构图中,他以墨色的浓淡枯湿拉近了画面的距离感,以石头表气节,以灿然绽放的菊花喻傲骨,用窗格营造生活的意境,从而传递生命勃发的气象。
王玉山以劲健的笔力勾勒出清新雅逸的画面,在朴拙的墨色中表达生命的灵韵,在艺术创作上,他认为自己还需要在传统的临摹上下功夫,只有对古画作品研究透彻,才能吸收其中真正的营养,从而在花鸟画创作上更加得心应手。而对于未来,他说,“自己的路子还在探索中,我希望能够通过经常外出写生创作,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我在绘画道路上所期盼的。”而我们也相信,王玉山凭借着对绘画坚持不懈的毅力,将来在花鸟画创作上一定会走出自己的路径!
▲ ? ? 王玉山作品:《雅室清风》 136cm×68cm
(编辑: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