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与彩的华章 ——当代画家姚旭辉的水墨印象

▲ ? 当代画家姚旭辉

【人物档案】

姚旭辉(丹沐)1974年出生,浙江开化人,现生活居住在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0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2012年评为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艺术家。2013年评为中国创新书画艺术家。2014年在北京创办个人艺术馆。2015年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美术学博士学位,师从田黎明教授。

主要艺术成就:中国画作品参加: 2018年“青春的约绘—当代中国水墨青年画家提名展”、2018年“大美新时代——百名中国画名家作品迎春展”、2017年“艺德同行智惠青州——60博士书画展”、2017年“青藤有约——中国画名家推广工程第一、二、三回作品展”、2016年“南风雅集—艺术博士青州邀请展”、2016年“百城百家—当代中国地域画风代表性画家学术研究展”、2016年“时代画者—当代画坛百位代表性画家学术邀请展”、2015年“丹青本色——当代中国画原创艺术百家学术提名展”、2014年“笔墨生辉——中国水墨画群展”、2013年“中国2013创新书画艺术家提名展”、2012年“同在蓝天下——为农民工塑像中国画主题创作展”、2011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中国画展”获优秀奖 、2010年“2010年全国中国画大展” 获优秀奖、200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全军美术大展”、2003年“黎昌杯全国首届中国画年展”获银奖。

论文和作品先后发表《美术报》、《美术向导》、《美术大观》、《艺术市场》等报刊杂志。个人画册出版有《当代实力派画家—姚旭辉画集》、《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艺术家—姚旭辉画集》。

举办画展:2010年1月举办“水墨心镜——姚旭辉当代中国画展”,2014年6月举办“白渡南山——姚旭辉彩墨意象艺术展。部分作品被收藏机构收藏。

?▲ ? 姚旭辉作品:彩墨画《春寒》  50cm×220cm

 

墨与彩的华章

——当代画家姚旭辉的水墨印象

■ 记者 ? ?邵妙苗

 

2018年8月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记者走进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展示中心,立刻被那里流淌着的墨华芬芳所吸引,“翰墨情缘?写意人生——姚旭辉艺术精品展”正在这里举行。展厅外白驹过隙,骄阳似火,展厅内水墨映画,墨彩流溢。在水墨的虚实渗透间,黑白、浓淡、明暗、流光交相融汇,把人们带入了一个亦真亦幻的美妙的音乐境地。

水墨人物与绮丽的彩墨相遇,这是一场超越时空的邂逅,在新与旧的碰撞中,蕴含着水墨艺术历久弥新的神韵。

▲ ? 姚旭辉作品:苗风系列之一  136cm×68cm

 

继承传统,现代创新

 

来自浙江开化山城的姚旭辉,自小在父亲的熏陶下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每天练习速写和书法成了他的日课,初中时因此获得全县中小学生美术比赛第一名。稍长,他又迷上了水彩写生,在家乡的田间、山野、溪畔,经常可以看到他写生的身影。之后,经在北京工作的叔叔引领,他踏上了进京学画之路。也正是那时,姚旭辉拜访了田黎明先生,经过田老师的教诲,姚旭辉深深领会到一个画家的成长,必定要先经历传统的深入扎实的学习和训练,这为他日后进入大学和研究生阶段对传统的深入研习和扎实造型训练打下了思想准备。同时,经历长期的艺术磨砺,他深刻认识到,艺术创作的立足点,应是在继承前人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创作经历,完成对艺术语言的时代开拓与创新。

▲ ? 姚旭辉作品:《城市丰碑》  190cm×145cm

姚旭辉强调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在他看来,创新是艺术家寻求自我突破的原动力。一幅作品中是否有画家自己的语言、图式以及创新意识,直接体现出艺术家对艺术的理解深度和艺术创作的成熟度。而任何创新,如果离开了传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在的中国画,其实要面对两个传统:一个是中国古代的传统,一个是现代的传统,二者都是文化脉络的传承,相辅相成。我们的现代基于传统而形成,我们现在的创造创新,也可能会成为未来的传统。故而一个创新的艺术家,首先要有扎实的传统基础和笔墨素养。基于对传承与创新的这种理念,姚旭辉的人物画创作和彩墨画创作,都融入了很多新的元素和创新意识。在画面结构和形式感上,他吸取了平面构成的一些元素,常通过破碎物像的形式构成与传统拉开距离,这是他基于对时代理解的一种表达方式。他认为,这个时代是一个多元的时代,完全打破了权威的、经典的对事物的判断方式,这个时代比历史上任何时代更容易获得的艺术资源与信息。而信息时代,包括快餐文化时代,我们所受的信息都是碎片化的,这种碎片化呈现在他的画面语言中,就跟传统的语言不一样,在形式构成上更具有一种跳动感、碎片感,但是整个形象、组合依旧完整。如此,画面通过墨彩语言以及形式构成的变化,逐渐孕育新的面貌。

“自学生时代开始,姚旭辉就是个认真好学的学生,无论是素描还是色彩都很出色。” 在一次画展上,谈起自己的这个“得意门生”,曾担任姚旭辉大学班主任的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邱兴雄先生这样赞许道:“姚旭辉近年来的作品的进步非常快,无论是画面的视觉张力和颜色的搭配,还是画面的构成,从绘画的语言上来说都比较新颖。既有传统的根基,又有新的绘画视觉理念弥漫其间,我想这与他长期接受新的艺术思想以及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是分不开的。”

▲ ? 姚旭辉作品:《西江印象》  138cm×69cm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必须投入到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中,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我们要弘扬时代的美,弘扬时代的精神,引领时代美的风尚。同时,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我们要跳出这个时代,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对艺术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判断。只有这样,他的艺术才能够起点更高,眼界更宽,他的作品才更能代表一个时代,引领一个时代。”,在接受《今日财界》手机电视平台摄制组采访时姚旭辉如是说。

姚旭辉多年来一直从事水墨人物画创作,为了深入生活,表现平凡人物的美,他热衷于去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创作体验,尤其是藏区、贵州苗寨等地。不同民族的服饰特点、精神面貌、个性特征均予他以不一样的启迪。面对记者的镜头,姚旭辉兴奋地描述特别难忘的写生经历:“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到了贵州苗寨,感受他们的风土人情,包括跟当地人接触,我觉得他们非常真诚,非常朴实。比方说,我们要叫一个苗族姑娘过来写生,她们非常配合,还穿上只有在节日或者民俗活动时才穿的民族服饰。而且跟我们也交流得非常愉快,没有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她们流露出的淳朴自然、热情好客,对我们而言,非常有感染力。我们创作时就自然会就把这种质朴美的精神状态表达出来。”

十年前,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时,姚旭辉在浙江衢州博物馆成功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时任衢州宣传部长高启华先生在他的画展前言中准确地道出了他的艺术风格:“将素描线画的张力应用于国画,将油画色彩的调和传达给国画,最终展现给世人的是雕塑般的厚实架构。”现如今,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美术学博士学位的姚旭辉,其艺术创作更加成熟饱满且富有激情,并在水墨意象和彩墨抽象之间自由跨越,营构出他心中斑澜的墨彩世界!

▲ ? 姚旭辉作品:《通往春天》  220cm×300cm

 

水墨人物,恍兮惚兮

 

在水墨人物画创作方面,姚旭辉深受他的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院长田黎明先生的影响,早在高中时期拜访田老师时,看到当时田老师创作的那恍兮惚兮的乡村少女意象和图式,给了他对艺术的全新认识和启发。大学毕业后他创作的“惠安印象”系列作品,并没遵循学院派写实之路,画面尝试着以解构物象的“破碎形式”拉开了与传统学院水墨的距离,在他的人物画创作当中,人物与背景是融合为一个整体的,画面中的“色墨”与“留白”形成了一个正负空间,画面给人产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状态。

正是田老师的水墨图式给他带来艺术上的启发,他把画面的“空白”作为画面图式语言的一部分,留白或成为画面中的内容;因此,在姚旭辉的水墨人物画创作中,笔墨方式已经不是传统笔墨程式而是融汇了设计构成、装饰色彩等元素,画面在摆脱了传统笔墨趣味的同时,更加注重笔线的张力和色墨的组合所营造出的东方意象。如今,姚旭辉的水墨人物画创作既重造型又重构成,通过画面朴拙的变形和多维空间的自由运用,营构出一种“中西艺术兼容并蓄,传统现代联抉起舞”的笔墨风范。田黎明先生在姚旭辉出版的画集中写道:“旭辉心体纯真,性情朴素,学而三问,求难向境。旭辉的中国画创作是在理性建构中寻找感觉的文化载体,并在对文化体悟中把握心体的精神,是一个自觉向着传统人文境界,向着时代人文境界不断进取的当代中国画家。旭辉的水墨画创作是在有意味的形式中体味着一条线、一种笔法与造型的意象、笔墨的意象相交融,其创作时代感强,作品体现出对笔墨与造型语言探索的深度,并逐渐找到了属于自我心体的一种笔墨语言,是青年画家中有成就、有影响的优秀中国画人才。”

姚旭辉有着深厚的传统绘画功底以及扎实的美学修养,他在长期的水墨人物画创作实践中,坚信并探索着造型的形式结构应该包含在主体对传统文化的悟道过程,通过借助物象尤其对当代文化体验,以形式结构来把握对造型的认识;一幅创作作品,所产生的形式意味是经历对象所提供的独特性来深化的,其形式意味又由主体的文化认知厚度来确定造型、笔墨和形式的准确。姚旭辉正是以这样的思考方式继续着他的探索,其笔墨在境遇物象中领悟到文化的语境正是他心体所指。姚旭辉以其高品味的探索,在传统与当代的笔墨转型中逐步形成了明晰的个人笔墨语言。

▲ ? 姚旭辉作品:彩墨画《夏日荷风》  75cm×280cm

 

彩墨抽象,时代华章

 

如果说姚旭辉的水墨人物画创作中对形态语言的探索还只是“格物”上的事,那么他近期的现代彩墨画创作,则是一次鸢飞鱼跃式的“致知”突破。姚旭辉的彩墨画创作,所流露出的自由心性以及作品中墨彩虚实的渗透、无意识的笔法以及黑白、浓淡、明暗、流光的交融,都试图把观众带入自然的音乐境地,并把人们的视野引向混沌的苍宇。创作中的一次次的否定与肯定、平衡与突破,使他始终处于多变的探索中,同时也显示出扬弃旧我、重塑新我的勇气和决心。

理解姚旭辉的彩墨抽象作品,先得从他学习的两个方向溯源:一个是中国画传统,自唐代画圣吴道子始,从提按有致的线性造型的表现,发展到肆意的大笔蘸上饱和墨色抒写胸意,从中演化出从笔墨意趣到色墨营构的审美追求。在一千多年的时空里,技与道并重,中国画所展开出造型与表现的宽阔维度,体现的是中国绘画酣畅淋漓的写意精神,以及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和而不同的东方风范。另一个是西方现代性绘画,其发展历程经写实主义转向印象派、后印象主义到立体派,最后转向抽象表现主义,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历史。其脱离再现风格的转变,是照相机技术成熟的影响,随着艺术的思想和观念的演进,绘画的旨趣不再满足于镜子的功能,而是从对自然物象的客观描绘,转向对于世界物质的微观探索,以及对人内心世界的主观表现。姚旭辉的彩墨抽象绘画,连接着近现代的中西绘画传统,在汲取西方抽象表现主义有益养分的同时,又坚持对传统东方意境的回望,讴歌山水情怀与时代心性的矛盾与朦胧,成为他应对现实问题的一种现代自觉。他的彩墨抽象,黑墨围困斑斓,斑斓进入黑暗,画面交织了我们这个时代生活的实景;他的泼墨泼彩,鲜冷恣放有致,从构图中释放着对于时代心象与山水意象的重合与变奏,浮现着江山静态之美的清冷韵律,使人更加感慨即便现实的江山如画,却不识苍然身在何处。

▲ ? 姚旭辉作品:《湖石印象》  250cm×140cm

姚旭辉的现代彩墨画,已不是传统中国画中由山林文化构成的自足空间,画面中你也难以寻迹到传统文人笔墨。他所创作的彩墨画,以现代的抽象语言,画面将墨与色的强弱、节奏变化,充分地统涉在不同形制的条幅宣纸当中,其色墨浑厚而凝重,清润而华滋,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视线在团团墨气和色块之中移动,变所见于所不见,于不见犹若所见,来叙述自己心中的山水情怀。正如何灿波先生看过姚旭辉的近期彩墨作品写下的感受:“千里江山,已不见故园的遗存。画如斯,浓墨润墨、重彩淡彩,寥落而停滞。在汪洋肆意的干湿之间,已不见传统文人笔墨罩染出的江山,在画面无以辨识的抽象与朦胧之中,遇见的是人贪婪的欲望无法吞噬的江山魅影。”

姚旭辉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上,有着十分清晰地探索方向,其努力将彩墨画中的色彩意象与抽象构成更多地融入当代水墨人物画创作当中,在体现出时代人物特征的同时,又展现出墨彩语言的新创。我们深信,不久的将来,姚旭辉其执著探索的墨彩世界,一定能奏响出新的时代华章。

▲ ? 姚旭辉作品:彩墨画《清夏四条屏 》  198cm×198cm

(编辑:如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

豪放厚重,雄浑苍茫——李冠德山水画的笔墨意境豪放厚重,雄浑苍茫

李冠德的作品显现出山川的风姿与神韵,溢出沧桑悲凉之气和无尽的形神魅力,饱含朴拙厚重的磅礴气势和空谷回音的风骨神韵。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融入现当代的变化和西方艺术的思潮,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用笔其实都深藏乾坤,或粗犷豪放、或精细稳健的墨色,营造出独具匠心的意境,虚实变幻间达到了澄澈空灵的至美至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倾听山水的韵律——读著名画家王德龙笔下的山水倾听山水的韵律

王德龙从小热爱生活,眷恋大自然,长期坚持写生,传统笔墨基础扎实,在色彩上勤于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山水作品,雄奇与秀美共存,树木茂盛,急流浪卷,云气浮动,峭拔逶迤,磅礴苍润。或云海迷朦,或瀑流飞溅,或满山朝霞,或月隐长空。画面清隽秀润,意趣生动,墨色沉静,简洁淳厚。用笔洒脱洗练,既有阔笔大写意式的整体造型,又有细节真实的描绘,将群山高迭,草木畅茂、云气滃郁的特定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