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流听泉 峰峦叠起——著名画家安洋被山水滋养的情怀
【人物档案】
安洋,弘洋斋主人,山水画家。生于河北承德,现居北京。师从著名画家王文芳先生。2012年毕业于北京画院,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新汉画专项研究与山水画创作研究生班,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理论与创作专项课题研究生班。
现为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东城美术家协会理事、(ICAD)国际商业美术环境艺术设计师、中国职工电化教育中心培训专家。
主要艺术活动:2008年入选中国美术作品年鉴《红叶知秋染江天》荣获一等奖并出版画集;2010年参加首届“和谐中国杯”全国书画大赛,《铁壁雄关》荣获一等奖;2011年7月参加“建党90周年”书画展,《江山千古秀》荣获三等奖并出版画集;2012年10月被北京市教委评为“朝阳学习之星”、“首都市民学习之星”;2012年11月成为中国报道网(官方)《艺术世界》著名签约画家;2013年7月作品《清流》入选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书画大展;2013年8月1日中国武警上海市总队收藏其作品《泰山松云图》;2013年8月参加中央电视台梅地亚中心“军民鱼水情,共筑中国梦”将军、部长、书画名家作品展,其《太行秋韵》荣获优秀奖被中视频道收藏;2013年10月受邀参加新疆乌鲁木齐文联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全国名家书画作品展,其国画作品《佛山金辉》、《山水清音》入选,并被亚欧艺术馆收藏,同时被亚欧艺术研究院山水画院聘为常务副院长;2013年11月,国画作品《高山流水》在全国政协礼堂金色大厅展出;2013年12月,参加中国建材第五届全国书画大展,国画作品《山水情怀》入选并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览;2013年12月,参加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首届公仆杯书画展”,其作品《雪域高原》入选并入编作品集;2022年作品《江山如此多娇》被中央电视台收藏并悬挂于演播大厅;2022年作品《雪域》被中国武警雪豹突击队收藏。
临流听泉 峰峦叠起
——著名画家安洋被山水滋养的情怀
■ 记者 邵妙苗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走进青年画家安洋的画室,我便油然想起刘禹锡的千古名篇《陋室铭》。安洋的画室是北京东郊的一个小院,简朴而明亮。走进院落,瓜果飘香。环顾四壁,满墙山水,山势迎面而来,江河似有水声。顿觉画室蓬荜生辉,不再平凡。谈起自己之所以走上画家之路,安洋说,那是源于小时候对大山大水的热爱与向往。
山水滋养,大山情怀
生在燕山脚下的小山村,安洋不折不扣是一个“山里的孩子”,他从小就喜欢爬在窗沿上看山,天天看,越看越喜欢。生在山里,长在山里,吃在山里,住在山里,与山结下了不解之缘。上学后,每天除了读书,就与小伙伴们在山里打野,或进水沟摸鱼,或在河里游泳,或在山中寻找野果……常常忘了回家。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每一天都是其乐融融。
大山给予了他无穷无尽的生命源泉和生命感悟,棱角分明、巍峨耸立的燕山,在小小的安洋眼里不再是山,而是他开启艺术之门的最初钥匙,是他魂牵梦绕的乐土。从此安洋对大山有了别样的情愫。大山一年四季都在诱惑着安洋。春天里盛开的百花,夏天里葱茏的树木,秋天里金黄的果实,冬天里漫天的飞雪,样样都让他感到兴奋和喜悦,亲切和舒适,还有一种不可言喻的骄傲。呼吸着山里的清新空气,喝着山涧的清冽泉水,体悟着造化之奥妙,感受着自然之神奇,将身心、情感融入自然山水的怀抱,安洋学会了倾听山水的韵律,学会了感悟山水的生命。在他眼里,山水是有智慧有灵性的。对大山的这份热爱与执著,使安洋与大山已经融为一体,合二为一了,注定了安洋的艺术道路。大自然的滋养,启蒙着他对艺术的觉悟,积累着他最初的艺术经验,安洋在最真实的自然中,慢慢体味着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真谛。
安洋从小就特别喜欢画画:喜欢画山、画水、画他所熟悉的东西;在纸上画,在地上画,在墙上画,在一切可以画画的地方画——学校的黑板、课桌,家里的墙壁,都成了他闪现自己“艺术灵感”的地方。
走出小山村,来到北京上大学的安洋,在传统文化的不断熏陶下发现,绘画是通过视觉展示文化的最好手段,他要用自己的画笔,让更多人了解山,关注山,赏识山的美,学习山的文化。
师从名师,臻于妙境
大学期间,安洋拜在著名国画家王文芳先生门下,专攻山水。在王文芳先生指导下,安洋从写生、临摹入手,潜心研究中国传统山水画,力图将汉代的雄强霸悍,唐代的精妙辉煌、彩云飞动,两宋全景山水的大气磅礴、静谧幽远,元、明、清笔墨的闲逸灵动和文人才情融入自己的艺术语汇,深入探索中国山水“雄秀神奇”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语言。他一方面 “师法造化”,努力凸显“写生”在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他又以自然风貌的视角,对传统山水画进行着自我的阐释。他一方面传承着传统的笔墨精神;另一方面又试图融入更多的形式追求,形成既有笔墨又有图式的独特语言。为了夯实基础,他遍临先贤山水画作,融会贯通,竭力臻于山水妙境。
在名师指点下,安洋进步很快。有一天,看着安洋的山水有了一定的模样,王文芳先生从安洋的习作中挑出几张斗方,对安洋说:“这几张画还不错!你拿到琉璃厂去卖了吧。除了荣宝斋不必进去,每个店你都进去问一遍。画卖不出去,你就别回来!”
安洋信心满满地去了琉璃厂,可是卖画却并不如想像的那么容易。安洋一个店挨一个店地去卖,店主们都不要他的画,并给他的画挑出了不少毛病:有的认为小船比例不对,有的直言用色不对,有的指出结构不对……走完大半条琉璃厂街,安洋的信心全没了,心里直打退堂鼓,但想起老师的要求,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推销,巴不得赶快走完最后几家店面,好回去交差。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一位店主对他的画十分赞赏,问他要卖多少钱,大喜过望的安洋一时语塞,说:“您看着给吧!”店主说:“那就500元一张吧,如何?”虽然感觉价格太低,但那时的安洋毕竟太年轻,并不知道自己的画究竟价值几何,心里又急于成交,就说:“行!”店主马上付钱,并说:“以后你的画,我全收了!”
安洋回去向王文芳先生报告画卖出去了,老师很高兴,说:“你的师兄师姐,没一个在第一次去卖画时能够走完整条琉璃厂街的,不是走不到一半就跑回来,就是压根儿不敢进店。你是第一个!这是件值得纪念的事情,今晚你请客!”这一夜,师徒俩都喝醉了。当然,是恩师犒劳了弟子。
通过第一次卖画,安洋明白了恩师的良苦用心。他在市场中检验着自己,提高着自己,并慢慢学会了和买家讨价还价。此后的大学生活,安洋用自己的画养活着自己,硬是没向家里要一分钱。
虽然连习作都走向了“市场”,但安洋绝不用自己的画笔来迎合市场。他从不媚俗,他有着自己的原则和追求。作为一个坚持传统路线并充满激情的年轻人,安洋一直创意无穷,佳作不断。从大学时期对家乡山水的描写、对宋元名家名画的临摹,到近年来创作的《清泉石上流》《乐在山水中》《银装素裹颂河山》《雾锁群峰景更奇》等等,山水风格淳朴深沉,风骨峻厚,既尊重传统,又重视生活,善于用厚重的笔墨表现自然流动的气息,生动而深刻地传达了特定地域的山水韵律及深沉的历史感,同时又有着一股感人的生活气息,于古朴苍茫中散发出当代的生活力,在浓郁的自然气息中具有现代感,有一股清新感人的魅力。他每一幅作品都能深入人心,受到广泛赞誉。他画笔下的十渡风景区,更是独具魅力。
十渡山水,百度牵魂
十渡风景区位于北京房山,是大清河支流拒马河切割太行山脉北端而形成的一条河谷,这里的山水“层岩壁立,直上千霄;远望崖侧,有若积刀”,两岸峡谷林立、奇峰挺拔、山重水复、崖悬壁峭,令人惊心动魄。是中国北方唯一一处大规模喀斯特岩溶地貌,素有“北方小桂林”之称。景区既融合了北国奇峰秀峦之雄奇,又有南国荇水荷风的柔媚,这里峰险、石奇、洞幽、泉多、林木繁茂、云雾缭绕。十渡山水,四季如画。初春杨柳吐翠,绿染河川;盛夏峰峦叠嶂,碧水如云;深秋柿坠枝头,红叶似锦;寒冬冰河如镜,峰岭披银。宛若一幅泼墨山水,尽显一派北国风光。
因为距离很近,安洋每年都花大量时间到这里写生画画。他把碧波荡漾的峡谷、蜿蜒曲折的小道、潺潺流淌的小溪、遍布峡谷的千年古藤……一一收录笔下。
在十渡写生的日子,远离都市的繁华与喧嚣,走进宁静空灵的山野,任清凉的山风吹拂,呼吸着大自然清新的空气,独享那份清静和悠然自得,是安洋最惬意的。十渡成了安洋的“第二故乡”,山民成了他的亲人,每年他都会回家“探亲”。特别是金秋十月,硕果累累的季节来临,当地都会有人过来把他接到十渡,去品尝山上的野果。安洋说,每到秋季,正是山果丰收的时候,举目望去,满山遍野火红一片,一个个红彤彤的山楂、柿子如同红灯笼一样,格外诱人,此时作画,是再好不过的了。
当然,安洋的脚步不止于此,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生命跃然其中。他与大自然的对话,吸吮着大自然的乳汁成长,观赏着大山大水的千姿百态,品味着山水寓意深刻的内涵,用纯熟而又浑厚的笔墨功夫,将自然界中转瞬即逝的美生动地保存下来,形成自己的笔墨语言。
在众多的写生创作中,令安洋最为难忘的是江西的三清山。他的画作《三清山神韵》,尽显三清山的苍莽之势,清旷之境。只见飞崖断壁,瀑布相连,岩石垒垒,翠树丛丛……让人真正体会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无穷境界。安洋痴迷于自然的心跳跃着,他用身体和心灵的全部去亲近这个世界,感受、记录那些无以言传的生动。他在奇妙的山水组合变换之中,营造出无与伦比的审美视觉,他在意境美、形式美、笔墨美的层面上执着地追求着自己想要表现的物象。他用特定的笔墨语言,静谧中寻找人与自然相融合的艺术创意。
一个优秀的山水画家,往往是通过俯读仰思的过程,完成自己艺术修养的积累的。这其中有“行万里路”的艰辛,也有“读万卷书”的体味,以至达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结果。安洋正是这样,他醉心于中国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写生观,立足于从“传移模写”到“气韵生动”的审美论。他在完成学院专业的训练之后,又沉浸于自觉的修炼,“搜尽奇峰打草稿”。通过大量的写生过程,应物象形,得心应手,完成一种水墨文化的自觉,“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在安洋看来,写生的优势在于物象造型的准确,并拓展着画家的视野和感受,对于景物的直面写生可以增强生活的新鲜和生动。写生的过程,既在对生活景象的萃取中顺应于现代中国画写生的学术要求,也在个人心智的不断磨练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安洋对于写生的精诚探索,使他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获得了左右逢源的创作自由,使其山水绘制犹如万斛泉源随时涌出,衍生出奇峰凸起的硕果。安洋的敏思好学、刻苦自励,经常攀山涉水,常常危石独坐,临流听泉,于是其山水画中云烟四溢,峰峦叠起。
气韵生动,厚重华滋
安洋在继承中国画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吸取艺术营养,努力用心感悟自然、体会生活,用既具传统精神,又充满时代感和现实生活气息的艺术手法,描绘生养于此的山川河流。他把心中的歌,唱给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人们。
在传统的山水绘画中,安洋强化着自己的艺术觉悟,寻找着传统艺术新生的轨迹。安洋在中国山水画的脉络中,追摹着古代山水的荆浩、关仝、李成、范宽等先贤大师风范,亦崇尚现代画家石鲁、李可染等人的艺术主张。在具体表现手法上,安洋力追宋元风格,但又丝毫不受文人画风迂腐沉闷、萧条凄冷的积习影响。他崇尚“北派”山水的深雄博大、苍茫厚重、讲究法度、功夺造化,同时汲取“南派”山水的秀润华滋、温文儒雅、注重笔情墨韵。
安洋细致地刻画着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以长期生活的山水为背景,上下求索,搜尽奇峰,通过对景物的观察,不舍细末,了然于心。于是山水的雄浑高古,也随着他的的勤奋,渐渐地呈现着自家的面貌。他的大幅作品追求大山大水全景式构图,小幅作品在注重造境的同时,也力求表现雄浑、壮阔之美。整体上看,安洋山水作品既继承了传统山水的精髓,又赋予了较强的时代感,给人一种大气幽寂、苍茫旷远、气韵生动、厚重华滋、雄秀兼收、形神俱备之美感。安洋的作品中常常描绘着巨石林木,花溪幽径,农舍田园,处处荡漾着一种醉人质朴的山野风情。山溪的清澈,山风的和煦,山峦的苍茫,这是长期经验和创作激情冲突后的平衡。安洋在山水画中不断探索,形成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心境。
安洋的山水作品《祖国山河万里春》,以燕山箭扣长城为题材创作,笔墨浑厚劲挺,苍润之间尽显灵秀,线条精炼洒脱极具写意精神,构图布局上采用了顶天立地式和群山环抱相结合的手法,使画面更有凝聚力,充分体现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山水清音》取景于天台山高明古寺,山峦幽远,溪水清流,云绕松间,用笔简练,墨法灵动,既有北派雄浑博大之美,又具南宗温润华滋之境,亦显禅境空灵儒雅,有一种飘逸洒脱之感,可谓禅林佳境极富神秘感。《山水清和》中,山下的河流、清纯澄澈的山间小溪、坐落在山脚下的小屋,都在群山的拥护下十分祥和而恬然,仙境般的旖旎壮丽,给人一种自娱田园、融于自然、顿悟于自然的禅心逸态。《石影横临水》,则有一种勃勃生机的自然力量扑面而来。观巍峨山峰上的云雾缭绕,品葱茏林木中的百鸟争鸣,这生机盎然的山川让人忘掉了所有哀愁。安洋不经意中捕捉了自然中不易被留意的生机和意趣,构图巧妙严谨,用笔沉着稳健,行笔力度不烈不温,为画面营造了阳刚与柔美并存的意象。
安洋的山水鸿蒙而静谧,他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对自然的思索:一是对浩渺无垠的自然宇宙的追问,一是对广袤自然的静观,画面和山水静穆而雅致,他善于用渲染来构筑诗的意境,诗情画意相得益彰,来呈现山水的精神与人的情怀,他更擅长用光、线、点,在平面的纸面上构筑的是他那缤纷的山水之美。整幅画面总是给人以清润与柔美之感,有着典型的中国文人的高雅气息,有传统也有自己的思想。
安洋爱山画山,以山水为师,从师古人到师造化,在大山大水的自然中,表现着自己的精神情怀。其山水画作品水浸色晕,笔勾墨染,化实为虚,张扬山水的内蕴,寓古为今,气象苍茫。安洋的山水作品中对于笔墨意识的追求,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既重视传统山水技法的铺陈,又以自己的体验而赋予作品新鲜的内容。因此笔法的皴擦点染,勾勒拖曳,常常有着笔随心走、意出胸臆的豪情。安洋笔墨,放怀于天地外,得意在山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