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厚重,雄浑苍茫——李冠德山水画的笔墨意境豪放厚重,雄浑苍茫

【人物档案】

李冠德,著名画家。号大一,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石家庄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2005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师从贾又福、吕云所;2008年进入中国美术创作院,师从山水名家张复兴、满维起;2014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画高级研究班;2017年参加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画名家推广工程。

1999年《长城朝晖图》入选全国金融系统首届书画摄影大展(中国美术馆);2002年《希望》入选纪念毛泽东延安讲话7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河北美术馆);2004年《见证》入选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全国中国画展(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2008年《秋实》入选全国首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大展并获优秀奖(河南艺术中心美术馆),《遐想》入选第七届全国工笔画大展并获优秀奖(中华世纪坛美术馆),《决胜唐家山》入选首届中国山水画艺术双年展(桂林美术馆);《初融》入选2009年全国中国画展(安徽美术馆);《山乡初雪》入选2010年全国中国画展(苏州美术馆),《脊梁》入选“和谐燕赵•红色太行”中国山水画作品展并获优秀奖(河北美术馆);2010年《又是一年春风至》获“绿色净土•天堂草原”第六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展银奖;2011年《山乡新居》入选全国第八届工笔画大展(中国美术馆);《高原放歌》人选中国西部美术展中国画年度展(陕西美术博物馆);2012年《山乡月升》入选2012全国中国工笔画作品展(沧州名人美术馆);《高速旁的风景》特邀参展全国第三届中国工笔重彩山水画作品展(唐山博物馆);2012年《岁月流声》参展中国廊坊国际气球节中国画名家邀请展;2012年《岳峙苍林》参展“走近南岳”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2013年《梦萦家山》参加“大美黄山•梦萦徽州”全国第三届中国画名家邀请展;2014年《家山烟雨几犁秋》入选“明德和融”2014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 李冠德:《巍巍昆仑》138cm×96cm

个展、联展及艺术活动:山语花吟——李冠德于诺伉俪中国画作品展(2013—2021年);由于今——中国当代水墨名家联展(2014年,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书品画格——王露乔、李冠德书画二人展(2014年,太原美术馆);广东卫视“中国大画家”全国巡回展(2015年,广州,上海);非山非水,逸神大一——李冠德山水画展(2015年,常熟市文化艺术中心);笔墨抒怀,和谐一家——李东旭、李冠德、于诺中国画展(2015年,潍坊鲁台会展中心)。2018年12月,当选中国文联《神州》杂志封面人物。

李冠德的作品显现出山川的风姿与神韵,溢出沧桑悲凉之气和无尽的形神魅力,饱含朴拙厚重的磅礴气势和空谷回音的风骨神韵。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融入现当代的变化和西方艺术的思潮,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用笔其实都深藏乾坤,或粗犷豪放、或精细稳健的墨色,营造出独具匠心的意境,虚实变幻间达到了澄澈空灵的至美至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 李冠德:《高原日出》68cm×68cm

豪放厚重,雄浑苍茫

——李冠德山水画的笔墨意境

■ 记者 邵妙苗 赵艺瑶

当代著名画家李冠德,是记者的老朋友了,他豪爽又谦逊,质朴而真诚,仿佛自家大哥。虽为人低调,但他却非常善于用手中的画笔,讲述有关云影山峦的故事。在他的笔下,重峦叠嶂的奇峰怪石、飞流直下的白练瀑布、巍峨雄奇的幽谷神潭、陵谷沧桑的戈壁沙滩……交织出天地造化的万千气象。

李冠德出色地继承了古代文人山水绘画的传统,在他的作品中,保留着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个性追求和生命哲学。同时,他又在创作中大胆地运用破墨、泼墨、染墨等技巧,营造豪放朴拙、厚重雄浑的山水气象。他的山水画力求在对立中求得辩证统一,极富艺术哲理。画面的动与静、虚与实、远与近,笔墨的繁与简、浓与淡、干与湿,无不在形式的对立中实现了意境的高度统一,赋予作品以强烈的时代感和生命力,呈现出画家超然的艺术气质。

▲ 李冠德:《静谧》136cm×68cm

太行风情,雄浑意境

李冠德出身于书香世家,深受父亲的影响,自幼喜欢绘画,他常常临习宋元山水作品,这为他的艺术道路打下了坚实的中国传统水墨基础。李冠德在山水画创作的探索和实践中,始终认为学习和传承中国山水画的优秀传统,是当代山水画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许由于其骨子里的坚韧和对绘画的热情,高中毕业后,他毅然决然地考入驻扎于太行山中的部队,学习军艺。他每日沉醉于丹青水墨,不断探索中国传统山水的笔墨,悉心研究中国美术史,对山水画的认知有了极大的提升。后又研习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专业系统的训练学习,让他在挥毫泼墨时如鱼得水,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先后得到李魁正、张复兴、贾又福等名师大家的指导,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在李冠德早期的山水作品中,皴擦点染的笔墨赋以艳丽的色彩,结合西方的光影效果,挥洒出山峦的雄浑厚重和水流的轻盈灵透,自然造化中给人以美的享受。

从那时起,李冠德就致力于把古人的传统技法和时代审美相结合,寻找自己的艺术风格。他认为,作为当代山水画家,既要传承传统,又要突破传统。时代在变化,生活空间和内质,生活方式和节奏,都有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因此,新时代的山水画必须在继承传统山水画笔墨符号的同时,扩大题材范围,注入现实的内涵,表现出新的审美情趣,创造新的意境以适应当下审美环境和趋向,使作品生动而又充实。李冠德以当代人的情怀去讴歌自然境界的雄浑与博大,折射出当代人的精神渴望与审美品质。

▲ 李冠德:《南疆风情》136cm×68cm

中国传统山水画为追求“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需要师承古人,师从造化,李冠德也不例外。成长于蕴藏着旖旎风光的太行山脚下,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和庄严厚重的历史文化,已是浸在骨子里的东西,成为李冠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创作源泉。在太行山中,他认识并熟悉了自然,太行山也给予了他才情与艺术敏感性。可以说,他的艺术启蒙便是在太行山中完成的。

绵延800里的太行山,壁立千仞,气势雄伟,自古以来,有“太行自古天下脊”之美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远古传说发源于此;这里还燃烧着“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红色星火。古往今来,太行山不仅塑造了一个个古圣先贤和豪杰义士,演绎了无数的英雄史诗和热血纷飞的传奇故事,同时它还一直是历代画家的心仪之地。迤逦秀美的山水,滋养了无数的山水画家的创作才情。太行山又被称为“山水画的起源地”,太行山是山水画的一种向往,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纵观中国绘画史,古今许多画家借助太行之姿表现祖国的山河之美。作为中国山水绘画史上的里程碑之一,五代荆浩更是在太行实现了由秀丽向雄浑转化的重大变革。

为了更深入了解变幻莫测的太行风情,画出有深度有内涵的太行,多年来,李冠德每年都要花几个月的时间深入太行实地写生,把这神圣的山水作为他水墨山水画创作的基地。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不知疲倦地游走于神秘深邃的太行山间,走进浩瀚无边的太行山里,与山民一起生活,仔细观察雄伟丰润的造化形式,体验感受太行之美,体验万物的自然之美,追求人性与自然的对话,细细揣摩其中的精神内涵,努力挖掘太行的精神和意蕴,以及对人生自我价值的理解和对太行精神之美的感悟,找寻表现太行雄姿的形式和风格,从艺术和哲理的角度找寻大山的诗意,找寻自己的视觉语汇和符合太行特征的艺术形式。

▲ 李冠德:《黎明静悄悄》136cm×68cm

太行山中的悬崖峭壁、奇峰异石、幽谷鸣泉、苍松翠柏、古朴村落、飞瀑野径等,作为李冠德笔下的常客,开启了他在艺术绘画上的“灵性”。他觉得这里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有其独特的“灵魂”,山间居住的人群更镌刻着生活的百味,这些都给他无限的想象和遐思。“一个人的艺术创作,同个人的心路历程与采风写生有很大关系。”李冠德告诉记者。随着时光的流转,他将自己长期积累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凝于笔端,将太行山给予他的启迪与感悟融于纸上。他的作品显现出山川的风姿与神韵,溢出苍茫悲凉之气和无尽的形神魅力,饱含朴拙厚重的磅礴气势和空谷回音的风骨神韵。

李冠德痴情于太行山变幻多姿的风光,在他眼里,太行山是中国的脊梁。层峦叠嶂、岩石裸露的太行,既有泰山世事沧桑的痕迹,也有华山奇险峻峭的气势。他取材于太行山,以苍润凝练的笔墨,营造出北方大山大水雄伟壮丽的气度,多年来在山水画上积淀出深厚的艺术经验。在创作时,他胸有万象,意在笔先,运笔沉稳劲健,丰富多变的皴擦点染和抑扬顿挫的线描在宣纸上交相辉映,虚实变幻中营造出气韵灵动的山水形式。在他鲜活的笔墨下,力透纸背的绘画功力,使太行山中的山川草木洋溢着雄浑慨然之气;浓淡干湿的绘画语言,造就出了大自然的本体美,激荡起山间野趣的无限活力。取材于太行山的《喜雪初融》《山路十八弯》《山村新居》等作品,画风浑厚而不失轻快,磅礴大气而富有层次,既有传统的高远情趣,又融入了现当代的绘画风格,颇具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韵味。

自古以来,写意山水重在“以意为主”、“以神写形”。为避免对真实山水刻板还原的束缚,李冠德把宽博的造化自然表现为孜孜以求的人文精神,在无形忘我之中意态天成。他运用高远者明晰、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淡的“三远法”组织意象,朴拙凝实的笔触,叠加出“观山不是山,观水不是水”的缥缈意境,让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的同时,更有如登仙界的艺术享受。对于自然造化中的山水,他寄予了无限的眷恋之情,他的艺术创作得天然之气,不落窠臼的技法营造出各种物象的实体感和气韵生动的虚幻美,肆意洒脱的泼墨构造万千具象,颇具风韵的形体传达出超乎自然之外的精神大美。他感悟自然之妙,在写境与造境、意境与心境的交融中,为北方的山水立骨,彰显出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

▲ 李冠德:《山乡月》136cm×68cm

破而后立,吞吐山韵

中国传统山水画需要不断浇筑灵感,在根植传统的基础上继续革新,探索自然造化的礼赞,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深受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提出的学习绘画艺术要“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的影响,李冠德不断突破艺术创作的传统,在绘画修养、思想境界等方面寻求进步,而这些改变,很大程度上都来源于他的写生之旅。

“写生既是不可或缺的创作实践,也是提升创作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李冠德表示,临摹是“师古人”,写生则是“师造化”。古人所谓“师古人,不若师造化”,说明画家深入向大自然学习的重要性。真正的美在自然当中,只有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魅力,在大自然中不断磨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加深对大自然的认识,并对自然物象进行一番意象处理,融合画家个人风格的笔墨去表现所描绘的物象,以丰富的情感和内涵体现出大自然的艺术生命,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

基于这种认知,随着艺术造诣的不断提升,李冠德逐渐脱离了故乡太行刀刻斧凿的家园印象,在采风写生中注入了其他山川或荒凉或丰润的元素。从高原到大海,从东南到西部,从陌生到熟悉,他走过了中国无数的地方,并用粗浅不一的线条和浓妆淡抹的色彩,在力度的把控下用笔墨挥洒出伟岸的山峦、茂密的丛林以及古拙静谧的村落,他对“逸神大一”的境界追求也愈显自然。“写生的时候,‘万物皆备于我’,技法无所谓中西,不要区分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艺术种类,只要能把当时的感受表达出来,无论什么都可以拿来用。如果你太局限于水墨、油画等材料的话,你的情感就会被压抑,面对此情此景的真实想法也就表达不出来。”李冠德如是说。

▲ 李冠德:《神山圣水》178cm×96cm

李冠德在艺术创作上,始终坚持直面现实生活,在对自然的体验与感受中,撷取灵感与激情、形式与语言,“直向造化取神韵”是他矢志不渝的理念与原则。在求索自然本真的同时,又不受地形地貌的禁锢,使之入于胸襟,化为形而上的“心象”以尽情尽性。

“作为画家,必须向自然学习,但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纯客观地描写自然物象,而是要对认识的事物加以主观的取舍和创造。”李冠德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已不仅仅是在写景和造景,而是借景抒情——或以实描绘山川的壮伟雄深,或以意丰富画图的空间层次。作品时而用焦墨勾勒,铿锵有力,时而用水墨渲染,浑厚华滋;时而糅合版画的黑白构成之美,以助其势,时而融进西画色彩之丰富,以显墨韵……一切都根植于现实生活的感受,一切都经过情有独钟的取舍和提炼,一切都蕴含着古貌新机的生命力。

李冠德以深情的笔触解读着山情水韵,并不仅仅是为绘画而艺术。他把勤奋、执着,以及对祖国山水的热爱,都倾注于他的画中。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力求达到的是生命和生态的和谐,这种追求本身,其实就是一种境界。

▲ 李冠德:《巍巍昆仑》145cm×366cm

细观李冠德早期创作的山水作品如《锦绣家园》《塬上初雪》《夏日雨后》等,刀削斧砍的悬崖峭壁、蜿蜒起伏的山川叠翠、飞流直下的清泉瀑流、若隐若现的缭绕云雾……这些大千世界的气象,在他的笔墨下熠熠生辉,将自由静谧从容地绘出,在笔墨层层叠加中产生厚重、平拙与苍茫、雄浑之感,营造出悠远深邃的意境,给人以磅礴之势。这样的作品,才是艺术家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精神内涵的崇高体现。

而《月是故乡明》则是李冠德在山水创作中诗意化表达的代表,他以杜甫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为创作题材,用黄土高原的中秋月光表现乡愁:深秋的黄土塬上一轮圆月正从山后升起,如银的月光撒满大地,一条小溪蜿蜒而来,山坡上还晾晒着收获的庄稼,山间窑洞里透出了点点灯光……整幅作品用温润的笔墨构造出传统山水与时代气息相融合的故园景象。为了营造出白月光的意境,他惜墨如金,用枯笔淡墨勾皴出山石树木,并在色彩交染时注意留白,多级梯田与山坡的横竖线描的对比、山石与天空的黑白明暗对比等,共同交织出这幅典范之作,给人以无限的深邃震撼和凄美想象。

▲ 李冠德:《西部戈壁》90cm×96cm

走进苍野,放歌西部

多次深入祖国西部的写生采风,对李冠德笔墨转变的影响极其巨大,也许是由于西部的山川没有经过人工的精雕细琢,显得更为纯净自然。那深邃无垠的天幕、危耸峭峻的崇岩、圣洁纯净的冰川、杂乱无章的沙石、干枯荒凉的戈壁、自由散漫的牛羊……凡此种种,尽显西部的雄浑壮丽,冲击着画家的艺术灵魂。

祖国西部,是一个多民族地区,特有的风俗、文化和经济状态,使其相对保持着一种原生而有序的生活方式,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融洽的、丰富的。没到过西部的人,或许总认为那里的地貌只是干旱少雨、戈壁荒漠、贫瘠苍凉。事实上,西部还承载着祖国悠久的历史,这里的荒莽与雄奇、苍茫与茂密、辽阔与神秘都会超出你的想象。深厚的黄土、连绵的群山、横亘的峰岭、千年的胡杨、多变的气候……造化出沟壑纵横、梯田万顷、日耀雪峰之景象,吸引着多少艺术家扎根戈壁荒漠、雪山草原体验写生。

▲ 李冠德:《消逝的冰川》180cm×48cm×4

传统的山水画表现技法,其实很难表现出西部风光的气势。怎样把苍茫的自然性格和当代博大的人文情怀融合起来,是考验山水画家的一道重要门槛。

越秦岭、走河西、出阳关、入大漠,西部山川该怎样去认识它?西部山水画又该以怎样的图式形态和语言出现?西部山河的体验,拷问着画家的灵魂。作为西部山水画的艰辛探索者,李冠德一边行走,一边思考。他踏遍云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只为用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表现出留存的丝路遗韵,从而传递自然和谐之美。

▲ 李冠德:《岁月回声》180cm×96cm

李冠德的西部系列山水,无不在写生中创作:或取材于内蒙古大草原,创作出恢弘的《高原牧歌》;或以甘肃河西走廊祁连山畔为主题,结合汉代的古长城历史,挥写出庄严肃穆的《古塞月晖》;或流连于无垠的大漠,用行走的脚步丈量《西部戈壁》;或久久凝望冈仁波齐,流淌出直击灵魂的《神山圣水》……

他笔下的大漠戈壁、西部高原、祁连古道、丹霞日照、千年冰川,不只是地形地貌的自然展示,更是西部苍茫、热情的象征与隐喻,他更加注重西部山水的艺术韵味与笔墨情趣,展示的是浓郁、炽热的西域情怀,以及深沉厚重的美感追求与奔腾豪放的诗意胸襟。他从前人的绘画中汲取养分,对表现西部原始风光情有独钟,不但在西部山水画的形式语言上独树一帜,而且在西域文化意识和时代精神的结合上也创建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从而使他的西部山水画成为这个时代独具个性的艺术符号。

西部山水是李冠德的情感之所托,艺术之所求。“新疆的红山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紫红色的荒漠砾石铺满了重峦叠嶂的山地,在孤寂的荒原中似乎是一抹燃烧的生机,给我的内心特别大的冲击力。”他告诉记者。为了能将西部山水传神地表现在宣纸上,他在创作时用不同于以往的笔触,大胆泼墨,细心收拾,皴擦之间便挥洒出戈壁沙漠的沧桑风姿,寥寥数笔再点染出片片丛林,大写意的西部山峦跃然眼前。以黑衬白的笔墨不断丰富着大自然的具象,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融入现当代的变化和西方艺术的思潮,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用笔其实都深藏“乾坤”,或粗犷豪放、或精细稳健的墨色,营造出独具匠心的意境,虚实变幻间达到了澄澈空灵的至美至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 李冠德:《塞外江南伊犁》180cm×96cm

祖国的西部山水,是造物主珍贵的馈赠。西部山水鬼斧神工般的构造,以其神奇迷人的魅力,为李冠德开阔了视野、孕育了情怀、积蓄了力量,使他能够在这里放飞人生梦想,构筑精神家园。自从走进西部,李冠德就再也走不出来了,不知道是李冠德选择了西部山水,还是西部山水选择了李冠德。人格的坚毅,山川的耸立,两者在格调上的暗合,无疑是天性与自然的完美融合。西部山水之于李冠德,不仅仅在于它的苍凉与雄浑,更在于那里的皑皑雪峰、幽幽古道、茫茫草原和厚重的黄土地;李冠德之于西部,在于他对那片热土深深的爱、浓浓的情、长长的期许和久久的凝望。

李冠德走进西部,放歌西部,在时代气息与地域文化的交融碰撞中孜孜以求、内外兼修。他常年深入西部千山万壑,沿丝绸之路无数次采风写生,不断探索适合表达西部山水的笔墨程式,终于在这片令人神往的土地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

李冠德选择了用大笔挥毫,借助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及笔落纸间的触感来表现西部美景,他以线性表达为主,通过书法用笔,使充满力量感的大长线和富有节奏感的短线相辅相成,色墨交混皴擦,极大地突出了西部山水有筋有骨有血有肉的内涵,折射出一种激情泼洒的生命旋律,呈现出一种浑厚华滋、苍润并济的笔墨语言和崇高的艺术境界,给西部山水赋予了灵魂和独有的诗性品格。他的这种表现方式,是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基础上得来的,绝不是凭空臆造。

▲ 李冠德:《红色乐章》180cm×96cm

例如,在《高原恋歌》中,李冠德就运用传统与时代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用笔简练概括,设色浓墨重彩,把典型的山水要素以一种自然流露的方式从画境中显现出来,将苍茫浑厚的西部高原,恋歌式地呈现在观者面前。在粗犷的线条与土黄的色彩烘托下,显现为厚重、滞拙的阳刚气度与风范,强调了中国画的意象效果,扑面而来的是其内在的诗性意蕴和文化气息。

“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象。”西部山水的壮美,给了李冠德超乎寻常的现实体验,他在领略西部山水之美的同时,将满腔的艺术热情挥洒纸上,一发而不可收地创作了许多具有浓郁西部特色和富有个人风格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西部旷远雄奇、静寂沉凝、沧桑虚灵的风貌。艺术是感性的,是画家内在情感的自然流露,更是人们生活情趣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冠德多年来坚持以独特的笔墨进行西域山水的探索,笔墨间流淌着对西域高原的款款深情。面对他的西部系列山水画作品,观者不仅能体会到一种岁月的峥嵘,同时也会在色墨交融的意境中感悟到其对纯洁、静谧格调的一种渴求。

但是,如若没有对西域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仅有笔墨上的功夫,断然画不出如此感人的画面,这笔尖浸润着画家的信仰与敬畏,更蕴藏着对平凡景致的诗意撷取。这一幅幅浑穆又深邃的西域山水画的背后,是李冠德对西域情怀的笔墨表达和情感传递。

▲ 李冠德:《风雪石头城》180cm×96cm

宽阔胸襟,恢弘气象

李冠德的西部系列山水画作品,构图大气磅礴,物象恢弘开阔,敷色淡雅明快,多风骨、少柔弱,重沉凝、绝媚态,去浮躁、存本真,挥洒着一股浩然正气。他尤其注重色调的强度,把浓重的墨色与褐、赭、红等相互搭配,把西部山水特有的魅力表现得酣畅淋漓。其笔墨中蕴含着浓浓的西域特色,投射出画家的奔放个性、自由追求和宽阔胸襟。作为一名执著于西部山水的画家,李冠德的西部山水画自然浸透了山的骨气、山的挺拔、山的雄浑、山的博大。因此,他心中的西部山水是一种个人体验和情绪的集结,他笔下的西部山水更偏重写意,自然景色无限丰富的面貌被归纳、概括、升腾和简化,具体的东西不见了,体现在画面上的是人格化的形象。故而他的西部山水画合乎自然,超越自然,更在创造自然。

诗意是山水的灵魂。李冠德西部系列山水画作品中,常常会出现烽火烟墩、千年古刹、萧疏寒枝、皑皑白雪,还有那碧云之间远去的大雁、山巅之上孤傲的苍鹰、以及似乎从远古传来的声声驼铃,让人不由得频频回眸往事,深邃的历史纵深感油然而生。

▲ 李冠德:《古格王国故城》180cm×96cm

然而,千姿万态的气象,传递的不止是孤独和凄凉,西部山水是既有瑰丽景色又有诗情画意的图卷。万壑之中从天外飞来的几抹红意、悬崖绝壁上顽强生长的一丛灌木、山间小路上昂首行走的骆驼或骏马,还有那从石缝或山体中流泻的如雾带般飘动的水体,无不向我们展现着生命的生机和活力!李冠德正是在风物和色彩的铺陈中,追寻着唐风宋韵的诗化境界。

最能体现李冠德西部系列山水神来之笔的,或许应该是那倔强的水墨牛。为了衬托山体的雄伟,牛往往不会画得很大很具象,因此不知是牦牛、黄牛,抑或是奶牛,“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尽管用笔简练,但无论是牛的动作还是神态,都展现出一种特有的动态美,在整个画面中,营造出一种特殊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李冠德的水墨牛巧妙地融合在山水之中,画面中便有了耐人寻味的情节。在那片充满了历史感的苍凉土地上,画家眼前所见到的似乎只有两种物像:大山和牛。牛的动感与大山的宁静,仿佛是一种约定的默契,使人感到自然的脉搏跳动与生命的呼吸韵律,通过这一动一静的对比表现,很好地把西部边塞的雄奇广袤、浑厚沧桑之美表现出来了,从而使作品的意境空旷但又绝无寂寥之感。

李冠德所表达的西部山水,不是地域概念上的发现,不是形式上的阳刚之美,更不是投机取巧的成名途径,而是一种继承上的探索和发展。李冠德以山写人,以人代山,写其雄壮、肃穆、朴素,写其内敛的律动和生机,却不去着意表现荒凉、幽怨和冷漠。因此,在李冠德的作品里,人们感悟到的并不只是苍凉、原始、荒蛮、贫瘠和野性,而是动人心魄、催人激奋的雄性化的永恒之美,是超自然的无限的精神张力,是古老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是历史与哲理神圣而又深刻的启迪。他通过与山水的接触对话,通过各种形式的笔墨散发出悠长的韵味和十足的视觉意境。

▲ 李冠德:《涅槃重生九寨沟》180cm×96cm

李冠德以不同笔墨技法的变化、演绎,把淡墨、浓墨、破墨、积墨、焦墨与不同笔法、笔型、笔感各得其所,力求实现“以水墨一色而尽五彩之用”,在多次迭加、重复与皴擦渲染中,造就境界苍茫与浑然的效果。

画如其人见性情,重彩淡墨皆相宜。李冠德的作品在笔飞墨舞的律动中,放逐了思想,展现了灵魂,播撒了快乐的节奏,同时也勾画出画家的艺术轨迹。正是在笔墨与心灵的对话中,李冠德完成了对自然的礼赞和对自我的超越。赏读他的山水画作品,你会触摸到西部山川那特有的苍茫和雄奇,感知到那块土地的厚重与博大;你也会体悟到天地的大美和永恒,捕捉到画家的精神寄托和审美情趣。在物我两忘、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中,观者会获得美的享受和灵魂的洗涤。

李冠德从艺几十载,参加画展无数,他在山水艺术上的浸墨更多次斩获全国大展奖项。他的作品雄浑厚重,气宇轩昂,诗意化的深远意境和人世间情感的悲欢离合尽皆隐藏在笔情墨趣之中,他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精神探索,塑造出他独特的语言绘画风格,传递出“诗与远方”的灵气,也是超出画外的情怀表达。“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髓,在于传承性、时代性和独创性。”李冠德说。在他的艺术创作中,他以破而后立的气势,营造出缥缈仙境的山川韵势,而这正是李冠德山水画创作的独特魅力和艺术追求。

▲ 李冠德:《阳关夕照》180cm×96cm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

倾听山水的韵律——读著名画家王德龙笔下的山水倾听山水的韵律

王德龙从小热爱生活,眷恋大自然,长期坚持写生,传统笔墨基础扎实,在色彩上勤于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山水作品,雄奇与秀美共存,树木茂盛,急流浪卷,云气浮动,峭拔逶迤,磅礴苍润。或云海迷朦,或瀑流飞溅,或满山朝霞,或月隐长空。画面清隽秀润,意趣生动,墨色沉静,简洁淳厚。用笔洒脱洗练,既有阔笔大写意式的整体造型,又有细节真实的描绘,将群山高迭,草木畅茂、云气滃郁的特定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任造化入心,用笔墨冶铸——著名画家杜平先生山水画的笔墨意境

杜平的山水画具有震撼人心的气魄和力量。他下笔时胸有成竹,果断有力;用墨时意气风发,翰逸神飞。他的山水画,在笔墨的辉映中,达到了“刚健既实、辉光乃新、风清骨峻”的艺术效果。他那清新、刚健、明朗、壮丽的作品,让人深深感受到自然豪迈的气息,感受到由心生发的山水刻画的魅力;他那些既不失传统,又个性鲜明、别开生面的作品,在演绎传统文化诗情画意的同时,又给人以现代气息的审美震撼。他在山水画创作中的笔墨运用与意境创构,在技法上的高远追求和坚持不懈的创新精神,让他达到了中国画创作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