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从养生来的整体观念

——漫谈书法和养生(之十)

▲ 方立

【人物档案】

方立,知名学者,书法和书法理论爱好者。笔名:方碧文、龙泉山人等。1951年6月出生于浙江淳安县龙泉庄,在职研究生学历。1969年1月参加工作,1970年5月入党,1971年6月提干。1990年,调入中央政策研究室任政治组(局)筹建负责人、信息组(局)副局长兼两组党支部书记,研究室机关党委委员。1996年后分别任中央政策研究室信息研究局、政治研究局、国际研究局局长,2003年9月至2013年4月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2013年3月至2018年2月任十二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先后担任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执行会长、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文化委员会会长、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名誉理事长等。现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国家新疆智库委员会委员等。
专著有《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命运和前途》(1992年)、《多极化世界格局中的中国社会主义》(1998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0年)、《古丝绸之路的当今对话》(2006年)、《中国书法研究导论》(2019年)以及歌词《中国,强起来》(2018年)等。主编有《中国西部现代化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探》、《科学社会主义概论(第二版)》(2020年,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等30余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解放军报等刊物发表文章400余篇200余万字。发表书法论文《汉字的书写艺术》、《书法的哲学思考(上、中、下)》、《漫谈书法和养生》等约30万字,发表篆隶楷行草书书法作品200余幅,书法作品多次入编《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年鉴》等辞书、多次当选《神州》等大型期刊封面人物。

▲ 方立草书作品 :王湾诗《次北固山下》  34cm×68cm

寿从养生来的整体观念

——漫谈书法和养生(之十)
文/方 立

对以战国先秦时期《黄帝内经》为发端的中医药学和养生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什么,人们尽管有不同认识,但一般倾向于阴阳五行说,它像一根红线,贯穿中医药学和养生学全部理论体系中,渗透到各个方面。《阴阳应象大论》中开始就指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中医药学几千年的传统,一直用阴阳五行来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生理病理现象、疾病发生规律,并以此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乃至用药。以《黄帝内经》为标志的中华医药学和养生学在创立脏腑经络学说的同时,还首次提出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大基本原则,成为中医药学和养生学的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以阴阳为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总法则,将五行与五脏、五官、五味、五种情志、五种气候、五个方位、五个季节相配,采用一种整体联系的观点考察了解人体状况,发现和总结医药和健康之道。中医脏象学认为,天地是一大生命,人生是一小天地。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彼此相属的;并且天人相应、同天地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中医脏象学的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三焦有两种含义,一是将人体横分三部,上焦为心肺、中焦为脾胃,下焦为肝肾。二是三焦有通调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对于肿胀、腹水,因水湿潴留,往往称为三焦不利,三焦失其疏泄。除三焦外,脏腑系统与现代医学解剖名称是相同的,但意义不尽相同。
中医脏象学认为,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在五行属火。心藏神,心主血脉,血脉充足则面色红润光彩;主神志,主宰情志思维活动;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等等。心居胸中,心包围护其外,心与小肠相表里,其经脉下络小肠。心包为心之外卫,外邪内侵,心包代心受邪而致病。心脏好比一国之君,代表人的精神意志。现代医学对心的认知,大体相当于大脑皮质的功能和部分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心病的病理证侯表现为多疑虑、记忆力减退、失眠以及神志昏迷等精神症状;心悸、气急以及脉律不齐等;心病可以从舌象上反映出来:心血不足反映为舌质淡白,心血淤阻反映为舌质紫暗,心火上炎反映为舌质红赤或者糜烂溃疡,痰迷心窍表现为舌强不语等。
中医脏象学认为,肺位于胸中,上连气道,开窍于鼻,合称肺系。肺脏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肺主气,司呼吸,为气机出入升降之中枢;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淤结);辅心调节气血运行。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主一身之治节;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故外感诸病常先侵肺卫而为患;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司传导,依赖肺气下降而排泄通达。肺脏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呼吸功能。有人比如,肺脏好比一国之相,承上启下调节一身之气。病理证侯是肺气实,则呼吸长而困难;肺气虚,则呼吸浅短。肺主声,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呼吸振动声带而发音,病理证侯是肺气虚者声音低微,肺部受邪气导致肺气闭塞则声哑。鼻是呼吸系统一部分,病理证侯是肺受外邪侵犯,出现鼻塞流涕,喷嚏,闻不出香臭。肺热见鼻翼扇动。肺主皮毛,肺气虚者皮肤腠理不固,易于感冒、出汗。肺主肃降,肺失肃降,则咳嗽、痰多、气喘等。
中医脏象学认为,肝脏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生理功能:主疏泄;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相当于现代医学内脏感觉在体壁上即肋部的反映,常见的肋疼。有人比如,肝脏好比智勇将军,出谋划策、带兵打仗。肝藏血,如果肝不能藏血了,病理证侯表现为目不能视,手不能提,足不能行,并导致出血,妇女经常表现为月经失调。肝主筋,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运动神经中枢功能,肝阴不足的病理证侯表现为肝阳化火、生风,轻则四肢麻木抖动,舌麻;重则手足抽搐痉挛,甚至角弓反张;肝合胆,主筋。肝火上炎的病理证侯表现为两眼红赤,肝血不足表现为两眼干涩,视力模糊或者夜盲。所以,眼病可以从肝而治,清肝降火明目。肝主疏泄,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情绪活动对于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病理证侯表现为情志不舒畅,易怒、胸闷、咽部梗塞感等。

▲ 方立行楷作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8cm×178cm


中医脏象学认为,脾脏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属土。生理功能:主受纳腐熟和运化水谷;主升清;主统血;主四肢。藏血。开窍于口。在体合肉,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里。生理与医理大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消化系统功能和病变。有人比如,脾脏好像仓库,储藏和消化食物,输送营养。脾主运化,相当于现代医学消化系统的消化与吸收功能,以及营养物质和水液运送,病理证侯表现为消化不良、腹胀、大便稀薄、浮肿等。脾统血,脾虚不能统血表现为各种慢性出血,如便血,皮下出血,月经过多等。脾主四肢肌肉,脾虚的病理证侯表现为四肢肌肉软弱无力和萎缩。脾气宜升,如果不升反降,会出现气虚症状,伴有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脾性喜燥恶湿,若脾为湿困,出现头重体沉,脘腹满闷,大便溏泄等。脾是五脏六腑的后勤部长,又称仓廪之官,各个脏腑的气血需要脾脏保障供应。食物是气血来源的原料,而非药物和补品。养气血就是好好吃饭,正常吃饭。胃气就是正常人的脉气、血气。胃气不足就会百病缠身。《黄帝内经》说,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五畜为益。
中医脏象学认为,肾脏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府;在五行属水。生理功能:第一,肾者主蛰,肾藏精,封藏之本,精之处也,主生长发育和生殖。精不单指精子,还包括精气。精又分从父母而来的先天之精,经过水谷运化而来的后天之精,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肾精又分为肾阴肾阳两个方面,又称为元阴元阳,或者真阴真阳,滋养乳润着各个脏腑组织,是五脏阴阳的根本,共同维系着肾和全身阴阳的协调与平衡。性功能低下,多为肾阳虚;性功能亢进,多为肾阴虚。第二,肾主二便,肾主水,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功能,肾阳蒸化水液使水气化,以利水液在人体内布散开和排泄。第三,肾生髓通脑,主纳气。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保证体内外气体正常交换功能。人体呼吸功能虽然为肺主导,但依赖于肾的纳气作用,才能保持呼吸均匀和深度。第四,肾主骨生髓。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肾精不足,就容易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牙齿松动甚至脱落等症状。肾在体为骨,主骨、齿,为骨之余;其华在发;肾开窍于耳及二阴(肛门、会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垂。肾与膀胱相表里。肾脏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与生长发育衰老有关部分,指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指生殖系统功能,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与大脑有关;肾脏及肾上腺位于腰部;相当于泌尿系统及部分消化系统功能。肾病的病理证候,肾虚可表现为未老先衰或者生长发育障碍;可表现为有遗精、阳痿、不育等;可表现为失眠、健忘、记忆力减退等;腰脊柱疼;下肢软弱无力、牙齿松动;耳鸣耳聋;脱发早白;小便少、浮肿、遗尿、尿闭等。
西医中的肾指肾脏,是泌尿器官,有内分泌功能,说肾病指肾脏器质性病变。中医学中的肾,多指功能范畴,包括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是主宰人体所有动力源泉,决定一个人的生长、发育、生殖遗传、水液代谢、呼吸功能调节等。肾气足,则人的呼吸深长、毛发乌黑发亮,生理功能正常,精神面貌好。正如黄帝内经说的,肾主髓液主骨,生髓通脑,是一个系统。
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中医脏象学上胆的生理功能:胆附于肝,内藏青汁,其经脉络肝。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中所藏为清静之汁,所以《千金要方》称之为“中清之腑”。胆主决断,胆性刚直,所以《素问》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中医脏象学上胃的生理功能:胃在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其经脉络脾。胃上口为贲门,下口为幽门;贲门部又名上脘,幽门部又名下脘,其间为中脘,三部统称胃脘。胃受纳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胃和部分小肠功能,有接受食物并加腐热消化功能。胃主受纳和腐热,脾代胃输水谷之精微,故脾胃表里相合,共司升清降浊,《灵枢》称:“胃者,太仓也。”胃气宜降,胃喜润恶燥。胃接受和初步消化食物,胃的运动应该顺蠕动方向等。胃的病理证候,中上腹饱胀疼痛,食欲减退等;胃气不降反上逆,则出现暖气嗝逆、恶心呕吐等症状;产生胃火而伤津。
中医脏象学上小肠的生理功能:小肠上接幽门,下连大肠,两者相合处为阑门,其经脉络心。小肠受盛胃中水谷,主转输清浊,清者输于各部;浊者渗入膀胱,下注大肠,泌别清浊,主液。小肠之病多因饮食失节,损伤脾胃下传而引起。小肠与心互为表里,故心亦可移热于小肠。一旦小肠为病,其病理表现主要为清浊不分,转输障碍,证见小便不利,大便泄泻,临床上可分为虚寒、实热、气痛三证。

▲ 方立篆书作品:贾岛诗《寻隐者不遇》136cm×34cm


中医脏象学上大肠生理功能:大肠包括回肠和广肠(直肠),回肠上接阑门,下接直肠,直肠下端为肛门,其经脉络肺。大肠司传化糟粕以排出,主津。《素问》说:“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大肠病理主要在于大肠津液失调,导致大便秘结。一切热证都可能灼伤津液而便秘;肺脏清肃之气不能下降,也可能导致便秘;肾水不足,肠中津液缺乏,也能造成大便秘结。
中医脏象学上膀胱生理功能:膀胱位于少腹,其经脉络肾,其功能主要为贮存津液,化气行水,贮尿和排尿,依赖肾的气化功能。故《素问》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也,气化则能出焉。”小便之源是津液,津液之余入膀胱,气化则为小便。膀胱病理变化主要为气化无权,小便不利。肾主水液,与膀胱互为表里,肾气不化,也能影响膀胱气化,这是膀胱虚证的主要病机。膀胱实热病证多由他脏移热所致,或者本脏湿热蕴结而成。
中医脏象学上三焦生理功能:通行元气,总司气机和气化,为水液运行的道路。
维系各脏腑的通道就是经络。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调节体内各个部分。经指纵向的经脉,络指横向的络脉,是经脉的分支。人体内有12条正经,分为手足三阴经、三阳经,有奇经之脉8条,称为奇经八脉。经络分布如无端的环,使人的肌体保持协调统一,气血通达全身,成为一个有机生命体。
十二经络流注运行时段。一日12个时辰,一个时辰流经一个经脉,首尾相接,如环无端。掌握了经络流注运行规律并且科学利用,就开通了健康长寿通道。子时:23:00-1:00。胆经流注。胆汁需要新陈代谢,子时入睡,更有利于完成代谢。这个时候心脏功能最弱,心脏病人容易发病。丑时:1:00-3:00。肝经流注。此时是肝修复最佳时间,血液需要吐故纳新,应该进入深睡眠,保证肝脏新陈代谢。否则,容易患上肝病。寅时:3:00-5:00。肺经流注。大地由阴转阳,人体进入阳盛阴衰之时,肝脏把血液提供给肺送往全身,人体需要呼吸大量氧气。哮喘等肺病患者此时服药效果更好。卯时:5:00-7:00。大肠经流注,旺盛。早起喝水排便。辰时7:00-9:00。胃经流注,胃酸分泌旺盛。需要按时早餐。巳时9:00-11:00。脾经流注,旺盛。脾是后天之本,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需要多喝水。午时11:00-13:00。心经流注,心脏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的好时刻。可以午睡半小时左右,时间长了夺觉,影响晚上睡眠。未时13:00-15:00。小肠经流注,对一天营养进行调整,午餐应该在13点之前完成。申时15:00-17:00。膀胱经流注,排尿不憋尿。酉时17:00-19:00。肾经流注。肾为先天之根,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时刻,是护养最佳时段。戌时19:00-21:00。心包经流注,要平和心态,准备睡眠。亥时21:00-23:00。三焦经流注,通百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早入睡可以休养生息。

▲ 方立行楷作品 :岑参诗《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34cm×68cm


有人认为,十二经络各主一类情绪,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是经络中能量堵塞,如果疏通了经络,负面情绪就会自然消失。人体80%的疾病都来源于负面情绪。胆的正向能量主中正、决断,负面情绪主焦虑;肝的正向能量主计谋、谋虑,负面情绪主愤怒、指责;肺的正向能量主元气,负面情绪主悲伤;大肠经的正向能量主传导、排毒、存污,负面情绪主懊悔、烦恼;胃的正向能量主接纳、豁达,负面情绪主急躁;脾的正向能量主思考、思维,负面情绪主抱怨、委屈;心的正向能量主喜欢、高兴,负面情绪主怨恨、仇恨;小肠的正向能量主悲悯、怜悯,负面情绪主哀憨;膀胱的正向能量主积极向上、阳光微笑,负面情绪主消沉;肾的正向能量主智慧,负面情绪主恐惧;心包的正向能量主欢乐、愉快,负面情绪主压抑;三焦的正向能量主轻松、心乐,负面情绪主紧张。
晋人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地真》认为,养身如治国。一个人的身体就如一个国家,胸腹好比宫室、四肢好比郊境、骨节好比百官。人的心神就像国君,血就像大臣,气就像民众。安邦定国的要旨在于爱护人民群众,保养身体的要旨在于养气。懂得管理身体也就能够管理国家了。民众流离失所时国家就会灭亡,元气衰竭耗尽时身体就会死亡。人死不能复生。高超的人总是清除祸患于发生之前,治疗疾病总是于未病之前。
《黄帝内经》也有许多比附的联系,没有科学依据。比如,天圆地方,人是头圆足方;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声音等。特别要看到,《黄帝内经》成书于2000多年前,属于人类文明的早期阶段,人类对自然界、对自身肌体和医药学的研究都处于早期阶段,其中有矛盾的地方甚至谬误的地方是必然的,需要以科学的发展的观点对待老祖宗的中医药学和养生学的遗产。
《黄帝内经》有关中医药和养生的整体观念,把人体看成宇宙大天地中的一个小天地,这是科学的有意义的。微信刊物《领袖汇》2019年5月29日文章《哈佛教授实证:身体状况竟随心念改变》介绍说:我们身体拥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自我疗愈能力、自我适应能力、自我觉醒能力、自我救赎能力。人体相当于一个小宇宙,本自具足,每个人都是一个自带宝藏的宝库,拥有强大潜能。心有多大,你的宇宙就有多大。心灵是自己的地方。在那里,你可以把天堂变成地狱,也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堂。很多人生病后,不是死于疾病的痛苦,而是死于对疾病的恐慌、担忧和畏惧。普通视力测试表是上大下小,被测试者心理预期是越往下越不清楚。如果倒过来,上小下大,被测试者心理预期是越往下越清楚。实验结果是,被测试者视力水平普遍提高。这意味着,人的心与身之间,意念与躯体之间,存在奇异而隐秘的联系。心随境转,身随心转。在人自然寿命健康期间,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而不是必然的生理过程。

▲ 方立隶书作品:祖咏诗《终南望余雪》136cm×34cm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