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寿,命相远 ——漫谈书法和养生(之五)

▲ 方立

【人物档案】

  方立,知名学者,书法和书法理论爱好者。笔名:凡文、方碧文、龙泉山人等。1951年6月出生于浙江淳安县龙泉庄,在职研究生学历。1969年1月参加工作,1970年5月入党,1971年6月提干。1990年5月,调入中央政策研究室任政治组(局)筹建负责人、信息组(局)副组(局)长兼两组(局)党支部书记,研究室机关党委委员。1996年后分别任中央政策研究室信息研究局、政治研究局、国际研究局局长,2003年9月至2013年4月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2013年3月至2018年2月任十二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先后担任中国思想政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执行会长、文化委员会会长等。现任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名誉理事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国家新疆智库委员会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科学社会主义概论》修订组牵头人和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研究》课题组牵头人和首席专家等。

  从1989年8月至2013年4月,长期参与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文稿起草、中央文件起草、宪法修改以及理论和政策研究、决策咨询等工作。参与负责筹备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80余次。

  专著有《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命运和前途》(1992年)、《多极化世界格局中的中国社会主义》(1998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0年)、《古丝绸之路的当今对话》(2006年)、《中国书法研究导论》(2019年)等。主编有《中国西部现代化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探》等30余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解放军报等刊物发表文章400余篇200余万字。创作歌词《中国,强起来》(2018年)。发表书法论文《汉字的书写艺术》、《书法的哲学思考(上、中、下)》等约15万余字,发表篆隶楷行草书书法作品100余幅,书法作品多次入编《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年鉴》等辞书。2017年1月当选《神州》杂志封面人物。

▲  方立楷书作品 :《黄帝内经 ? 素问卷十 ? 疟论篇第三十五》  26cm×68cm

人之初,性本寿,命相远

——漫谈书法和养生(之五)

■ 文/方立

  从中国天道地德人文三才合一的宇宙观看,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远;人之初,性本寿,命相远。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和生实物,人与天地同寿,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每个人自身的和谐,健康长寿,尽享天年,是道法自然的大德。在故宫北面偏西处有座牌楼,上面有四个字,叫“大德曰生”,这来自《周易》“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意思是天地之间最伟大的道德是爱护生命,帝王保持崇高地位的法宝是促使万物生生不息、互不侵害。健康是人类的自性和永恒追求,更是每个人的自我责任和最大道德。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话说:“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人类的所谓健康,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善状态。”包括生理、心理、社会三个方面。书法之道对于养生的积极意义,也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各个方面。

▲  方立行草作品 :卢纶诗《塞下曲》  34cm×68cm

一、人之初,性本寿:人类自性是长寿的

  一般认为,人的自然寿命都可以达到百岁以上。按照《黄帝内经》的观点,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他们中既有能够与天地同寿的真人,更有长命百岁的各种高人。《黄帝内经》把不同时期的养生专家称呼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这也可以说是养生的四重境界。

  黄帝说:我听说上古时代有被称为真人的人,他们掌握了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能够吐故纳新,吸收天地间精纯的清气,超然独处,以保持精神内守,使身体与精神达到高度协调统一,能够与天地同寿,没有终了的时候。这样的真人,因得道而长生。

  中古时代,有被称为至人的人,他们具有淳朴完美的道德品质,能够全面掌握养生之道,符合天地阴阳变化,顺应四时变迁,远离世俗生活干扰,积蓄精气,保全精神,悠游于天地自然之中,让视听直达八方之外。这样能够延长寿命、强健身体的至人,也可以列入真人行列。

  其次是被称为圣人的人,他们处于天地之和,顺从八风之理,保持自己爱好与世俗社会习惯相适应,没有恼怒埋怨情绪,行为不背离世俗社会一般准则,但又不受制于世俗社会规矩。在外不因繁重事务而疲劳身体,在内不因欲望强烈而背负精神包袱。以安逸快乐为追求,以悠然自得为满足。所以,他们能够保持形体健康、精神内守,亦可以尽享百岁寿命。

  其次还有被称为贤人的人,他们效法天地变化,模仿日月运行,按照星辰宇宙法则,顺从阴阳消长规律,分别季节不同要求,追随上古真人,保持生活符合养生之道。这样的人也能够延年益寿、尽享天年。

▲  方立隶书作品 :李白诗《塞下曲》  34cm×68cm

  从《黄帝内经》的论述,似乎可以判断,在黄帝称呼为上古时代的人类社会,曾经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在那个社会人类的寿命是很高的,一般人都能够享年百岁。中古时期及其以后,百岁长寿者同样存在,这就是黄帝讲的另外三种高寿之人。有人曾经猜测,在原始社会以前,还有更发达的史前文明,不知什么原因而中断了。《黄帝内经》的论述,似乎从侧面印证了这种说法,但缺少事实和科学依据。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类自然寿命一般可以达到百岁以上,这是有依据的。科学家发现,人和动物都有自己比较固定的寿命期限,称之为自然寿命。对于人类自然寿命大体有三种测算方法:一是生长期测算法。这个自然寿命期限又同自身生长期长短有关。一般来说,动物和人的自然寿命是生长期的5-7倍。比如,狗的生长期是2年,自然寿命是10-15岁;猫的生长期是1.5年,自然寿命是8-10年;牛的生长期是4年,自然寿命是20-30年;骆驼生长期是8年,自然寿命是40岁。人的生长期是20-25年,自然寿命是100-175岁。二是性成熟期测算法,这是用人和动物性成熟期的8-10倍推算寿命,人的性成熟期是14-15岁,自然寿命是110-150岁。三是细胞分裂次数和周期测算法。美国海尔弗利教授研究发现,人的细胞分裂次数是50次左右,平均每次分裂周期是2.4年。以此推算,即以50乘以2.4,自然寿命大概在110岁-120岁。这三种方法都是在研究基础上提出的,结果大体相同,说明人的自然寿命应该在百岁以上。

  值得指出的是,现代测算人类自然寿命的方法,中华民族先人在几千年以前就使用了,《黄帝内经》就记载了这些方法。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实,齿更发长。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阴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肾气平均,太冲脉衰少,天葵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葵至,精气溢泄,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虚,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憔,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葵竭,精少,肾脏衰,则齿发去,形体皆极。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脏腑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葵尽矣,故发宾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这段对话翻译过来就是说,黄帝问,人年老之后不能再生育,这是精力衰竭导致的,还是自然生理变化规律就是这样呢?

  岐伯回答:女子7岁,肾气开始旺盛,乳齿更换,头发生长。14岁,促进生殖功能的天葵成熟,任脉通畅,太冲脉旺盛,月经按时来潮,女子就具备了生育能力。21岁时,肾气平和充盈,智齿生出,身体长到最高点。28岁时,筋骨强健有力,头发长到最茂盛阶段,身体是一生中最强健阶段。35岁时,阳阴经脉气血逐渐衰竭,面容开始枯槁,头发开始脱落。42岁时,三阳经脉气血开始衰退,面容枯槁,头发逐渐变白。49岁时,任脉气血衰弱,太冲脉气血逐渐衰弱,天葵枯竭,月经断绝,生育能力丧失。

  男子到了8岁,肾气充实,头发开始生长,乳齿更换。16岁时,肾气旺盛,天葵开始成熟,精气充盈而能外泄,男女交合就可以生育。24岁时,肾气平和充盈,筋骨强健有力,智齿长出,身体增长到了最高点。32岁时,筋骨粗壮,肌肉充实。40岁时,肾气开始衰竭,头发开始脱落,牙齿开始干枯。48岁时,人体上部阳阴经气开始衰竭,面容逐渐憔悴,两鬓开始发白。56岁时,肝气衰竭,筋脉迟滞,手脚运动开始不自如。64岁时,天葵枯竭,精气减少,肾脏衰弱,牙齿和头发脱落,形体和神气衰弱。肾脏是调节水液体的,接受并储藏其它脏腑精气。五脏功能旺盛,肾脏才能向外排泄精气。男子年老以后,五脏功能衰退,所以不能再生育。

  这段对话,讲了女子七七49岁、男子八八64岁以前为什么能够生育的道理。过了这个年龄段,一般就不能够生育了。但是,《黄帝内经》也说过,一个男人如果能够健康活到100岁,也是可以有生育功能的。

  继续听他们的对话如下:

  帝问: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岐伯曰:此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子不过尽八八,女子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也。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

  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这段对话翻译今文就是说:黄帝问:有的人年纪已经很老,为什么还能够生儿育女呢?岐伯回答:这是因为他们天赋超过常人,气血经脉能够畅通,肾气有余。虽然有这样的人存在,但一般而然,男子不超过64岁,女子不超过49岁,精气就枯竭不能生育了。

  黄帝又问:通晓养生之道之人,年龄到了100岁左右还能够生育吗?岐伯回答:通晓养生之道的人,一般都可以预防衰老、保全身体,所以即使年事已高,也能保持生育能力。

  几千年前古人的这段对话,同当今科学研究所采用自然寿命测算方法几乎一致,都提到了女子二七14岁、男子二八16岁具有生育能力,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性成熟期。女子三七21岁、男子三八24岁智齿生出,就是我们前面所说人的生长期。古人还明确说上古之人都可以享寿百岁以上,而且动作依然敏捷。更了不起的是,几千年以前的古人对男人和女人在各个阶段的生命特征进行了总结,这些认识在今天看来,仍然基本正确。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医疗技术的进步,不仅测算人的自然寿命的手段增加,而且人的平均寿命和生育年龄都在不断提高,但总体仍然在古人认识范围之内。所以,把现代科学知识成果,应用于发掘古代养生宝库,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方向。

▲  方立行书作品 :李白诗《早发白帝城》  34cm×68cm

  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百岁老人也不少。所谓岁,《尔雅?祭天》记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岁、祀、年、载都是年份的同一概念。寿命最长的是彭祖,有寿800的说法。但是,四川彭山有小甲子记年的习俗,60天为一年。所以,彭祖的实际年龄约为130多岁。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岁。”老子是问道求仙的典范,传言他享受160岁或者200岁。他留给我们5000多字的《道德经》,既是哲学社会学著作,又是养生之道的集大成者。另外一个高寿者为唐代著名医学家、药王孙思邈,对他的年龄有多种说法,最小101岁,还有120岁、131岁、141岁甚至168岁的说法。他自己说,他的著作《备急千金要方》是在百岁时写的。只知道他生于西魏时期(535-557),具体生年并无记载,卒于唐永淳元年,比较确定。他高寿是肯定的,一般人接受他享寿130-140岁的说法。有文字记载的还有清代李庆远,有说他生于1679年(康熙十八年),也有说生于1736年,卒于1935年(民国24年),有257岁和200岁之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特别是医学的进步,现在百岁老人已经不是新闻。

  自古至今对于高寿者有许多称呼。《庄子?盗跖》认为,上寿为一百岁,中寿为80岁,下寿为60岁。按照我国传统称呼,60岁为花甲,70岁为古稀,80-90岁为耄耋,百岁为期颐。还有喜寿、米寿、白寿、茶寿等称呼:77岁为喜寿,因为草书大写七十七近似竖写的喜字;88岁为米寿,因为米字拆开上下各为八,中间为十;99岁为白寿,因为白字为百字去一横而成;108岁为茶寿,因为茶字的草头为二十;中间的字为八,底部的木字为十八,中底部连在一起为八十八;二十加八十八等于108。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定义,45岁到65岁以前是中年人,65岁至74岁是青年老年人,75岁至90岁是中年老年人,90岁至120岁是高龄老年人。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洪韶光教授认为,健康七八九,百岁不是梦。如果70岁、80岁以前没有病,活到90岁也很健康,那么活到一百岁就不是梦。人人都应该健康100岁,至少达到白寿、争取实现茶寿,这才是真正的颐养天年、尽享天年,才是真正成功的人生。

  包括书法和养生的中华传统文化都强调人命关天、生命至上,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去冬今春武汉首先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来看,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都认为瘟疫本身就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类研究和认识它们以后,不仅可防可控可治,而且人类可以与它们共生共处。西方面对瘟疫所谓的群体免疫理论和主张,实质上是达尔文优胜劣汰进化论的变种,归根到底是丛林法则在人类疾病领域的运用。这是以牺牲几万甚至几十万所谓劣势群体性命为代价的人间悲剧,全社会群体免役也只能是西方社会精英的一种幻想。所以,被许多科学家质疑:这不是科学家拿小白鼠做试验,而是政府在拿自己的人民做试验。从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看,中华文明是更人道更高等更优越的文明,我们的文化自信有足够的底气。

▲  方立行楷作品 :《黄帝内经 ? 素问卷 ?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34cm×68cm

二、人之生,命相远:养生才能健康长寿

  按照自然寿命,人类理论上可以活到120-130岁或者更高,长寿是人的本性。实际上大多数人达不到自然寿命的年龄,这就是后天的养生问题了,即所谓的习惯、命运等问题了。这就是说,大多数人都是不能成为高寿的凡夫俗子,他们几乎从出生后尤其成年以后就被外物迷惑,往往是用性养物,而不是用物养性,轻重颠倒,做寿命的减法而不是加法。损伤、事件、劳损、疾病等,都使寿命在这个限度内扣分。所以,每个人出生以后的命运就大不相同了,养生对于健康长寿真的很重要,关键是自己把握。

  《黄帝内经》在开篇《上古天真论》中,就开宗明义谈了养生要旨及其重要性。

  (帝)乃问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之人之教也,下皆为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从安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者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故也。

  翻译过来就是:

  黄帝问岐伯:我听说上古时代的人,寿命都超过百岁了,动作还没有衰老的迹象。现在的人,年龄刚过半百,动作就显得衰老。这是时世原因呢,还是人们不懂养生之道呢?

  岐伯回答:上古时代之人,大多懂得养生之道,就是取法阴阳变化规律而生活,并且掌握了一整套养生的技巧。他们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过度操劳,不过分行房,形体和精神都保持健康,所以能够尽享天年,超过百岁才离世。现在的人就不同了,以酒当水没有节制地喝,恣意妄为成为常态,喝酒醉了还行房事,纵情声色,以至精气衰竭,真气耗散。他们不善于保持精神饱满,务求感官快乐,违背人生真正乐趣,生活没有规律,年龄刚过半百就衰老了。

  上古时期,所有人都听从通晓养生之道圣人的教导,及时躲避虚邪贼风等致病因素,克制私欲,清静安逸,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从什么地方来呢?所以,人们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真气和顺,精神充实,每个人都能各从其欲、皆得所愿。人们吃什么东西都感到美味,穿什么衣服都感觉舒服,流行什么风俗都感觉快乐,处于什么社会地位都感到自尊,所有民众都感觉自然朴实。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任何嗜欲都不会干扰视听,任何淫邪都不能迷惑心性。无论愚笨的还是聪明的、贤孝的还是不贤孝的,都不担心被外物利欲,这十分符合养生之道。所以,那时的人们都能够享年百岁而动作不显衰老,这得益于他们道德精神和形体都健康完备而无偏颇。

▲  方立行书作品 :世间贤者联 136cm×34cm×2

  导致人衰老折寿的因素很多,最重要最常见的因素是五脏虚损。《灵枢?天年》说:“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五脏虚损中,又以脾肾虚损与衰老关系更密切,肾气虚损是衰老的主因。肾为先天之本,主生长发育,衰老过程就是肾气的消耗和虚损过程。中医预防衰老,主要环节就是抓肾中精气。脾胃虚弱也是导致衰老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见于那些身体状态欠佳、营养不良、久患慢性疾病患者。心、肝、肺虚损均可导致衰老,但往往有脾肾两脏虚损掺杂其中。长期的阴阳失衡、气化减弱、邪毒入侵、淤血内阻等,都是导致衰老的因素。尤其疾病,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肿瘤、各种意外伤害更是导致衰老折寿的重要因素。按照现代医学理论,生命的基础是代谢,代谢失调必然导致衰老。器官衰老首先表现在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因此,保持五脏六腑的正常运转,尤其是保持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正常,对于抗衰老是非常重要的。

  衰老的形态特征和外在表现主要是:脊背弯曲、身材缩短、皮肤松弛发皱、毛发灰白稀疏、关节僵硬、步履蹒跚、眼袋低垂、老年斑显现、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血管硬化、视力模糊、听力减退、反映迟钝、记忆力减退等。这些都是在人体内部生理功能减退基础上发生的,主要是由于体内细胞及其物质代谢功能、感觉运动功能、循环系统功能、神经系统功能、呼吸系统功能、消化系统功能、内分泌系统功能、骨骼系统功能、生殖系统功能的老化和减退引起的。因此,人体养生保健的关键,就是保持肌体功能的正常代谢。这就需要综合保健,包括体育锻炼、心理卫生、生活方式及习惯、情趣爱好、医疗预防康复一体等系列保健措施。如果等病人得病后找医生,医生能够给予病人的帮助已经很少了。所以,好的医生是不让人得病的医生。这就是古人一直强调的上医治未病。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健康长寿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占8%、气候条件占7%,而60%取决于自我保健。

  人们怎样才能真正颐养天年、尽享天年呢?《吕氏春秋?本生》认为,人的本性是长寿,却被外物干扰了。如同水的本性是清澈,却被泥土搞混了。万事万物是用来养性的,不是用性养物的。唐代孙思邈《千金方》卷十二《养生禁忌》这样记载:彭祖认为,心神强的人一般长寿,心气强的人容易短命。柔弱畏强的人心神极强,易怒而且欲望高的人气强。美色使眼睛失明,丽音使耳朵失聪,馨香使鼻孔堵塞,厚味使胃口败坏,欲望使心神骚乱。大醉、过饱、大喜、大怒、太热、太凉、太累、太高兴、太忧愁、太畏惧、太烦躁、太奢侈、太荒淫以及阴阳不交,都有伤身体。晚上是修养元气的时候,有许多禁忌:交合一次就损失一年的年寿,夜饮大醉就损失一月的年寿,晚食过饱就损失一日的年寿。如果这些所言确实,那么大多数人的一生中,都有违许多养生禁忌,因此,折寿活不到百岁以上的自然寿命就不奇怪了。所以,一个人要达到百岁以上的自然寿命,懂得养生之道是非常重要的。

  南朝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卷上《教诫》认为,人的智力差别是先天造就的,而体质强弱、寿命长短则是人自己造成的。因此,各人的人生道路主要靠自己选择。人在初始阶段胎气充实,成长阶段乳食充足,成年时期节制饮食、声色,就会强健长寿。否则,就赢弱、短命。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卷九《延年却病笺(上)》还说,养寿为先,却病为急。就是说,人活着要以养寿为先,养身以治病为急。

▲  方立篆书作品 :张继诗《枫桥夜泊》  34cm×68cm

三、人之寿:性命双修,神形双修

  精神是人的根本属性。只有人性的健康,才能有人命的健康。人的生命在于神,而神依附于形,形又依附于气,气旺人体就会健康,气衰人体就衰弱。形气相互依存,全在调养。

  《文子?道原》认为,圣人不用智役物,不用欲乱和。他们快乐不过度,忧愁不伤心,这就是居高而不危,处安而不倾。《淮南子》认为,养性在于静心全德正心诚信存厚简朴。心静通神明、道自定。外界事物不扰乱内心,性志就可以养护;动静协调,品德就有地方安放。人养生一世,并且终身保持高尚品德,就可以说体验到自然之道了。这样的人,血脉畅通无瘀滞,性情清静祸福不能扰,其心纯真毁誉不能污,就能够达到最佳境界。

  人最有价值的东西,一个是生命,一个是精神。生命是最基本的价值,每个人只有一次,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生命最宝贵,怎样善待生命是每个人都应该考虑的。人身上另外一个最有价值的东西是精神,人与其他生命的区别,就在于人是有思想和精神的。要把自己修炼成为精神上优秀的人,精神属性得到成长。人性健康,首先是智力属性,要有好奇心;要有独立思考能力;要有自主学习能力。其次,情感属性,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再次,道德高尚,清心寡欲。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自然宠辱不惊。所以,不能把生命和物质的关系搞反了,就是许多人不关心生命和健康,而把金钱财富看得很重要。要从生命本身需要来看生活完美不完美。你有金山银山,身体不健康,尤其重病缠身,生活同样痛苦;你是高官厚禄,位高权重,如果身心皆病,生活同样提心吊胆。

  快乐才能健康长寿,经常生活在痛苦中的人肯定不能长寿。人为什么会痛苦,大多因为欲望超过了你生命本身的需要,成为你生命的主要追求目标,这是痛苦的主要根源。物质欲望不是生命本身带来的,而是社会刺激出来的,是人比人比出来的,就是人家有,我也一定要有;人家钱多,我一定努力比他多;人家官大,我一定努力比他大。其实,生命本身不一定需要这个东西。维持生命需要一定物质条件,但是有限的。生命本身是自然界产物,是自然之子,维持生命必须有自然的社会的精神的需求。生命需要有两部分,一是外部自然界,需要一个好的自然环境,不能无限制、无规则地索取自然,必须敬畏自然,道法自然,同自然保持和谐关系。爱情、亲情等感情是大自然给的,虽然普通,但是人类生命骨子里的东西,是人类生活的核心价值,是人类同自然保持和谐的重要内容。名利地位身份财富权力等,人类都看得很重要,这些东西同生命相比是表面的堆积物,不能一辈子为这些堆积物活着,要为生命本身需要活着。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等同样如此,要从珍惜生命的角度取舍,而不是从感官需要的角度取舍。否则,本末倒置了。

▲  方立隶书作品 :《黄帝内经 ? 素问卷第一? 金匮真言论篇》  68cm×26cm

  现在这种本末倒置比比皆是,许多人都把生活过反了。一个是把人生顺序搞反了。坚持才有希望、争取才有机会、做了才能学会、承担了才能成长、付出了才能拥有、挑战了才能突破、成长了才能成功、感恩了才能收获等等,这些本来应该自觉践行的生活习惯,许多人不以为然,甚至都是反过来做着。还有许多人从小到大就把日子过反了。孩子应该健康快乐成长,却在沉重负担中玩命学习;青年人应该努力学习知识和本领,却在拼命玩乐游戏;中年人需要开始保养、珍惜身体,却在白天黑夜玩命赚钱;老年人应该修身养性、颐养天年,却在高强度锻炼、玩老命健身。再一个是把性和命的关系搞反了,本来应该是以物养性,实际上是以性养物,为了物质利益和名利欲望,道德沦丧,不顾健康,追求性命需要以外的享受,这些都是导致疾病的减寿行为。

  现代人的许多疾病和死亡,都是这种过反的生活方式导致的,比如抽烟、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有现代学者研究认为,每抽一根烟减寿10分钟;醉酒一次减寿7-15天;小感冒一次减寿2-4天;大病一场减寿3-7年;通宵熬夜减寿1-2天;严重疲劳并很快恢复减寿2-4天;大吵一场减寿2-3天;抑郁状态持续时间除以3约等于减寿时间,比如持续抑郁达1年以上减寿约为4个月。这些减寿行为,许多人没有预防。美国有个研究报告说,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使高血压发病率减少55%,脑卒中减少75%。有人认为,只要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四大基石来生活,慢性病能够减少一半,寿命能够延长10年。因此,知识就是健康,养生就是养寿。

  2019年7月,读到微信圈的一篇笔记,对养生的意义进行了总结,感到很经典,引用到这里作为这一章的总结:养生不能马上让你年轻10岁,而是过10年后,你身边和周围的人都老了10岁,而你还仍然是今天的样子;养生不能马上让你的病痊愈,而是过10年后,你身边的人或许都已渐渐离去,而你仍然还是今天的样子;养生不能马上让你发财致富,而是过10年后,身边的人都为治病破产到处借钱的时候,而你仍然衣食无忧、逍遥自在地安享天年。

▲  方立草书作品 :《黄帝内经 ? 素问卷第一? 四气调神大论篇》  68cm×26cm

(编辑:如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