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魂绕,太行梦萦 ——著名画家赵运平的太行山情结
▲ 山水画家赵运平
【人物档案】
赵运平,著名画家,河南安阳人,1986年毕业于安阳师范学院美术系,2009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研究生班,2011年进入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级研修班,2013年研修于现代工笔画院创作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才库高级工艺美术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家协会理事、海峡两岸公益传媒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画名家推广班成员、世界华人书画院院士、中央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画院特聘画家、中国文联《神州》艺术委员会委员。
2006年作品《真实的眼镜》获“庆祝记者节首届全国新闻界书画展”二等奖;2009年参加本真状态“当今书画名家精品展”;2010年作品《翠山溪润》《深壑清音》作为礼品赠送世博会政要;2011年作品《春夏秋冬》参加内蒙古旅游文化节暨当代中国画名家邀请展;2012年6月参加“中泰文化艺术节交流年”水墨画展;2013年应邀参加“光辉鹿城、魅力赤勒川”当代中国画名家邀请展;2014年作品《太行初雪》入选“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15年《冬壮太行,雪靓山乡》参加“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国中国画展,获优秀奖(最高奖);2015年作品《大爱无阻》参加“中国梦、黄山魂”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优秀奖(最高奖);作品《瑞雪降太行,牧笛颂山乡》入选“中国梦,黄山魂”(运平紫藤合作);2015年作品《雪喜山乡》参加“2015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优秀奖(最高奖);作品《寒冬无阻大医行》入选“吉祥草原、丹青鹿城”第三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15年作品《雪染山乡》入选“高洁品性,兰蕙人生”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15年作品《寒冬牧歌》入选“悲鸿精神”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15年作品《银装裹大行,老汉守山乡》参加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优秀奖(最高奖)。传略入编《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年鉴》等辞书。2020年1月,当选中国文联《神州》杂志封面人物。
▲ 赵运平作品:《冬牧山野》 136cm×68cm
故园魂绕,太行梦萦
——著名画家赵运平的太行山情结
■ 记者 赵艺瑶
初识著名山水画家赵运平老师,是在一场国画作品迎春展会上。展厅内茶气醇雅,墨香氤氲,书风袭人,伴随着余音绕梁的古琴曲,桌案边素笺铺陈,书画家们挥墨泼毫,一幅幅作品跃然宣纸之上……墙上悬挂着众多名家画作,其中赵老师的两幅佳作迟滞了我的脚步。欣赏他的山水画作品,其行笔如流水,章法有欹正,山川峭拔,层峦叠嶂,林木峥嵘,劲挺郁苍,飞瀑直泻,清泉流淌,隐溪河畔处,还掩藏着几户人家,作品造型坚实洒脱,落墨清润舒朗,远方的轻岚以淡色渲染,隽逸高远,气势如虹,无声的流动让人不经意间陶醉于崇山峻岭的雄奇景观。
其实,在众多绘画种类体系中,水墨山水历来是最难掌握的表达形式,它需要提取自然物象的元素,在“似与不似”之间构架出独特的笔墨语言,以形写神,契合心灵的真实写照,达到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而这正是赵运平选择“山水”作为研究范畴的原因。其画作的魅力,便在于所自立的多样山水面貌里,有他的真性情所在,正如庄子所言,“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他的山水,多取材于雄浑壮阔的太行山川,师从天地造化,笔墨恣意驰骋于故土家园,从而与自然产生天性的共鸣,给山水作品注入了隐逸的文人情趣,极富诗意栖居的至高情怀。
▲ 赵运平作品:《峡谷松风》 90cmX180cm
幼承家学,广收博取
赵运平出生于古都安阳,这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又有着巍峨延绵的太行山的庇护,深受大美河山的滋养和书香门第的熏陶,他幼承庭训,年少时在父亲的指导下泛览旧学,大量临摹家中美术素材,研习传统笔墨。他的父亲曾读过私塾,对国学文化知之甚多,后因生计问题自学美术,开办了美术门市。正是赵运平的家学传承奠定了其创作的基本功,深厚的文化学识改变着艺术的格局,迷人的色彩艺术激发了他对于绘画的挚爱和热情。他常常尾随父亲,细心揣摩其创作。在耳濡目染之下勤学苦练,对于毛主席肖像的临摹日渐精进,曾多次帮助父亲绘制宣传画,笔墨鲜明独特,物象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技艺已然娴熟于心,驾轻就熟。
被绘画艺术所散发的魅力深深折服,赵运平为了更为系统地研究绘画理论,增强笔头功夫,他选择报考了安阳师范学院美术专业,从素描、速写、水彩,到国画、西画、版画等语言体系,他潜心求艺,笃志问学,大胆尝试,在艺术素养的认知上取得了欣喜的进步。学习期间,他曾多次到太行山石板岩乡采风写生,被那浑厚奇巧的地域风貌所吸引,他以古为宗,师从造化,这片土地寄予了他深切的眷恋,更为之后形成自身传统文脉提供了丰厚的养分。
▲ 赵运平作品:《远山的呼唤》 68cmX68cm
大学毕业后,赵运平辗转于烟盒设计、纸箱设计和医院卫生宣传等工作,然而内心依然醉染于浑然天成的神秀太行的清韵,利用业余时间主攻国画山水,孜孜不倦地在艺术世界里耕耘,追摹古代传统山水的脉络,以悟性和技法抒写自然,顿观世界,试图表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精神状态。“当时我还未形成纯熟的语言体系,无法满足情感表达的需求。”赵运平告诉记者,为了找到自己独特的笔墨语境,他最终萌生了去北京进修的念头。
2008年,赵运平满怀热情,为艺求学,先后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和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级研修班学习,得著名画家满维起、张复兴、曹建华、韩敬伟、王天胜、刘临、曾先国等诸多名师的悉心指导和教诲,他潜心研习历代山水画家的笔墨技法,笔耕不缀,博采众家之长,反复锤炼,滋养笔墨,化为己用。在艺术道路上的勤奋执着、刻苦耐劳的精神,让他既扎根于北派山水的美学意境,又以广阔的视野包容着南方秀润奇崛的画风,观其创作,线描狂放洗练,泼墨间有一种飘逸洒脱的通灵气势,营造出的雄浑苍劲的山川钟灵毓秀,清新的面貌极尽苍郁厚重的艺术张力。
多年来,赵运平总是力求把自己对山水的体验和对传统笔墨的理解相结合,“大自然有太多值得留意的绘画元素。”他长期深入自然写生,挖掘青山绿水的精粹,把自己的热忱袒露出来,从中寻找艺术的真谛。期间又参加了现代工笔画院的训练,在风格上追求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不断探索自己山水的风貌。他以扎实的笔墨工夫,让山水意象更为隐约朦胧,跌宕起伏的用笔焕发出勃勃的生机,细腻的渲染让人如沐春风,似有与天地交心之感,所创作的多幅佳作,先后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全国画展中入选并获奖。
▲ 赵运平作品:《峡谷牧歌》 68cmX136cm
神游万壑,野趣纵横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曾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著名画家黄宾虹又道:“名画大家,师古人尤贵师造化,纯从真山水面目中写出性灵,不落寻常蹊径,是为极品。”巍峨挺拔的名山胜地,历来为文人墨客所重视。
出生在太行山下的赵运平,从少年时代就有将太行山的青山秀水诉诸笔端的梦想,他痴情于太行山变幻多姿的风光,多年来,他主攻太行山水画,常常脚踩芒鞋,手拄竹杖,徒步攀岩,遍历山川,走遍太行山的山山岭岭,采风写生,他的画笔写下了对这座古老山脉的痴迷挚爱,对太行人的喜爱,对绘画艺术的执著。他在狭长幽深的地带“搜尽奇峰打草稿”,体悟山水的灵秀之美,寻找雄浑风骨的精神意蕴。鬼斧神工般的峭壁悬崖、动若奔马的飞瀑流泉、雾色缥缈的千峰叠翠,还有自然生发的石墙、石桥等景物,在他的眼里都是有智慧和灵性的,错落有致的村落屋舍稀疏地点缀在万壑崇山之间,放羊、放牛的村民淳朴敦厚,和蔼可亲。他把这些波澜壮阔、生机盎然的鲜活元素,进行取舍调度,用精炼的笔墨提取到自己的速写本中。著名画家韩敬伟先生亦曾在他的推荐下,欣然前往太行山,最后不禁发出感叹:“跑了全国许多地方,没想到这里最适合写生。”
▲ 赵运平作品:《大爱无疆》 240cmX120cm
绵延800里的太行山,壁立千仞,气势雄伟,自古以来,有“太行自古天下脊”之美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远古传说发源于此;太行山不仅塑造了一个个古代先贤和英雄豪杰,演绎了无数的英雄史诗和热血纷飞的传奇故事,同时它还一直是历代画家的心仪之地,迤逦秀美的山水滋养了许多山水画家的创作才情,太行山又被称为“山水画的起源地”,太行山成为了山水画的一种向往,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纵观中国绘画史,古今许多画家借助太行之姿表现祖国的山河之美,中国山水绘画史上的五代荆浩,更是在太行实现了一个由秀丽向雄浑转化的重大变革。
在赵运平看来,太行山是中国的脊梁。层峦叠嶂、岩石祼露的太行,既有泰山世事沧桑的痕迹,也有华山奇险峻峭的气势。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太行,研究太行,画出有深度有内涵的太行,每年他都要花几个月的时间深入太行实地写生,把这神圣的山水作为水墨山水画创作的基地。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走进浩瀚无边的太行山里与山民一起生活,体验感受太行山之美,体验万物的自然之美,追求人性与自然的对话,以及对人生自我价值的理解和对太行精神之美的感悟,寻找他的视觉语汇和符合太行特征的艺术形式。
“太行耕夫”是赵运平的笔名,这真切道出了他面对雄峻深邃的太行,由内心所生发出的敬畏和挚爱之情。太行山四季分明,时殊景异,各有千秋,春天漫山遍野的连翘悄然绽放,流光溢彩;夏天连绵不绝的峦川虽然被葱郁的植被覆盖,但山石的肌理结构与质感坦露无遗,颇有姿态;秋天的太行层林尽染,斑斓夺目,异彩纷呈;冬天则因皑皑白雪的衬托,更为素洁苍茫,一如俊逸儒雅的居士,享受着静寂的时光。正如石涛所言:“山水真趣,须是入野看山时,见他或真或幻,皆是我笔头灵气。”对于赵运平来说,即使平凡的景物也自有一番乐趣,那一本随身携带的写生稿,便是他长期奔走于山川潜心悟道的成果。
▲ 赵运平作品:《瑞雪降太行,牧笛颂山乡》 240cmX120cm
抟弄笔墨,舒卷乾坤
浑朴雄强、诡谲清奇的太行山令赵运平神魂颠倒,他痴迷于这片亲切的土地,高峻的山崖、清幽的峡谷、鳞次栉比的村庄和朴质的山民,赋予了他源源不绝的艺术灵感和活力。
赵运平写生时的样子宛如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翱翔在太行山陡峭的悬崖之间,又仿佛穿梭在太行山深谷的溪流边,他深深陶醉在创作的快乐中,融入他心中的山河里。创作时,他胸有丘壑,多取太行山的意象为题材,并从现实生活出发,以雅腴清逸的线描,巧妙构思山水面貌。他笔下的太行山,雄浑壮丽,逶迤磅礴,好似北方大汉,处处显出宏伟的气势和博大的胸怀;他以自然为师,博采众家之长,使绘画作品富有了个性和时代感。清人王原祁言道:“神与心会,心与气合,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绝无求工求意之意,而工处奇处蜚然于笔墨之外。”赵运平深谙此艺理,落笔苍劲沉稳,墨彩淋漓,浓淡干湿的水墨相互破立,渲染渗透,他有意把焦墨、淡墨的微妙变化处理得更为贴切,采用“三远”法的构图法度,将个人独特的心境物化其中,以此在布势上营造画面的空间感。
色彩方面,赵运平继承传统的浅绛法,或在赭石里添注墨色,凸显山体的浑厚;或增加一些朱砂,使草木泽生鲜活起来。他尤为注重冷暖对比的艺术效果,在其太行山系列山水画作中,丰富的笔墨既营造了恢弘险峻的山川气势,又兼容了绵柔淡雅的水色清幽,自然意象的纯度提炼,让画面充盈着浓郁的浩然正气,达到引人入胜的至高美学品格。
▲ 赵运平作品:《山乡父老》 240cmX120cm
赵运平讲究“骨法用笔”的传统技法,注重顿挫曲折的韵律张力,兼工带写,让画面生机盎然,气势非凡。观其作品《峡谷清音》,这幅水墨山水以斧劈皴的运笔,勾勒出骨棱壁削的山石轮廓,笔墨简练苍劲,墨彩丰沛厚重,绵延峭拔的峰峦竞秀,清泉蜿蜒流淌,林木纷杂,雾霭缥缈,气象高远,隐约处深藏着几户农家……山水意象苍茫雄浑,画面清新雅逸,氤氲的气息深怀着他澄澈淡泊的平和心迹,给人以愉悦的视觉美感和精神享受。
赵运平尤爱“太行雪景”,他笔下的雪中太行肃静而错落有致,雄壮中不失妩媚,犹如一曲黑白的交响曲。《太行初雪》《雪染山乡》《瑞雪降太行,牧笛颂山乡》等作品,均是他跋涉于太行山间、被那雄浑壮丽的冬日美景所震撼后的心灵流淌。“纯洁的白雪把巍峨的峰峦覆盖住了,夜空的月亮把雪地照得湛蓝,直教人忘了寒冷,忘了归程。”他感叹道。赵运平基于主观的情感,将这些物象流于艺术的笔墨,或虚或实,或繁或简,以生动传神的笔意“抟弄乾坤于股掌,舒卷风云于腕下”。他创作的“太行雪景”系列山水画,峰峦耸峙,白雪皑皑,静穆深沉,素雅的墨色将村落、林木、石壁、山人等元素,塑造在主次分明的画面空间,留白处展现雪中风情,映照万物,基于传统山水的艺术特色,融入西方绘画的风格,使其在含蓄的表达中,有波涛汹涌之势。
凭借着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赵运平勤奋钻研,深挖太行山水的精髓,几十年的积淀让他在艺术的海洋里如鱼得水。为开拓画路,他还曾多次前往福建武夷山、安徽黄山等地域采风写生。“只有在自然中汲取更多的养分,才能在笔墨里把物象提炼得更精。”赵运平告诉记者。他用成熟老辣的笔触,创作出众多灵秀山水画卷,雄阔空明的画风让人陶醉其中。
▲ 赵运平作品:《山麓清音》 136cmX68cm
疏朗简静,敦厚宽博
古来画家多以不同的表现手法展现山川气势非凡的面貌,而对于太行山脉的系列创作,正是赵运平常年累月跋涉于险峻峰峦,手摹心追、以形写神,长期坚持写生的结果,其作品画风颇有古味。
太行山的岩石很特别,下边是单层斜褶,上面是断层岩,用国画的技法表现有一定难度。用折带皴只适合画断层岩,而单层斜褶便无法表现。为了准确表现太行山的特色,赵运平反复探寻传统法度,对先贤大家的范本悉心揣摩、参悟,意会古法,“石分三面”,“树有四枝”,兼工带写,构造物象的立体和透视感。其笔墨精湛,功力之深,又不尺步绳趋,囤于古法,在勾勒渲染的笔力中,适当借鉴西画的写形技法,把物象的比例刻画得更为准确,力求形神兼备,姿态天成。
北宋大家郭熙曾言:“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以取其势,近看以取其质。宏观取大势,微观取实质。”赵运平深得其法,他用自然平和的笔墨,因形赋势,去繁就简,回归本源,将太行群峰奔涌、百川争流的天地意象,挥洒于笔端,从而追求疏朗简静、大气磅礴的气韵风范。他体味造化中浑厚华滋、博大深远之意境,同时发挥自身对笔墨、丘壑之理解,力图突破传统笔墨程式之束缚,以不同形式语言来表现心中之山水,并展示对现代山水的各自表达与演绎、笔墨之外,而意趣其中。
对于赵运平来说,太行是故乡,是家园,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寄托着他无限的深情,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他从太行山中获取了丰沛的营养和创作源泉。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他深深扎根于这片沟壑纵横、野石莽草的沃土之上,立于传统,深入基层,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尽皆倾注于笔墨,画面苍雅清韵,意境悠长。赵运平的作品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赋予了山水以生命。他似乎更看中山上的乡村人家,在他笔下的《太行山居》中,那勤劳的山民、那吃草的牛羊、那秋收的果实……无不让生活趣味跃然纸上。为传递艺术的真谛,他精心锤炼艺术语言,将山村或山民作为画眼,用雄强幽邃的自然风光予以衬托,在水墨的典雅韵味中,将表象转换成胸中意象,力求找寻更为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哲学意蕴。
▲ 赵运平作品:《峡谷清音》 136cm×68cm
“智者达于事理而固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又似于山,故乐山。”中国山水文脉所推崇的意境历来与高士情怀如出一辙,而赵运平的山水画创作也深藏着儒雅淡泊的隐逸心迹。他捕捉天地山水之灵气,用苍茫浑厚的笔墨,把写生乐趣作为艺术创作的根本,构造出可游可居的自然面貌,山的奇巧,水的流动,树的遒劲,屋舍的古朴,氤氲的田园气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然而如果细细品味,他的画作似乎又跳出了传统审美的固有樊篱,更为强调寻常出没的人烟气息,在有限画面空间里,凸显出深切的人文意味。
作品《太行人家》是他由近及远所构筑的雄浑壮阔的造化之景。寒冬腊月之时,远处的群山巍峨耸立,烟云流动,近处嶙峋的峰峦间,生长着些许峥嵘的林木,山下是极具太行特色的石板房村落,层层叠叠的怪石垒砌起来,巧妙地点缀在温润沉实的山林间,颇有清逸淡宕之趣。妇女身挑重担,艰难地行走在蜿蜒曲折的雪路中,身后跟随着吠犬,造型朴拙,构思雅致,整体感强。他以清纯酣畅的运笔,将山川的峻爽奇峭与雪色的苍润灵动融合在一起,点线面的勾勒、黑白灰的渲染,丰富而和谐,不经意间将自然山水提升至人文山水的至高境界。
赵运平以独有的艺术语言,将太行山水景观淋漓尽致地挥洒于纸上,微观的精致和宏观的阔远气势,让朴实简明的墨迹超出于形象之外,造型敦厚宽博,深远绵长。创作时他倾注了对故乡家园的挚爱之情,富有律动的墨色书写着太行残酷的生存环境,生命的状态在那里都有合适的生存方式,构筑的丰富画面空间,表现了他对朴素生命的审视态度,大美山水无不彰显着生命强悍的气象,笔墨之间流泻着对自然物象的赞美和对勤劳山民的讴歌,引人无限遐想。
近些年来,在水墨山水艺术道路上,赵运平铆足功夫,苦心求艺,锐意进取,入古出新,借太行之题材,执著追求于不断革新的从艺历程。“画家的风格就像桑蚕结茧的过程,我希望自己能不断吐丝,把茧做大再封口,凤凰涅槃后变成飞蛾冲出来,再进一步尝试新的探索。” 他说道。正是基于其对于艺术理想的真诚,他永不停歇地耕耘在山水田园,深入自然奥秘,物化情思,从而使画作更符合学术性的美学思想,而这也是他目前勇攀高峰的艺术方向!
▲ 赵运平作品:《峡谷渔家》 136cm×68cm
(编辑: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