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研究导论》出版
▲ 中国书法研究导论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方立先生集近年来研究之大成的书法理论专著《中国书法研究导论》,2019底由新华社出版发行。本书是方立先生多年来研究中国书法文化的成果总结。作者从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中研究书法,用“线”、“同”、“正”、“韵”、“法”、“意”、“态”、“姿”、“古”等9个字,高度概括了中国书法发展史的脉络;并从哲学的高度,对书法的灵魂和美学属性进行了深刻思考。
【内容简介】
什么是书法?书法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书法的实质是什么?作者认为,书法艺术活动是人类有目的的活动,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积极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思想和精神方式之一。书法艺术作品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审美认识,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书法艺术是书写美诉之于人的感觉、知觉的,是融入书家感情并且运用想象的。优秀的书法艺术能够激动人心,引起欣赏者感情甚至思想情操的变化。
作者顺着古人足迹,进一步补充概括,以线、同、正、韵、法、意、态、姿、古(商周尚线、秦尚同、汉尚正、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清尚姿、民尚古)9个字为基本线索,研究和梳理了3000多年中国书法历史以及相关书法问题,以期推动当代书论研究的深入。
在此基础上,作者对中国书法艺术进行了深入的哲学思考。作者认为,中国哲学是中国书法的灵魂,书法是哲学表达的重要载体,中国哲学始终支配和引导着作为中国美学重要内容的书法,中国书法始终形象地生动地表达中国哲学。中国哲学经历了夏商周的礼乐文化、春秋战国的诸子争鸣、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近现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等主要阶段。中国汉字经过夏商周的甲骨文、金文、大篆,春秋战国和先秦小篆、隶书,到两汉诸体齐备,书法作为专门艺术而形成。中国书法运用笔、墨、结构、布白等表现手段,通过线条、点画等表达方式和变化多端的黑白两色,传递着书家思想情感,生动表达中国哲学思想和书法艺术自身的辩证法。中国哲学为中国汉字和书法产生、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美学灵魂,中国汉字和书法为中国哲学提供表达工具。真善美是书法和哲学的共同基因,哲学和书法从不同角度反映中华民族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智慧成果和审美追求,在中国文明漫长发展历史进程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铸就独具特质的中国观念、中国智慧、中国文化。
▲ 方立
【作者简介】
方立,知名学者,书法和书法理论爱好者。笔名:凡文、方碧文、龙泉山人等。1951年6月出生于浙江淳安县龙泉庄,在职研究生学历。1969年1月参加工作,1970年5月入党,1971年6月提干。1990年5月,调入中央政策研究室任政治组(局)筹建负责人、信息组(局)副组(局)长兼两组(局)党支部书记,研究室机关党委委员。1996年后分别任中央政策研究室信息研究局、政治研究局、国际研究局局长,2003年9月至2013年4月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2013年3月至2018年2月任十二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先后担任中国思想政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执行会长、文化委员会会长等。现任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名誉理事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国家新疆智库委员会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科学社会主义概论》修订组牵头人和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研究》课题组牵头人和首席专家等。
从1989年8月至2013年4月,长期参与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文稿起草、中央文件起草、宪法修改以及理论和政策研究、决策咨询等工作。参与负责筹备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80余次。
专著有《当代中国的命运和前途》(1992年)、《多极化世界格局中的中国社会主义》(1998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0年)、《古丝绸之路的当今对话》(2006年)、《中国书法研究导论》(2019年)等。主编有《中国西部现代化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探》等30余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解放军报等刊物发表文章400余篇200余万字。创作歌词《中国,强起来》(2018年)。发表书法论文《汉字的书写艺术》、《书法的哲学思考(上、中、下)》等约15万余字,发表篆隶楷行草书书法作品100余幅,书法作品多次入编《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年鉴》等辞书。2017年1月当选《神州》杂志封面人物。
(编辑: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