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心映 意韵天成 ——读画家安奇的人物画

▲ 画家安奇

【人物档案】

  安奇,男,汉族,又名建华,生于江苏省盐城市,落户天津市,现居北京市,书画兼修,三十余年,略有所悟。1990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并深造于中央美院国画进修班。2004年就读于中国国家画院刘大为工作室首届人物画高研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艺术交流院研究员。

▲ 安奇作品:盐城八景长卷之一《瓜井仙踪》局部

形神心映 意韵天成

——读画家安奇的人物画

 

■ 记者 葛祥柠

 

  初次和安奇老师会面,是在一次和宋庄艺术名家相逢畅谈的聚会上。大家围坐一席小叙,时有老师语出高见,而他却不善言辞,沉静而谦和。聚会结束后,有幸受邀去艺术家们的画室参观,其中就有安奇老师的工作室。工作室空间不大,但藏书丰富,四墙挂满山水、花鸟和人物绘画,工作台上摆放有厚厚的速写本和各种学习资料,可见画家平日的勤奋自律。

▲ 安奇作品:《大花轿》  136cm×68cm

 

主攻写意画 绘就劳作美

 

  安奇是科班出身,创作功底扎实,在绘画领域主攻小写意人物画,兼擅书法,亦热衷于艺术评论写作,文采斐然。其小写意人物画,传神写照,泼墨挥洒中是自然的感情流露,没有矜持作态,表现了一位画家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是有热情用脚步和心灵去丈量时代的脉搏的,在日常采风中以冷静的思考和眼光,让自己成为一个时代的观察者和记录者,与时代同呼吸,做群众生存环境和心灵状态的描绘者,直面人生,刚正不阿,如是才能于作品中涵涌一股朴实气息,祛除矫揉造作,守护本真,让人体会生命的大美。

  安奇的创作理念是关注生活,反映生活,融入体验民生,讴歌时代。在其平时写生创作时,多融入劳动人民之中,成为人民大众的一部分,聆听劳动者的心声,铺陈出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存的场景,画面间传递着质朴的醇香。其人物绘画有很强的写实性,透视平常的慧眼,记录了日常人物的精神状态,在劳作之中,沐浴着自然的恩赐,与自然相依相融,有耕种的踏实,有丰收的喜悦,也有摆脱世俗的尘劳,安闲于悠然之境,暂住休憩的喜悦。看似平淡无奇的创作背后,是对画家表意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其文化修养的测试。其画作整体给人以沉静丰满的艺术感受,墨色技法运用丰富,饱含层次之美。在他绘画的题材中,劳作的妇女占有很大比例,注重从笔墨韵味中描摹人物的品格和灵性,展现了坚毅勤劳的精神风貌。这是他赤子之心的人文情怀的关注,也是他崇尚的时代担当。

  一位优秀画家的写生积累是其艺术创作日臻成熟的前提。只有反复习练从生活中观察沉淀的素材,才会让作品呈现旺盛的生命力。安奇的绘画素材中,对劳动妇女有着特殊的感情和关怀。他创作有大量的惠安女的劳动日常和少数民族人物的生活画面。画面的细微处理和神态把握来源于他注重对人物的细致观察。人物形体比例的准确把握是基础,在此之上,刻画出传神的人物表情更需要功力。在充分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再现真诚淳朴的人文精神。

▲ 安奇作品:《玉出崐岗》  136cm×68cm

 

妙意含心间 着墨蕴天然

 

  丹青难写是精神。安奇表示:“笔墨在造型与韵趣之间的两难处境,对任何一个当代人物画家来说都是面临的一道坎。大凡有成就的画家都越过了这道坎。”他自谦自己还在努力。关于笔墨审美,他认为需依心性使然,适合自己的比什么都重要,用传统精华的酵母来发新面,要做到胸中有丘壑,要懂得取舍,要阳刚,就得去阴柔,要清秀,就得舍雄浑,要严谨,就得抑制放纵。

  古人有“直从书法演画法”之说。安奇介绍,他之所以不放弃用笔墨来塑造人物画,源自于对书法艺术的钟爱。讲究中国画的笔墨审美,当先从书法去考量,只要有人拿毛笔在纸上走一根线,便能知晓其人的道行有多深。笔墨可分为笔触和墨像两部分,要做到笔精墨妙的火候实属不易。用中国的水墨和颜料在容易渗化的宣纸上塑形,一下笔就离客观现实相差甚远,比起当今数码技术可谓相形见绌。但中国画的意境和表现审美的作用却非其他科技手段所能及。因画是心之迹象,读画如识人。一横如千里阵云,一点如高山坠石。有了如此妙趣横生的联想空间,便无需苛求更多。

  谈及喜爱的画家笔法,他推崇清代著名画家虚谷。在他看来,虚谷花鸟画的笔墨技巧尤其好。他临习虚谷的花鸟画也颇有心得,有时自认为甚至能用笔墨与虚谷交心,但将虚谷的笔墨移于人物画创作中就略显力不从心,如此反复几年尝试,偶有灵光显现,虽未能持久,相信假以时日,定能找到将其花鸟笔法衔接到人物写意中,巩固深化,并使其茁壮成长。由此可见画家平日沉下心来为学用功之细微深入。

▲ 安奇作品:《天高云淡》  136cm×68cm

  王僧虔在《笔意赞》中曾如是描述意在笔先而达心手的妙处:“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忘想,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写意画是一种水墨淋漓的绘画形式, 心意在先,以心运腕,因意成象,以象达意,以笔墨变化为主,敷彩着色次之。这就要求画家笔墨造型功夫到家。安奇认为掌握了笔墨造型,方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要想长养这种能力,非朝夕之功能够完成,需要长期苦练和不断修正,才能将人物气质和自然的神韵捕捉到位,协调好画面中所承载的形体渲染的质感,创作出深入人心的作品。

  艺术之美在于心灵与造化的和谐。写意画正是自然精神与画家心境的和合统一,需要造型能力和笔墨功力的储备,更需要画家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在点线、色墨、情景、动静、形意、气韵等方面用心经营,将审美情趣融入呈现,达其意境,抒其胸臆。南朝画家谢赫在其著作《古画品录》中,根据平日实践创作人物画,归纳总结了绘画品评的六条标准,被称之“六法”,分别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写意画虽看似随性而挥就,若从六法品评而暗合,则不失为好作品。安奇的写意作品耕耘多年,兼收并蓄南北两派的风格特点,画面构思周密,泼墨厚重却不显沉闷,敷彩绚烂沉淳,丰中见约,雅韵隽永。

▲ 安奇作品:《香远图》  136cm×68cm

 

挥毫寻常事 沉潜修为中

 

  在安奇的绘画从艺经历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9年至1990年期间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期间,好比一张白纸,求知若渴,饥不择食,一通囫囵吞枣,很快就涂抹的乱七八糟,落得消化不良的后果。真正走向良性发展是在第二个阶段,再次拜师于刘大为老师门下,方知老师的教导是如何真切。恩师教导他要多读书多写生于寻常。眼看千遍不如亲手做一遍,在做的过程中才有新体会和新发现,纠正艺术创作中惰性。他认为人物画创作坚持用写实的手法是大方向,坚持写实,才能以形传神。在日常生活中多画速写确实见效,规避了传统人物画的弊病。只有动手方能带动脑子动,脑子动又能促进手动,自从作画的数量上去了,整体技艺也有了质的提高,常常体验到绘画过程中心手双畅的乐趣。

  在他看来,笔墨不能游离于造型之外,否则就成了涂鸦。而速写是解决造型问题的最便捷可靠的手段。笔墨重感性,造型重理性。笔墨重精神,造型重技术。写实的造型和传统的笔墨技巧完美的结合才能臻于艺术的唯美之境。绘画讲究“先习故人,再习自然”。脱离了对客观存在的身边寻常事物的刻画,而刻意妄涂鸦的笔墨形态则偏离了绘画艺术持久发展的规律,缺乏对艺术规律的尊重。中国水墨画尤其讲究把握事物的结构规律,并在此物象的基础上掌握内在神韵表现,或观摩以畅神,或以画而载道,让观者从中了悟和明解万物的风采,体会画家之心与自然的融合统一。

▲ 安奇作品:《惠风和畅》  136cm×68cm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水墨画以万物生灵为题材,敬重一切生命形体的灵魂与活力,是自然的齐物之道,寄情于万物,借物抒情,要求每一处景物的笔墨充满勃勃生机。

  依真情而发于翰墨,挥笔间皆是真意,点线依状而行,仰气韵而相接,顺势而铺列,人与景相依相衬,自然共生。故而一幅好的写意作品的笔墨形态必然是灵活畅达的,在枯与湿、粗与细、虚与实、曲与直、浓与淡的笔墨运用间转换调和,形成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和谐画面。

  历来有“画品即人品”之说,无德不成画,作画先做人。艺术虽高于生活而创作,但终归扎根于现实,以求格物致知。国画之境界正是艺术家修为的再现,以画彰德,以德映画。国画也因凝聚有画家的修养沉淀而有着养智怡情、明理悟道的功用。安奇其人朴实沉稳,不事张扬,沉潜用功,孤诣研习,以自然熏陶为趣,以乡土村景为乐,艺术表达技法稳步进境,挥洒间心致笔随,独具匠心, 蔚然成势,卓然天趣,这都得益于他平日秉持画家的本分事,勤恳为艺,韬光养晦,日复一日的修炼与求索,冷静地融合与创新,不断提升艺术形式和内蕴的双重高度,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

▲ 安奇作品:《毕加索》  136cm×68cm

(编辑:如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