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含古意,纯朴蕴天真 ——记陈之善的书法艺术

▲ 书法家陈之善

【人物档案】

 

  陈之善,男,河北廊坊人,1945年9月出生。

  先后入学于河北地质学院、人民大学自学考试党政干部基础科、中国中央党校。曾任解放军某部政委、原纺织工业部机关党委副书记、中国纺织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等职。现任中国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东城书法家协会监事长。

  作品曾获第三届中国书法篆刻电视大赛优秀奖、首届全国实力派中老年书法提名奖、华夏情赤子心全国美术书法邀请展金奖、第五届欧阳询奖全国书法大赛金奖,首届全国和谐社区书法展二等奖、中央国家机关老干部书法展一等奖、闽龙杯第五届北京电视书法大赛三等奖、第八届北京电视书法大赛二等奖、森茂杯全国优秀奖、宝地杯书法风云榜(2009-2010年度)提名奖、泽贤杯、天庆杯、贺州杯、长星杯、观音山、巴山夜雨杯等全国书法大展、北京市第十五届、第十六届、第十八届书法篆刻精品展、全国首届刘禹锡杯书法篆刻大展入展等多项奖。2018年被中华文化进万家授予“致敬中华70载艺术成就人物”。2018年作品《金刚经》入展华珍阁全国书法大展。作品多次在中国美术馆等展馆展出,曾应邀赴韩国、日本参加书法交流活动。

▲ 陈之善作品:杏林妙手  68cm×138cm

 

平淡含古意,纯朴蕴天真

——记陈之善的书法艺术

 

■ 记者 葛祥柠

 

  和陈之善老师相逢于本社举办的一次书法雅集,在座的书法老师各有所擅长的书体,泼墨挥毫,互相切磋,互敬所书。人群中的陈之善老师似乎特别低调,谦虚地坐在一旁观摩他人创作,一直未动笔挥写,直到后来从包里取出小楷作品时,才让在座的诸位为其书法笔力所折服——字字清新优美,高雅温淳,理法兼备,观之每一幅作品均令人神清气爽。

▲ 陈之善作品:《归去来兮辞》  34cm×34cm

主攻楷书,笔法纯熟

 

  相邀至办公室小叙,得知陈之善老师已经74岁高龄了,习练书法是出于爱好,颐养天年,修身养性。陈之善书法功底扎实,涉猎广泛,于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皆有习练用功,尤为擅长的是行书和小楷。行书师法“二王”和米芾,楷书最初则从法度完备的唐楷入手临习,先后取法钟繇、王羲之、褚遂良、颜真卿、赵孟頫、文征明、王宠等历代名家。多临习经典碑帖是书法基本功,聚焦深入地临帖亦是陈之善例行的基础功课。他认为好的碑帖,越临帖越觉得不够。他的日常读帖临帖以唐楷名家褚遂良的法帖和魏碑为主,褚楷主攻《雁塔圣教序》,魏碑则重点研习《张黑女墓志》和《张猛龙碑》。

  陈之善学习楷书,最初从临摹唐朝楷书名家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入手。《雁塔圣教序》为褚遂良五十八岁时所书写,最能代表其艺术造诣,此碑帖笔法轻盈流动,清秀刚劲,纯熟老练,寄寓着一代楷书名家沉淀下来的修为境界,树立了初唐楷书高规格的风范。陈之善临摹的《雁塔圣教序》,敬重前贤笔法,细致把握用笔的轻重,于起伏顿挫、提按使转中恪守规矩,将内心虔敬的力量灌输于笔墨间。褚遂良的书法风格,遒劲飘逸,笔画简爽,似阅尽沧桑的老者而终返璞归真。对于这种淳美简淡的笔迹,陈之善积极钻研,久坐用功,手摹心追,谙熟在心,随手取势,因循此间章法,出落于作品中,尽是褚字的那份闲适畅然。

  对于汉朝名家钟繇的作品,陈之善亦是推崇备至,他崇尚钟繇小楷笔法的平淡简朴和清纯秀美,每一次临摹都有新的收获和感悟。在他看来,钟繇所书的小楷天真自然,清雅纯净,每一处笔法都有着无穷无尽的魅力,令人向往追随。在临习过程中,通过不断加深对古人笔法的印象,令身心境界得到升华的这个过程是最重要的。在日常书法实践中,他常临写的是《荐季直表》和《宣示表》。无论是《荐季直表》的行气连贯、空灵古雅,还是《宣示表》的法度谨严、雍容高古,钟繇楷书的清净绝美之处,给予了陈之善很多影响和启发,为其创作的作品赋予了清新虔诚、灵动自然的艺术美感,观之令人精神愉悦。

  小楷是非常考验书写功底和耐性的字体,没有一定的临帖磨砺和修养境界难以写出古雅的意境。小楷要求端正用笔,循规蹈矩,笔笔精道,不容有浮躁懈怠处。陈之善在高龄之年,犹临池不辍,选择主攻楷书笔法,对书法艺术可谓用心至诚。在广涉古代法帖的基础上,他勤于创新,无论是起笔运笔收笔,还是行距字距的布局陈设均用心细致,艺术造诣精熟,情之所致,旷淡悠远,神气活现,若良工理材,无斧凿之痕。其小楷作品丰润圆融,格调古雅幽静,画风和谐,在笔画和型质上取法魏晋笔意,柔中有刚,用笔萧散简淡,或饱满坚实或枯笔淡然,给人以心旷神怡的艺术享受。

  古人有云:“大字难以结密,小字难以宽绰。”陈之善的书法作品擅长展现楷书的丰腴饱满之美,在字形上擅取“扁势”,内紧而外阔,横放竖收,细品其笔法走势,以小见大,淡笔处通清气,浓笔处显骨力,颇见书写功底。他书写的佛经作品《心经》《金刚经》,多以小楷写就,饶有隶书之韵和魏碑的扩张舒展之美,用笔虔敬工稳,结体宽博,松而不散,结字方中见扁,气势古淡,笔画洒脱磊落,灵动平和,飘逸流畅。陈之善的大楷书法亦继承唐楷的风貌,临习《大字阴符经》的笔意居多,结字平正而不呆板,富有清丽的意趣,牵带引丝,墨色似涩还润,似润却涩,字体尚留有隶书的痕迹,笔画瘦劲而宽博,沉静而舒展,气脉通畅,自然洒脱,有一种萧散闲适的美感,蕴含内敛而拙朴的雅韵。

▲ 陈之善作品:杜甫诗《八阵图》  68cm×34cm

剥离匠气,以韵取胜

 

  楷书成型伊始,是为从隶书过渡来的纯真质朴的状态,笔法中正和谐,优美自然,若非久习熟练,把握此间神韵,很容易写成抄书体,呆板无生机变化,容易流于匠气,缺乏独立性和艺术思考。陈之善的小楷书法用笔方圆兼备,磨掉了不必要的棱角,返璞归真,化开匠气,以韵味取胜,笔墨间皆藏有真心流露的情谊,这和他平时不仅注重技术的锤炼,更注重提高文化内涵的积淀有关。

  正如黄庭坚所言:“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陈之善的楷书实践,融合多家法帖的精华,有着清醒的理性布局和规则意识,每一篇书作不仅章法森严,而且融入了艺术的巧思,将个人修为铺陈于笔间,以行云流水的画面感,给人以心旷神怡的美感享受。静观其楷书作品,工雅文静,有一种静默安然的力量,字体规矩端严,方圆兼备,墨间正气凛然,或秀劲或婉约,或工稳或萧散,将胸中凝思的情怀融于笔间,酣然落墨浸染于纸面,其风貌若古贤所书之深沉浑厚,凝重典雅,匠心独具,富含古意,又饶有鲜活的生命力。

  陈之善认为,临帖到了一定时候,从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的形似便更要追求神似。笔尖称之为“锋”,起笔之锋染墨于纸的走势,决定书法线条的质量。下笔所书之字出神在锋上,在起笔、行笔、收笔上,都要留心体会名家碑帖于锋上如何去把握,以求神韵悠长。对此,他引用初唐书法理论家孙过庭的《书谱》中所述的:“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书法的细节之美展露于锋上,构成了线条之美的丰富变化。举凡书家能于此细微处匠心独运,正是作品经得起考验的基石。陈之善的楷书作品临帖功力深厚,又有在此基础上的创新变化,部分楷书作品中加入行书的笔意,点画聚散开合间蕴藏着动静变化,融端庄之美与灵动之姿于一体,令人回味无穷。

  陈之善提倡学习书法首先要树立起好的观念和思想,以此来引导日后的临写和创作。他认为,临帖一定要下血本,用真功夫,不能偷懒,死心学帖,却不是将帖学死,而是能在用的时候灵活把握,变成自己的东西,在运用时游刃有余。谈到如何处理好活学与活用的方向把握上,陈之善引用了孟广禄在拜师方荣翔时的经典论述,方荣翔为爱徒指点迷津言:“跪下来学古人,站起来做自己。”师古而不泥古,从临帖的量变到出帖的质变,陈之善谨慎把握此间的火候,由技得道,用笔协调雅致,推陈出新,写出了自己的特色和风貌。

  在创作上,陈之善注重将古人的名帖融会贯通为己所用。他认为书法创作的过程是抒发个人情感、培养自我个性的过程,要依循艺术创作表现的规律,将书法艺术的实践当作是制造矛盾与解决矛盾的过程,在大与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书写因素的对立变化中寻求平衡之美,在制造矛盾与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追求互补调和的和谐统一。纵观陈之善的书法,行笔从容,整体泰然自若,柔美而不失刚骨,善于从用笔、线条、章法、矛盾性、艺术性等多种维度进行调和,创作出的作品精巧细致,画面清新,处处透着协调匀称之美。

▲ 陈之善作品:诸葛亮《诫子书》  23cm×138cm

行隶兼擅,出规入矩

 

  在主攻楷书的基础上,陈之善对于行书和隶书也一直深入借鉴。他最初学习行书以师法王羲之为主,初临《兰亭集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后临王羲之的手札。王羲之的笔法尚古求拙,具有篆隶遗韵,拙朴高古,厚重大气,于温润中见筋骨,行书变化有方而不流于轻浮放逸。通过借鉴王羲之的行书成就,在王字行书法帖的大宝库中,陈之善开拓了视野,研究其中的笔法骨架和用笔出入,品味魏晋时期的审美习惯,丰富了日后创作的笔意。

  如梁巘所说:“《圣教序》锋芒俱全,看去反思嫩;今石本模糊,锋芒俱无,看去反觉苍老。吾等临字,要锋尖写出,不可如今人,止学其秀耳。”临帖讲究笔法细腻,下笔收笔的细微处均能见临帖是否精确。为了把握得当,深化对经典的理解而不失偏颇用笔。陈之善在临习《大唐三藏圣教序》期间,还反复观看名家书法讲座视频,点滴用心琢磨其中线条的神韵。其行书挥洒自如,用笔率意,而又方圆兼备,近于楷体,行笔稳重而有节制,回锋出锋出规入矩,在起承转接的关键部位不浮不飘,腠理明晰可辨,醇厚古朴而不失轻盈活泼,转折微妙处尽得古帖的气质风范。

  此外,他还敬重米芾行书的韵味,悉心钻研临写《苕溪诗》和《蜀素帖》,注重提炼米芾下笔的技法,并体会米芾用笔的豪放稳健与潇洒奔放的艺术风格。《苕溪诗》代表了米芾中年时期书法造诣的精神风貌,线条刚柔并济,笔丝纤秾合度,笔法丰富多变,动势自如,有很强的节奏感。陈之善取其精华,移植笔意于案头间反复习练,在释放和停顿中调整笔锋,师法米字富有弹性的线条,有放有收,开合有序,吐纳自然,于气韵流动中升华了作品的艺术美感。细观他的行书之作,虽刻苦临帖而求出帖自成一格,融合王羲之的委婉含蓄和米芾的气韵通达,于似隶似楷的点画间信手拈来,有一份俊逸疏爽之风,平和安详,和其楷书所追求的美学之境别无二致。写字终归于写心,让人在欣赏间感受着他内心的那份悠然闲适。

  隶书法帖的临习上,陈之善常于《乙瑛碑》《史晨碑》《曹全碑》等碑帖用功研读。汉隶的长时熏陶,使得他作品中浸染着端庄严谨的气质,若一位谨慎行事的长者,庄重而有威严。他的书法作品字形偏方扁,多横向取势,有一种踏实的稳定感,富有隶书之韵,楷书中有隶意,行书中含隶法,结体方整,笔势中敛,大多沉古遒厚,秩序井然,平正秀润,线条中锋圆融,提按分明,潇洒中透着含蓄,蕴含着雍容达观的文人气息。

▲ 陈之善作品:《道德经》节选  138cm×68cm

勤奋为学,涵养道德

 

  谈及如何打好书写基础和提高书法技艺,陈之善直言有两种方法行之有效:一是多临习经典碑帖,二是多听书法名家讲座。在日常生活中,他勤奋摸索,不仅通过互联网渠道聆听名家讲课,还积极参与观摩名家现场创作。他订购了十几年的《书法报》,孜孜不倦地研习每一期出版的历代名家名作的解读,对于唐楷《雁塔圣教序》《勤礼碑》《伊阙佛龛碑》《倪宽赞》《大字阴符经》等名帖笔法反复模仿习练,以求形神皆似。在书法学习上,陈之善用功甚笃,在书法实践上,其所存作品亦颇丰,并多次在书法展览中获得各种奖项。在其所结集的新作《陈之善小楷书法作品》中收录有《金刚经》《道德经》和宋词三百首,篇幅宏大,笔笔精致,是不可多得的小楷典范之作。

  书法学习之初当以章法理法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变化笔法创造的意趣方能合乎常理。楷书有中正沉静之美,要书写出高雅之姿容,更容不得浮躁用心。陈之善主张每临习一种碑帖都要沉下心来专心致志地去下功夫,用心将古帖笔意谙熟在心,并将其中的艺术内涵提纯吃透,在书写中将功夫稳重扎实起来,于创作中能够灵活运用,再改换学习下一种碑帖,较为稳妥。楷书作品看似简单易学,但在实际书写中,却并不容易控制字体大小统一和全篇行文的书写风格,很容易出现通篇走笔下来,所书之字有的偏大有的偏小的情况。而陈之善创作的小楷作品,全局工整规范,灵活运用多种法帖的风貌和韵味,融合为一股浓浓的书卷气,字体字距匀称平正,布局一丝不苟,线条隽永,笔力稳健,意态活泼,风格统一纯熟,锋芒所至,意味深长。

  在其新书《陈之善小楷作品集》中,友人纪怀昌为其作序言:“他当官为人忠厚善良,洁身自好,口碑极佳。”陈之善为人谦卑低调,于晚年退休后简省杂事,专注精力倾心于提升艺术造诣,安于内心的宁静淡泊,学书为涵养心性,不想为名利过于干扰,关于采访,他亦婉拒多次,经记者多次沟通,他才娓娓道来对书法的专业解读。陈之善的书法作品悠闲洒脱,毫无矫揉造作之气,或端重安详,或清虚恬淡,自有一份烟火不到处的出尘之美,这与他安闲平和的心境有关。以此淡然心境,携一身持重风度,超尘出世之风,所出作品书韵自高,尽善尽美。静观其楷书用笔的体势,常临习笔法丰富的《大字阴符经》的墨迹,内含北碑的意趣和“二王”之风,又兼具古隶之美,下笔灵动飘逸,笔画纤浓得当,端妍纯净,疏朗有致,若朗月清风抚人心扉,任运自然,无不与其浅淡悠然的清闲情怀相合。

  退休之后的陈之善,几乎将闲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书法的学习和创作中,以书法艺术作为充实自己的修行方式,以满腔的赤诚为文为艺,其书法艺术从心所欲不逾矩,日趋成熟自在。如他所言:“人到了70多岁了,世态万千也都经历过来了,大致也都明白了,是是非非也都不想了,学书法是提升内心的修养,提升境界修为。”在他看来,书法是人的综合素质反映出来的人文写照,真正的高手是将内心涵养的道德情怀抒发,自然流露,笔笔皆为映心,这就要求书者文化内涵、品行道德、境界修为都要丰盈厚重,如此才能将个人感情与情绪挥之笔间之时,不至于流于粗鄙和浅薄,让行笔间有一份平静中和之美。

▲ 陈之善作品:毛泽东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178cm×68cm

(编辑:如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