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笔意藏天趣,德情兼怀有金石 ——著名书法家王建勋的笔下乾坤

▲ 著名书法家王建勋

 

【人物档案】

  王建勋,字雄之,号清心斋、三近轩、定慧草堂。1962 年出生于河北定州,1980 年入伍北京,服役于空军某部,毕业于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高研班。兼任中国红十字会文化发展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书画公益网执行总编辑,《别墅》杂志艺术总监,杏花村书画院名誉院长,北京祈贤堂艺委会主任。

  现任中国红十字书画院执行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文联注册文艺志愿者,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协理事,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北京艺术创作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传统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兼监事长,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书法艺术委员,北京书协会员,北京中韩书画家联谊会会长助理,中国书画院、中国禅佛书画院、世侨会书画院副院长,北京海之春书画院副院长,中和圆融书画院行政院长,中国艺术创作院创作员,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院士,雅昌艺术网签约书法家。

▲ 王建勋隶书作品:《茶禅一味》  34cm×136cm

  其书法篆刻作品,先后在百余家报刊发表或作专题介绍,入展中国书协第二届刻字艺术展,全军第二、五、六届书法篆刻展及抗战胜70周年全军美术书法作品展,第三、四、五届中国名人名家书画精品展,第三、四届中国马来西亚书法联展等,多次参加军地书画大展并获奖。2008年9月,作品入选搭载神舟七号飞船上太空,并参加国内外巡展,系全军20位入选艺术家之一。2015年10月,作品荣获米兰世博会暨威尼斯颁奖盛典“米兰国际金奖”;2015年11月,作品荣获“笔歌神州”北京电视书法大赛一等奖,全国廉政文化书画展优秀奖。

  曾任首届、第二届“沈鹏诗书画奖”大赛评委,曾多次随中国文联送文化下基层、到边防部队,随中国书协“送万福、进万家”慰问国家部委及党政机关。近年来,其作品多次在保利、翰海等知名公司组织的拍卖会上成功拍出。出版有《王建勋书法篆刻艺术作品集》、《王建勋名人名家印谱精选》等。

▲ 王建勋隶书作品:杨万里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68cm×68cm

 

神龙笔意藏天趣,德情兼怀有金石

——著名书法家王建勋的笔下乾坤

 

■ 记者 王柯

 

  书法可谓是中国艺术的“宠儿”,无论是“诗书画印”,还是“琴棋书画”,书法都位列于其中。看起来不过简简单单的几个毛笔字,便能道出无尽的艺术奥妙。我们的祖先在造字时候,便是感悟于万物,寓“象”于其中。随着历史演变,出现了甲骨文、石鼓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那些形象的文字与流畅的线条,可谓构造出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世界。著名书法家王建勋便被这些千变万化的线条所着迷,一直以来,他便以其率性的笔力,独乐于这种及其高明的艺术中。

  王建勋一直勤于笔耕,师古不泥。他的书法自出胸臆,极具自身的特色与魅力,他注重汉字的书写性,对书法的笔墨、汉字的形体、整体的章法都有着独到的体会。他还努力钻研古文字,转益多师,博采众长,深悟“书从印入,印从书出”的奥秘。观赏他的隶书,便给人一种拙扑、率意自然之感,而他的行草给人浑然一气之感,线条流畅劲挺又给人以金石之意。我曾有幸能观赏王建勋顿挫有致的书写情景,真可谓是书法中的性情之人,这也正应了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所说:“中国的书法,是节奏化了的自然,是表达着深一层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

▲ 王建勋隶书作品:节录张迁碑  136cm×68cm

?

隶草兼善,线条写“神”

?

  王建勋自幼生活在河北定州,这里曾是战国时期久负盛名的中山国的都城,素有“北方才子出定州”之美誉。自幼时王建勋便聪慧好学,喜欢文法,留心翰墨。常常虚心向当地的文化名流请教。除了文学艺术、绘画,他尤痴迷于书法和篆刻。早年常舞文弄墨,印章刻字,后又参军,他的毛笔板书在部队广受欢迎,从此也更坚定了他对艺术的决心。他喜好古法,又不拘泥于古法之中,孜孜不倦的书写,最终水到渠成。其作品不但尽显阳刚大气,更具率真洒脱、自然拙朴之意味,形成了独具他自身风格的书法篆刻艺术。

  王建勋的书法尚古而不拘泥于古法,天然自成而不媚俗。他非常注重线条的运用。在使转之间他总是以扎实无虚的中锋波磔替代通常意义上的转折。他的隶书追求率意自然,线条的长短、粗细、形态注重自由的变化,讲究书写的舒畅与恣意之感受。他运笔习惯于在笔触运动中找寻节奏变化。他的隶书体势傾崎,不取正局而以险致胜;不拘一格,长短自然皆各因其体;鳞羽参差,大小错落似繁星灿烂;阴阳相应,俯仰有致且向背分明。在王建勋的隶书作品当中,还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源于《乙瑛碑》的中宫疏朗、神采飞动,《西狭颂碑》的朴素风趣,《张迁碑》的质朴高古,可谓汲取百家之长,又具有他王建勋特色的生命灵动之感。

▲ 王建勋楷书作品:汝南王修治古塔铭  136cm×68cm

  他认为初学书法,一定要在笔墨上下功夫。不一定就要急着去临帖,写出优美的字体来,而是要注重笔墨纸本身之间的关系,在笔书写的起承转合间,去熟悉和感受笔墨之道。在他的隶书作品中,简简单单的一横便极具拙扑之感,没有多余的婉转勾折,却又生出无尽的奥妙之意。他在运笔上方圆兼施,笔画粗细相间、精巧灵动、沉着有力、精密流畅、古拙质朴,且不泥成法、自出胸臆、别开蹊径。除了自身出色的笔墨功夫,他最注重的还是笔走中锋。就如蔡邕《九势》所说:“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这样写出来的字,点画或浑凝圆劲,具有立体感,或秀逸含蓄,耐人寻味。古人所谓,“似锥画沙”。

  王建勋的隶书作品中,我们还能发现他有比较鲜明的隶书草化的倾向。线条随性地穿插,又不断的寻求空间的黑白分部、整体的中正,既追求线条的律动,又追求作品的中和圆融。在空间上他追求线条的质朴,又给人绵绵不息之意味。让人以为他的运笔有种太极的意味,快慢得当,犹如《易传》所言:“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即便是运笔速度加快,也并未影响到笔墨与宣纸之间的渗化。因此,线条表现出来的质感十分劲挺和爽利。同时,他还借鉴和很多篆刻上的特点,使得他作品中的线条呈现出金石意味,他篆刻作品当中的线条,又呈现出许多隶书草化的质感。“篆刻要刻的好,要想更上一层楼,就得学习书法,学习其中的写法和字形。同样,隶书要写的更好,也可学习篆刻,两者自古便有很深厚的渊源。”王建勋说。

▲ 王建勋草书作品:录古词曲15 首  40cm×40cm

  王建勋不但及擅隶书,还长于行草。他的行草纵逸酣畅、和谐生动、情感饱满,充分展现出书法的线条之美,而且又能把笔墨的枯湿、浓淡与用笔的快慢相结合。观赏他书写作品, 从始至终,如轻云缓行,或如雷霆万钧,字字饱满,精神充沛,无一懈怠之处,整体给人衣袂飘摇、声势浩大之状。他从不纠缠于某一小细节的技术性处理,经常在许多关节、转折、承接部分略去使转的运笔,完全凭借自身情绪的挥洒,一蹴而就,待回首时,才会发现其中某些字的精妙出彩。正如有人曾这般说:“他的作品厚重处力着千钧,空灵处虚怀若谷,映带牵连,成为线条疾缓浓淡的集合。”

?

▲ 王建勋草书作品:李白诗《送友人》  68cm×68cm

?

“字”法天地,幻幻无穷

?

  “中国书法的美学是,汉字本身优美的形式被优美地表现出来。”学者蒋彝先生曾这样说。王建勋非常的注重汉字的形体特征,在书写时,他经常打破方正的结字手段,在字形的正方、长方、乃至侧菱形地穿插运用上寻求作品整体的平衡感。书法和钢琴演奏艺术也有相通之处,没有相应的技巧和感悟,再丰富的情感也是苍白的,是根本无法被展现出来的。人们常说宋人米芾是“八面用峰”,可见他将书法用笔的丰富多变性推向了极致,而王建勋亦是如此,他的字是随着当下性情变化而变,是一种偶然天趣,从不会给人僵硬呆板的感觉, 这种笔法是一种能蕴藏生机、诞生出神采的笔法。

  王建勋对隶书的认识,可谓是精深且独道。那一笔笔草率的横,每一笔都是那般轻快与生动,每一横的上扬下降都不一样,既用笔率意,最终成字又那般天然与巧趣,每一笔的横斜疏密都恰到好处、相得益彰。比如一个“善”第四横因为前三横的原因,写的向下倾斜了,那么底下的“口”就得上扬一点,把它给“顶”住,这样便造就了中和之美,这向来都是我们中国人追求的美感。而且隶书中很多字都有多种结体构造,这些写法都有深厚的渊源在其中。

  隶书可谓是灵动又变化无穷的字体,仅仅通过一个字,就能形象表现出寓意,甚至会洋溢着阳光、活泼的生趣。王建勋写出一个“家”字,就犹如三道篱笆墙围住了“豕”,整个字流露出一股澎湃的激情,尽显一种温馨的感觉,同时,那种可掬的稚拙与憨态,让人心生欢乐,喜不自禁。细细品味王建勋的隶书,既给人古朴与博大精深之意,又给人以灵动、率意的力量与气势,令人们深深折服。

▲ 王建勋作品:《平淡》  1.8cm×1.8cm

  王建勋书写行草,注重字形但并不求工整与细节。他的单个字欹侧不稳,但是整篇草书观赏,总是和谐且生动,整体显得张弛有度,就犹如一个舞者,富有强烈的节奏之美和动作之美。王建勋的行草既有隶书的波磔之势,又有连绵之势,可谓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高超的技巧,而自身爽朗的性情也跃然于纸上,丰富的情感在随着笔端的运动豁然欲出。从中我们还能看出,他的草书吸收了明代王铎结体上的紧密、连绵、欹侧,又发扬了清朝的傅山风骨凛凛的真味,可这种“真”远比精湛的技法来得重要。

  王建勋还非常注重字块单元的组合。譬如,在他的立轴《送友人》中,写到“孤蓬万里征”时,“蓬”占据了几乎两个字的空间,看似肆意挥霍,却气势全开,可谓是全文中的妙笔。而后“万里”又是连城一个字来写,潇洒挥墨,最终营造出了十分畅达的笔墨意境。还有立轴“白云深处有人家”中,他将一句话拆分为“白”、“云深”、“处有”、“人”、“家”等五个部分,并将行距拉开,为线条留出足够的想象空间。这样的处理在他的作品中很常见,可见他把这些字都看作了有生命的东西,赋予了他们极强了灵动姿态与个性,可见他的慧心独具与细腻。

  清代傅山书作构图一般都比较饱满,容易产生窒闷,这时常人所忽视的落款就显得十分重要,傅山便把落款与正文的书写结合起来,可谓是傅山在书法创作的胆魄。而王建勋也是如此,他不拘泥与印章绝对的盖法,只要书写完,落款处又大胆留白,他就可以把自己刻的章盖在此处,使得整个作品和谐统一,可见他的精细与匠心。包括他的篆刻作品,也非常的注重“留红”与“留白”的和谐关系。在印章中,他的“留红”与“留白”非常大胆,不过分依赖传统定势,而是根据整幅作品的空白疏密来盖印。他把印面破残、文字穿插、位置营让等手段结合起来,犹如是造就一个优雅的建筑,注重建筑园林的排布,让整体更加天然,而没有画蛇添足之感。虽然,这些年来,中国篆刻界的创作重心出现了转移,战国古玺、秦汉凿铸、将军急就、砖瓦封泥、碑版镜铭……等等异彩纷呈。但他还是追求画面的气息停匀、中庸平和、含蓄自然,让每一个线条和印章看起来没有束手束脚之感,每个字印都能被尽情释放。

▲ 王建勋作品:《道生一》  3cm×1.2cm

  书画的章法和排兵布阵相通,都讲究宏观的整体意识。明代书法家解缙在《书学详说》中说:“上下浑延,左右顾瞩,八面四方,犹如布阵:纷纷纭纭,斗乱而不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破。”观王建勋的整副作品,字或主或次,或次或主,虚实结合,似有定则,时不知全是随势而不停变化,变而不乱,一切都在他心意中。能以自然生疏密或静心着意安排疏密,又使得其复归于自然。可谓说是笔墨恣意又有章法于其中,心意与笔法和自然相通,

  仔细观察一些传统的国画与书法,书法要比山水画、人物画又更加抽象的图像。这就需要书法家非常地注重笔法书写变化与处理,中国的汉字是表意的文字,在不同的书法家笔下,文本意思想通,但是形貌绝对各异。从王建勋的书法中,我们能窥得他的性情与匠心。书法的笔墨形象其实还与建筑相似,只不过书法更具天然的艺术性,王建勋的书法中那种灵动与飞扬,真可以比的江南园林那些亭台楼阁。同时,书法又是超然于具体事物之外,所以王建勋书法又以其多变丰富的形态,及灵巧的匠心,绵延不尽地抒发出他内在的博大胸襟。

▲ 王建勋作品:《德不孤》  2.5cm×2.5cm

 

乘物游心,舞乐交响

?

  古代先哲们以丰富的想象力,用八卦、六十四重卦、三百六十四爻完成对天、地、人这个世界的深刻理解。汉字则是我们生活中交流必不可少,是对物质世界的高度概括,极其抽象又有着千变万化之姿态。王建勋书写时,从不是把这些汉字当做简简单单的字形结构,而是线条贯穿起来的生命,是创作者心中的气。他的整幅作品总给人活泼、灵动、变化、充满生机的生命,仿佛那些字都是舞者,又仿佛内含一种音乐的韵律。正如哲学家李泽厚所说:“中国文化的本质是‘舞’、‘乐’,是‘变’,不是‘在’。”

  东南大学的著名学者长北曾说,中华传统艺术存在一个线化传统。反映阴阳变化的S 形太极图;顾恺之创造的“春蚕吐丝”般的线条;中国乐器笛子笙箫等有个代名词,就叫“丝竹”; 中国舞蹈的长袖画弧;园林的曲径通幽; 中国传统雕塑中弱化体积,形成的曲线美……王建勋笔下的这些线条,或是龙蛇竞走,或是春云行空,或是流水泻地,又具有音乐般的旋律,可谓充分传达了中华传统艺术的独到美感。他所追求的,正是这乘物以游心的线条世界, 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这深厚的线化传统的发扬。

▲ 王建勋作品:《长寿》  3cm×1.5cm

  王建勋除了注重笔墨线条、字形结构、行文章法,还注重在点滴生活中,对心的锤炼。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出书法家的情感、精神、个性和思想。正如元代盛熙名所言:“翰墨之妙,通于神明,故必积学累功,心手相忘,当其挥运之际,自有成书于胸中,乃能精神融会,悉寓于书……”真正的书法家,往往体现在其用笔和构形的非凡敏感中,而王建勋是以细腻的情感、敏锐的感受来品察生活与艺术,用其率真的笔意写下来,每幅作品都有作者微妙的情感跃然在纸上,诉说其深厚的精神内涵。

  仔细观察王建勋的书法,还会发现他非常注意人与自然、生活的交流。他的作品中总是洋溢澎湃的情感,又是那般的拙扑与天真,有着自己的神采与意蕴。同时,他的作品还饱含着中和之美和气势之美,把握着生命与心灵最深处的和谐。整幅作品观之蓬勃深邃,其中的空白不是虚无,而是灵气往来、灵光流动的地方,笔墨虚实、浓淡、干湿、枯润千变万化,又浑然一体,都表现出了自然与自我融合为一的生命气氛,由此彰显出生动的气韵。

▲ 王建勋作品:《中得心源》  3cm×3cm

  书法向来就是修身养性的,那绵绵不息的线条与文字,也印证了中国人坚韧的品性。王建勋以诚恳真切的心灵对待着书法这门艺术,而不受书坛的一些取巧的浅薄思想影响,更没有成为那些书法大家的临摹者。他直抒心意,没有被过多的生活因素抹杀了艺术天性,以其书法艺术的自觉,传承传统、发扬时代特色。他不对技法墨守成规、不被框于体制之内,而是坚韧不拔、极虑专精、技道并进,使得他在书法上有了精深的技艺和丰厚的积累。

  艺术本身就是带人们自觉地感悟宇宙与人生真谛的过程,王建勋用艺术丰富了他的人生。他以书法艺术为自身道德境界的指归,又不断地融情与艺术,以生活的真味不断地突破了传统,这既给他以深厚的艺术修养,又给他以厚德恬适的人生。而今,德情兼顾的他也正朝着艺术多元化与生命灵动不息的方向不断的发展。

▲ 王建勋作品:《未圆斋主》  2.5cm×2.5cm

(编辑:如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

豪放厚重,雄浑苍茫——李冠德山水画的笔墨意境豪放厚重,雄浑苍茫

李冠德的作品显现出山川的风姿与神韵,溢出沧桑悲凉之气和无尽的形神魅力,饱含朴拙厚重的磅礴气势和空谷回音的风骨神韵。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融入现当代的变化和西方艺术的思潮,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用笔其实都深藏乾坤,或粗犷豪放、或精细稳健的墨色,营造出独具匠心的意境,虚实变幻间达到了澄澈空灵的至美至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倾听山水的韵律——读著名画家王德龙笔下的山水倾听山水的韵律

王德龙从小热爱生活,眷恋大自然,长期坚持写生,传统笔墨基础扎实,在色彩上勤于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山水作品,雄奇与秀美共存,树木茂盛,急流浪卷,云气浮动,峭拔逶迤,磅礴苍润。或云海迷朦,或瀑流飞溅,或满山朝霞,或月隐长空。画面清隽秀润,意趣生动,墨色沉静,简洁淳厚。用笔洒脱洗练,既有阔笔大写意式的整体造型,又有细节真实的描绘,将群山高迭,草木畅茂、云气滃郁的特定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