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之章 ——宋世昌的水墨世界

▲? ? ?宋世昌

【人物档案】

宋世昌,1967年6月26日生,安徽寿州人,自幼喜爱绘画,师从龙维印、裘忱耀、范曾、王石城诸先生,现为安徽省设计家协会理事、紫砂艺委会副秘书长,安徽南薰社社员。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展览活动,被国内外多家机构和个人收藏。

▲? ? ?宋世昌作品:《荷》  68cm×136cm

 

墨韵之章

——宋世昌的水墨世界

■ 记者 王冀蒙

 

“墨分五色”,语出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运墨而五色具。”

张彦远认为墨中的五色,随着阴晴和季节的变化而有不同的呈现,如果用墨把变化的特征表现出来,就会产生山青、草绿、花赤、雪白等效果,而不必涂上山青、石绿、丹砂、铅粉等颜料。

在中国画里,“墨”并不是只被看成一种黑色。在一幅水墨画里,即使只用单一的墨色,也可使画面产生色彩的变化,完美地表现物象。

宋世昌的画,尤善用墨。他笔下的墨荷,笔法精妙,浓淡皆宜,格调高雅,诗意盎然;他笔下的墨竹,竿梢挺然,枝干润泽,枝叶飘摇,叶尖含露;他笔下的墨梅,朴素淡雅,洁身自好,不媚世俗,卓尔不群……墨在他的笔下,似乎有了自己独特的灵魂。

▲? ? ?宋世昌作品:《荷》  96cm×366cm

 

写意之“写”

 

写意花鸟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写”。

“写”是骨,“意”是心,二者兼备才是一幅生动饱满的作品。

谢赫六法中提到“骨法用笔”,即是将“骨”的重要性提到了最重要的位置,无论是人抑或画作,“骨”显得尤为重要。在汉、魏晋时期,“骨”甚至成为了评判人物品相的重要标准,“风骨”一词,自当高洁。

而绘画中所提到的“骨”,则是始于顾恺之的《周本纪》:“重叠弥纶有骨法。”谢赫的“骨法用笔”,更是将用笔的力度、变化,画作的形态结构看得极其重要。

卫铄的《笔阵图》中提到:“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可见用笔的力度极为重要,一幅画是刚劲美感、利落有致,还是软而不扶,都看一笔一划的用法。

张彦远后来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夫象物必在于形状,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这也是“书画同源”一词的由来。

书法对于绘画可以说是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当代中国画创作存在着诸多问题,有的人急于求成,甚至提出“中国画不需要书法”的悖论,造成笔墨基础不够,作品浮躁无力。画品也是人品,若是笔中无骨无力,自然也就失去了中国画本身的精气神。

宋世昌的作品格外注重“写”的重要性,说起绘画的渊源,就不得不提宋世昌的父亲:“小时候我父亲喜欢写毛笔字,写得一手好毛笔字。从六岁开始,我母亲就让我放学之后和父亲练字。”

多年的书法基础,让宋世昌在绘画时有着自己的一种认知,他认为书法是绘画的基础:“中国画,尤其是写意画,一定要有书法基础,如果没有书法功底,也就没有办法‘写’出来,想要画好写意画,书法尤为重要。并且书法也是对绘画这方面的一种提升。”

所谓写意,就是强调以意为之的主导作用,追求像书法艺术一样淋漓尽致地抒发作者情意,描摹出事物的骨骼肌肉,让画面立体而饱满。

古人云:“书者,心之迹也。”指出写字是心情的表露,一个人在写字时不但要具有娴熟的技巧,并且也要注入自己的喜怒哀乐,写意画作也是需要同样的方式方法。

宋世昌笔下的写意墨荷,水墨点染,笔墨粗简,构图取势简洁疏朗,笔法有张有弛、有快有慢,用别具丰神的艺术语言,一展荷之亭亭玉立,开朗而舒展,尽情地表现了自己对荷花的独特感悟,清新灵动,水韵绵绵,巧妙创造出了心灵荷花意象,散发出浓浓的生命诗意。他的水墨荷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表现出动静相成的艺术审美境界,他在笔墨语言形态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和追求,追求书法笔意,水墨意境,结构张力,使作品的审美内涵显得更为空灵,更有气韵,由此而产生禅化的意境。

竹子本就是不畏霜雪、不惧酷暑、代表着高风亮节、虚怀若谷的代表,在宋世昌的《墨竹》系列画中,竹子更是挺拔,简单的画面里透着刚劲的笔体,笔墨之间无一赘笔,枝叶老练而不牵强,飘逸之中无一丝媚态,虚实相映浓淡结合,竹叶竹节交错中构成一幅风骨极盛的水墨画。

《墨荷》与《墨竹》是宋世昌在“写”之一词上,最具代表性的画作,一笔一划的描摹和铺陈之中,尽是他对于书画的理解和追求,用独特方式和老道的经验,将画作的骨架、血肉,一一构筑起来。

▲? ? ?宋世昌作品:《荷》  34cm×68cm

 

墨色各不同

 

在中国画里,“墨”并不是只被看成一种黑色。

在一幅水墨画里,即使只用单一的墨色,也可使画面产生色彩的变化,完美地表现物象。“墨分五色”,那墨色有“干、湿、浓、淡、焦”五种,如果加上“白”,就是“六彩”。其中“干”与“湿”是水分多少的比较;“浓”与“淡”是色度深浅的比较;“焦”,在色度上深于“浓”;“白”,指纸上的空白,与墨色形成对比。

宋世昌也是一位极爱用墨色来画画的画家:“我向前人临摹、学习较多,很多大师也是喜欢以墨色为主,比如八大山人、张大千、齐白石、李苦禅等人,画的荷花墨兰,都是以墨色为主,所以我对水墨的画作非常喜爱,自己也会经常偏向这方面。”

他极喜爱纯墨色的画作,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墨色浓淡有异,深浅不一,层层递进,让人觉得每一笔都是极富有生命力的。

写意画的每一处落笔,都是生命的一次轮回。

中华民族是一个写意的民族,写意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思维特征就是“意”的思维。它讲究“悟道”:“朝闻道,夕死可矣。”优秀的写意画家特有的穿越表象透视本质的品质,使得他们能够“不以目视而以神遇”,神会于客体的功能,让画作具有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宋世昌的画作对墨的把控极为精妙,淡墨明丽,如柔和月光,轻若蝉翼;中墨苍茫,如黑不黑、白不白的混沌状态,苍苍茫茫;重墨浑厚,像月光照在山上的背光,很重、很浑厚;焦墨沉绝,把墨研得最重又隔了一天的宿墨,要比浓墨还重,浓如焦漆。

绘画是一个过程,好的作品具有一个完整的、正常的生命过程。虎为百兽之王,是中华民族精神象征。读宋世昌的《虎啸于林》,仿佛能透过画面看到老虎从幼时的稚嫩,到壮年的气势如虹。宋世昌运用传统笔墨技法勾、皴、擦、泼、破及浓、淡、干、湿、焦等,画出独具个性的大写意水墨虎画作品,着重表现虎的精神,用书写手法作画,笔力苍劲老辣,墨色淋漓雄浑,气韵生动,一气呵成,树立了大气、豁达、豪迈、正气虎之形象,给人以热情奔放,积极向上的感觉。

《孔雀》是宋世昌画动物的代表作,虽是写意,但羽毛看起来根根分明,精细有力,远远望去有一种层层相叠的厚重感,虽无任何多余的颜色,但仍然能够感受到孔雀勃发的生命力,苍翠的羽毛和昂扬的生命姿态,似身临其境,眼中即见雀鸟,是景物与心灵的和谐统一。

“大写意”是一种过程,是生命的全过程,就像把一粒种子埋在地里。埋了很多种子,但生不出芽,如同不是所有的人画画都能有所成就。它具备生命的所有成分,而大写意这个过程,它又在浓缩得很短的时间内一挥而就,作者所有的因素、所有的修养、所有的偶然性都在这里面,都有可能发生。

▲? ? ?宋世昌作品:《孔雀》  136cm×68cm

 

青绿有相逢

 

青绿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早于水墨山水画,政治的动乱驱使文人画家更加寄情于山水,在亲近大自然中寻求精神上的自由,注重山水之“形”,以形传神。

宋代青绿山水画的兴盛,是由于北宋时代倡导古画风,山水画创作上追求初唐二李(着色山水宗李思训和李昭道父子),二李出身贵族之家,画风中透露出一种贵族气息。宋代的画家在秉承古味的基础之上有所创新,笔墨雄健有力,意境高雅脱俗。青绿山水画在唐宋富贵优雅的皇室环境下得以彰显。

宋徽宗对青绿山水也颇有研究,并带出了一个被大家熟知的“徒弟”——王希孟。王希孟的一幅《千里江山图》,将青绿山水画推向了历史的顶峰。

宋世昌也是极爱画青绿的,《十里荷香》是他对青绿画的一种表达,石青、石绿、墨黑相渗相泼,大片青绿色彩中,左下角的一朵清丽的荷花隐约在草木之间,空灵剔透,幽情无限,使富有张力的色彩中又有着纯净、澄澈的感觉。

“我一直想尝试青绿画,因为之前看过唐代的青绿山水,以及张大千的泼墨重彩荷花,我十分想借鉴和学习他们,也想尝试用积墨、积彩、泼彩、小写意和工笔相结合的画法。”

青绿色与造型的冲突轻轻被挥之而去,通幅皆虚却意象具存,打通了一个色彩世界袒露心源的宽畅通道。水墨在黑白之中,体会着单纯;泼彩在色相世界中,展示着斑斓。

宋世昌十分喜爱将荷花与青绿画结合,让荷花更是显出几分“濯清涟而不妖”的感觉,笔法严谨精工,墨色浓淡相宜且虚实有度,设色斑斓绚烂,画风刚键有力,在大写意的泼墨画法中,揉入欧洲绘画的光色关系,结合大青绿的艳丽、小青绿的明快,画出如梦如幻的泼彩画面。他为荷花融诗意创画境,微观体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宏观景色,色调鲜丽,高贵典雅,而线条挺拔的荷杆聚散错落,直耸画面,即使硕大舒展的荷叶也未见摇曳,似乎风已静,荷叶也趋于空寂,一种禅意油然而生,更彰显出当代文人画的精神情怀。

几分清爽,几分艳丽,几种色彩的克制、交融之间,有一种和谐统一的包容色彩。

气势雄浑、豪纵的青绿山水画,原本有着一种健康的美学心态作为底托,表现了儒家提倡的至大至刚的宏伟气派与人世刚阳的灿烂之美,同时也体现了庄子“磅礴万象”、“挥斥八极”的美学观点。

▲? ? ?宋世昌作品:《虎》  68cm×68cm

 

艺术与精神的支撑

 

中国传统艺术始终强调一种精神性,强调内在的意蕴,“不重形似而重神似”,西方绘画画得非常逼真,中国画不是强调逼真,而是强调传神。

所有的中国画之美,尽管有历史阶段和区域流派、作家的差异,但都是我与物不隔、心与景交融、内(人)与外(画)通一的,也就是“天人合一”的。

中国画的美,便把“精神”这一抽象的内容寄托在了具体的形象之中。

既不是西方哲学的“思想独立于具体事物”的纯哲学,也不是西方绘画的“形象大于思想”的纯绘画,其显现的方式是“气象”。传统美学即是“气韵美学”,气是国学之命脉,也是国学索解生命之美的根本元素。

宋世昌在研习绘画上已有几十年的历程,每一幅画作都有它独特的精神文化,对于国画的热爱,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他有自己的方式。

这些文化和精神在他的生命中形成了一种特定的符号,每每触及都觉得与画结缘实属圆满,未来的绘画之路上,宋世昌会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坚定的笔触,画出更好的作品。

“绘画是我从小的梦想,是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是我的一个精神支柱。”

▲? ? ?宋世昌作品:《竹》  136cm×68cm

(编辑:如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

豪放厚重,雄浑苍茫——李冠德山水画的笔墨意境豪放厚重,雄浑苍茫

李冠德的作品显现出山川的风姿与神韵,溢出沧桑悲凉之气和无尽的形神魅力,饱含朴拙厚重的磅礴气势和空谷回音的风骨神韵。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融入现当代的变化和西方艺术的思潮,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用笔其实都深藏乾坤,或粗犷豪放、或精细稳健的墨色,营造出独具匠心的意境,虚实变幻间达到了澄澈空灵的至美至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倾听山水的韵律——读著名画家王德龙笔下的山水倾听山水的韵律

王德龙从小热爱生活,眷恋大自然,长期坚持写生,传统笔墨基础扎实,在色彩上勤于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山水作品,雄奇与秀美共存,树木茂盛,急流浪卷,云气浮动,峭拔逶迤,磅礴苍润。或云海迷朦,或瀑流飞溅,或满山朝霞,或月隐长空。画面清隽秀润,意趣生动,墨色沉静,简洁淳厚。用笔洒脱洗练,既有阔笔大写意式的整体造型,又有细节真实的描绘,将群山高迭,草木畅茂、云气滃郁的特定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