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造自然 诗意栖居 ——著名画家李项鸿笔下的山水境界
▲ ? ? 李项鸿
【人物档案】
李项鸿,著名画家。1960年出生于浙江东阳。1978年入伍,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研究生班。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大校军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研班导师、广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艺术委员。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创作的美术作品《猫耳洞里》《神兵天降》《在密密的树林里》《雨后青山铁铸成》等多次入选专业美术展并获奖。1993年调入北京,任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从事专业美术创作、教学和研究工作。国画作品《山道弯弯》《昆仑兵车行》《瑶岭早春》《关山沐春》等选入全军、全国美展并获奖。参与编纂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分别获全军军事科研成品总编辑一等奖、全军科研成果特等奖和国家图书荣誉奖。应邀在中央电视台书画课堂栏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山水画高研班等授课。2016年起,“江山行旅?李项鸿山水画艺术巡回展”在上海、杭州、南京、桂林、金华、东阳、东莞等地展出。山水画《松依烟霞伴书声》被上海市档案馆收藏;山水画《社姆山秋韵》被吴昌硕纪念馆收藏;山水画《瑶乡秋韵》被桂林美术馆收藏;山水画《漓江春韵》被天安门管理处收藏。曾为中宣部、中央军委机关、中南海、天安门管理处、北京会议中心等创作多幅巨幅山水画。山水画《清漓春韵》作为国礼赠送泰国国防部。出版有《中国美术名家?李项鸿山水画集》《中国山水画名家技法?项鸿写意山水画艺术》《江山行旅—李项鸿画集》《中国书画名家精品系列?李项鸿作品精选》《中国书画百杰作品集?李项鸿》《国画瓷韵?李项鸿陶艺作品集》等。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印制发行《中国传世名家名作专题邮票?李项鸿美术作品邮票》。
1999年被中国文联评为“中国百杰画家”;2007年被评为“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山水)画家”; 2009年被选为“向祖国母亲献礼”《共和国六十位国画大家》;2011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为其拍摄《写意人生》专题片;2013年被评为年度德艺双馨书画家。2016年,CCTV4国际频道《远方的家》栏目播出“李项鸿专访——古樟树下文脉深”。2017年9月,李项鸿山水画艺术研讨会在杭州浙江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行。其简历和成就载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当代书画家大辞典》《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等多部辞书。2019年5月,当选中国文联《神州》杂志封面人物。
▲ ? ? 观沧海2018年 179cm×97cm
?
妙造自然 诗意栖居
——著名画家李项鸿笔下的山水境界
■ 记者 邵妙苗 赵艺瑶
唐代大画家张璪“尤工树石山水……初,毕庶子宏擅名于代,一见惊叹之,异其唯用秃笔,或以手摸绢素,因问璪所受。璪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毕宏于是阁笔。”(《历代名画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璪用简短的八个字,一语道破了艺术的至高境界,从而成为流传至今的不朽名言。
而把这句话用在著名山水画家李项鸿教授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读李项鸿的山水画,你立刻就会被画家用心性刻画到极致的意境和境界所吸引。
▲ ? ? 奇峰烟雨漓江春2017年245cm×110cm
熔铸北势与南韵,营造古意开新境
认识李项鸿教授,缘起他那幅雄奇而又秀丽的《奇峰烟雨漓江春》。站在画前,顿感有一股古雅而又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其画作气息纯正,空灵洒脱,笔墨技法不落俗套,追求笔墨情趣且格调清纯;他笔下的景致林木葱茂,云烟变幻,山高水长,景简意密,营造了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古意新境;漓江岸边的民居和小船,极富生活气息,更有一种直指心灵的感悟。
李项鸿的山水画给我的最初感受,是一个文人对自然的无比眷念与审美把握。然而,在仔细赏读了他的多幅精心之作后,我不禁惊叹他笔端所创造的艺术境界,特别是他对宋元以来的绘画形式所作的承古出新的艰苦努力。李项鸿凭借自己的笔墨语言,捕捉到自然景象在现代环境下浑然苍茫、烟云迷朦的感觉,透露出醉心山河、回归田园的情愫,传达出心灵在博大而深邃的大自然中的悸动,发挥了主体意识在传统笔墨中的能动作用,构造了无言的天籁之美。
▲ ? ? 翠微山居2013年68cm×68cm
李项鸿生长于江南,自幼受乡土文化和秀丽山水之哺育。家乡东阳历史文化悠久,勤耕苦读蔚然成风,能工巧匠遍布城乡,人文和自然条件都甚佳,素有“歌山画水”、“婺之望县”之美称。江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秀丽的自然风光,给予了他独特的艺术潜质和无穷的创作灵感,也为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从小看惯了绿荫翠色中的白墙黛瓦、清澈流动的小溪、耸峦叠彩的山冈,诗意江南不仅蕴育了他的“山水情结”,而且给了他一双善于发现自然的眼睛、一颗勤于捕捉美感的心灵,成为他一生中最早的艺术启蒙。呼吸着江南的清新空气,喝着山涧的清冽泉水,李项鸿学会了倾听山水的韵律,学会了感悟山水的生命,对秀丽雄奇的祖国河山有一种偏爱得近乎神圣的情愫。在他眼里,那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的青山秀水是有智慧有灵性的。体悟着造化之奥妙,感受着自然之神奇,将身心、情感融入山水的怀抱,被山水滋养的李项鸿和江南山水一样,逐渐形成了豁达明澈、细腻凝重的情怀和性格。这种情怀,使他善于从山水中体味浪漫和超然,并把这种内涵在自己的画作中流露出来,增添着作品的厚度。对空灵、清润、明丽等与生俱来的江南水乡文化的体验,往往顺着笔端自觉不自觉地流淌出来。
▲ ? ? 雾灵山晚秋2016年138cm×68cm
李项鸿对这种割舍不断的乡恋有着深切的坦露:“余作山水是因心里欲言而性情所至,故操笔泼墨,如痴如醉,倾心倾情。童年的回忆以及郁结在胸中的浓厚乡情时常魂牵梦萦,那参天的古樟树,清澈的乌竹溪,静泊的小木船,隐显于绿荫翠色之中的白墙黑瓦,还有那小巷深处的破旧老屋……种种情思使我冥冥遐想,妙悟神合,有一种无形的魔力拉动着我的画笔……”
另一方面,四十年大江南北军旅生涯的磨砺,极大地开阔了李项鸿的视野,锤炼了他博大、崇高的情怀,也养成了他宏阔、洒脱的艺术气质,他也由此为自己展开了一个广阔的艺术空间。“北上燕山,南下漓江,东临嵩岭,西览戈壁”,这种大跨度的视觉体验,奠定了他基本的审美经验和山水认知。长期的北方生活、学习与工作,使北方成为了李项鸿的第二故乡。北方山川呈现的粗犷与质朴、雄强与奇崛、博大与壮丽、孤野与苍茫,时常激动着他。融于心,发乎情,而见诸笔端,他试图用自己的笔墨语言对这种气势、豪情、力量进行表现与赞美。他的学养和性格中较多地吸纳了北方文化的豪迈与醇厚,也就有了对南北山水的双重体验,形成了他对山水画之清秀与浑厚风格的双重追求。
▲ ? ? 悠然见南山2018年 365cm×145cm
染山之仁,浸水之智,李项鸿崇尚大山大水精神。立足于北派山水的气势与布局,李项鸿传承了北派山水的风骨雄魂。纵横跌宕之势,鬼斧神工之奇,构成了李项鸿山水画的显著特征。多年来,他用画笔饱蘸生命中难以割舍的山水之情,去构筑山水画博大精深的气势,去营造大山雄、秀、险、幽的意境。那种令人怦然心动的景观,深情地注入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现实感奋,表现的不仅仅是自然空间,更是“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精神空间。那种崇高的美感,是精神世界的碰撞,是生命与生命的交融,是民族生存的伟大空间和高昂精神的感情投射。
但是,李项鸿并不一味强调“北势”的雄强壮伟。他在骨子里仍是一个江南人,他更追求“南韵”的气韵华滋,力求在崇山峻岭的雄强气势塑造中,透出“南派”山水温润柔美的墨韵。江南山水,作为一种人格精神和力量,深藏在他的血液和灵魂之中。秀美的江南山水,强健了他的体魄,也滋润着他的心灵。他对家乡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情,每次回到养育他的家乡,他都会尽情饱览和收集江南的美丽风光,看山花烂漫,听泉水潺潺,悟山水之魂……他孜孜以求的“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最终是以“笔与墨会,墨与水和”为体现,妙得墨气丰厚、气韵充溢之效果。
▲ ? ? 峴峰朝晖2011年68cm×68cm
在李项鸿的画里,已经没有了“南宗北派”的界限,少年时江南的成长经历和长期的北方生活体验,赋予了他的作品既有南方的秀丽清雅也蕴含了北方的苍劲雄浑。如《流水无心响白云》,就既有南方的温婉秀美,又有北方的粗犷大气。他的画常常高山流云,山是静的,云是动的,动静结合,颇有韵味。读他的画,让人感到心中豁然开朗,似乎一下子远离了尘世的喧嚣,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翻开《江山行旅—李项鸿画集》,映入眼帘的是层峦叠嶂,逶迤起伏,林木丛丛,翠微苍苍;烟岚雾霭悬浮于高山密林之间,趣远幽深的意境在山涧溪流之间随处可见。我们看到,李项鸿的山水既有北方山水的大气象,又有南方山水的韵致和精准的笔墨功夫。“北势南韵”之融合,是李项鸿根据现实感受对传统笔墨的重组,从而形成了自家的独特风骨。不仅表现为北派山水以“丘壑立骨”的壮伟奇观,也表现为南派山水以“笔法立骨”的秀色风韵。
▲ ? ? 春雨潇潇梦正幽2015年138cm×68cm
转益多师是我师,承古出新臻化境
艺术的创新离不开对传统艺术精神的传承。李项鸿在师古人、师自然、师造化的基础上致力于山水画的承古出新并赋予作品以时代精神。李项鸿在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上勇于探索实践,将传统画技法与生活真情体验和现代美学思想融为一体,使其作品高旷舒爽,画面笔简意密,情感深情浓郁。
李项鸿注重师古,广泛涉猎“昔贤妙染”。他的作品远溯同为浙江人“元四家”、髡残,近学黄宾虹、白雪石、陆俨少诸家。他认真地吸收着一切优秀的传统山水画理论与技法,不拘一格地为己所用。其笔墨的皴擦点染、浓淡干湿焦均有上乘的发挥,勾线与泼墨、工致与粗笔、邈远与近观、理与法、守与变等诸种艺术元素多维整合,给人以极高的视觉享受。
▲ ? ? 始信峰上看云起2015年138cm×68cm
李项鸿总是在中国山水画的历史中不断地回望,一面忘情地汲取,一面理性地分析。他喜欢荆浩《匡庐图》壮写太行的搜妙创真,也钟情董源《夏山图卷》水墨轻岚的幽情远思;他感佩范宽《溪山行旅图》描绘北方山水的雄强壮伟,也陶醉米芾《潇湘奇观图》意写南方山水的烟云变幻;他痴迷李唐《万壑松风图》苍劲浑厚的大斧劈皴,也心仪黄公望《富春山居图》长披麻皴的松灵秀润;他崇尚王蒙《葛稚川移居图》的繁复之笔与缜密之体,也仰慕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场景宏伟和气象壮阔;他还神驰于倪瓒的简远萧疏、枯淡清逸、空灵俊秀,髡残的干笔皴擦、淡墨渲染、幽深意境,石涛的万点恶墨,龚贤的墨气丰厚,黄宾虹的含浑无尽、干笔淡墨、疏淡清逸、洗练遒劲,李可染的厚密重满,白雪石的清新俊逸、灵动朴秀、明洁意境,陆俨少的潇散飞动、疏秀流畅、虚白空灵、苍茫气象……举凡有创造性的历代大家,几乎都在李项鸿的临习之列,视为楷模,探赜索隐,深得其奥妙,在他的画中均有所化用。但是李项鸿师古而又不泥古,师其心而不师其迹,这种“化用”具有“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的超脱意境。他在转益多师的学画过程中,综合传承了诸家的特点,善于取舍、长于融会、勤于贯通,形成了多元放射、博采众长的独特面貌,把宋元的笔墨推向极致。
▲ ? ? 松壑云涛 2017年 138cm×68cm
李项鸿认为,艺术总要让大多数人能理解才好。举凡宋元明清的画法与风格,在他的手中都能得到充分发挥。皇天不负苦心人,几十年的手摹心追,终于使李项鸿画笔的表现技巧越来越娴熟,双钩、没骨、厾笔、泼墨等各类技法样样精通,笔触的气势节奏自由流畅,水墨滋润鲜亮,形成了富有鲜明特点的作品风格。其作品营造极为精心,每成一作,必求精神饱满,意涵隽永;任取一截,都会感到尺幅之间,天高地阔,展尽大自然造化的盎然生机。
为了更好地表现满目青山的厚重和层峦叠嶂的起伏,李项鸿在以大观小、勾皴擦点染的传统布局和笔墨技法中,还善于从西画中汲取营养。他认为,西画画的是建筑学,中国画画的是哲学,中国画和西画分属两种不同类型的艺术系列,有着各自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两者之间不可能完全结合,但却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基于这种认识,他在自己的山水画中引进了透视、明暗等光影效果,却又没有沾上一点一丝的素描习气,纯用中国画的笔墨线条来表现物象。
▲ ? ? 云里雾里牯牛降2015年68cm×68cm
李项鸿的山水在广取博征、厚积薄发中见出传统渊源与脱颖而出的活力新意。《归山云烟里,泉流天地外》格局近乎宋人,层峦叠嶂,骨体坚实,强调空间的纵深;《轻烟散入山色奇》的笔墨师法元人,墨法精微,植被丰茂多变,仿佛有一种高古之意闪耀在苍岩深壑之中。《黄山烟云》《溪居秋瞑》等作品,巍峰耸立,气势堂堂,远山迷朦,意境幽深,给人以秀媚放逸、气势磅礴的审美震撼,秀润恬淡、妩媚动人而又格局宏大、形势奔涌,秀美淡雅之中兼具威严肃穆之气。从中不难见出范宽的雄峻、王蒙的繁密、山樵的秀润、米氏的烟云、石涛的清新、龚贤的圆厚,然而,这一切又都在若有若无之中,已被李项鸿的自家手笔包孕其中而脱胎换骨了。
▲ ? ? 一溪流水赋秋声2014年138cm×68cm
我愿行到水穷处,与君坐看云起时
中国传统山水画不仅主张师古人,而且提倡师造化。张璪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阐明了主体与客体的辨证关系;王履提出“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更侧重师造化;石涛提出“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则强调造化与心源的物我合一;黄宾虹重视写生,更重视夺得造化的神韵“内美”:“只知师古人,不师造化,终无以得山川之灵秀。”
李项鸿对师古人与师造化、师造化与师心源的关系的认识理性而辨证。他认为造化是表现心源的载体,师法造化不能放弃师法古人传统的笔墨精华。一味依赖写生就会缺少传统的古意,而一味摹仿传统又会丧失生活的气息。
▲ ? ? 三清山云起图136cm×68cm2012年
山川是山水画家创作之本,李项鸿的山水画面向自然,走近自然,用一颗静默的心灵去感受天地之大美,去营造那种单纯、朴素、浑厚的氛围,在蕴含着一种古风中表达独特的情感意向、审美向往与艺术追求。山川的奇松异石云海、山川的苍劲伟岸壮丽、山川的精气秀气灵气,一直是他笔下反复探索描绘的主题。为了尽得山水的风骨神韵,几十年来,李项鸿常不辞艰辛地在崇山峻岭中寻幽探微,流连于大江南北的自然美景之中,观察山川之雄奇,草木之生机,云水之气象,人文之厚重,民风之淳朴。许多名山大川的沟沟坎坎都留下了他或深或浅的脚印,他在自然中寻找自己的笔墨语言,在山林穿行中锤炼自己的意志,陶冶自己的才情,“搜尽奇峰打草稿”,发现和表现造化与心源交融的“内美”,对山水的自然风光进行提炼、加工,用长舍短,取景入画,追求尽善尽美的艺术语言,逐渐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画路和格调。李项鸿的每一步跋涉,都领略到不同的风光,或在观察中将它们鲜活的形象铭记于心,或用笔墨描摹出它们的姿态情状,力透纸背,浓墨重彩地描绘出大好河山的高天流云、山峦叠翠,以及翻天覆地的山乡巨变。他的作品或取材于温雅宁静的江南,或取材于粗厚苍茫的燕赵,或有感于北方山村的朴实坚劲,或凝思于江南水乡的岁月留痕,或情系于太行的雄强、漓江的秀丽、黄山的奇崛、心灵故园的旧貌新颜,无不充满着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构思灵奇,布局稳重,文气中透出豪气,秀逸里折射凝重,以随心、随情、随意的写意笔法创造了山水画的诗意境界,无处不流露出拥抱自然的热情,幅幅都是与自然融神会心的抒情之作。
▲ ? ? 烟雨敬亭山2016年178cm×87cm
但是,李项鸿对所能看到的自然景色,有自己对自然和对它进行创作的独到见解与形式。他不局限于一山一水、一树一石,不满足于笔墨再现丘壑的状物功能,并不以表现某地某处的具体实景为目的,而是将他对山水的观察、写生融汇于心,然后综合地表现出来。在写生已经成为今天艺术家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之后,特别是在众多艺术家还依赖于写生的状况下,李项鸿却逐渐摆脱了对物写生的西式方法,而开始回归传统的“目识心记”的方法,他很少用笔墨宣纸对景写生,常常专注凝神,迟迟不敢下笔,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久而久之却养成了一个从观察、记忆、分析到思考、酝酿、创作的习惯,由此真正做到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但起笔落墨后,山壑草木烟云流水随着开笔逐渐相互生发出来,笔情墨趣应运而生,表现物象随意而立,这种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创作状态会使笔墨效果得到充分发挥。
▲ ? ? 春江晓色2018年68cm×68cm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情感之源来自生活。基于这种辩证写生观,李项鸿创作了大量摄人心魄的佳作。《观沧海》《翠微山居》《春江晓色》《烟雨敬亭山》《三清山云起图》等等,均是“江山行旅”之后震撼心灵的真情流露。同样的山水,为什么在他的笔下就会满纸深情呢?记者在李项鸿的一篇论文中找到了答案:“画山水难在用心融造化之神韵。对造化自然之内美,只有长期潜心学问,观察、体悟方可参得,笔下之画才能独得其神。我画山水,常常久积而发,一吐心中所悟而率性落笔,或为激情所驱,挥笔泼墨,倾心倾情;或为某种生活理念、意趣、诗境所牵,静思凝神,心平气和地抒写而就。有时面对平凡的自然景观,并不能马上给我心灵以震撼。但就在这最平常、最古朴的物象中,时而能在一瞬间激发我无尽的思绪和遐想,令我有异样的冲动,提笔落墨于纸上。所画尺幅有大有小,运笔着墨有浓有淡,但笔下着意刻画和表现的自然山川之风貌,其实并不是对某地某景的摹拟写真,只是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对天地造化和人生体验的深刻感受。”
▲ ? ? 行云流水吟春秋 2016年 178cm×97cm金华美术馆藏
形神兼备写河山,诗意栖居铸画魂
通过几十年的师古师心师造化,李项鸿进入了一种托神于形、心手相忘的境界。在创作中一直追求一种神以形在、形以神活的“形神兼得”的境界。在艺术道路上跋涉的李项鸿,是个清醒的探索者,是一位锐意进取、好学深思、志向远大而具有创造精神的艺术家。在师承百家之后,他思考最多的是,如何能够画出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风格。
在李项鸿的作品里,无论是尺幅小品的点染还是高卷巨帙的营造,都既能看到自宋元以来的历史传承,又体现时代精神,风雪雨雾都是他创作的灵感,阳光流淌、山岚迷朦、溪水奔涌潺潺,林木繁茂葳蕤,展尽了大自然造化的盎然生机。
▲ ? ? 归山云烟里 泉流天地外 2014年68cm×68cm
细细品读李项鸿的作品,可以发现他在“师造化”的传统宗旨下,不是对自然简单的模拟,而是强调自我的介入,以主观精神把握对象,调动笔墨,对自然的体悟多于对自然的真实性表现。也就是说,他的山水画不拘泥于自然,而十分重视“心源”的能动作用。这种能动作用非但不脱离自然的实感,恰恰是他对自然更为生动直观的“情语”诉说。
因此,李项鸿的山水画跳动着强烈的时代节奏和韵律。他重视笔墨在皴擦点染中的尽情发挥,笔墨浓郁而鲜活。他遵循“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的原则,下笔沉着痛快,却笔笔扎实;落墨苍润相济,多是蓊郁华滋之貌。由此而出现的刚柔兼施的笔力与笔型,由点及面而连绵相属的层层山峦和丛林,由墨层层积染而呈现的郁郁苍苍的浑厚境界,不仅表现为作品外部的自然特质,也不仅表现为作品内在的铮铮风骨,更是一种山水情怀的独特表现。
▲ ? ? 江南烟雨 2018年 138cm×68cm
笔墨语言是抽象的,落实在画面上,则是意境。笔墨的生命力建立在画家的情感、气质和修养基础之上,离开了思想感情,离开了山水意境,笔墨的价值就不存在了。对于意境的营造,是李项鸿毕生的追求。李项鸿笔下的山水,是从笔墨中流淌出来的心灵的歌唱。他倾力找寻山水的意境之美,为山水画的注入灵魂,形成了高洁古雅、灵动飘逸、自然清新、风神摇曳的画风。
翻开《当代美术名家·李项鸿山水画集》,令人耳目一新,观者仿佛手执一卷唐诗宋词,悠然步入诗意的山水之间。李项鸿的画,意境生动,清新婉约,情思气韵在天趣中喷发,笔墨功底在天机处挥洒,融大自然的清旷悠远和喧腾热闹的生灵于一体。
▲ ? ? 流水无心响白云2016年68cm×68cm
他画的《春雨潇潇梦正幽》,小船安静地停泊在江边,岸边人家门户轻掩,显得格外幽静;《雾灵山晚秋》,远山用赫石大块铺色,山居藏在密林间,近水则以墨写,上华下素,衔接微妙,墨色由深至浅,意象洒脱,宛在世外桃园;《始信峰上看云起》,碧水如镜,青松如洗,万瀑如注,水声如雷,让人顿觉雨意盎然;《江南三月万竿雨》,老笔纷披,远近高低,浓淡色阶分明,造型朴拙,令人向往;《坐看云起时》则更是以墨代色,山中楼宇以工细的线条刻画,背景则用大块的泼墨,显得淋漓尽致,画风逸秀;《悠然见南山》,古树藤根直中藏曲,曲中有直,筋脉通畅,深山庭院让整个画面静中有动,使得全局显得格外生动多趣;《行云流水吟春秋》,是画,也是诗,画家用潇洒利落的笔法和浓淡相映的墨色,于一片泼墨与黑白相间的线条中,营造出了挺拔险峻的山势、繁茂葱茏的树林、蒸腾流动的云海、宛如白龙窜谷的飞瀑,自然地烘托出这青山碧水的明洁意境;《云里雾里牯牛降》,是山水,也是歌赋,是映射画家内心情感和意向的山川气象,那如洗的碧空,那如潮的松涛,那潺潺的小溪,那静谧的山间小路……无不荡涤着读者的心灵,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李项鸿把对山水深沉的爱融化于山水画之中,构成了永恒!
▲ ? ? 江南三月万竿雨2014年138cm×68cm
年复一年的人生体验,日复一日的技法积累,李项鸿一鉴一斧地雕凿他的山水世界,一砖一石地建造他的精神圣殿,且无所彷徨,乐在其中。他把心灵通向大宇宙,他对气质、风骨、神韵、意境的追求,都是现代意识与传统文化的通达,是其深厚功力使然,是其学识修养使然。
“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哲学家海德格尔对于人类理想生活的期盼,只有在艺术家的笔下才显得具体而生动。当我们徜徉于李项鸿所描述的细雨迷朦的江南雨夜,静听“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房檐水滴,亦或转过高高低低参差不齐的山村小屋,沐浴着迎面飘来似雾似雨又似风的山间烟云时,或许早已走进唐诗宋词的百转千回了。
▲ ? ? 坐看云起时2016年68cm×68cm
李项鸿的山水画将山川苍润的自然变化因素融合一体,具有诗情画意、清新灵动的特点。“诗化的画、画的诗化”是其探索追求的艺术之路。这种诗性的浸润让画家的生存状态乃至他的所有作品充满了对诗境的依恋之感,而那种坚实的依托则让一山一水贯以灵性的滋养,使他的画作能让人进入恬静清逸的诗美境界。无论李项鸿取材江南小镇还是北方村落,从《烟雨江南》的轻柔秀美到《峴峰朝晖》的高远风骨,从《翠微山居》的茂密朴实到《春雨潇潇梦正幽》的删繁就简,从《一溪流水赋秋声》的空灵平远到《春江晓色》的绚烂俊健,我们为其感动和从中领悟到的,仍然是艺术家蕴藉隽永的诗意情怀。欣赏他的山水画,总能使人体会到“鸟鸣山更幽”的平和心境,使躁动的心灵得以平静。他的画作正是这样融诗书画于一体,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处处展示着他深厚的艺术功力和多方面的才华修养。画里散发出深厚的中国文化韵味,笔墨成熟,境界高远。他创造了全新的个人图式:山崖耸峙,奇峰突起,烟云流动,变幻无穷。给人以深沉、大气、辽阔、奔放的震撼感。
“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于我为一。”中国山水画是人和自然“天人合一”的产物,是画家“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人格外化,是画家文化情怀的表达,是画家人格与画格相互渗透的结果。在李项鸿的作品中,山水画的精神意蕴和人格涵义得到了充分显现。李项鸿将灵秀与浑厚、崇高与朴素集于一身,北方的大山大水与南方的平远丘壑不仅成为他关注的对象,而且也为其带来了个性化的艺术表达。他的艺术来自于他笃实而富于灵性、坚守而知变通的性格,更与他军人的情怀和心中的理想相联系,他的作品融众家之长,寓灵秀于博大,展现出浓郁的军旅特质和时代气息。他在笔墨所创造的人格化的第二自然中,不仅感悟到了造化的意象、艺术的境界,而且努力营造超越和独立于现实的安顿心灵的精神家园,这也正是他这种写意精神所表达出来的、充满家国情怀的艺术之魅力。
▲ ? ? 轻烟散入山色奇2016年138cm×68cm
(编辑: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