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有乾坤 ——赵耿印记
▲ ? ?著名书法篆刻家赵耿
▲ ? ?印文:刘怀山印
【人物档案】
赵耿,著名书法家、篆刻家。字虚怀,号楚石。1973年生于武汉,1999年移居北京。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楚天印社社长。
自幼随祖父少石公习书,随汉上黎伏生先生习篆刻,随吴曦先生习书法,近年得韩天衡先生点拨,取法秦汉,参酌宋元,并潜心书法、古代印史、印论、印迹。作品入选“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二届榜书大展”等系列大展。
▲ ? ?赵耿作品:石潭 136cm×68cm
▲ ? ?印文:汉阳赵耿之印
方寸之间有乾坤
——赵耿印记
■ 记者 邵妙苗
印章,是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产物,中国的印章文化源远流长,可上溯到殷商时期,它的起源,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古代主要用作身份凭证和行驶职权的工具。如今,篆刻艺术已成为一种独特的、融实用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艺术瑰宝,并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备受瞩目。其实,每一方印章的背后,都有一个动机、一种理念,有一首诗、一幅画、一首歌甚至是一段有趣的故事。也正是如此,印章这种具有民族历史文化特色的艺术门类,犹如一朵奇葩,在博大精深的中华艺苑里绵延不断的散发出独特的芬芳,吸引着人们进入这方寸世界。
▲ ? ?赵耿作品:潜龙 136cm×68cm
▲ ? ?印文:雪怀堂主人
治印名家赵耿先生在书法、篆刻方面有着极深的造诣,其篆书基于汉印,入秦篆、两周金文,典雅端穆。楷书、行书具晋唐风韵,结体凝重,笔法厚实,方直险峻,颇得颜鲁公及二爨之神韵。治印初拜汉上名家黎伏生先生为师,始入篆刻门径,窥得堂奥;近年得韩天衡先生指点,艺事日进。
恩师韩天衡先生堪称当代篆刻领军人物,在探索古玺、汉印和印学流派的认识上,确定了“奇中见平、动中寓静”及“雄”“奇”“变”“韵”的主攻方向,将草篆和写意画的特点引入创作之中,强化清新感和写意画情趣,为后学者拓宽了创作思路。
▲ ? ?赵耿作品:赵耿篆刻 136cm×34cm
▲ ? ?印文:虚怀
在恩师指点下,赵耿印宗秦汉,兼及吴嚷之、赵之谦、吴昌硕、钱瘦铁、来楚生等名家,讲究章法、部位、疏密搭配和刀法,融各家之长,自成一家。记者曾有幸多次观摩赵耿治印,他常常一边高谈自己对书法和篆刻的感悟,一边自如地用一把常见的平刃篆刻刀刻印,精美的印章与别致的边款,往往在闲谈中刻就。观赏赵耿治印,可以看见印章的笔法和刀法融书法和篆刻于一体,自由地将自己的审美情趣注入创作之中,使印章呈现出一种自然、率真、质朴的艺术风格,字字精妙,极富书法的韵味和美感。他刀下的小小印章,又像是一座石碑碑刻,技艺精湛,无与伦比。
▲ ? ?赵耿作品:茶烟春雨后,花韵午晴初 136cm×23cm×2
▲ ? ?印文:退居士
赵耿坚持“印从书出”的理论见解,在篆刻上讲究“印外求印,印由心生”,追求刀笔互见的艺术效果,认为印章艺术必须立足于书法,以自身形式美去体现书法美。他深研先秦文字,刻苦钻研历代书法,从而强化了篆刻的底蕴。同时,他常常将古玺、汉印的“残缺美”引入自己的创作之中,增强印章的艺术感染力。“艺术是相通的。印章虽小,方寸之间可见大千世界。刻印与书法、绘画、文史哲都是相通的。印章本身的印钮、印文、薄意包含了绘画、书法、篆刻、雕刻等多种艺术样式,其艺术价值不可小视!”赵耿一边治印,一边对记者说:“比如一幅好的画,从艺术上来说,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画本身的风格、构图、笔墨、色彩等;二是落款的位置、字体、大小必须讲究,要与画本身在搭配上保持一致性,要具有一定的书法水平;三是印章的风格、大小、流派、阴阳文印章的搭配、盖印的位置、文字的正确与书画的统一。自明清以来,印章作为书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差不多已成为定式。一个修养全面的画家,应该有书画的理论修养,通晓书法、画法、篆刻,而且具有娴熟的技法。一些著名的画家如张大千、傅抱石、齐白石、吴昌硕、赵之谦、高凤翰等莫不如此。他们不仅精书画,而且自己也会治印,因此他们使用的印章更能与自己的绘画作品相配合,达到更完美的和谐统一。”
▲ ? ?赵耿作品:散漫杨花着微雨 归来渔舫载斜阳 136cm×23cm×2
▲ ? ?印文:不知者谓何求
中国古老的文字,随着时间的绵延、空间上的歧异发展,蕴涵了动人的多样风貌,赵耿以刀代笔,在方寸之间谋篇布局,在印面之内跌宕生姿,以一种有情、有致的方式呈现出来,小小方寸之内充满了时间的古朴和空间的浑厚,让古老的汉字,以温润的光泽、古雅的韵趣,散发出引人入胜光辉!
(编辑: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