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碍“白云飞”,纵情笔墨由心来 ——与白云飞老师谈他的笔墨人生
▲ ? ?白云飞
【人物档案】
白云飞,别署融斋,号退山。山西武乡人,文化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艺委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2011年、2012年《东方艺术·书法》提名全国书法二十家;2014年7月首尔中国文化中心个人书画作品展暨中国画小讲堂;2016年4月荣宝斋中国画双年展入选;2017年7月“丝绸之路·翰墨通渭”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奖;2017年8月“白山黑水,美丽四平”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入选。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白云飞工作室导师;中国山水画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课题班执行导师。出版有《白云飞书法集》 、《白云飞画集》等 。专题散见于《美术观察》、《东方艺术》等杂志报刊。
▲ 白云飞作品:《山水》 34cm×68cm
青山不碍“白云飞”,纵情笔墨由心来
——与白云飞老师谈他的笔墨人生
■ 记者 ?胡松
十年,如果放到历史的长河中,不过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个人而言,人生匆匆百年,十年足够留下一段铭记一生的记忆,十年也足够为一生的命运轨迹增添别样光彩。对于白云飞来说,即过的十年,是回归初心的十年,是人生蝶变的十年,是重拾艺术梦并为之坚守的十年,也是在不断重建与毁灭中找寻自我的十年。十年,他用笔墨描绘出自己内心中那个越来越清晰的自己,用自己的艺术语言去感知自然,体悟人情,赞美时代。
十年前,白云飞毅然放弃了自己在家乡已有成就的事业和物质富足的生活,一切又重新开始出发,负笈进京,于中国书法院研习书法,开始追寻从小心中那个朦胧而又美好的艺术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无疑是幸福的,不泯然于众,遵从内心真实的感受,忠诚于自己信仰的方向,哪怕前路漫漫,布满荆棘,也能欣然前行,一路高歌。
▲ 白云飞作品:《家山寻梦》 240cm×155cm
天资聪慧,勤奋好学
?
官方资料显示,白云飞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但在采访中,我很快发现,我并不能程式化地将他定义为书法家:他的书法水准自然无需赘述;而大学油画专业出身的他,又有着扎实的西画基本功;同时,在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对中国画有着系统的学习,特别是拜李可染弟子王振中先生为师后,画艺更为精进;不仅如此,白云飞对篆刻也有所涉猎,曾在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留校期间主持书法篆刻的教学工作;中国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从事传统艺术创作离不开一颗纯净的诗心,难能可贵的是,这个在巍巍太行山上长大的山西汉子,粗犷豪情中不失文艺情怀,常常在自己创作的画作当中即兴题诗一首,乐在其中,不可自拔……立体地看,我觉得白云飞是一个诗书画印兼修的寻艺人。
七十年代初白云飞出生于太行山西麓的一个小山村,爷爷是村里的老会计,每执笔记账,通过手腕到笔尖传送着微妙的力度,一个个隽永秀丽的汉字在账本上一一呈现。从看爷爷写字,到自己执笔写字。这是一种灵魂间潜移默化式的交融感应,如仲春穿堂而过的轻风,如深秋奔赴古城的阳光,温柔而安宁。
在小学课堂上,白云飞的写字水平已经脱颖而出,而且有着为整个乡镇五年级考试试卷刻蜡版的经历,那个时候他上三年级。
1983年白云飞进入县城上中学,遇到一位足以让他铭记一生的班主任老师,这让他如鱼得水,书法写作更为精进。同时利用节假日,白云飞开始跟随县文化馆的老馆长学习素描,进行了最早的造型训练。到他十六岁时,书法作品便首获人生第一奖:全县教职工艺术创作书法类一等奖。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随后的求学生涯中斩获了一系列奖项,到现在还保存着包括县、市、省、国家级的获奖证书厚厚的一叠。
▲ 白云飞作品:意临圣教序 24cm×43cm
“取法乎上”负笈进京,践行艺术梦
?
毕业、工作、结婚、生养儿女,仿佛一生就应该这么过了,诚然,这也是一代人绝大多数走过的人生。白云飞毕业分配进入金融系统工作,十多年还在工作间隙创办公司。每天疲于职场奔波应酬,在推杯换盏之间,渐渐地很少再拿起毛笔写字,就这样在既定的人生轨道上安稳地生活,一切静谧如深海,毫无波澜。但是从小培养的书法兴趣,寻求书画艺术的梦想像一个火种蠢蠢欲动,每当路过书店、路边报刊亭时,总是忍不住买一些书画专栏的杂志或作品集回家品阅。人生有时就是如此奇妙,缘分总是不期而来,在无意间浏览杂志时,一副字映入白云飞眼帘,用他的话来说:“很多书法家的作品写的很好,但是只有这幅字能够打动我,感觉到一种艺术思想的共通,让人难以忘怀。”这幅作品的落款正是在我国书画印艺术领域享有盛誉的李强先生。
后来经北京朋友引荐,结识了李强老师,并听从了他到中国书法院学习的建议。那个时候白云飞三十七岁,事业正盛,但衣轻乘肥,并非吾心,既有高人指路,何不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作家三毛说:“等待和犹豫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情的杀手。你一直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做你想做的事,然后又一直在犹豫中虚度时光。”白云飞没有犹豫,辞职、将公司脱手,重新拿起毛笔做回学生,北上皇城,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或许他并没有想到追求什么样的成功,只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爱好,这样的生活或许才是他更为想要的。人性中或多或少都充斥着惰性的成分,一旦在某个环境下得心应手了,就很难跳出温室去迎接风暴的挑战。跟优越生活做一个诀别,选择另一种活法,如不需要太大的勇气与毅力,那就是因为他对书画艺术爱得深沉。
▲ 白云飞作品:《崇城烟霞》 34cm×138cm
人在回归初心的时候会变得通达,我们穷其一生总在探寻生命的意义何在?与其苦苦探寻,何不追求自己的梦想,岂不快哉?白云飞说:“一个人能从事自己爱好兴趣相关的工作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生命会变得很有乐趣。”人真正的成熟,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绝大多数的事情,对你我而言都毫无意义,白云飞初来北京,进书法院学习就是这样,没有灯红酒绿,也没有了推杯换盏的声色犬马,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放在自己关心、倾注的美好事物上,潜心研习书法,求知若渴,每天过得忙碌且充实,在书法院受教于王镛、石开、刘正成何应辉、沃兴华、曾翔等书法界的前辈,书法技艺更为充实和精湛。毕业后留校参与教学工作。按照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王乘院长的讲述,“白云飞在书法院学习与工作期间,已经初露其在山水画方面极具天赋的端倪。”2011年,白云飞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画院进行了山水画系统的学习,于传统、写生、创作上刻苦钻研,一手抓传统,一手抓生活,使其才情具显,进步神速。2012年拜李可染弟子王振中先生为师后,画艺精进,得到老师极大的肯定。后来在老师的支持与鼓励下,白云飞自己开设了:“从书法到山水画笔墨修养课题班”,这或许就是他从艺之路一路走来的切实体悟,以书入画,书画同源、同体,无论书法还是山水画,其核心又在于笔墨,对于白云飞来说书法与绘画就像两条可以相互借力的梯子,供其不断攀爬一座又一座艺术的山峰。
“游艺如同探宝山,百人九九空手还。”学习艺术之路是一条极其漫长的人生苦旅,我们在对这个群体的认知还停留在举办个人画展的光彩亮丽、聚光灯下面对记者簇拥采访时的神采奕奕、或者是某幅大作在嘉德拍卖又刷新了什么交易记录上……但鲜有人知,在研习书画艺术的道路上,他们往往与寂寞相伴、与孤独相守,一遍又一遍临摹无数碑帖,真是池尽墨,笔成冢,纸三千……“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而他们不管严寒酷暑、路途艰险为求一得,深入采风……
白云飞在回顾自己来北京的十年历程说道:“回首一路走来,感觉很艰辛的同时也很快乐,特别感恩那些生命中对我伸出友谊之手的贵人。没有虚度时光,就是自己对人生最大的尊重。”
▲ 白云飞作品:《北窗绿荫》 68cmx35cm
“纵向取法,横向取意”
?
对白云飞老师的书法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写的一幅对联:“凌秋白塔擎天立,照水枯荷抱月香。”先是网上看到的,后又前往拜访,近距离目睹甚为熟悉,同时也揭开我对于其书法风格定义的疑惑:非隶非篆,非楷非草,如白老师所言,他的书法是对碑帖结合的一种探索。豪爽的性子奠定了他书写风格基调,用笔朴实雄健,气度恢弘遒劲,富有金石韵味。但中国讲究中庸平和之道,遂又加入贴学元素,糅合而成,运笔重势,势中求雅,使其书法风格宽厚而不失文气,雄浑而不失优雅。
“纵向取法,横向取意”是白云飞研习书法所贯穿的一个理念,如果将纵轴向看为历史,那么横向就是当代。向历史上的古人学习法度、法理。文脉、精神,向当代优秀的艺术家学习好的气韵、气象。他没有急于临靠哪一位书法大家的流派来标榜自己,反而做到了师承百家,自成一家的格局,白云飞的学习书法之路,在古与今之间游走,碑与帖之间探寻,呈现出古今交融、碑帖兼备的书法风格,无论是单字结构还是通篇布局,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感悟,起伏、对比,既矛盾又和谐,字划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或险中求法,或稳中求雅,或有返璞归真的质朴之态,或在法度之内颇有大张大合的酣畅之意。
一直以一副求知不满足的心态学习,这是白云飞老师一贯的作风。他说现在以及未来的一段时间将全对篆隶书和草书深入学习,不断地充盈自己的书法积淀。
在中国书法史上,清代诞生了许多碑学大师,如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等,在他们的大力倡导下清代碑学兴起。这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是一场重大的变革,扭转了千百年来帖学书风的靡弱,也为书法创新和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尤为重要的是其中“变”的思想对书法的发展、创新作用巨大。白云飞对清代的书法创新精神十分推崇,他表示继承先人精华的同时也要努力创新,书法不是一味临摹、复制,甚至照抄,更应该在传统的基础上体现出它的当代性,这也是他不断探索的方向。
▲ 白云飞作品:谢灵运诗抄 35cm×35cm
走出小情趣,走向大情怀
?
书法与绘画在白云飞的艺术生涯里就像两条腿一样,如果再加上篆刻的话,那就算个登山杖吧,协同合作才能不断地攀登艺术的大山。中国画在平面表现形式上以诗、书、画、印俱全为其主要特征,在思想上是中国传统大哲学环境的直接体现,强调画家的笔墨情趣与外延的精神审美要求。
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的一句话将中国画的天机道透:“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白云飞在教学之余,留出更多的时间外出写生创作,他笔下的山水,有一定的写实成分,但并不是“照片化”的客观再现,而是将景融于心,心焕发出情感,这情感中有对自然的赞美、有对人生的感悟,在高度的凝练之后,通过笔墨将作品跃然纸上。白云飞偏爱水墨山水,线条行云流水,笔法极其凝练,多一点太挤,少一点不足,颇有情趣;整体画势,洗练鲜明,雄健厚重。
艺术的永久生命力就在于它具有不可多得的独创性,艺术创作体现的就是艺术家全部的修养和智慧。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之乐在于不可复制的特殊性,“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不同境界的悟化,即使相同的题材,作用于画者内心,也会呈现出不同的作品,这也极大的丰富国画内涵。
画家在取得一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艺术实践的基础技能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理论修养和艺术创作技巧,以达到一定的高度和水平,并能熟练自如地创造出具有一定艺术意蕴和神韵的艺术作品。如何能不失传统的基础上体现时代特色,这是当今画家都应该去考虑探索的问题。白云飞有个愿望:创作一幅太行山长卷,他说既然生长在这高高的太行山上,就应该为这片土地树碑立传。采访前一天,白老师刚刚参加完《韩·中美术交流展》归来,现在白云飞会经常参加一些大型展会活动,在他看来,要想成为一个全面的画家,应该有创作大型主题作品的能力,能接受住考验,杜绝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小情趣,走向大情怀,用笔用墨、用绘画语言去赞美当今的大好河山和时代风采。
读画如同读人生,一幅好的作品,一定是赋予灵魂与情感的,需要上升到人生哲学的高度去解读。如同“元四家”之首黄公望50岁学画,80岁开始创作富春山居图,4年的时间踏遍了富春江两岸,一幅画讲述了河流的一生,也讲述了时代和生命的悲欢。白云飞说,古人的精神需要弘扬与学习,锤炼笔墨的过程,是丰富自己的过程,是不断认清自己的过程,同时也是感受这个世界与人生的过程。用绘画语言表达情感,用心灵去撞击生活和作品,这是白云飞与世界交流的方式。从小时候看民间老艺人画“炕围”时的痴迷神态,到现在自己执笔作画,融情山水,这一路的人生历程,简言概括之:初心与偏爱。
▲ 白云飞作品:《碧云山寺》 96cm×45cm
结语
通过对白云飞的采访,以及欣赏他的书画作品,给人一种醇和温厚的感觉,不浮不躁,有天分不失勤奋,有坚持又懂得隐忍,同时又有着自己清晰的方向,面对不断走好的书画商业市场,他也并没有去刻意跑宣传,提高自己的商业曝光度,而是不断地学习、写生,执着地追寻自己的艺术理想,在这个浮躁而喧嚣的社会,他总能给人一种能够静下来的力量,或许这就像他将自己生活作画的地方笑称为“退山草堂”一样,许一世安逸,晴耕雨读,书能换酒,用笔墨追逐内心自由,用诗意涂鸦人生悲欢。
艺术之路就是一场长跑,既然选择就要热爱,既然热爱就要坚持。十年前来到北京追逐艺术理想,如今他依然在路上,抱着一颗朴拙的求知心态,不断追问,笔耕不辍,走过人生中的下一个十年又十年……
▲ 白云飞作品:道心书味联 138cm×22cm×2
(编辑: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