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法道,道法自然——读耿广春中国画若干条笔记

人法道,道法自然

——读耿广春中国画若干条笔记

■ 文/曹多勇

 

1、广春是个有心人。他把近几年的主要中国画作品(大多属于2002年——2004年)细分出《扇面》、《四条屏》、《兰花》、《梅花》、《牡丹》、《秋花图》、《清品图》、《山房清莲图》、《禽趣》、《菊花》、《爱莲图》、《书法》等,凡150幅,编辑成册,刻录出CD光盘,送我一份。近日空闲,边读边思,心生些许感想,记录如下。古人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改之:人法道,道法自然。权充题目。

2、我熟悉广春的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与广春在一家企业的地方志办公室做同事。其时,他刚刚学习国画,整天笔墨宣纸尽情地操弄着,一分自信,一分狂热,像是三年五年就能修炼出正果。然而,追寻艺术真谛的艰辛,跋涉艺术道路的漫长,恐怕是广春始料不及的。随着最初的狂热退却,国画的个中三味略微尝试之后,广春的人生轨迹开始做大的调整,先是去一家企业做秘书,然后转一所高校办公室,既而辞去工作,考美术史论研究生,一考再考,英语始终不能过关。败北后赋闲在家,专心攻画。一晃,前后十数年,一切外在的事物都在不断更改着,不断流逝着,惟一不能更改的是广春笃志国画的那份执著,那份恒心。广春像是一名铁匠,对证铁砧上一块铁,一锤一锤地砸下去,不断地砸下去。即便是一块冷铁,广春也相信自己有力量,使这块冷铁改变出自己想象的形状来。

3、广春向古人学习。

古画的长处是,经过时间的淘洗,画品值得信赖。其难点是与古画相通相融,觅其精髓。说到底与古画相通,并不是与古画笔墨相通,技法相通,而是要与古画气息相通,人文精神相通。板桥的一蓬瘦竹,朱耷的一条白眼鱼,均与画家身世以及身处环境紧紧关联的。学习古画,揣摩古人,广春是下过一番力气的。一幅《拟宋马麟笔意》,一幅《双钩丛兰图》,其笔其意,营造出宁静悠远的境界。

4、广春向今人借鉴。

借鉴今画,其容易处是画的人文环境是感同身受的,画的笔墨脉络也是知晓的。最难考量的是画品,时间间隔近,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缺乏眼力而去盲目借鉴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笔墨当随时代”——这是石涛的感悟。一味地模仿古人,泥古不化,艺术就会失去时代的发言权。阅读中,能看出广春随今人、异别人的许多尝试。也能感觉到广春走得困顿、困苦、困难。这点尤在《山房清莲图》显得突出、用力。

5、广春承袭古人,借鉴今人,其目的都是为逐渐形成自己的笔墨语言。

一个画家能够立足,说到底要看画家是否能够形成自己独有的笔墨语言,还要看画家能否使用这种独有笔墨语言,向外把眼前的客观世界呈现出来,向内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呈现出来。后者在中国画中尤为重要。一个人的生命是不断流动着的,附着生命流程中的七情六欲以及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认知也是时刻变化着的。一个画家能够使用自己独特笔墨语言对自己的生命本体做如是整体关照,这才是一个画家最基本要义。广春考研前后,遍读中外美术史论,此种认识是明晰的,也是坚定的。

6、笔墨语言,是画家“说话”。显然,承袭或依靠古人,不能算做“说话”;借鉴或依靠今人,也不能算做“说话”,自己说自己的话,能够说出自己的话,说出有道理的话,这才是最重要的。

广春画牡丹,不似古人,不借今人,一朵朵毛茸茸的,硕大无朋,喜气洋洋;广春画鹅,不似古人,不借今人,笔墨简单,似水中倒影一般。一幅《三友图》意在拟古,笔则反古。画面如木刻水印,却处处与古人相通。此乃悖论也。

7、《爱莲图》笔墨运用得最成熟,成就亦最显著。

广春喜欢莲,善画莲,与莲相关的画最多。《爱莲图》加上《山房清莲图》,加上其他画中包含的莲,超过半数。足见广春用心用力之处。

《爱莲图》中24幅,应该说幅幅可圈可点。《佛境》、《清凉境界》均传递清凉宁静的佛之气息。《绚烂》笔墨乖张,形式感强。《野塘莲乡》视野宽阔,满目是田田的莲叶。《水莲幽禽》计四幅,之二最佳。《雨》情趣多多,又别于他人。

8、《扇面》是诗文中的绝句。

扇面最体现画家的笔墨才情与做人趣味。24幅扇面,处处可见独属广春的笔墨语言。似乎在一幅幅扇面里,广春才敢大胆使用自己的笔墨。如《红莲》、《秋莲》等。似乎在一幅幅扇面里,广春才更能把握住属于自己生命的东西。如《无题》、《水莲花》、《清梅》等。

9、《四条屏》算是长章,是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

四条屏一组四幅,幅与幅内容相融,笔墨相通,最显画家功力,亦最易露拙。此八组,可见广春的用力与用心。《瓷器四条屏》、《青花四条屏》颇能见出其与陶瓷的一分深厚情愫。《四君子合帧》笔意仿古,却传递一分新颖气息。

10、说题——人法道,道法自然。

道,源自《道德经》。道家的道,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秩序,是认知事物规律性的东西。“无为而无不为”是其精髓。“无为”是讲在规律面前,只能不为,或不知规律,为亦不为。知道了规律,了解了规律,掌握了规律,就能无不为。

地有其道,天有其道,自然有其道,画有其道。就看广春在行走过程中的“无为而无不为”了。

(本文作者系安徽省作协副主席、安徽省文学创作院专业作家)

(编辑:如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

豪放厚重,雄浑苍茫——李冠德山水画的笔墨意境豪放厚重,雄浑苍茫

李冠德的作品显现出山川的风姿与神韵,溢出沧桑悲凉之气和无尽的形神魅力,饱含朴拙厚重的磅礴气势和空谷回音的风骨神韵。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融入现当代的变化和西方艺术的思潮,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用笔其实都深藏乾坤,或粗犷豪放、或精细稳健的墨色,营造出独具匠心的意境,虚实变幻间达到了澄澈空灵的至美至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倾听山水的韵律——读著名画家王德龙笔下的山水倾听山水的韵律

王德龙从小热爱生活,眷恋大自然,长期坚持写生,传统笔墨基础扎实,在色彩上勤于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山水作品,雄奇与秀美共存,树木茂盛,急流浪卷,云气浮动,峭拔逶迤,磅礴苍润。或云海迷朦,或瀑流飞溅,或满山朝霞,或月隐长空。画面清隽秀润,意趣生动,墨色沉静,简洁淳厚。用笔洒脱洗练,既有阔笔大写意式的整体造型,又有细节真实的描绘,将群山高迭,草木畅茂、云气滃郁的特定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