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和而不同

君子和而不同

?

 孙海云

?

去听音乐会,便想起《老残游记》中“骊龙双珠光照琴瑟,犀牛一角声叶箜篌”那一段精彩的“琴瑟合奏”,书中写道:“初起不过轻挑漫剔,声响悠柔。一段以后,散泛相错,其声清脆;两段以后,吟揉渐多。那瑟之勾挑,夹缝中与琴之绰注相应,粗听若弹琴鼓瑟,各自为调,细听则如珠鸟一双,此唱彼和,问来答往。四五段以后,吟揉渐少,杂以批拂、苍苍凉凉,磊磊落落,下指甚重,声韵繁兴。六七八段,间以曼衍,愈转愈清,其调愈逸。……哪知瑟的妙用,也在左手,看他右手发声之后,那左手进退揉颤,其余音也就随着猗猗靡靡,真是闻所未闻。初听还在算计他的指法、调头,既而便耳中有音,目中无指。久之,耳目俱无,觉得自己的身体,飘飘荡荡,如随长风,浮沉于云霞之际。久之又久,心身俱忘,如醉如梦。于恍惚杳冥之中,铮铮从数声,琴瑟俱息,乃通见闻,……似为非凡绝响,与世俗的不同。……此曲名叫《海水天风》之曲,是从来没有谱的。不但此曲为尘世所无,即此弹法亦山中古调,非外人所知。你们所弹的皆是一人之曲,如两人同弹此曲,则彼此宫商皆合而为一。如彼宫,此亦必宫;彼商,此亦必商,断不敢为羽为徵。即使三四人同鼓,也是这样,实是同奏,并非合奏。我们所弹的曲子,一人弹与两人弹,迥乎不同。一人弹的,名‘自成之曲’;两人弹,则为‘合成之曲’。所以此宫彼商,彼角此羽,相协而不相同。圣人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就是这个道理。‘和’之一字,后人误会久矣。”

琴瑟曲调不同才能和谐共鸣,只有将宫、商、角、徵、羽协调在一起,达到一种五音共鸣、声在宫商之外的境界,才能算是上等美乐;又如烹调,只有使酸、甜、苦、辣、咸各有其度,达到五味调和、味在咸酸之外的境界,才能算是上等佳肴。反之,如果爱汤者一味放水,好咸者一味加盐,喜酸者一味倒醋,爱宫者排斥商、角,喜商者不用羽、徵,其后果便不难设想,也不堪设想了。晏婴云:“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专一,谁能听之?”他说,唯唯诺诺,人云亦云,不发表不同意见,这是同。“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纠正其错误,弥补其不足,以达到正确的结论,这是和。显然,同而不和不可能导致真正的和谐,只有和而不同才是正确的致和之道。“正确的结论来自多元化的声音,而不是权威的选择。”

在中国哲学史上,“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和”是一种有差别的、多样性的统一,因而有别于单一的“同”。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宇宙万物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皆因其“和”而非“同”。和而不同,是和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和而不同”的君子,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而“同而不和”的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事实上,人们对某一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这本是极为正常的。真正的君子应该通过交换意见、沟通思想求得共识,即使暂时统一不了思想也不会伤了和气,可以经过实践的检验来证明谁是谁非。真正的君子之交并不寻求时时处处保持一致,相反,容忍对方独立的见解,不隐瞒自己的不同观点,才算得上赤诚相见、肝胆相照。但是,那些小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或是隐瞒自己的思想,或是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思想,只知道人云亦云、见风使舵;更有甚者,便是党同伐异、以邻为壑。与小人不同,真正的君子并不十分注重人际往来中的利益纠葛,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却勇于坚持立场;真正的君子并不十分计较人际往来中的是非恩怨,但却能在正视不同意见的基础上求同存异。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信哉斯言!

(编辑:如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

承德七十二景序

赵君金平,丹青师者,钟情山水,独爱承德。强恕而行,避暑山庄五载舟车;数易其稿,七十二景层层勾勒。反身而诚,风餐时天籁萧瑟;乐莫大焉,露宿处亭台楼阁。自出机杼,经纬千年不朽之珍奇夏布;另辟蹊径,萃取经久如初之草石颜色。不改初衷,承继青绿山水之文人风格;高山景行,取法《千里江山图》之峥嵘巍峨。皆备于我,借鉴宫廷界画之笔墨法则;再现繁华,有如《清明上河图》之波澜壮阔。形神兼具,迁想妙得,完美追摹昔日盛景,精致描绘醉人山河。

为山川立传

为山川立传 ■ 孙海云 山水之妙,在乎意境之幽远;意境之由来,在乎气韵之充沛;气韵之生发,在乎笔墨之精妙。你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