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意 栖 居

?

诗 意 栖 居

 

 孙海云

?

读《论语》的人都记得,在《子路篇》中有一段话:“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一段极美的文字,也是一种极美的生活态度,为孔子所欣赏。孔子终其一生,为宣传自己的社会主张劳碌奔波,竟有如此雅兴和追求,向往田园牧歌情调的生活,实属难得!

这种被诗人荷尔德林和哲学家海德格尔概括为“诗意栖居”的生活态度,儒家有,道家有,佛家也有;东方有,西方也有。“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几乎成为所有人的共同向往。随着科学和工业文明的发展,商业文明和技术统治的弊端显露无疑,人日渐异化,但是“诗意栖居”恰恰可以作为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在精神上的皈依。为了避免被异化,人们需要寻找回家之路。

古典诗人陶渊明、王维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因为他们本质上是归乡的诗人。虽然现代社会使人们难以重温往日的“田园之梦”,但精神上返乡则是共同的。田园不过是家园的象征物。在商潮的喧闹中,人们仍然依恋着精神家园。没有诗意的人生是乏味的,因为它违犯人的本性,回归家园也意味着回到了人性,回到了诗意的栖居。

诗意地栖居,源于对生活的理解与把握,源于内心的安详与和谐,源于对诗意生活的憧憬与追求,源于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状态的向往。仰望星空,凝视明月,泛舟五湖,踏遍青山,这都是一种诗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必一定要居于宁静的山野、优雅的园林,只要有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灵,你就一定可以诗意地栖居于这个大地上。背上行囊,越数重山,趟千条河,行万里路,溪泉处自有水声,树荫里自有鸟鸣,水穷处更有几片云起。登上泰山,整个世界就在你的脚下;留连西湖,瑶池仙境就在你的眼前……你会发现,河山大好,美景无边!这就是美,这就是诗,这就是一曲曲优美的浅吟低唱,一首首壮美的大吕黄钟!

人,在现实的世界之外开辟出一块精神家园来耕耘自己的理想和趣味。一个人最大的财富莫过于内心的诗意。有了诗意,你就会发现“一炷心香洞府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就会在生活中享受无穷无尽的乐趣,就能感受生命的真谛、洞悉人生的方向,就能真正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生命的本真存在就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人生的感动就不言而喻。

春花,夏日,秋霜,冬雪。岁月之美,在于它的必然流逝。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诗意是一种心境,诗意栖居是在复杂世界里感悟美、享受美的一种能力。不管生活经历何种不如意,我们都要拥有一颗乐观旷达之心,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面对生活恬然自若,悠然自得。苏轼词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何等豁达!汪国真诗云:“不是我性格开朗,其实,我也有许多忧伤,也有许多失眠的日子,吞噬着我,生命从来不是只有辉煌。只是我喜欢笑,喜欢空气新鲜又明亮,我愿意像茶,把苦涩留在心里,散发出来的都是清香。”何其潇洒!

诗是属于生命的,诗意不是诗人的专利,诗意栖居也不是诗人的顾影自怜。诗是一种存在之光,诗意是人生的澄明状态,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灿烂的诗意。

(编辑:如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

承德七十二景序

赵君金平,丹青师者,钟情山水,独爱承德。强恕而行,避暑山庄五载舟车;数易其稿,七十二景层层勾勒。反身而诚,风餐时天籁萧瑟;乐莫大焉,露宿处亭台楼阁。自出机杼,经纬千年不朽之珍奇夏布;另辟蹊径,萃取经久如初之草石颜色。不改初衷,承继青绿山水之文人风格;高山景行,取法《千里江山图》之峥嵘巍峨。皆备于我,借鉴宫廷界画之笔墨法则;再现繁华,有如《清明上河图》之波澜壮阔。形神兼具,迁想妙得,完美追摹昔日盛景,精致描绘醉人山河。

为山川立传

为山川立传 ■ 孙海云 山水之妙,在乎意境之幽远;意境之由来,在乎气韵之充沛;气韵之生发,在乎笔墨之精妙。你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