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逸气 刀笔烟云——赵耿印记

胸中逸气 刀笔烟云

——赵耿印记

■ 文/石 溪

 

楚人赵耿,字虚怀,号楚石。职业书法家、篆刻家。七十年代初生于湖北一书香世家,其曾祖石桥公曾同李瑞清、曾农髯、吴昌硕等名家游,以汉魏碑版书法而蜚声汉上;其祖父少石公乃武汉大学教授,参与主编过《汉语大字典》,与徐无闻、吴丈蜀等过从甚密。赵耿幼受庭训,聪颖好学,弱冠即提管临池,待其从湖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已打下了坚实的行楷、篆隶之基础。我曾见过其早期的临习之作,结体凝重,笔法厚实,颇得鲁公及二爨之神韵。篆刻拜汉上名家黎伏生先生为师,始入篆刻门径,窥得堂奥,近年得韩天衡先生指点,艺事日进。我想赵耿探究篆刻之法门,亦不外乎印宗秦汉、兼及明清诸家,诸如吴嚷之、赵之谦、吴昌硕乃至钱瘦铁、来楚生是也。其路数之正,领悟之深,在当今印坛纷纭嘈杂之境况下,当属出类拔萃,独步称雄。

与赵耿相交多时,岁月渐远,情谊日深。今观其近来细作,颇觉其书法宏逸雄迈,苍凝飞扬,以帖融碑,依碑化帖;其篆刻刀法娴熟,气韵不凡,看不到当下印坛从且流行的影子,这在当下是难能可贵的,这与赵耿的思维品性,读书养艺,正直为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赵耿南人北相、方脸大耳、虎背熊腰,似乎有着极近佛缘面相,观其刻印,大刀阔斧痛快淋漓。韩天衡先生曾跟我说过:方介堪先生有过一生刊二万余方印的记录,且最多一天能刻50-60方印章。然据我所知,赵耿却有一天刻过一百余方的事实,曾有一韩国书画代表团来北京访问,赵耿四天为他们刻了近400方印章,交了活儿。虽艺术不能以数量而论,然而为生计所迫,也充分展示了赵耿的腕力、精神与毅力,着实令我佩服。

我曾不时赞誉过其以刀代笔,自食其力的堂堂君子之风。试想:在当今京城商业文化大潮急剧明朗化的今天,仅凭刀笔站住脚跟,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如果没有顽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品格,是不可想象的。我曾在赵耿的梦云轩顶楼向西望去,仿佛能看到晚霞中的天安门……每天都有这种高屋见瓴的感觉和主人那种宽广的胸怀,加之时有高朋满座的笑声,何愁创作不出苍润高古的好作品?

若论书画、篆刻等诸多艺术,余以为贵在品真。何为品真?凡欲造极处,使精神不可磨灭是也。所谓神品,以其精神所著故也,何独艺道,凡事皆尔。然学者,始于传统,又能脱胎换骨,妙在能合,神在能离,拙则直率,终得化境矣。我想赵耿的书法、篆刻之道亦当作如是观。

(编辑:如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

豪放厚重,雄浑苍茫——李冠德山水画的笔墨意境豪放厚重,雄浑苍茫

李冠德的作品显现出山川的风姿与神韵,溢出沧桑悲凉之气和无尽的形神魅力,饱含朴拙厚重的磅礴气势和空谷回音的风骨神韵。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融入现当代的变化和西方艺术的思潮,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用笔其实都深藏乾坤,或粗犷豪放、或精细稳健的墨色,营造出独具匠心的意境,虚实变幻间达到了澄澈空灵的至美至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倾听山水的韵律——读著名画家王德龙笔下的山水倾听山水的韵律

王德龙从小热爱生活,眷恋大自然,长期坚持写生,传统笔墨基础扎实,在色彩上勤于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山水作品,雄奇与秀美共存,树木茂盛,急流浪卷,云气浮动,峭拔逶迤,磅礴苍润。或云海迷朦,或瀑流飞溅,或满山朝霞,或月隐长空。画面清隽秀润,意趣生动,墨色沉静,简洁淳厚。用笔洒脱洗练,既有阔笔大写意式的整体造型,又有细节真实的描绘,将群山高迭,草木畅茂、云气滃郁的特定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