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韵深情寄翰墨——张延龙的书法艺术
高韵深情寄翰墨
——张延龙的书法艺术
■ 文/张庆秋
近日,我应邀去北京一位将军家中作客,一进门便见大厅悬挂着一幅书法家张延龙的作品《赠汪伦》。问其来历,始知是将军70大寿时,其爱子从画廊买来送给父亲的贺礼。天下竞有如此巧合之事!我要送给将军的也是张延龙的一幅新作。
张延龙,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获得者。多幅作品被送到了日本、韩国、新加波、巴西参加国际文化交流,并有作品被中南海收藏。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张延龙受父兄熏陶,自幼喜爱书法。12岁得到兄长珍爱的《多宝塔碑贴》,如获至宝,每日临习,爱不释手。后当上民办教师,习研书法,更是如鱼得水。他带着鲁中田野的风尘,奔走四方,拜师访友,追寻艺术。这种精神感动了不少前辈大师,给予他许多有益的教诲和真诚的帮助。
正缘于此,张延龙学书起步很正。他初学颜鲁公,后见柳公权字,而慕其结体紧密,乃学《玄秘塔》、《金刚经》,后又学欧,褚,仅楷书一体,他就通掌了唐代各大家,从而确立了严谨的法度。他师古而不泥古,当临习一段时间,发现途径有疑,就决然改换门庭。从唐代上溯到魏晋而取韵,摹宋四家而尚意,追元、明、清而增趣。熔诸家于一炉,集众长而独运,在讲究用功的同时,力求风格的多样,使自己的个性在那婉转流畅的书风中得到了充分释放。他常说,作为善书之人,生在当今甚为幸运,有许多历代名帖被发掘出来,甚至原色印刷,从而得以亲睹原作神韵,而前代众多书家是无此福缘的。
张延龙在书法上的成就,还得益于他在古典文学上的造诣。他早年拜家乡名宿宋勉之和郭连贻学习书法,在他们身边观摩创作,聆听书道,交流心得,灵心慧性的他悟出了“功夫在书外”的道理,从此一直书里书外功夫双修,大量阅读中国古典文学著作,诗、词、歌、赋,以至美学、哲学、道学他都潜心研读,从中汲取营养,并于2000年参加了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研修班,得到了当代众多名家的指点。腹有诗书气自华。近年来,他撰写了大量诗词、散文,不少佳作脍炙人口。他入选重要书展和获奖的书法作品文稿多为自己创作。2002年中国首届书法兰亭奖,他以自撰自书的《九龙大峡谷游记》一举荣获创作奖,现场创作书写的散文《碧草》,更是受到了与会众多专家的一致好评。从出版的《张延龙书法艺术专集》和他赠送朋友的墨宝中,无处不看到他精心创作或临场随吟的佳诗、佳文、佳句。
1998年《山东书法艺术报》曾在头版《一个令人振奋的农民书画展》一文中,评价延龙书法:“楷、行、草、隶,诸体皆能,尤以行书造诣最深。用笔轻松自如,气息清丽雅致,其中不乏王羲之之秀妍,米元章之酣畅,苏东坡之爽健,文征明之俏拔,并能自出机杼,浑成一格。”
谈到书法艺术,张延龙常讲的一句话是:“不薄今人爱古人,抓住传统不放劲。”并作诗自喻:“朝临暮写读书谱,三天不知食何物。请君明日来相见,锺张羲献亦刮目。”这正是张延龙在书法艺术的大道上不懈努力、勇攀高峰的真实写照。
(本文作者为著名军旅作家)
(编辑: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