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 痴——汪曙光对高山有机茶的执着坚守

茶 痴

——汪曙光对高山有机茶的执着坚守

■ 记者 邵妙苗

 

婺源,“中国最美的乡村”,地处赣东北山区,为怀玉山脉和黄山山脉环抱,地势高峻,峰峦耸立,山青水秀,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林壑幽美,清泉甘冽,终年云雾缭绕,最适宜栽培茶树。婺源现有茶园十余万亩,“绿丛遍山野,户户有香茶”,是中国著名的绿茶产区,素有“书乡”、“茶乡”之称。

婺源山川灵秀,史产名茶,婺源绿茶曾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同时,婺源是南宋大儒朱熹的故里,南宋以来,特别是明代,儒学盛行,文风鼎盛,在文人的推动下,“文士茶”、“新娘茶”、“清宫茶”等茶道、茶礼、茶俗也蔚成风气,至今不绝。如今,婺源茶道不断发展丰富,而且融进了更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从婺源的山水之间,走出来这么一位对婺源茶有着深厚情感和独特研究的茶人,他就是被人们称为“茶痴”的江西茶业协会副会长、浙江林业大学茶学院客座教授、“婺山水”有机茶创始人、江西贵士伟业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贵士伟业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曙光先生。

心系婺源绿茶,初创茶叶帝国

 

许多年以前,他作为村里的第一位大学生而备受艳羡,父辈们原本希望他将来走向仕途光宗耀祖,可他却偏偏痴迷上了婺源山间的一株灵草——茶叶。这让他在父辈的眼中成为了不听话的“异类”。

他放弃了追逐名利的官宦生涯,选择进入当地的国企——婺源茶叶集团,上山种茶。从那时起,汪曙光就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年以后,他对茶的那种与生俱来的亲切和饱满的种茶热情,使他很快成长为茶厂的一名副厂长。

按理说,这样的生活在当地人眼中已经趋于完美了:一份称心的工作,一份稳定的收入,一个颇高的职位。但是,1996年,这个“
异类”再次做出了令人震惊的举动,他毅然辞掉了茶厂副厂长的职务,只身来到没有一分钱基本工资的茶叶集团驻京办,做起了婺源绿茶的销售工作。

谈起辞职初衷,汪曙光说,每每看到家乡上好的绿茶被当作普通的农副产品出口,就感觉很心疼。事实上,好的茶叶,它本身就具有无法估量的文化附加值,而充分挖掘出这种附加值,让世界接受中国的茶文化,让婺源绿茶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汪曙光看来,婺源绿茶要创出自己的品牌,必须与文化紧密结合。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北京的茶叶市场竞争之激烈,远不是江南水乡婺源可比的。这里集中了全国所有的名优茶品:西湖的龙井,福建的乌龙,黄山的毛峰,还有碧螺春、茉莉花茶、君山银针、信阳毛尖……等等等等。

经历过一个个常人难以接受的挫折后,汪曙光没有选择退却。凭着自己对婺源绿茶执着的信念和独辟蹊径的营销方式,凭着对茶文化的深刻研究和对市场的敏锐观察,他硬是在京城闯出了一片天地。1997年,他开始把“婺源绿茶”和婺源“文士茶艺表演”带到北京西苑饭店、赛特饭店等多家星级酒店,在传统茶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元素进行了大胆创新,极受市场欢迎,开创了中国餐茶表演的先河。在汪曙光看来,茶文化要发展,必须要有一种大众乐于接受,并且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的与茶文化密切联系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做媒介,而婺源文士茶艺,就是最佳的表现形式。

紧接着,他在马连道的茶叶店开张了,又以几乎一年一家的速度在北京开了4家茶艺馆,他在江西老家和山东等地参与投资的茶馆和茶品店数量也达到5家。汪曙光在一步步地构建属于他自己的茶叶帝国。

重返婺源高山,立志有机种茶

 

然而,也正是在那一年,“农药残留”一词渐渐为世人所熟悉,农残问题渐渐被世人所重视。那一年,“铁观音农残超标”像一枚重磅炸弹,引起了整个茶产业的震动。

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茶叶的汪曙光意识到,让老百姓能喝到一款放心茶比自己能赚多少钱更重要,也更有意义。虽然已经人到中年并事业有成,但“异类”的他又一次做出了一个颠覆性的重大决定,那就是——重新返回婺源,利用婺源地理环境和婺源绿茶的先天优势,种植真正意义上的纯天然有机茶!

立志容易成志难。回到婺源,汪曙光发现,有机茶的种植比普通茶叶的种植要困难得多!首先,茶园的选址一定要远离工厂和现代文明,甚至远离人烟和农田,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断绝农药和空气对茶园造成的污染,最完整地保留茶的清香甘醇的特性。其次,茶园以自然农耕为主,必须杜绝使用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只能施用天然肥和天然草木灰,采用生物链或者物理的方法防治病虫害。再次,茶园只能人工除草,这使得有机茶园的产量远不如普通茶园,人工成本也很高。

为了找到真正适合有机种植的茶园,汪曙光花了两年时间,带着农业技术人员实地考察,跑遍了婺源的山山水水,好几次遭遇塌方断路,被迫在山上过夜!别人的茶园都是一望无际的大规模种植,他的茶园却犹如密林中的一个个孤岛。数百个平均不到10亩的小茶园,散落于婺源境内人迹罕至的原生态密林中,依靠森林内害虫天敌实现生物链除虫,只为茶园内杜绝使用农药。为了不使用除草剂,他每年在烈日炎炎的盛夏,带领工人挖山除草,几次因中暑晕倒在茶山上。因为绝不使用化肥,茶园内的茶树在近乎野生的状态下缓慢而茁壮地生长,茶树种植至少三年后才能达到采摘要求。年年投入而没有任何回报,他毫无怨言。

在汪曙光看来,喝茶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十多年来,“茶痴”汪曙光痴迷于真正的健康有机茶,在人迹罕至的高山上开辟茶园,以最原始、最笨拙的方式管理着数百个婺山水有机茶园。在这个以财富论英雄的时代,他甘冒风险,执着地坚持着有机信仰,孤独而艰难,只为让真正的健康有机茶、放心茶走进千家万户,让每个人都能拥有“一种从容淡定的生活”。

?

追随自然之道,从容淡定做茶

 

做最生态最有机的健康茶,虽然回报像有机茶树的生长一样缓慢,但“从容淡定”的汪曙光底气十足。他的底气来自婺源。

汪曙光告诉记者,真正的有机茶,不只是不施农药化肥那么简单,有机茶更需要良好的土壤、水质、空气和周边环境。婺山水有机茶,旨在打造真正纯健康好茶。提倡真正的简单、从容、淡定的生活。婺山水茶饮讲究品质,提倡纯正之味,自然之道,健康有机。婺山水有机茶主要产自江西婺源,婺源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中国生态第一县”,森林覆盖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植被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七,生态环境非常好。婺源处于黄金的北纬30度线,是世界公认的产最好茶的地方。贵士在婺源的茶园基地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更是远离任何污染。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较大,茶树生长缓慢,聚集了更多的营养物质,使得婺山水有机茶的口感丰富,耐冲泡,回味悠长。一个个小茶园虽然分散,但种植总面积已经达到4000多亩,这4000多亩的茶园目前还处于半原始种植的状态。绿茶的精华在婺源,而贵士的婺山水茶叶全部采自云雾缭绕的大山中,这种在常年雾气笼罩的高山中生长的茶叶,才是茶叶中的上品珍品。

真正的有机茶园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在汪曙光的陪同下,一路颠簸,又步行一个多小时,记者来到婺山水有机茶基地一探究竟。上山的路很难走,没有预期的石阶,全是杂草掩映的土坡。一路披荆斩棘,有时还要涉水前进。好在一路风景不错,多少给早已精疲力竭的一行人一点儿小小的补偿。

终于到了茶园,但远不是记者想象中一望无际的齐整。若不是“贵士茶业基地”这块牌子,谁又能分辨茶园与森林的区别?

婺山水有机茶园全部坐落于婺源北部山谷深处的密林中,平均海拔800米的云雾间,这里人迹罕至,山泉涌流,空气沁人心脾,树木葱茏,安静得只听到鸟语虫鸣,茶丛、桂花树、马褂木、竹林……还有各种动物、昆虫,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多样化生态体系,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隔绝外界,茶树在完整原生态的自然生态系统中茁壮成长,平时无需人工施肥、除虫、灌溉。

“请你吃野草莓!”汪曙光摘下路边一颗红色的果子,告诉记者,虽然这些茂盛的野草会跟茶树争点肥,但是他们从来都舍不得全部拔掉。在这些草上,记者看到了七星瓢虫,这是茶园里害虫的天敌。拔掉的野草枯萎了,还可以成为茶园的有机肥料。他用手抓了一把土给记者:“看,这里的土多肥!”而种植这么多林木,则是为了避免茶树受到烈日的长时间直射,同时也给小鸟栖息之地。

“绿茶里最好的就是云雾茶。如果没有树木,哪里来的云雾呢?”汪曙光指出,“看有机茶园的生态环境好不好,就可以判断是真有机、还是假有机。如果茶园杂草被处理得干干净净,肯定是施了除草剂,再把树木都砍光,虫子一来不用化学农药是不可能的。”而一旦使用上化学农药,又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记者不禁问道:“面对农残、化残、重金属超标,喝什么茶才安全?是绿茶里面的春茶吗?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大家追捧的明前茶吗?因为那时候小虫子还没出现,用不着农药呀!”面对记者的疑问,汪曙光说:“春茶也不一定都是安全的,真正安全的是生态有机茶。春茶危险的不是农药,而是催芽素——所谓无利不起早。现在炒作‘明前茶’,要比谁家的茶叶上来快,尤其是对某些追求早上市的茶,早一天上市价格往往就好一些,你说茶农喷还是不喷?”

汪曙光告诉记者,婺山水有机茶园不仅对化肥、农药、激素“零容忍”,同时因为海拔高、气温低,不出产明前茶,也没办法采多季。茶园需要养护,采太多,影响品质。茶园的亩产不高,少的时候,20-30公斤,多的时候也只有35公斤,而福建铁观音一年的亩产至少可以达到100公斤以上,由此可见高山有机茶种植的艰辛与不易。“特别的有机茶中的高端芽茶,一亩地只能产五六斤”,汪曙光坦言,“成本、产量和价格,都决定了目前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喝上有机茶。”

“那为什么不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提高产量呢?”面对记者的追问,汪曙光说,现在确有很多品牌茶企,为了降低成本,根本没有建立自己的茶园,全部都从农户手上收散茶。这就是茶叶行业的“散奶现象”!当年一些奶业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形式,只要是有奶牛的,都可以加盟。公司只管收散奶。虽然收奶要检测比重、蛋白质、脂肪、pH值等指标,但奶农们都有办法对付,往里掺刷墙用的大白粉、米汤、桐油、牛尿……即使奶站把关严格,但检测项目就那么几个,根本难以杜绝掺假。更何况一些企业采取无序竞争的做法,是奶就收,根本不管奶的质量。早在“公司+农户”的模式出炉之时,这些奶业公司就已埋下了祸根。而茶叶行业,依然不知吸取教训。“小规模的茶农分散生产、分散出售茶叶的主要特点,造成了茶叶品质一旦出现问题,责任追究可能将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而且一家使用了剧毒农药,往那么多茶叶里一掺,也不一定能检测出来。”汪曙光说,“所以,最安全的办法,就是建立并逐步扩大自己的茶园,从源头加强质量控制。”

婺山水有机茶园,目前只有4000多亩。但在汪曙光心里,却装着一个40000亩有机茶园的目标。据了解,汪曙光“高山生态有机茶”的理论与实践,婺山水有机茶的种植、加工和市场品牌推广,得到了婺源县委县政府及婺源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为了实现让所有的人都能喝上健康有机茶的梦想,婺山水的有机小茶园数量正在稳健地增加。

?

婺红横空出世,备受世人青睐

 

一直以来,婺源以绿茶名世,绿茶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汪曙光清醒地知道,有相当一部分饮茶人群,对红茶情有独钟。红茶久饮不会伤胃,特别适合胃寒、体虚的人饮用,它还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提神消疲,生津清热,利尿,抗衰老,养胃护胃,舒张血管,强壮心脏功能等诸多对人体有益的功效。于是,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当婺山水有机绿茶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后,汪曙光加大了婺山水系列之“婺红”的研发力度。通过与相关科研单位的紧密合作,贵士成功地攻克了技术难题,通过特制的红茶发酵箱,提升了茶叶的加工深度,研发出独特的红茶制作工艺,2010年,“婺红”研制成功。

婺山水系列之“婺红”的成功研制,完美地填补了婺山水有机茶市场的一个空白,成为婺源茶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婺红”以其独有的滋味甜醇回甘、汤色金黄明艳、七泡仍有余香等特点,让爱茶人士品尝后赞叹不已。

一旦与“婺红”结缘,那香醇的滋味便成了记者的最爱。不仅如此,记者把汪曙光送的“婺红”与朋友们分享,朋友们都说,“婺红”是自己喝到现在最好喝的一种红茶了,“婺红”那沁人心脾的馥郁清香,由口入心,让人难以割舍。

汪曙光介绍,“婺红”全程手工制作,工艺要求极高,需要根据不同的天气,正确把握时间和温度。跟随汪曙光走进“婺红”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萎凋槽上,青绿的茶青正在散发水分。汪曙光介绍,经过长达10个多小时的过程,不仅“赶走”了茶叶本身的青草气,也发生着一系列化学变化:茶叶内的蛋白质变成氨基酸;紧接着便是揉捻、发酵,渐渐地叶子便从绿色变成棕红色,散发出特有的香味;之后便是解块、烘焙等工序。经过这一道道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工序,一捧捧色泽乌润、香气浓郁的有机红茶便诞生了。

“婺红”面世以来,以其独特的魅力备受世人青睐。那香醇饱满的口感、鲜活甘爽的特性,受到了很多老茶客的称赞。而今年,婺山水也没停止研发的脚步,刚刚上市的婺源白茶,仍然秉承了婺山水有机茶一贯的品质,只使用纯自然的阳光、空气、山泉水进行加工制作,无机械参与,无人工添加,保持了婺山水最自然、最质朴、最本真的味道,似有兰香,久泡不淡。

采访中,汪曙光对“茶痴”这一称谓不以为然。他说:“我不是茶痴,我只是一个爱茶的人。一个真正爱茶的人,才能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茶叶,才能对茶进行理性而持久的研究,才能真正品味出‘禅茶一味’的美妙境界。”不管怎么说,一个人能成功,所思所想必定超越常人,而能把企业做大做强,则是一路的积淀和不变的信念。十余载铿锵脚步,十余载岁月如歌。在汪曙光的观念里,企业一旦走上规模化发展,有一样东西是不能丢弃的,那便是蕴于历史中的茶文化。“做最生态最有机的健康茶”,汪曙光在有机茶路上,必将用婺山水的优良品质,为企业、为婺源茶描绘出更加宏伟的蓝图,必将历史名茶再度推向巅峰!

?

(编辑:如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

承德七十二景序

赵君金平,丹青师者,钟情山水,独爱承德。强恕而行,避暑山庄五载舟车;数易其稿,七十二景层层勾勒。反身而诚,风餐时天籁萧瑟;乐莫大焉,露宿处亭台楼阁。自出机杼,经纬千年不朽之珍奇夏布;另辟蹊径,萃取经久如初之草石颜色。不改初衷,承继青绿山水之文人风格;高山景行,取法《千里江山图》之峥嵘巍峨。皆备于我,借鉴宫廷界画之笔墨法则;再现繁华,有如《清明上河图》之波澜壮阔。形神兼具,迁想妙得,完美追摹昔日盛景,精致描绘醉人山河。

为山川立传

为山川立传 ■ 孙海云 山水之妙,在乎意境之幽远;意境之由来,在乎气韵之充沛;气韵之生发,在乎笔墨之精妙。你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