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兮润兮写真趣——青年画家黎盛健作品欣赏
浸兮润兮写真趣
——青年画家黎盛健作品欣赏
■ 文/李林青
著名美术评论家徐恩存先生认为:黎盛健的作品体现出写实表现的特点,是一种写实造型与写意表现相结合、互动互渗的风格。他智慧地嫁接了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绘画理念与手法,使之为表现现代题材服务,他的作品因而获得了厚度和生活的气韵。在虚实之间、干湿浓淡之间、疏密之间,流动着时代精神内涵,叩动着人们的心弦。
无论人物、山水、花鸟的领域里,我们都可以看到其作品萧散的韵味,而盛健这种萧散以写实造型与写意表现为依托,他所流露的精神情怀每每令人生发强烈的共鸣。
盛健作画一般不事铺张,只喜欢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展开,平常心在他的创作中获得了自由自在的回归。品读他的画,只感觉清新的气息拂面而来,让人强烈感受到古朴的意趣和纯真的情怀在他的作品中率性流露。确切的说是他画中的美感吸引了我也打动了我。他的作品《横戈弯弓指琼崖》是一幅反映我渡海大军备战琼崖的作品。画面由数名战士在渔船上构筑工事、架设武器组成——那是解放海南岛战役前夕百万雄师整装待发的生动缩影。该幅作品富有节奏感和历史厚重感,山雨欲来、剑拔弩张的画面非常撼人心魄。《南海消息》则是一幅紧贴时代脉搏的佳作。当今国人忧心国土被侵,关心南海态势,尤其是基层连队官兵,更欲为之铸剑挥戈。盛健在军旅二十余载,他根据连队官兵训练归来,马上收看新闻关心时事的习惯,构思创作了这幅作品,以表现当时军旅气氛,激发爱国热情。从这些鸿篇巨制中,可以窥探到他当时以塑造人物表达情感的缘由。
《牧归图》讲述了一个山村少年的山野情趣——童年遥远的记忆留在画面上,也留在那条令人熟稔的羊肠小道上。这幅作品虽为一时遣兴之作,但画面构图极为疏朗,人与羊群迤逦而来,通透的热带灌木丛把意境进一步延伸。这是盛健作品中所体现出的众多优点之一。《读诗品茗赏秋光》表达的是高士赏秋的情景:菊黄时节,白云缭绕,竹影萧疏,高士怡然自得,总角书童执卷诵读。在这幅作品里,画家在创作中仿佛故意放慢了节奏,从而倾心表现一种悠然舒缓的生活节拍。《煮酒论道》写的是苍柏之下,二老席坐论道,一小童执扇温酒。令人颇感生动的是小童一边在扇火,一边却把脸庞转向二老,懵然的神情似乎在聆听什么,这是一种令人神往的生活意趣的自然流露。《读书图》的人物造型颇为奇崛,一卷在握,云淡风清,体现出画中人物轻松淡定的读书情怀。《不输烈日赏清荷》借助舒放重迭的荷叶,随风轻荡的莲舟,把闺阁情怀描写得楚楚动人。《牧歌悠悠》主要由几个画面因素构成:淡淡的远山,近处亭亭的槟榔树,归牧的羊群,然后是眼前一泓澄澈的湖水,树影婆娑湖中,疏朗的构图给人留下诗一般空灵的美感。《雾漫林更悠》中晨鸟穿林,平静中传来嘹亮的啁啾——都市人对自然界生命律动的神迷跃然纸上。其实,单凭《读书图》中的两句诗“蹉跎莫道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就可以窥见画家怡然自适的人文情怀和对诗意境界永无休止的追求。
古人诗曰:远陂春草绿,犹有水禽飞。此中境界,只有醉心于笔墨者才能传耳。《四溟诗话》又云:体贵正大,志贵高远,气贵雄浑,韵贵隽永。四者之本,非养无以发其真,非悟无以入其妙。笔者认为,所谓画者,笔墨之诗也。养真、悟妙之理,诗画岂能有别乎。盛健的近期创作大都富有风云气,反之儿女态少之又少。他喜欢借笔墨来歌咏历代名士高贤,抒发游心太玄之慨。在人物画方面,他在松、竹、梅、兰、菊、石、瀑、溪畔、马背上、舟楫中、月光下,甚至四季景物中所构设的人物,都特别耐人寻味。他近期的作品如《空山无是非》《松风伴酒入诗怀》《酒话桑麻事》《东园秋韵》《荫荫传嬉声》中,予人的印象是他在无中生有、有中生奇中洞察到了自然的奥妙,领悟到人生纯真幽淡的真趣。他在创作中虽然无心插柳,但凭借个人的颖悟以及兼收并蓄,作品已然呈现一种清新淡雅的气象。从他的上述画作中看,笔墨渐趋瓢泼,诗意境界日渐浓郁。无庸讳言,随着历练的日渐深固,盛健的画品将为更胜一筹矣!水墨人物是一个艰深的题材,所谓“卷舒开合凭悟性,墨泼笔落见功夫”,盛健选择人物画,其实也是选择一种挑战。古人云:素以为绚,绘事后素。百法繁芜终归于简。如果达到随心所欲、收放自如,那已经是纯厚的道行。从盛健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潜心写意的青年画家的飞扬神采,他的内秀的美质使他的画犹如初生之月,皎洁而宁谧,睹之可以息却尘嚣。
最近与盛健晤面,明显感觉到他的心性得到了极大的修炼和升华,他的作品的线条越发生动,可见画外功夫着实下了不少。笔者认为,他的作品应归入气象清拔之伦。繁复的用笔对于他来说已属罕见,化之以简之又简,败笔因之无从匿也。在皴、擦、点、染的运用谙熟之后,他进一步对墨与水的关系进行潜心探索。从他近期的作品《初唐四杰》《宋四家》系列中可以看出,他对水的灵活运用,愈发加强了墨色的鲜亮程度,画幅气象因之焕然一新,从而达到知黑守白、江风引雨入船的艺术效果。
盛健充分展现独具个性的审美情趣,对精神领域进行尝试探索和抽象概括。勃勃的文气,流淌着传统文人画的精神内涵;浓郁的古意,传达着画家内敛的创作风格。军旅题材以及山水花鸟虫鱼题材,都在盛健的作品中得到一一体现。而令人耳目一新的是盛健以古代人物特别是以童稚入画,在注重萧散意趣的同时,注入热带风物的元素,无意中完成了现实与古代琼人生活场景的链接,使古代琼人的形象从文化层面上得到艺术的再现。从这一点上看,它的意义甚至超越了作品本身。
书画同源,盛健尤其注重从历代书道中汲取前人的笔意,从而进一步浸润自己。平时,每凡师友请托镌刻,他都会欣然从命,凭借方寸印石充分展现雕虫之美,寄托人生云淡雨歇。从他对诗、书、画、印的全面涉足中,人们可以看到他不凡的艺术抱负。可以说以上四般,悟性不高者则难以觅其踪迹也。“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刘琨所言,实应之于画乎?总之,盛健能从容地以简约的笔墨勾勒出冲淡宁静的境界,找到属于自己创作的节奏感和快感,这就是格局的超越。
(编辑: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