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山知峻极 五岳独尊严——著名画家李叔平的山水情怀

诸山知峻极 五岳独尊严

——著名画家李叔平的山水情怀

■ 记者 邵妙苗

 

衣食住行,我们几乎每天都要使用人民币,对于人民币上的图案,我们每个人都再熟悉不过了。在这些图案中,我最喜爱的,莫过于第五套人民币五元面值的背面图案了——那是一幅令人震撼的“五岳独尊”。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幅山水画的作者,就在我们身边,他就是著名山水画家李叔平老师。在这个深秋的午后,记者如约走进李叔平老师的北京工作室,倾听画家讲述五元人民币背面图案的背后故事。

 

幼承家学,名师指路

 

李叔平,1964年生于中国孔孟之乡——山东济宁,自幼秉承家学,熟读并大量背诵诗词曲赋。在绘画世家严格学风的影响下,他很早就对中国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15岁时,他师从当地绘画名家张怀贞先生等多位书画老师,跨进了艺术的门槛。

当李叔平进入艺术的殿堂——曲阜师范大学专业学习国画创作时,在高冠华、梁树年等名师指导下,他开始潜心研究宋元及近现代甚至当代艺术大师的作品。正规的美术教育,为他打下了坚实的东西方绘画基础,但他仍然感到了自己的差距,自觉需要大补课,于是遍访名家,虔诚学习,并登门求教,受过雷正民、权希军、刘艺、邹德忠、王文芳、于志学、程振国、李柏洲、娄师白等多位名师的悉心指教,深得名师笔墨妙法。当他拜在齐白石高足刘永泰先生门下,潜心学习国画创作的时候,他已经逼近了中国画的艺术规律和艺术本质,吃透了中国画的艺术精神。

刘永泰先生强调“功夫在画外”,坚持把读书、写字与绘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恩师引导下,李叔平从不慕远贪高,左顾右盼,而是脚踏实地地深入到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去汲取营养,勤修苦练,胸存古今,熔铸百家,萃取精华。多年以后,他对跟随刘永泰先生学习的经历仍然十分感怀。李叔平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恩师在教学中,始终把读书放在首位,无论是楚辞汉赋、魏晋骈体,还是唐诗宋词元曲,都对自己的绘画创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那些胜似亲历的山水诗赋,更是引发了内心对大自然的无限神往。

在刘永泰先生影响下,李叔平注重师古,尤其钟情于宋元明清的历史名画。他认真地汲取着一切优秀的传统山水画理论与技法,不拘一格地为己所用。他总是在中国山水画的历史中不断地回望,一面忘情地汲取,一面理性地分析。

李叔平并不是跟在刘永泰先生身后亦步亦趋,而是追求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老师擅长花鸟,而李叔平在精研花鸟的同时,更钟情山水。他的作品多取法传统,追踪宋元乃至汉唐气象,醉心于董源、范宽、李唐、龚贤、八大山人、石涛、石溪古贤风采,出入于黄宾虹、李可染现当代诸大师,咀精吐华,兼融相异,画风兼有石涛之离奇苍古、黄宾虹之浑厚华滋、李可染之朴茂深雄、黄秋园之纷繁清新。

对历史名画的反复临摹,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举凡宋元乃至近现代的画法与风格,在他的手中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几十年的手摹心追,终于使李叔平画笔的表现技巧越来越娴熟,双钩、没骨、厾笔、泼墨等各类技法样样精通,笔触的气势节奏自由流畅,水墨滋润鲜亮,形成了富有鲜明特点的作品风格。其作品营造极为精心,每成一作,必求精神饱满,意涵隽永;任取一截,都会感到尺幅之间,天高地阔,展尽大自然造化的盎然生机。

在转益多师的学画过程中,李叔平综合传承了诸家的特点,能够注意师其心而不师其迹,把宋元的笔墨推向极致。他的作品在继承与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美学特点,在深厚苍郁中透出轻灵俊逸,显示出笔墨之美、智慧之美与性灵之美。

 

师法自然,搜尽奇峰

 

李叔平在一手伸向传统的同时,另一只手向生活要灵感。为了寻找大山的内涵和感觉、各种山石的形成及特色,他不断地徜徉于名山大川之间,领略和体悟山川的壮丽秀美及无限神韵。多年来,他累积画稿无数,在大量写生创作中汲取营养,认识创作规律,为自己的山水画创作打下深厚宽博的根基。

也许是生在大山、长在大山的缘故,李叔平从小就酷爱大自然,对劲峭挺拔、雄奇壮阔的祖国河山有一种偏爱得近乎神圣的情愫。与山为伴、朝迎日出、暮送夕照的山居生活,不仅蕴育了他的山水情结,而且给了他一双善于发现自然的眼睛、一颗勤于捕捉美感的心灵,这成为他一生中最早的艺术启蒙。大山的奇松异石云海、大山的苍劲伟岸壮丽、大山的精气秀气灵气,一直是他笔下反复探索描绘的主题。为了尽得山水的风骨,李叔平常常不辞艰辛地在崇山峻岭中寻幽探微,足迹踏遍了神州大地,在自然中寻找自己的笔墨语言,发现和表现造化与心源交融的“内美”。他以大山人特有的坚韧顽强、吃苦耐劳、勇于征服自然的品格,将一座座山峰踩在脚下,把一幅幅美景尽收笔底,逐渐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画路和格调。

他的山水画作品几乎都是从写生中得来:或取材于粗厚苍茫的齐鲁,或取材于秀雅宁静的南国,或有感于北方山村的朴实坚劲,或凝思于江南古屋的岁月留痕,或情系于泰山的气概、长城的巍峨、漓江的秀丽、天池的神奇……长期深入大山写生作画,李叔平创作了大量摄人心魄的佳作:《长城万里祖国魂》《桂林山水天下奇》《长白山天池福地》《瑞雪丰年》等等,均是震撼心灵的真情流露。他的山水画无处不流露出拥抱自然的热情,幅幅都是与自然融神会心的抒情之作。布境多雄浑高旷,笔墨则气厚思沉。李叔平走的是写实而不忽视笔墨的路子,正是他在行万里路中不断地从自然造化中吸取素材,用来自于传统的笔墨描写得之于各地实境的感受。他不满足于笔墨再现丘壑的状物功能,也不囿于一家一法的局限,而是含英咀华,集众家之长,自成家法。他对所能看到的自然景色,有自己对自然和对它进行创作的独到见解与形式。迫塞繁密中见天地宽广,错落交叠中显沉厚松活,烟云苍茫中呈云蒸霞蔚,望之气象万千,神采粲然,扑人眉宇。

 

形神兼备,意境高远

 

通过几十年的师传统师造化,李叔平进入了一种托神于形、心手相忘、神以形在、形以神活的“形神兼得”的境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性风格。李叔平在构图、色彩运用、抽象美与意象美的表现上,均显示了极高的水平。对于墨法、皴法的运用也可谓驾轻就熟、左右逢源。在李叔平眼里,山的瑰丽并不单纯在于那些实景,更在于它犹如美丽的少女披上面纱那种含蓄神奇的美。在攀过无数的名山大川,见过许许多多山体之间的云气氤氲、峰峦隐现、物景变幻、水流酣畅,并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后,他那运用泼色泼墨的画法来表现山川秀美与灵动的神来之笔,达到了意料之外、意想之中的理想效果。之后,他又把泼色泼墨与“皴墨皴彩”相结合,并将“留白”的方法融入到创作中,形成了自己表现山水神韵的独特手法与风格,找到了自己的艺术语言。他的创作灵感和经验完全是从现实的生活实践中历尽艰辛体悟出来的。用李叔平自己的话说,就是:艺术创作是美的,也是辛苦的。要想让作品获得成功,要有超凡的思想艺术内涵,更要有与众不同的过硬基本功。“笔墨难度”是判断中国画优劣的首要条件,唯其难,所以要付出超乎寻常的艰辛努力。

但是,在李叔平看来,仅有“笔墨难度”还是不够的,“意境”更是他在进行山水画创作时所孜孜追求的最高理想。何谓“意境”?意境是情与景的交融,是画家在对自然物象特征观察、认识、表现过程中产生的,是画家精神理想、主观情感与自然物象融合的结果,是在山水画创作中开辟艺术境界的根本。人们通过对山水画的欣赏达到和亲自游历名山大川、自然景物相似的感受和满足。

当我们欣赏李叔平的山水画时,眼前便会呈现出或如苍松之伟岸,或如秋水之缠绵,或如大江之沉雄,或如惊涛之裂岸……凡此种种的境象空间。如他新近创作的山水画《万里云山入画图》就极富意境之美:横式构图,对角布局,沉稳中又显宁静,画面气象似有禅意。只见秋雨初霁,峰峦叠起,山气凝碧,金枝满坡,一泓清水出入其间。密集的色点翠线,强烈的红绿补色,粉质颜料的厚涂,大小块面的堆积构成,视觉上的五线谱,奏响出金秋乡野的苍茫与丰厚。使人感到“雨洗高秋净,天临大野间”的意境。

当我们徜徉于李叔平所描述的细雨迷朦的江南雨夜,静听“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房檐水滴,亦或转过高高低低参差不齐的山村小屋,沐浴着迎面飘来似雾似雨又似风的山间烟云时,或许早已走进唐诗宋词的百转千回了。

李叔平的山水画将山川苍润的自然变化因素融合一体,具有诗情画意、清新灵动的特点。“诗化的画、画的诗化”是其探索追求的艺术之路。无论李叔平取材江南渔乡还是北方村落,从《春水一江明》的轻柔秀美到《溪山清夏》的高远风骨,从《漓江秀色》的茂密朴实到《庐山胜境》的删繁就简,从《暮色苍茫》的空灵平远到《黄山旭日》的绚烂俊健,我们为其感动和从中领悟到的,仍然是艺术家蕴藉隽永的诗意情怀。

李叔平采用了类似白描的手法,带领我们走进山水,在晨曦里,在夕阳下,在暮霭中,在山间小道上,在潺潺溪水旁,体悟大自然的“大美不言”,领略大自然的沉厚苍茫。正是这种诗意的感染,使李叔平的山水画品质超凡脱俗而余韵无穷。那些山,那些树,那些房屋,那些我们司空见惯的红日白云,在画家的笔下得以提升和诗化,成了一种文化的符号。正是李叔平画笔的艺术力量,让我们在回眸生活的瞬间,体会到美好和诗意,让“诗意栖居”成为现实。

李叔平的山水画大气磅礴,气韵雄浑,意象生动,画面萦绕着浓郁的生活与文化气息。注目画卷,我们仿佛手执一卷唐诗宋词,悠然步入诗意的山水之间。欣赏他的山水画总能使人体会到“鸟鸣山更幽”的平和心境,使躁动的心灵得以平静。他的画作正是这样融诗书画于一体,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处处展示着他深厚的艺术功力和多方面的才华修养。画里散发出深厚的中国文化韵味,笔墨成熟,境界高远。他创造了全新的个人图式:山崖耸峙,奇峰突起,烟云流动,变幻无穷。给人以深沉、大气、辽阔、奔放的震撼感。

 

泰山极顶,五岳独尊

 

从江南渔村到长白瑞雪,从漓江春水到黄山云海,李叔平画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而最让他魂牵梦萦的,依然是家乡那座从小就让他仰望的泰山。

泰山又称东岳,为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也是中国最美的、最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泰山就已成为中国最早的名山。作为历代帝王封禅祭祀的圣地,泰山早已成为华夏子民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无论在帝王面前还是在平民百姓心中,泰山都具有至高无尚的历史地位,但凡到过泰山的人,无不被泰山的伟岸雄姿所折服,无不被泰山的悠久历史所震撼!

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通天拔地的泰山给人以雄伟的美感。泰山包含极为丰富的内容,自然山体之宏博、景观形象之伟大、精神之崇高、文化之灿烂、历史之悠久,环顾宇内,无出其右。中天门、迎客松、十八盘、南天门、天街、五岳独尊、玉皇顶、姊妹松……这些自然美丽的风光,这些得来全不费功夫画中美景,千百年来,引得无数文人墨客竞相朝拜,李叔平自然也不例外。至今,他已经百余次登临泰山,以景为画,以笔抒情。

李叔平一次次登上泰山,把春夏秋冬的泰山风光,变为自己画笔下的永恒记忆。他喜欢在南天门下静思,也喜欢在玉皇顶上远眺;他喜欢在十八盘上攀登,也喜欢在姊妹松下徘徊;他喜欢读石刻上的诗句,也喜欢听石缝间滴滴的水声……而当雨季来临,泉水和雨水混在一起,顺着斜坡,流进山涧,涓涓的水声变成訇訇的雷鸣时,他便喜欢摸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上那嶙嶙的乱石之间……

1997年,上海造币厂面向全国征集第五套人民币面值背面图案,李叔平接到通知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设计人民币背面图案,关系到国家声望,影响到人民形象,此事非同小可,既不同于一般的山水画创作,也不同于美协组织的展览,一定要更加仔细认真。既要画笔细腻,让人民喜闻乐见,易于接受;还要高屋建瓴、富有诗情画意,寄予美感。

画什么呢?李叔平沉下心来,遍选题材,画了一稿不行,再画一稿;再画一稿又不行,再继续画另一稿……周而复始,画了一稿又一稿,却都不满意。眼看截稿日期临近,无奈没有成稿作品。就在此时,几位画界朋友邀他到泰山写生。“泰山!我亲切而又熟悉的亲人呀!”蓦然间,李叔平找到了巨大的灵感!即刻登上泰山,蓦然看到熟悉的“五岳独尊”四个大字,李叔平豁然开朗:这不正是我梦寐以求的画稿吗?这不正是我朝思暮想的作品吗?李叔平当即拿出画夹,“刷刷刷”几笔就将“五岳独尊”图景画在画夹上,生怕美丽的图景从眼前消失,一闪而过的灵感像流星一样从脑中划过。主体部分完成后,李叔平和朋友们一道继续向上攀登,经过十八盘,到达南天门,登上泰山极顶时,李叔平心头猛地一震:泰山主峰和泰山的十八盘、南天门,不正是象征了中国人民坚贞不屈、昂扬向上的精神吗?这不也正是人民币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吗?李叔平当即一挥,完成了画面的主题图景。

随后,任凭朋友们一再挽留,李叔平头也不回地立即下山,返回北京的工作室,绘出两张关于泰山的画稿。两张画都很美,哪一张画都不舍得去掉。但是,人民币图案绘制组委会只要求一张。正在李叔平苦思冥想之际,蓦然,一个念头袭上心头:何不将两幅图案的主题内容浓缩在一张图画上呢?虽然,二者的实际距离相差很远,人们在任何一个角度都是不可能同时看到两个画面的,但艺术就是这样,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呀。于是,李叔平不再犹豫,当即将“五岳独尊”石刻、姊妹松和泰山主峰、十八盘两个场景绘到一起,寄往上海。

时间在流逝,生活在继续,创作在继续!

1999年上半年,上海造币厂打来电话,说:李叔平先生,您为第五套人民币创作的画稿已经得到专家认可,一致通过。您的画稿内容将作为第五套人民币五元面值的背面图案。感谢您的创作!

挂了电话,李叔平凝视着挂在自己画室的《泰山雄姿图》,不觉泪流满面,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夜深了,李叔平又拿起画笔继续创作起来,他深知,生活给了他创作的源泉,泰山给了他无穷的智慧,只有不停地创作,不断地超越自我,才对得起生他的孔孟之乡,才对得起养育他的齐鲁大地。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大山使人目光深远,胸襟博大,“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李叔平山水,时代精神与人文情怀并重,大气磅礴与鲜润娟秀并重,绮丽风光与深邃意境并重,古意苍劲与新潮华美并重,静谧凝重与生机萌动并重,冰雪凛然与梦想激情并重,气象宏伟与一隅精微并重,皇皇天籁与殷殷心语并重,冷峻清丽与温馨祥和并重,山野况味与书卷气息并重。读李叔平的山水画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攀登和超越——他笔下饱蘸情感浓墨的山水,无论是《万里长城》,还是《泰山雄姿》,无论是《溪山清夏》,还是《风雪长白》,无论是《大风起兮》,还是《大海波涛》,无不以其雄冠天下的气概,讲述着画家独特的艺术体悟,给人一种超脱凡尘的快意,给人一股荡涤心胸的激情。

(编辑:如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

豪放厚重,雄浑苍茫——李冠德山水画的笔墨意境豪放厚重,雄浑苍茫

李冠德的作品显现出山川的风姿与神韵,溢出沧桑悲凉之气和无尽的形神魅力,饱含朴拙厚重的磅礴气势和空谷回音的风骨神韵。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融入现当代的变化和西方艺术的思潮,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用笔其实都深藏乾坤,或粗犷豪放、或精细稳健的墨色,营造出独具匠心的意境,虚实变幻间达到了澄澈空灵的至美至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倾听山水的韵律——读著名画家王德龙笔下的山水倾听山水的韵律

王德龙从小热爱生活,眷恋大自然,长期坚持写生,传统笔墨基础扎实,在色彩上勤于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山水作品,雄奇与秀美共存,树木茂盛,急流浪卷,云气浮动,峭拔逶迤,磅礴苍润。或云海迷朦,或瀑流飞溅,或满山朝霞,或月隐长空。画面清隽秀润,意趣生动,墨色沉静,简洁淳厚。用笔洒脱洗练,既有阔笔大写意式的整体造型,又有细节真实的描绘,将群山高迭,草木畅茂、云气滃郁的特定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