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幽微 淋漓酣畅——读著名书画家张玉河先生的书画篆刻

精致幽微 淋漓酣畅

——读著名书画家张玉河先生的书画篆刻

■ 记者 邵妙苗 实习记者 蒋凯静

 

初识著名书画家张玉河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山东人的豪爽。但观摩张先生挥毫作画,却是那么一丝不苟。笔下的精细入微,与场面上的谈笑风生,形成强烈的反差。

 

书法古雅,篆刻精美

 

出生于山东,齐鲁的文化气韵和圣贤的道德文章,给了张玉河先生无限的艺术才情,造就了他对中国传统书画最初的热爱。张玉河先生在这样的氛围里追慕先贤,潜心艺术。他自幼便醉心于书法,每得闲时,便临贴写字:楷习颜柳,隶习汉碑,行习二王。他的楷书以颜真卿《勤礼碑》启蒙,继而临摹《郑文公》、《龙门造像》,得其雄劲、高雅之韵,结体古朴厚实,苍劲生动,富有神采;他的隶书主攻《史晨碑》之秀美遒丽,又汲得《张迁碑》之古拙苍劲、茂密雄浑,加之《礼器碑》《石门颂》的刚健劲拔、潇洒放纵等特点,书写出既得传统精髓,又有崭新气象的艺术风貌,显示了极高的艺术造诣。总体看来,张先生的书法笔致圆婉,结体凝练,行笔流畅,收笔露锋,通过墨的浓、淡、干、湿的变化形成了自己别具风格的书法艺术,远观则端庄而不失飘逸,近睹则秀润而绵里藏针。

在书法上取得显著成就后,张玉河先生又迷上了金文篆刻。一本《汉铜印原》古印谱,培养了他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山东人的气质、秉性以及文化背景,给了张先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他特别喜欢汉印的方正平整、雄浑古穆。在无比崇仰的心境下,张玉河先生以篆刻的形式继承和弘扬先贤们的文化精髓,他由明清而上溯秦汉,甚至从殷商金文中探本求源,追求质朴率真、雄奇峻畅的艺术风貌。因此,他的篆刻作品,多是构图方整,字体圆润,笔力劲健,灵动洒脱,寓巧于拙,浑厚端丽中透出稳重,深蕴着大汉的盛世气象。

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张玉河先生在学习篆刻的同时,书法也日益精进。在进行技法强化训练的1990年代,他几乎每天都要写完一两刀毛边纸,以对书法艺术的无比虔诚之心完成了系统的学习。他的书法,取法高古,端正质朴,不染时风。楷书师承颜柳兼及二王,古雅率真;草书恣肆凝重,浸透古贤遗风;隶篆则深得金石文字之妙。

 

追本溯源,取法高古

 

张玉河先生不仅书法古雅,篆刻精美,而且在国画上也独具风格。以书入画,是中国画的传统之一。观张玉河先生作画,我们发现,他的画很讲究书法用笔,画面上点、线、面以及笔触、笔势、笔意都包含着书法之美,他在墨和色的运用上,有很深的造诣,不仅浓淡干湿运用得体,而且使墨韵和色彩相互辉映。他的画,时而泼墨,时而皴擦,时而墨色并用,皆自成情趣。他重视画面的气韵和气势,使其作品既有远观的整体效果,又耐得起近看和推敲。在章法和构图上,他既从传统文人画中汲取营养,又注重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借鉴一些表现手法,使书法和绘画艺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张玉河先生的作品既有传统精神,又极具现代意味,体现了笔墨当随时代的精神风貌。

张玉河先生对中国传统写意画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所谓“写”,就是讲究笔墨技法,“意”即是情,是自然之情、生命之情。要想画好中国画,需要有扎实的造型基本功,写意离不开形象塑造。但写意画的造型基本功不等于素描造型,还需要有笔墨情趣。在这里书法起着很大的作用。

治学须追本溯源,取法高古,“师古人”大概是任何一位研究中国书画的人必须要走的一段历程。学习古人,可以避虚就实,可以领悟前人在提炼自己作画技法与技巧时所付出的牺牲,而事实上师法古人绝不只是单纯的追摹,而是追溯领悟临摹对象的内在意蕴和精神尺度。张玉河先生曾深入研究历代名作,摹习宋元笔法,体味明清诸家的豪放恣肆,他对八大山人、吴昌硕、虚谷尤为喜爱,反复地领会揣摩笔、墨、线、点、勾、染、皴等技法在古人手中如何应用,从古人的画中理解中国绘画传承的核心,省察古人是如何借景生情,如何取舍自然与情怀的。他又十分注重写生,用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研究客观物象的形态和美,更重要的是他忠于自己的感悟,善于缘物寄情,将丰富的生活经历、情感转化为书画,不论在笔墨、造型、创意上都成自家风范。师古人,更师心、师自然。袒示了张玉河先生对书法和写意画自然生命意识的率真表达。

亘古有言,艺术家一要有功底,二要有胆识。张玉河先生功底深,胆识也大。厚实的功底是他长期注意提高自己多方面修养的结果。功底是画内功,而胆识是画外功。画画和其它门类艺术一样,主要是靠画外功。而画外功的获得则是靠生活经验,靠读书、靠观察和思考。移居北京后,张玉河先生不只是埋头作画,还多次拜访名家,结友求教,先后拜谒过王学仲、李铎、李燕等书画界名公,也同众多的画友遍访古迹名刹,共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扩大自己的视野,研读画史画论,提高自己的素养。画内功与画外功的有机结合,使他的国画格调超凡脱俗,给人以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也使其作品渐趋成熟。

 

独辟蹊径,意境悠远

 

张玉河先生擅长花鸟画。他画的《荷塘畅幽》,把水墨的韵味用到极致,中锋流畅的线条勾荷写蕾,大笔泼出荷叶,或舒或卷,衬出荷花,寥寥数笔撇出的水草极见功力,出淤泥而不染的意境跃然纸上;他画的《白梅》,善用色宣,没骨法点出白梅格外醒目,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盘结交错,塑造出寒梅优美的姿态;他画的《雄风》,画面上金鸡独立,引吭高歌,丰满的体态、鲜红的鸡冠、浓淡相间的羽毛,预示着盛世雄风的到来……

张先生尤爱画鱼。历代书画大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描述对象,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李可染的牛等,件件都是精品。而张玉河独辟蹊径,以鲤鱼作为描画对象,独特新颖,可谓用心良苦。

细观张先生笔下的鱼,可谓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群龙戏春》把鲤鱼置于春天的背景下,一条条流线型的鲤鱼游弋在桃花之下,与落英嬉戏,群鱼嘴巴微张,分明都在欢笑,在唱着春天的歌谣;《泉清柳叶新》则是春天的另一种写照,画家用春风新裁的柳叶、欢快出游的鱼群,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

张玉河先生的鱼画无论是画面的布局还是笔法的运用,总能让人感到清新,还有饱含在清新之外的积极向上的思想和力量。无论是群鱼争欢,还是双双嬉闹,甚或一条独游,都传达着作品之外的一种联想、一种思绪,让人感到这水中精灵的美丽和超越美丽的灵动。使你不得不惊叹,这水中的精灵是自然的杰作,更是画家的灵魂和情怀的寄托!

完美的艺术总是再现生活的本真。张玉河先生笔下鲤鱼的形态多姿多彩,是他生性对鱼的喜爱,多年对鱼的习性、情态长期观察、细致体会、潜心研习的成果。张先生笔下的群鱼,层次分明,姿态各异,活灵活现。既有善于竞争的“鱼王”,亦有安于现状的“孤臣”;既有张扬的个性另类,亦有随大流的追随者,如同现实中的人类,从画面中我们能感受到社会的丰富与繁杂。

张先生笔下的鲤鱼神形兼备,用笔、用墨、用水带着明显的情感灵动,笔墨浓淡相宜,淋漓酣畅,奔放的气势跃然纸上。在他的作品中,笔墨随着他的心力恣意滚动、涂抹、挥洒,无论是淡彩还是浓墨,总是十分合适地挥洒出动人的瞬间效果,并让这些瞬间效果幻化、凝固成为经典。即便是留白,也有他独到的地方,恰如其分表达着中国画含蓄、想象的意境。鱼儿的欢畅出游,鱼儿的健康活力,鱼儿的内心世界……张先生用他的艺术语言,完美地再现了生活。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山水画是中国绘画的重头戏。在书法、篆刻和花鸟画取得丰硕成果后,近年来,张玉河先生又把自己的主攻方向定格在山水画上,致力于中国山水画的研究和创作,创作了一批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题材。他认为,山水是人类生存依赖的风水宝地。爱自然、爱山水,是人类生存的重大命题。

为了画好山水画,张玉河先生遍临古人,遍访名山大川。他把自己在山水画上的理念概括为“三师”:“师古师心师造化”,从这“三师”中可以看出,在学理渊源上,他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他在山水画的技法研究和运用中,注入了历代山水画家们的精髓,他时常拜读及研究历代山水画大师的作品,从中吸取大量的精华,使他的创作充满活力。

张玉河先生注重写生,他认为古人山水画的各种皴、擦、点、染,是从真山真水中体会出来并运用到笔墨上,而这种体会,不但需要对大自然的观察、写生、感受,更需要对社会、对大自然的感情和激情。

张玉河先生善以雄浑的笔触,描绘壮美的北国风光:高耸入云的群峰,逶迤磅礴的山脉,崇峻嵯峨的岩石,郁郁葱葱的林木,云海松风的山谷,好似北方大汉,处处显出宏伟的气势和博大的胸怀,静中寓动,刚中有柔;他也善于以开拓的意境,传神地表现江南水乡:袅袅升腾的炊烟,浩淼空阔的江面,穿梭往来的渔舟,莺飞草长的田野,花红柳绿的村落,宛如江南女子,充满了灵秀透亮的味道,秀丽婉约,清新可人。

读张玉河先生的《清泉绕碧山》,远看尽是丘壑,气象高崇,浑然一体,近观青山叠翠,杨柳依依,桃红柳绿,一派生机;读《山泉洗净风尘色》,则又翠涌山连,宿雨初收,云雾朦胧,飞泉直下,溯洄水复,万木蓊郁,苍翠欲滴……张先生笔下的山水,总有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传统的笔墨在他的作品中运用自如,但不乏写生的功底和艺术的提炼。他以清新的笔调,完美而独特的构图,独具匠心的构思及淡雅的色彩把人们的视线抓住,使人流连,让人过目不忘。静静的峰峦,淙淙的泉水,云雾之间用淡墨烘染,那山,那水,那帆,那云,那树,那江南水乡的恬静,那长江三峡的气势,那喷薄而出的红日……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充分地展示了张玉河先生的艺术个性,天赋气质,人生历练,才情修养……

画品如人品。一个艺术家在艺术道路上所以能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在于自身的艺术修养,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以及对人民、对乡土、对艺术抱有无限的情感,在于能不懈地反思自己,博取众长,在于能紧随时代,坚持不懈地从自然造化中不断汲取新的艺术源泉。张玉河先生不论在书法、篆刻还是国画方面,都有着丰富的传承与创新意识,他的作品中随处都透出特有的艺术天赋与书画共融的魅力,一丝一缕,一笔一画都充满了活力和情趣,洋溢着他的热情。张玉河先生为人豪爽旷达,气宇轩昂,乐善好施。三十年的书画历程,体现了他的人格精神。他参加公益活动时,总是精神抖擞,认真对待;参加书画笔会时,他更是飞笔走墨,洋洋洒洒。这种不吝墨宝、以艺会友的高尚品格,赢得同道的敬佩。而每当独处时,他又能心境闲适,忘怀得失,徜徉于书山墨海之中,以学养艺,追求真性真趣。他的笔墨精致幽微而又淋漓酣畅,值得我们深深期待。

(编辑:如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

豪放厚重,雄浑苍茫——李冠德山水画的笔墨意境豪放厚重,雄浑苍茫

李冠德的作品显现出山川的风姿与神韵,溢出沧桑悲凉之气和无尽的形神魅力,饱含朴拙厚重的磅礴气势和空谷回音的风骨神韵。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融入现当代的变化和西方艺术的思潮,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用笔其实都深藏乾坤,或粗犷豪放、或精细稳健的墨色,营造出独具匠心的意境,虚实变幻间达到了澄澈空灵的至美至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倾听山水的韵律——读著名画家王德龙笔下的山水倾听山水的韵律

王德龙从小热爱生活,眷恋大自然,长期坚持写生,传统笔墨基础扎实,在色彩上勤于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山水作品,雄奇与秀美共存,树木茂盛,急流浪卷,云气浮动,峭拔逶迤,磅礴苍润。或云海迷朦,或瀑流飞溅,或满山朝霞,或月隐长空。画面清隽秀润,意趣生动,墨色沉静,简洁淳厚。用笔洒脱洗练,既有阔笔大写意式的整体造型,又有细节真实的描绘,将群山高迭,草木畅茂、云气滃郁的特定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