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心结 峡谷情怀——访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画界第一人郑东伟
山水心结 峡谷情怀
——访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画界第一人郑东伟
■ 记者 邵妙苗
著名山水画家郑东伟老师,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受北京浓厚的传统文化熏陶,他从少年时代就喜欢山水画,从小就有将神州的青山秀水诉诸笔端的梦想。为了这一梦想,他深研传统,遍访名师,先后师从褚大雄、姚治华、何海霞、梁树年、杜大恺等名家。在名师指导下,他体味造化中浑厚华滋、博大深远的意境,同时发挥自身对笔墨、丘壑的理解,力图突破传统笔墨程式的束缚,以自己的语言来表现心中的山水,并展示对现代山水的独特表达与演绎。
以自然为师,采众家之长
郑东伟重视学习传统但不单纯摹仿,重视以传统的方式师法造化但更重视对景写生。为此,郑东伟游历过很多名山大川:近游燕山、妙峰山,远游太行山、长白山、武夷山、天台山、黄山、泰山、五台山、峨眉山、长江三峡……写生时,郑东伟喜欢去野趣足、人烟少的地方,那里往往少有人为破坏,保持着天然的纯真与质朴。未开发的山水,通常行路困难,有时几乎无路可走,他只能抓着树枝,沿着山坡,蹒跚而行。为了近距离地观察瀑布,他曾不畏艰险走到山脚下,贴着瀑布从下往上以观其雄;又不辞辛劳、攀山涉水地找到瀑布的源头以观其美。如此反复观察,领悟山水的起源与走势,只为了能在自己的画中再现造化神奇,状其天然精神,使之恍然若真。
郑东伟把师造化与师古人、学习传统与个人创造联系在一起。在他看来,师造化的过程就是消化传统、体悟造化、探索发明的过程。师古人、师造化、探索创造,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深化与提高的有机过程。“师古人”不是对古代山水画的复制和全盘接受,而是对山水画传统的继承与延续。
郑东伟说,没有对山水画传统的继承和延续,山水画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山水画。“师造化”是山水画创作的本源,因为自然生命、自然环境是人类自然美感产生的客体基础,没有“林泉之思”即对自然的亲近、感受和想象,山水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当然,“师造化”不是对自然对象的单纯摹拟,而是与自然生命的对话、交流,将它人性化,成为“人化的自然”。脱离了师造化的师古人,将失去生命活力;脱离了师古人的师造化,将失去山水画传统的同一性和连续性。“师心”即画家创造性的投入,它赋予作品以结构、意境与笔墨格调上的个性与新意,并体现为对师古人、师造化的融会。三者有机结合,才可能成为山水画大家。
郑东伟的作品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赋予了山水生命。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自然为师,博采众家之长,使绘画作品富有了个性和时尚感。作品构图独特新颖,色彩清丽明快,笔墨酣畅淋漓,富有浓郁的田园诗意。他笔下的山水,有时雄浑壮丽,逶迤磅礴,好似北方大汉,处处显出宏伟的气势和博大的胸怀;有时秀丽婉约,莺飞草长,花红柳绿,泛舟江上,山水倒映,人间仙境,清新可人,宛如江南女子,充满了灵秀透亮的味道。
穿越大峡谷,拓宽中国画
在国画艺术上,郑东伟凭着执着的犟劲和不屈的精神,终于在画界闯开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而真正成就郑东伟,并使他在中国山水画界占据独特地位的,是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与比他更深的秘鲁科尔卡大峡谷,都曾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峡谷,他们分别以最深和最长保持着两项世界纪录。而中国科学家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经过严密的论证后,向世界宣布:最大的峡谷在中国!
1998年秋季,为了对雅鲁藏布大峡谷进行深入的综合科学考察,同时实现20世纪末人类探险史上的奇迹,我国开始了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举,而郑东伟被特邀承担对大峡谷的写生任务,因此成为唯一一位被邀请参加“中国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科学探险考察活动的画家,随队徒步穿越世界第一大峡谷无人区。在历时近两个月的徒步考察中,郑东伟通过考察写生,获取了大量创作素材,这对一个画家来说无疑是一笔无形的财富。
大峡谷考察是郑东伟艺术生命的一个里程碑,他利用大峡谷特有的景物,创作了反映大峡谷风情的作品,填补了中国山水画题材的空白,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风情画的绝对权威。
徒步穿越大峡谷的经历,不仅让郑东伟体味了探险的艰辛,更让他在国画创作上有了一个崭新的风貌,他的创作也因此一改原来温清秀润的风格,使人们通过他的作品领略了浑厚磅礴的大峡谷风采,而郑东伟本人,也通过大峡谷风情系列作品的创作,使自己的艺术境界得到了升华。在考察回来后中都国际拍卖公司举行的峡谷风情系列作品拍卖会上,他的多幅作品被高价拍出,对此,有许多朋友向他表示祝贺,而郑东伟却说:“作品有市场是好事,但画家要做好自己的事,不能单纯为了追求市场而创作。我参加拍卖会的目的,是检验作品的表现形式是否被大家认可。”这句看似简单的话,真实地表现了他在艺术创作上的严谨态度和通过自己的作品为社会服务的理念。
都说绘画是一种感觉,但中国画的意境是画家的客观感受和主观经营的成果。郑东伟笔下的大峡谷风情,彩墨斑斓,如梦似幻,是大峡谷的色彩如是,亦是心灵的想像使然。将本就神秘的大峡谷更归于一种绚烂、深邃的梦幻境界,并赋予了其雄浑、深厚的情感内涵,反映了画家对人生极限体验的追寻。从画家的精神历程而言,他随科考队徒步穿越世界第一大峡谷无人区,从城市的喧嚣进入深谷的大平静,他在凝视,也在思考,他在这个过程中追寻、感悟着生命的真义。一路上由札曲到排龙,由排龙到米林,再由米林到山南地区的加查……访问门巴族村落,欣赏原始热带森林,穿梭九个垂直自然带,他为那些瑰丽的大峡谷图景所震撼,所吸引,所征服!他敬仰这梦幻中的情与景,他陶醉于这梦幻中的墨与彩!
郑东伟,典型的北方大汉,质朴而率真,醇厚而坦诚。他的大峡谷画也同样如此,北方男儿的雄强豪迈之气在其作品中是一以贯之的,在这里,没有虚张声势,没有言不由衷,而是静静地去描摹去刻画,全神贯注于宏大气象的追求与整体气氛的把握,一点一画,一草一木,皆由其内心世界真实流露,皆为其澎湃激情的外化。郑东伟是十分注重传统美学修养和艺术基本功的现代人,有着一腔与现代人精神相往还的激情,他不认为写意画是笔墨游戏,他操守着中国画尚意重情的美学品格,在磨练笔墨上苦研精求。他与那些执着于异域图景、名山胜水的风情画家不同,他对大峡谷的表达是一种“心会”。在他的大峡谷画面中,传统中国画的意境无疑被拓宽了:高山圣水所表现的神秘、博大、雄性的力量与传统山水的阴柔气息恰成对照,山水与人文的融合依旧,只是人已经失去这种融合的主宰力,自然成为具有超越力的主体;人文风情的出现,将封闭的视野又引入广袤的自然,篱笆扁舟的场景仍在,只是空间变得异常广大,峡谷的深邃、物情的万种,取代了朦胧的表向。这是大峡谷的表现,同样这也是郑东伟的追求!
正如有评论界指出的那样:一个艺术家对自我表达语汇的建构,同时也包含了对精神主题的追寻,一个艺术家能够找到现实的安妥灵魂之所,无疑标志着他在艺术探索中所达到的深度。我想这也许正是郑东伟所每每兴奋和追求的!
(编辑: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