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钧石榴的脊骨精神

彭钧石榴的脊骨精神

■ 文/祝 歌

 

几年前见过彭钧的一幅国画:“丰收图”,非常喜欢。画面上山脉一样蜿蜒地斜梗着一根粗大的树干,节生的枝丫间挂着十几颗透熟的石榴,各个丰硕,外皮橙黄。有几颗撑开了焦黄的包裹暴露出一些晶莹的籽粒,鲜红闪亮,十分诱人。

年幼时在山东生活过一段时间,见过那里的石榴。在我的记忆中,石榴树是有刺的,枝叶也长得纤弱,石榴也没有如此的健硕。只知道新疆的石榴个大、汁厚、酸甜粘手。今天亲临《印象新疆网》新一期彭钧的访谈才渐悟奥妙。

彭钧说:“新疆的石榴,它本身的形态与内地的石榴有很大的区别。我去过南疆盛产石榴的几个区县,在那里生活,观察石榴的生长和收获,发现它的枝干和果实内力很强劲;这些色彩和质感,打动了我。我爱石榴,不仅是因为石榴代表了丰收和喜庆,以及百姓祈愿的笑口常开、多子多福。它还蕴含着我们没有察觉到的一种精神。我画的石榴得到的认可还是来自我对新疆石榴的一番理解。我认为真正的作画,其实画的是自我。作品是在真实的展示画家内心对事物的感悟和特殊的情怀。”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和情怀呢?

翻开彭钧的作品画册,先被一幅向日葵吸引。灰白色的背景前,数个沉甸甸的盘子均被倔强弯曲的细颈支撑着,完全没有向阳的喧哗和艳丽。展现的是深秋的葵花成熟中拟人的思索和一种理性的沉重。植物也有情感,画面隐忧的表白什么呢?

又一幅人像:“呐喊”锁住我的目光。左上维吾尔老人垂目颔首,右下青年仰头龇牙,似咬长须。画面无声,我却听到他嘶哑的狂呼和挣扎。关于贫困、离顿、信仰、暴乱、祥和…..之间那些莫名的情绪和记忆搅扰着我,难解疑团。

再是一幅是喀什印象山水画。峦峰耸立,绛红绵延。无一草、一木、一人。看不见丝毫喀什的繁华风情。这是什么样的心迹印象呢?

访谈录制完毕,彭钧展纸作画。起顿轻重间画出一些聚拢向上的枝条,然后点出无数的绿色梅朵。大家都知道:梨白、桃粉、梅红。鲜红艳丽的梅花在他的笔下竟然变成了朴实的绿色。“梅花香自苦寒来”、“梅以曲为美”,皆是画家们喜爱表现的方式。他的梅花不艳、梅枝不曲,丛生向天,花蕊多现,花开平静。一柤(zha)留白自上而下止于梅中,背景浅黄渐变蓝色,好像在梅丛仰躺,视线穿透一片花瓣沐浴一缕祥光。

瞬间理解了彭钧的心仪。他描绘的新疆石榴、葵花、人物、山水或花朵,是以作品体现着他本性的刚强和坚定的脊梁精神、以及生命力量被世人理解的渴望。关注心灵,重视情感,低调处事,厚积薄发,不为喧哗造势、不以小媚娱人,显现出一份孤傲的大美之姿。唯有坚强刚硬的脊梁才能承载沉厚的重负并孕育欢欣的丰收,在我认为,这就是他作品里的那份精神、那份心迹情怀。

(编辑:如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

豪放厚重,雄浑苍茫——李冠德山水画的笔墨意境豪放厚重,雄浑苍茫

李冠德的作品显现出山川的风姿与神韵,溢出沧桑悲凉之气和无尽的形神魅力,饱含朴拙厚重的磅礴气势和空谷回音的风骨神韵。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融入现当代的变化和西方艺术的思潮,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用笔其实都深藏乾坤,或粗犷豪放、或精细稳健的墨色,营造出独具匠心的意境,虚实变幻间达到了澄澈空灵的至美至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倾听山水的韵律——读著名画家王德龙笔下的山水倾听山水的韵律

王德龙从小热爱生活,眷恋大自然,长期坚持写生,传统笔墨基础扎实,在色彩上勤于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山水作品,雄奇与秀美共存,树木茂盛,急流浪卷,云气浮动,峭拔逶迤,磅礴苍润。或云海迷朦,或瀑流飞溅,或满山朝霞,或月隐长空。画面清隽秀润,意趣生动,墨色沉静,简洁淳厚。用笔洒脱洗练,既有阔笔大写意式的整体造型,又有细节真实的描绘,将群山高迭,草木畅茂、云气滃郁的特定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