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文章贤太守——著名书法家、湖南省文化厅厅长周用金其人其书
自古文章贤太守
——著名书法家、湖南省文化厅厅长周用金其人其书
?■ 文/邵妙苗
深秋时节,记者来到湖南长沙。站在橘子洲头,放眼橘子洲,俯视湘江清流,远眺岳麓山,仿佛在浏览一幅历史的画卷。橘子洲头那翠绿的橘林,挺拔的绿竹,岳麓山上那层林尽染的红叶,湘江清流中那碧透的秋水……无不散发着厚重的传统文化气息。
漫步湘江之滨,记者被“凯乐国际城”、“湖南古玩城”等几块筋骨端凝而又灵动飘逸的牌匾所打动,驻足欣赏,良久不愿离去。打探书者何人,被告知是著名书法家周用金。
沿着湘江东岸,穿过芙蓉路,记者冒冒失失地闯进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省文化厅厅长周用金的书斋,一股淡淡的书香和墨香扑面而来。迎面那成排的书柜,墙上那典雅的横幅,堂中那宽大的书案,案上那精致的砚台,笔架上那大小不一的各式毛笔,以及那铺开的宣纸,无不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茶过三巡,话题自然集中到了书法上。作为知识渊博的学者型领导和书法家,从自己初识书法,到对书法独到的艺术领悟,以及对中国书法的未来走向,周用金先生毫无保留地敞开了心扉。
苇管划沙:琴心三叠道初成
常德安乡黄山头,湘北典型的湖滨之乡。澎湃的湖水,蜿蜒的大堤,十里荷花,千顷苇浪,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这是文人笔下再美不过的湖山,周用金就生长在这里。
也许是湖湘文化传统的熏陶,也许是对书法艺术的独特感悟,周用金从小就喜欢写写划划,但周用金说,那个时候的头脑中,还没有“书法”这个概念。儿时的社会环境可不比当今,在乡下,有一技之长,就足以养家糊口。特别那些广受欢迎的木匠漆匠,就更是人上之人了。
周用金还清楚地记得,村里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漆匠,不仅油漆活儿做得胜出别人一筹,还写得一手好字,他赚的钱自然就比别人多出很多。周用金很崇拜他。在周用金幼小的心目中,他就是偶像!周用金有时候就想:我要是也能够写他那一手好字,该多好啊!
可是,在为一星油水一点盐巴精打细算的岁月里,父母哪里有钱为孩子买什么笔墨纸砚呢?好在周用金自有他的办法,没有字帖,就把人家写得好的字默记在心里;没有纸,到处是沙滩;没有笔,哪里没有芦苇呢?上学时,对照老师的字在桌上手写、在空中比划;放牧时,在沙洲上写;出工时,在泥地上画……一写起字来,就忘了时间。
家门前有条河叫虎渡河,虎渡河边的沙滩平整而宽阔,周用金就时常用芦苇棒在那沙滩上一写就是半天。苇管划沙,当时不过是缺纸少墨的无奈之举,现在想起来,周用金觉得还是很浪漫的:那平整而宽阔的沙滩,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张宣纸;那丛生的芦梗呢,则是世上最名贵的毛笔。白云在高空游走,笔意在胸中舒卷……
听着周用金那满怀深情的回忆,记者眼前幻化出少年周用金练习书法的场景:静静的软软的沙滩、细细的沙子隐隐地放射着一种令人心动的光芒,斜插的那一管芦苇,已被岁月摩挲得渐渐发亮。苇管上那斑斑点点的花纹,深沉而美丽。苇笔下,是一道道深深浅浅曲曲折折的笔划……
虎渡河边的沙滩虽好,但晚上没法写,周用金灵机一动,干脆将“沙滩”搬到了家中:挑几担沙子堆在屋角,在家里做了一个简陋的沙盘,折几枝苇管或柳枝,悬腕而写,写完一篇再用尺将沙抚平,再写……不闻鸡犬声,也忘记了饥饿,寒来暑往,笔力日渐精进。划了抹,抹了划,就这样不声不响划成了小学校里公认的写字高手,划成了村里能写会画的小能人。有人请号斗笠,有人请写对联,村里则请写标语,写大字报……虽然都没有报酬,但淳朴的乡亲或送几张纸一瓶墨,或送两本旧帖一方瓦砚。在周用金眼里,这正是对自己的最高奖赏和最好的礼物。
记者不禁感叹:“难怪您的字写得清秀而飘逸,原来是得了大自然的灵气!那个时候,您对古法中的‘锥画沙’是不是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领悟?”
周用金笑了:“那时候我就是一个痴迷写字的小孩儿,哪里懂得什么‘锥画沙’?准确地说,我的书法之路,是从中学时代才开始的。我的语文老师——书法家陈耀国先生,尽管在‘文革’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仍以严苛的师道教我们读书习字。先生饱读诗书,行端品正,有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和传统文人的气质,他的课程,他的品德,像阳光一样照耀着我们的心灵,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这些如饥似渴的学子。我的文字功夫和楷书底子,就是在那个时候打下基础的。陈先生对我的影响可谓至深至远!从那以后,书法已经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记者终于明白,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恩师的品德,像阳光一样照耀着少年周用金的心灵,也成就了他为官后洁静的脾性。
物我两忘:登高壮观天地间
机遇从来只垂青有准备的人。
周用金自己也没有想到,苇管划沙,居然划进了艺术的殿堂。
久旱逢甘霖。1977年金秋,终于恢复高考了。在沙滩上、沙盘里书写惯了也运算惯了的周用金,以优异的成绩跨进了湖南农学院的大门。在这里真正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学海的浩瀚和竞渡的桨声。
终于可以从伙食费里挤两毛钱买本字帖了。一边啃着馒头,一边翻看着字帖,渐进与顿悟之时,那该是怎样的舒心惬意!宣传委员送来了墨汁,辅导员从系里搬来了旧报纸,挥毫染翰之际,那又是怎样的激情满怀!
就在这充溢着友情与豪情的大学时代,周用金刻苦临习了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和苏东坡的碑帖,然后精心搬上了学校的黑板报,演绎成一道道让老师同学翘首赞叹的风景。
但周用金还是周用金,还是那个一写起字来就忘记时间的周用金。进了大学,没了虎渡河边的沙滩,他就在篮球场上写;参加工作后,在安乡畜牧场子弟学校当老师、当副校长时,他就在水泥浇铸的乒乓球台上写,每天清晨,他以清水当墨,临摹碑帖,直写到日头东升,直写到物我两忘……
但学习书法就得有“物我两忘”的心境。周用金说,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就是一个人“胸襟、品格、气质”的表现。而书法家最终是以其书法作品说话的,其书法作品只有具备了海一样的深度,才能免致干涸。一个书者唯有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才能终有所成!
登堂入室:自古文章贤太守
凭着对乡亲的真诚、对事业的执着和天性中那难能可贵的才气,周用金一步一步将自己锤炼成县长、县委书记、宣传部长、市委副书记和文化厅长。在做一个优秀的领导干部的同时,他也在书法艺术的殿堂里登堂入室了。
进入行政工作后,繁忙的政务,往往使他难以静下心来完整地临上一帖。于是,在中青年干部中,周用金是为数不多用毛笔起草文稿和批阅文件的人——他把一切写字的机会都用来练习书法。
老实说,在似乎已经远离毛笔文化的现实生活中,还能用毛笔办公的领导干部不能说绝无仅有,但一定是极为罕见的。而在周用金看来,这样做不仅仅是他个人对书法艺术的酷爱与执着,更重要的是他从中感受到书法艺术这朵民族文化奇葩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传承发扬民族文化的沉甸甸的责任。
在中央党校读书的日子,学习之余,他放弃了结交朋友的极佳机会,一有空余时间,他要么造访京城的书法名家,要么独自一人关在寝室里读帖习字。这一年,他从王羲之、米芾和众多书法名家的碑帖中,进一步体味、消化书法美学的真谛。
书法作品是书法家表达胸臆的方式。观周用金书法,足可见其为官之心境——为官者,唯有心静才能身正。在他日常的书法研习中,写得最多的便是修身养性方面的格言:写给自己,他以“当大任必须披肝沥胆,得闲时不忘逸志修身”自励;写给朋友,他以“接交信义子,亲近儒雅人”的自撰联共勉;商家索字,他以“诚信为本”、“德行天下”戒之;有人官场失意,不愿坚守清贫岗位,他便书赠“油水之地必滑,立足不易,前行更难”警示……
针对外界对“官场书法”的众多质疑,周用金的观点十分鲜明:为官者爱好书法无可厚非!不仅如此,要想做一个好官,就应该写一手好字。自古以来,写好一手毛笔字就是为官者必备的基本功。他说,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民族文脉的重要载体,每个炎黄子孙都应该热爱她,并使之发扬光大。为官一方,更是义不容辞。书法练到一定境界不仅能修炼出一手好字,还能升华一个人的灵魂。更通俗点说,对于为官者来说,书法是他逸志修身的好方法。
周用金强调说,从秦汉以来,历朝历代的文化名家特别是书法名家大都是官场之人,而且绝大多数是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这些官员也正是因其文化修养或书法艺术的高深造诣而名传千古。王羲之集会兰亭,流觞曲水,《兰亭集序》成就了一代“书圣”;颜真卿柳公权做人为官均如钢筋铁骨,书法的“颜筋柳骨”也成为万世楷模;滕之京重修岳阳楼,于是有了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欧阳修作《醉翁亭记》,滁州山水的幽深秀美和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至今令人神往;苏东坡耿直为官正派为人豪放为文,官品人品文品书品均堪称典范;王阳明于繁忙的政务和戎马倥偬之余,潜心问学,终集心学之大成;纪晓岚“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
师法前贤,周用金在自己的工作中,始终不忘文化的优势作用和力量。
在常德工作期间,周用金和其他班子成员以及他的书法朋友们精心策划,认真组织,严格遴选,巧妙施工,使一座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现代最高水平的碑林——常德诗墙傲立于沅江大堤之上,成为“三山三水”之沅江风光带的主体景观。
常德诗墙以沅江防洪大堤为载体,全长4公里,分《百代沧桑》《名贤题咏》《武陵佳致》《兰芷风华》《华夏新声》、《五洲撷英》《时代风采》《千古绝唱》八大篇章,选刻先秦以来的诗词1530首。诗词用书法形式表现,由全国包括港澳台在内的1213名书法家书写,真、行、隶、篆、草集于一墙。其间刻嵌43篇精美的壁画。诗墙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积极的思想内容和精美的艺术形式,吸引着八方来客。当代诗书画界誉它为“三绝诗书画”、“亘古展开的艺术长卷”、“明邦首创”、“中华一绝”;朱镕基同志称赞它为“一大创造”;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称它为“诗国长城”、“半部文学史”;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看后,称赞常德诗墙不仅是常德的一大景观,更是常德一绝;中华诗词学会授予它“全国诗教先进单位”称号;中国常德诗墙成功申报吉尼斯世界记录,吉尼斯总部把它命名为“世界最长的诗书画刻艺术墙”……
这是一座固若金汤的防洪大堤,更是一座当代书法的艺术宝库。徜徉在诗墙旁,常德丰富的荆楚文化和湘湖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诗墙上武陵阁、春申阁、排云阁、渔夫阁四大楼阁耸立,既是防洪闸口,又使古城增添深厚的文化底蕴,诗墙和公园显得古香古色。这无疑是一个创举,更是惠及子孙后代的善举。平日,旅游参观者络绎不绝;夜幕降临和晨曦乍吐,这里更是游人如织,被常德人誉为休闲第一处。
2005年,周用金率团去美国加州招商,得知周用金是中国著名书法家,当地的市长郑重其事地向他索取墨宝后,一直陪同周用金一行,工作上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并把本州珍藏的美国独立时期的国旗作为最珍贵的礼物回馈。一位美国国会议员也主动邀请周用金到家做客,并诚邀即兴挥毫,在欣赏到周用金优美的书作后,欣然允诺让代表团在政府最高级的宴会厅举办答谢宴会,使招商活动圆满成功,也成就了书法外交的美谈。的确,艺术原本就没有国界,艺术的生命正在于它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
最近,为了展示新形象,喜迎十八大,湖南省举办了首届公务员书法展览。组委会请周用金撰写序言,他便用自己擅长的行草写了一首诗代序:“自古书家多为官,何惧闲言话长短。但愿我辈多耕耘,敢与前贤试比肩。”既明心迹,又是激励,不禁令人拍案叫绝!
文以载道:总有诗情写不完
几十年来,周用金不断对历代碑帖、书论精研细究,或赞或批,或取或舍,为自己的艺术创作积淀了丰富养分,提供了不竭之精神源泉。其用笔方圆兼备,刚柔相济,气韵生动,起伏跌宕,浑然一体,于奇兀中求平整,于劲健中得真趣。纵观周用金书法作品,铁画银钩,大气磅礴,笔力深厚,雄浑而有气势,学古人今人之优长,而又别出心裁,让人感到一种力量和优美。
经过多年的勤奋、沉积,周用金的书法采百家之长,又不拘泥于前人的章法,篆、隶、楷、行、草兼攻,以行草见长。其草书之奔放,隶书之方整,篆书之遒婉,楷书之质厚,行书之清秀达到和谐有机的统一,其统一之处又在于周用金独特的气质和学养。
周用金的行书,深得北宋米芾跌宕起伏的精髓,又得当代周慧珺、史穆二名手之雄秀、清雅之真谛,如掠空穿云之雨燕,为灵动飘逸之优美。其书法艺术所体现的“博古人之精髓,谙今人之灵气”的灵动和笔法造势所形成的自然起伏,总让人有一种良久不愿离开的悠扬深远、畅快淋漓之感。在不断的创新之中,在提笔按笔之间,在行笔与转折之际,周用金抒写着自己的内心,表达着自己的情感。
欣赏周用金书法作品,我们可以感觉到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清雅坦荡之气,谦和通达之气,浓郁书卷之气,同时还有硬朗、磊落之铮铮骨气。他每每以自撰的诗词或楹联入书,既体现了自己的思想,又使作品的情感表现更加丰富。
有人说,周用金书法艺术已臻于一种境界,既有“天马行空”般的气概,又有“天人合一”般的内蕴。这话不错。周用金运笔恣肆矫健而骨力洞达,结构奇特而生动多变,章法疏密有致而又开合自如,将浓逐枯的笔墨变化达其性情,形其哀乐的线条展示,不仅是一种审美构造,更是一种墨象语境和情感符号。而沈鹏先生最欣赏周用金的,就是其书法“或苍茫雄浑,或灵秀温婉,或跌宕生姿,或沉静似水,皆出自其神思巧运”。
周用金认为:书法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是有规则、有章法的。书法艺术的创新,不能超越书法艺术的基本规则。一方面,我们要总结要颖悟如何用笔用墨,如何结构布局,如何提升档次完善风格;另一方面,我们更要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书法艺术,如何更快更有效地让书法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为了总结前人宝贵的经验,为了让书法爱好者方便简捷有效地学习书法,2004年,他夜以继日潜心编创,耗时四年,一本体例全新、印刷精美的行草书学习宝典——《周用金行草字汇》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沈鹏先生题写书名,张海先生激情作序。此书的亮点,不仅在于编排科学,检索方便,书写规范、美观,更在于它英汉对照,前所未有。《字汇》的出版是书法界的一件大事,更是周用金几十年书法实践的一次小结,一座里程碑。《字汇》为海内外书者垂青,全国各大图书馆及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均已收藏,《字汇》已先后6次再版,销售达3万册之多,这在众多书法字典类出版物中堪称奇迹。
书法创作是精神的一种实践仪式,行草书的连缀效果,给艺术家情思的连续挥洒提供了条件;而如何使布局错落有致,参差生动,并无程式可套用,全在艺术家创作时的机智灵活。《周用金行草字汇》便是其书法艺术精髓的体现。《字汇》所选4000个常用汉字均有五种写法,不但繁体简体兼备,而且行书草书并用,行笔结构不同而又姿态神韵各异,均为以形取势之体,气势磅礴又汩如泉涌。形实可见其短长粗细,意态则因人而异其趣。更有“无所用意”之妙趣,则意在天人交接处,更为空灵缥缈。其中传妙入神之趣,不可言状,可谓集古今行草经典之大成。
当得知中国书协因种种原因没能出版大事记时,周用金肩挑道义主动请缨,组织专班于2007年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大型书法研究性文献——《2006年中国书法大事记》,得到了广大书法家和文化工作者的交口称赞。正是这敢为天下先的湖湘精神,使他义无反顾、责无旁贷地担此重任,并且一如既往地担承下去,顺延下去。
书法不仅使周用金拥有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使他的朋友与知音遍布五湖四海。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被广为收藏,在海外特别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也被中国文化爱好者和博物馆、图书馆所收藏。
采访结束,周用金走到书案前,挥毫染翰,用他最擅长的行草,现场为记者写了一幅屈原的《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不正是书法家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吗?尽管周用金在书法事业上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但他仍在上下求索,探寻书法艺术的更高境界。我们有理由相信,周用金的书法艺术道路定会更加宽广,艺术成就必将更加辉煌。
(编辑: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