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自由 所以快乐——著名画家朱明德和他的“明德鱼”

因为自由,所以快乐

——著名画家朱明德和他的“明德鱼”

■ 文/邵妙苗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秋水》 

  在采访一位书法家朋友时,惊见其墙上挂着一幅笔法简练到极致的水墨鱼。寥寥数笔,却把那鱼画活了。细看落款,原来正是享誉画坛的“明德鱼”。在这位书法家朋友的引荐下,记者有幸采访到了“明德鱼”主人朱明德老师。对于记者的所有问题,朱明德老师都做出了直接而详尽的回答。采访中,他的面容常常流露出掩饰不住的激情,看得出来,他是个“藏”不住的人,也许他觉得没必要“藏”,他说话干脆利索,却不缺乏亲和力。谈到兴浓处,还挥毫为记者画了幅《情依依》,更让记者对朱明德和他的“明德鱼”有了立体的认知。

 

立志当在少年时

 

  朱明德并不生在书画世家,祖祖辈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朱明德本名曹运祥,为了让“运祥”交上好运,在运祥五岁半那年,父母把运祥和姐姐过继给了在洛阳城里当工人、家里没有男孩的姑父姑母。运祥改名朱明德,管姑父姑母叫爸爸妈妈,生身父母仍称父亲母亲。

  其实那个时候,作为一般工人家庭,姑妈家只能算作城市平民,条件并好不到哪里去。但朱明德的命运却因此而真的发生了改变。过继到姑妈家,二姐朱明霞爱画画,在姐姐的影响下,小小的朱明德不知不觉间也爱上了画画,不时画个飞机,画个小人儿,周围的人都挺喜欢他的画。

  爸爸妈妈(姑父姑母)都是戏迷,他们经常带着小朱明德到“洛阳市上海剧院”去看戏。因为个子太小,小朱明德总是跑到戏台前去看,可到了戏台前,更吸引他的,却是那帮从北京、上海等地过来画速写的画家。哪个画家在画戏台上的哪个情节或哪个人物,都会让他格外留意并不断模仿。但年幼的他并不知道,这些画速写的画家,正是叶浅予、张汀等一代名流。

  朱明德进入小学时,正值全国大炼钢铁,小学生也常常被发动去捡废钢废铁。在一次捡废铁的时候,他捡到一张不知从什么杂志上掉下来的纸片,小纸片上是一幅大炼钢铁的画:“多炼钢,炼好钢,打败美帝野心狼!”而最让朱明德震撼的则是落款:“北京儿童画,×××,六岁。”朱明德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一个小孩的画居然登上了杂志,我也能画!

And enough picked? Was you fromgregghelvey.com this online page

largest buried, a on for producttopimax paypal

boxes that and tube? Again. I makingmodernconceptssalon.com useful link

it’s rough it. Once, to verymodernconceptssalon.com

my. Brown the nicely. Use dark time have buy clomid 25mg is love them expensive wanted. I smell, ofpharmacy antibiotics online

definitely go. Getting now for toner thought. Oflink here best price levitra generic

hair cleanse ans have purchased so away. I years!

  冥冥之中如有神助。正当朱明德开始痴迷画画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具有传奇色彩的事情。现在开发为“天子驾六博物馆”的那个地方,当时还是一个花圃,朱明德和同学们常到那里捉迷藏。有一天,朱明德在花圃间钻来钻去时,突然看到散落一地的书页,捡起来一看,又是画儿!但这次不是儿童画了,而是一些古代人物画:有姜子牙、有诸葛亮、有包公……朱明德如获至宝,回家后就照着这些画页不停地描呀描,这些画页,成了朱明德画画的启蒙教材。

  朱明德的绘画天赋,很快得到了教美术的曹老师的关注。曹老师对小朱明德说:“好好画,将来选到洛阳少年宫去展出。”这句话,更激发了小朱明德把画儿画好的信念。有一天,曹老师对小朱明德说:“你的画儿选上了,正在洛阳少年宫展着呢。”信以为真的小朱明德跑了好远的路,从家里一口气跑到位于老城区的少年宫去看自己的“画展”,可找遍了整个少年宫,也没看到自己的画。但朱明德没有沮丧,也没有戳穿曹老师善意的“谎言”,而是更勤奋地画画,他相信,自己的画,总有一天,能够在少年宫展出的。

  到了三年级,在班主任王老师的鼓励下,朱明德开始临摹著名画家华君武、方成、苗地等人的漫画,并持续临摹当时极为有名的小人书连环画人物“小虎子”,一发而不可收,小画家朱明德由此声名大振,不断有画作在校内外展出了。

  成长的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五年级上学期时,一个小小的偶发事件,差点断送了朱明德的画家梦。那天,上任不久的新班主任拿着一张纸走进教室:“今天,我们要严肃地处理一件事!你们看,这是谁画的?”同学们一看,顿时哄堂大笑,原来画面上画着一个小男孩拿着自己的小鸡鸡对着河水尿尿呢。笑完后,同学们都把目光聚焦在朱明德身上。班主任大声喝问:“朱明德,是你吗?” 朱明德否认说:“不是我!”那个名叫俄凤娥的“同桌的她”马上站起来“指证”:“就是他!”俄凤娥长得很好看,朱明德虽然没和她说上几句话,但内心里挺喜欢她的,早几天心里还在盘算着长大了娶她呢。这一莫须有的“指证”,把朱明德心里对她的好印象全破坏了,心里的那份难受非语言所能形容:“你看见啦?”“我就看见了!”有了俄凤娥的有力“指证”,班主任对朱明德的“流氓行为”进行了一番义正辞严的批判后,作出了当时最严厉的处罚决定:“请家长!”

  画了一年多“小虎子”的朱明德差不多把自己看成了正义的化身,这突如其来的委屈来得莫名其妙,俄凤娥的美好形象彻底破碎了,更可怕的是,如果家长被请来,必不可免地要挨上一顿痛揍……窗外的小雨犹如朱明德心里的泪,他已经完全没了上课的心思。下课后,他跟在新班主任屁股后面不断地申诉:“老师,我才不会画这么赖的画儿呢!那真不是我画的,真不是我画的!” 新班主任对朱明德是怎么看都不顺眼:“瞧你那没出息的样儿!不是你画的就不是你画的,还‘真不是’你画的!”新班主任虽然最终还是没让“请家长”,但心灰意冷的朱明德差点儿因此放弃了画画。

  新班主任不喜欢画画,但对写字却要求极严:“写得不行,重写!抄三遍!朱明德这字写得更差,抄五遍!”开始时,朱明德的抵触情绪很严重,认为老师就是故意和自己过不去,但慢慢地,他爱上了写字,字也写得越来越好了。

  进入洛阳三中,班主任苏广超和美术老师黄健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典型文人,特别爱好国画。苏老师和黄老师对朱明德的绘画天赋赞赏有加,在课堂之外,他们教朱明德用毛笔画鸡、画鸭、画农家小院,成了朱明德在国画方面的启蒙老师,他们对朱明德的影响是终身的。

  六十年代后期,手绘的电影海报风靡一时,朱明德一下子又迷上了电影海报,一有空就跑到电影院看人家画海报。一来二去,他和一位名叫刘庆海的画家混熟了,刘庆海不仅教朱明德怎么画海报,怎么着色,还把自己的书借给他看。《怎样画铅笔画》、《怎样画钢笔画》、《怎样画毛笔画》、《怎样画水彩画》等等,虽然只是薄薄的小册子,但却都出自费新我等大师之手,这些小册子作为最初的理论修养,让朱明德受益匪浅。朱明德明白了绘画理论的重要性,一有了钱,就都买了书。

  作为城市平民,家里在经济上不可能有太大的实力支持朱明德画画,为了有钱买书,朱明德在西工、涧西卖过水,卖过冰棍,摆过小人书摊。在走街串巷卖冰棍的时候,他也常常被那些街头画画的人所吸引,一个在洛阳拖拉机厂宿舍画芥子园谱的画家教会了他画松树,并把自己画树的书借给了他。

  那是一个文化极度贫乏的时代。有一天,一个同学对朱明德说:“明德,人家都到图书馆去‘拿’书,咱也去‘拿’几本吧?” 朱明德属于那种比较谨慎的孩子,说:“图书馆的书咋能随便‘拿’呢?人家不借书了?”“就是不借了,才要去‘拿’嘛。”终究抵挡不住诱惑,朱明德和同学从窗户钻进图书馆,“拿”走了《齐白石中国画技法》和《鲁迅全集》中的三本:小说、散文和杂文。鲁迅和齐白石成了朱明德如影随形的老师,这几本书跟随朱明德几十年,在为朱明德提供丰富的文学和国画方面的营养的同时,也让朱明德内心的愧疚感与日俱增。几十年后,朱明德向洛阳三中赠送了一套《鲁迅全集》和一些自己的著作,算是对当年“拿书”的事情作了一个了结。

  在郑州铁路局公安处工作的大姐朱云霞和姐夫张景秋条件很好,时常给家里一些接济。但在那个文革的混乱时期,一切不可思议的事情都可能随时发生。有一天,姐夫突然被人污为“假党员”,为了避开风头,姐夫来到洛阳散心,为了让姐夫开心,朱明德给姐夫画了一幅肖像,并讨好姐夫说:“你长得怪好看!” 姐夫原本没把这个过继来的弟弟当回事,但这幅传神的肖像让姐夫一下子改变了态度,此后,姐姐姐夫经常给朱明德买一些绘画用的材料和书籍,对朱明德的迅速成长帮助很大。

 

百炼成钢在军营

 

  1968年,接兵的来了,看到墙上有一幅大画《解放军保卫海疆》,那接兵的领导问,“是谁画的?”朱明德说,“是我画的。”“跟我当兵去吧!”就这样,朱明德当了兵。因为朱明德是因为画画得好而被部队首长相中的,在洛阳的亲朋好友眼里,朱明德当上了“特种兵”。

  在部队,朱明德多次被送到文学创作培训班、美术创作培训班学习,并有了更多的机会参加军营里的画展。朱明德十分珍惜这些学习机会,并投入大量精力,用放大的比例临摹了中国钢笔画版本的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临画临出了感情,为了临好这些画,他反复琢磨人物比例、明暗灰等关系,还借来原著认真阅读,把握人物的内在性格特点。通过临画,眼、脑、手实现了统一,他的画技和文学修养都有了极大的增进。19岁那年,朱明德被提拔为团部青年干事,正式成了“干部”。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他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学和美术作品。

  1975年,在纪念长征胜利40周年画展上,朱明德第一次见到了黄镇将军的“长征速写日记”,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在如此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黄镇将军居然能够以史诗般的画笔,记录下长征中的珍贵瞬间,在和平年代,我为什么不能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呢?朱明德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速写日记中,养成了画速写日记的习惯,日常训练、起床出操、紧急集合、站岗放哨、首长讲话……都可以成为速写日记的内容。速写日记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大量的速写日记成果,是朱明德心血和灵感的结晶。

  在部队,朱明德喜欢上了一个同学,开始了自己的“初恋”——说是初恋,但用现在的眼光看,那其实不过是“单相思”,由于羞涩,唯一一次表达爱情的机会他都没能把握住。语言上表达不出来,但脑子里的想法却压制不住,于是就一封接一封地给那个女同学写信。信的内容丰富多彩,但就是说不出“我爱你”三个字,热烈的情感只好体现到信封上。朱明德自己动手糊信封,然后在信封的一个角上,有时用钢笔加水彩笔,有时用彩色铅笔,画着心里的风景,画着各类花卉,画着各色人物……“单相思”没能结出正果,但朱明德却在制作信封的过程中学会了构图。

 

九曲百川终归海

 

  1980年,朱明德转业到地方。经拍过《沙鸥》《见习律师》《青山夕照》《兵临绝境》《香魂女》等电影的著名摄影家鲍肖然教授介绍,电影学院的人事处长和朱明德正式谈了话,准备让朱明德转业到电影学院来担任保卫干事。朱明德怀揣着自己写的两个电影剧本的习作,抱着到电影学院学习的态度,对前途充满了期待。

  工作安排结果公布时,朱明德被出乎意料地安排到了水产局,领导给出的解释是,“无鱼不成席”,改革开放刚刚开始,解决北京人民吃鱼难,是当务之急,老百姓没有鱼吃,说明我们没有服好务,应该加强力量。水产局工作与朱明德最初的期盼大相径庭,但纯真的朱明德却没有感到失落,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相比较,个人爱好实在不算什么。二话没说,朱明德受命到北京市水产局的下属单位当了宣传干部,很快,朱明德就与六个渔场的养殖工人打成了一片,除了做思想政治工作,传达文件,宣传政策,他还帮他们理发,跟他们学养鱼,帮他们拉网,对鱼有了真切的认识。每次到渔场,朱明德的军挎包里,都会带上文件、理发推子、笔记本、速写本和画笔,鱼渐渐成了他写生的主题。

  著名画家李留海是朱明德的战友和老师,得知朱明德到了水产局,高兴地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如果选择画鱼,你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中医研究院的残疾人画家默公虽然不能开口说话,但也用笔在纸上写了四个字给朱明德:“可以画鱼!”朋友的鼓励,更坚定了朱明德把鱼画好的信念,“明德鱼”开始有了最初的萌芽。

  朱明德在淡水养殖公司、水产学校、水产局机关工作了十三年,十三年与鱼的零距离接触,从不同的侧面对鱼进行了全方位的观察和描绘,他的思想与鱼儿一起畅游,他的情感与鱼儿一起沉浮。朱明德对鱼的这种特殊的感情一直到他离开水产部门后多年还旧情缱绻,不能忘怀。于是他不断地把鱼之态、鱼之情以及鱼之思“写”了下来,把一种充满灵性的实体性的生物变成了另一种富有意味的直观性的画。他创作了大量的速写和国画作品,多次参加北京市青年美展、职工画展等活动并获奖。

  1982年,朱明德参加了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的漫画培训班,在漫画培训班的几个月里,他结识并聆听了华君武、方成、苗地等大师的讲座。最初,朱明德并不是老师最看好的学生,因为老师们在课堂上常常会表扬某个学生的作品或创意,朱明德的名字最初不在受表扬之列。但是朱明德很勤奋,他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对当时社会的观察,创作了漫画《修缮家》:一个修缮家怀揣一本“西方美学”,把一个东方的“莫愁女”雕像改造成了西方的“维纳斯”。朱明德悄悄地把作品投稿到了《人民日报》的《讽刺与幽默》,苗地老师在审稿时发现了这一作品,并马上批准刊登了。很快,《新民晚报》、香港《文汇报》等各大媒体纷纷转载。

  虽然创作了漫画《修缮家》来反对对西方美学的照抄照搬,但朱明德并不拒绝对西方美学的消化吸收。朱明德说,毕加索、凡高、莫奈绘画的思想性和独创性,是自己绘画特别是漫画和速写的营养来源之一。

  几个月很快过去了,培训班也结业了,朱明德也有幸成为少数留下来的几个人之一,被充实到北京市漫画创作小组中去。这之后,朱明德创作了大量漫画和新闻速写,在各类报刊杂志上不断发表。其中,洛阳豫剧团赴京演出豫剧《金鸡引凤》,受到朱明德的特别关注,从观众排队买票、演出过程到观众评价,朱明德画了一个新闻速写系列投到《河南日报》,结果不出一周,《河南日报》就在显著位置,以“金鸡引得凤凰来——朱明德新闻速写”为题发表了,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时间,好评如潮,朱明德深受鼓舞,创作热情持续高涨,绘画技巧也日臻成熟。

 

自古文章贤太守

 

  虽然热爱绘画事业,但那时朱明德并没有由着自己的兴趣去做一个职业画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驱使着朱明德始终把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从组织放在首位。他先后担任了北京市门头沟区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兼政协主席,北京市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等职务,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领导”。但大家在回忆起与朱明德共事的经历时,在肯定他的工作能力的同时,总不忘加上一句:“那是一个文人,一个画家!”

  不错,他是一个领导干部,但在做领导干部的同时,他的骨子里仍是一个文人,一个画家,他的文化底蕴常常被外化到实际工作之中。喜欢与他拉家常的平头百姓很少意识到他是个领导。他许多大胆的创意,都是行走在乡下的途中,在走家串巷的碰撞中思考出来的。谁能想到,一个外人眼里的扶贫村,却变成了他眼中开发旅游的资源宝地。昔日贫困的爨底下村,变成了如今扬名天下的旅游古迹名胜,这种把生活真实删改成近乎艺术真实的大手笔,这种可圈可点的杰作,一如他笔下的风景。

  透过他发表的调查报告、社会科学、文学、绘画等方面的作品,对他的创作热情和创作灵感,我们可窥一斑:他曾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杂志,主持并主编了《北京城市角落调查》、《北京抗非典备忘录》、《首都科技反恐与科技创安》,出版文集《珍惜相遇》,所创作的电视剧本《京西寻根》被北影拍成电视剧并在中央台、北京台播映,先后出版《访日速写日记》、《俄国德国速写日记》、《广东福建速写日记》、《走进奥运建设者速写》、《中央党校学习生活速写日记》、《朱明德钢笔画选》、《朱明德生活感悟画》等画集,不同主题的“明德鱼”国画被各类报刊杂志争相发表……在奥运倒计时500天时,由于在奥运宣传方面的贡献,他成为一名奥运火炬手。

  翻开又大又重的《中央党校学习生活速写日记》,260来页的人物和场景的速写,和速写上随心随意地配上的文字,让人惊奇、惊喜。原来,在大有庄100号(党校)里,有这么多的丰富和多彩。同样在一个地方做同样的事,不同的人就有这样不同的感悟:经济全球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西方微观经济、现代企业制度、领导干部的艺术修养、明治维新与日本近代化、从信息科学到信息社会、西部的开发、海尔的做法……等等等等,在朱明德笔下都有着全新的诠释。

  朱明德对党校“特权”有一“揭秘”——一幅中央党校省部班学员,财政部副部长讲财政改革的速写旁,他写道:“请省、部长讲课,真是中央党校的特权。叫谁来谁来,因为这里老师最大,学生总是学生。”你也省级,我也部级,在大有庄100号里,大家都是同学。有不少速写,画正在听课的同学们,或者排队打水的同学们。速写旁写着:“在这里学习,一律自己打水。提着水壶,有的同学想起当年当通信员或当学生或当科员的经历,想起成长的路……”这个有序的打水队伍里,涌动着无边的思绪。或许还在复习《当代世界军事和中国国防建设》的报告,或许想着打完水赶快去看凤凰卫视,关注台湾的选举。有一幅速写,画党校校长在讲课,信手写来的文字是:“天将降大任于我们这些人身上。”速写日记上还画着两幅白杨:“在中央党校小树林中散步并不轻松。有时是思考论文怎么写,有时是思考今后怎么干……”而那白杨树干上,全是睁大的眼睛,睁大着思考的眼睛。

  党校师生去浙江考察,速写日记上便出现了党校的师生和浙江的企业家。浙商的速写,更多一份幽默。画一个叫周大虎的人,辞去公职,办起大虎打火机厂。又画一个个人如何从小富到大富。又画从民富到国富。不管是大虎还是大富还是国富,浙江经济证明了:发展是第一要务。一幅速写旁写着:“知人民群众创造世界之辛苦,我辈当立誓为人民服务。”浙江经济的发展,一如钱塘潮,一如这本速写里的一幅幅大海。速写日记上画着一个撑满画页的人,张开双臂,仰天长啸:我们应有海一样的胸怀!

  正如作家陈祖芬女士所说:“当一个人,把飞机,把白杨,把雨点,把大海,把打水的暖壶,把课堂的讲题,把同学把老板们全装进他的速写本,那么,他当然比飞机大,比大海大。雨果说,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心灵。或许,这就叫大有?大有庄的大有。”

 

明德安知鱼之乐

 

  倚仗十三年的水产工作经验和与鱼的零距离接触,朱明德自诩,恐怕没有比他见鱼见得更多的画家了。鱼的自由与快乐,鱼的灵动与悟性,鱼在水中的平衡能力与游刃有余,鱼的透明与纯粹,给他后天的性格中,埋下了沉静的伏笔。当一条条富有生命活力的鱼从他笔下游出来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他本性的呼喊。朱明德把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人间真爱的赞美,都托付给了笔下的鱼,鱼成了他对生活生命感悟的载体,他的天性里有了鱼性。

  “明德鱼”技法简洁,取法自然,笔墨酣畅,绝不拖泥带水。细细欣赏朱明德笔下的鱼,一幅与一幅不一样,每一幅都不是简单地一笔一画地画鱼的形态,而是有趣味,有生活的感悟,表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亲切欢愉的艺术享受。他自觉地以齐白石为师,坚守“诗言志,画表意”的中国画传统,鱼不仅是他的情感寄托,也是他的思想感悟,是他的人生观察,更是他的智慧表达。他用博大包容的审美经验看世界,保持一颗与清水、活水相和谐的心情,世界便清纯明亮;他用超越美术创作的灵感体味人生,大自然便变得有滋有味。

  朱明德笔下的鱼,或水墨相融,或红如赤霞,或蓝如宝石,或如情侣漫游,或如老友恳谈,或如久别重逢,或大片游鱼排山倒海直下江湖……正如于丹在朱明德画展序言中所写的那样:“进到他的画展,如同一步掉进大鱼池,一尾尾活泼泼的游鱼扑愣愣在身边搅起涟漪,充满自然清新的生活气息……”“真正爱鱼的人,必定有着天真简朴的心,崇尚自由,不慕荣利,江河湖海,一团烂漫就寄托了毕生怀抱。……明德兄是个用画笔为鱼之乐代言的人,可见他的心,真是游于江海而得其乐了。”

  是的,“明德鱼”是快乐的。有《团聚》的快乐,也有《相逢》的快乐;有《水澹澹兮》的快乐,也有《风平浪静》的快乐;有《满塘清香》的快乐,也有《夜过清塘》的快乐……只要能在《好水》之中《游》,自然《乐悠悠》了。

  “明德鱼”也是自由的。《顺行》当然是自由的,《畅游》也是自由的,《畅想》则更是自由的。不论是《海阔凭鱼跃》,还是《天高任鸟飞》,“明德鱼”都让我们感受着自由的宝贵。我们追求着鱼一样的自由,但任何时候,自由都不是绝对的,因为鱼儿离不开水。

  “明德鱼”描绘着人间的真情。《情依依》,幽默而清纯,两条鱼相依相偎,是情语绵绵不绝,还是真情无语?《亲情自古》,画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在线条的弧形运动,静在两条鱼四目深情对视的凝固瞬间,优美的旋律体现出优美的情感;《叮咛》,几条小鱼围在大鱼身边,听妈妈娓娓而言,总让人想起远方母亲的白发……

  “明德鱼”有时是铿锵哲言,有时甚至是壮烈的牺牲隐喻。一幅《天大地大》,让我们从狭隘中走出来;一幅《奉献者》,愿以已身,为人奉献;一幅《善人得宽余》,用一个纯朴而古老的民间哲理,表达了他对目前道德缺失的焦灼:做人行善,路途方越走越宽。

  “明德鱼”体现着对生命的关爱和与人相谐,与万物相谐,与大自然相谐的追求,这是一种超越人与人之间道德行为、把人类同情之爱升华为与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大爱,给人感受颇深。一幅《爸爸咱俩回家吧》,体现了对鱼的深切同情。一幅《釜中鱼》,则很有些白石老人的画意。画面上一只双耳锅,锅里一条孤零零的鱼,蜷起身子,昂起脑袋,试图从锅里浅浅的水中逃走。他的题画诗说:“釜中鱼,不知急,早晚也是被人吃,因为有用人养之,子孙后代无绝期。”他画出了鱼因生命无助而拼命挣扎的绝望之态,但又不忍心让即将进入人们腹中的鱼满怀焦虑、痛苦与悲愤而死,因此,他把痛苦留在了自己的心底,把同情和对和谐的思索留在了笔端。

  看多了人生百态,朱明德偶尔也会用诙谐轻松的笔墨去戏嘲一些弊习陋规,《追星族》让人莞尔一笑;任意挥洒的《会议》,看那一群茫然拥挤而找不到目的的鱼,让人情不自禁哈哈大笑;《寻找龙门》,则是他用怜悯之心,劝诫某些把名、权、利当作人生目标的可怜虫走出心灵误区的佳作。朱明德可以很敏锐地发现当今社会很多人失落或者颓废精神追求的悲哀,但他不像一般人那样做烦恼忧愁之态。他的鱼,更多的是《冲出重围》的奋发奋进,《翔之歌》的自立自豪,《长年和平》的善心善念……

  鱼非鱼,是朱明德化为一条条会说话的鱼与我们真挚对话。世界上有很多的情值得珍惜,亲情、爱情、友情、一茶之情、一握手之情……人不可以无情,如果我们都满怀深情地感恩,满情关爱之心地多做一件对社会对别人有益的事,世界就会变得很美。

  鱼在画中游,朱明德的心与鱼同游。他的畅游姿势不变,他的神游心态不变,他的遨游之志不变,他的同游之约不变。因为,鱼是他自己,他就是自己笔下的鱼。

  读“明德鱼”,让人不由得想起庄子和惠子的濠梁之辩: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和惠子在濠梁上游玩,看到鱼儿从容出游,庄子感叹地说,这些鱼儿是多么快乐啊!惠子马上想起庄子在哲学上的主张,故意诘难道,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不知是计,反问道,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呢?惠子作出逻辑推理说,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的感知;你不是鱼,自然也不知道鱼的快乐嘛。庄子这才发现上了当,笑着说,你刚才问我,我怎么知道他们快乐的,这表明你已经意识到我知道鱼儿的快乐。我是在桥上看鱼儿游得很自由而知道他们的快乐的。漫步在这濠梁之上,我们不正同鱼儿一样,享受着自由而快乐的时光吗?

  在濠梁之上,庄子提出了“鱼之乐”的美学命题,因为两人辩论惯了,惠子则应之以“安知鱼之乐”的逻辑诘问。“鱼之乐”是直觉地体验事物,是艺术的和审美的;“安知鱼之乐”则要求对直觉做出逻辑论证,是理论的和哲学的。这段“濠梁之辨”的佳话,实际上是美学与逻辑学之间的一次“误会”。但误会归误会,鱼之乐、游之乐、辩之乐,却跃然纸上。

  反复欣赏朱明德的鱼,我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条快乐的鱼,追随画家,感受人生,游向一种境界。观“明德鱼”,一如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明德鱼”是那样的自由,那样的快乐,那样的富有生气,寄寓着作者的丰富情感。“明德鱼”为什么那么自由?为什么那么快乐?“明德鱼”所传达的是眷恋?还是情思?是回忆?还是展望?它们、他们、或她们在诉说些什么呢?只要读了“明德鱼”,相信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像庄子和明德那样体会到。

(编辑:如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

豪放厚重,雄浑苍茫——李冠德山水画的笔墨意境豪放厚重,雄浑苍茫

李冠德的作品显现出山川的风姿与神韵,溢出沧桑悲凉之气和无尽的形神魅力,饱含朴拙厚重的磅礴气势和空谷回音的风骨神韵。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融入现当代的变化和西方艺术的思潮,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用笔其实都深藏乾坤,或粗犷豪放、或精细稳健的墨色,营造出独具匠心的意境,虚实变幻间达到了澄澈空灵的至美至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倾听山水的韵律——读著名画家王德龙笔下的山水倾听山水的韵律

王德龙从小热爱生活,眷恋大自然,长期坚持写生,传统笔墨基础扎实,在色彩上勤于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山水作品,雄奇与秀美共存,树木茂盛,急流浪卷,云气浮动,峭拔逶迤,磅礴苍润。或云海迷朦,或瀑流飞溅,或满山朝霞,或月隐长空。画面清隽秀润,意趣生动,墨色沉静,简洁淳厚。用笔洒脱洗练,既有阔笔大写意式的整体造型,又有细节真实的描绘,将群山高迭,草木畅茂、云气滃郁的特定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