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境界 傲然怒放——访京城牡丹圣手吴自强
大美境界 傲然怒放
——访京城牡丹圣手吴自强
■ 文/邵妙苗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采访过很多书画名家,也算“见多识广”了。我所见过的花鸟画,可谓不计其数;过眼的牡丹画,更是千姿百态。但初见著名画家吴自强老师笔下的牡丹,我仍然深受震撼。特别是吴自强老师的丈八巨制《壮观人间春世界》,画面构成精到,构思巧妙,真乃江山如画,蔚为壮观。
读遍吴自强的牡丹,鲜见一花独放,更从不插在花瓶里。吴自强的牡丹,总是生长于自然之中,或绽放于原野,或傲然于山岗,或香飘于溪水;或与松竹同生,或与仙鹤为伴,或与凤凰共舞……透过他的画,我们看到,吴自强用手中的画笔,重建了花鸟与山水的关系。更准确地说,吴自强恢复了花鸟与山水关系的本来面貌,吴自强的花鸟画让花鸟重归于自然的怀抱。
唯有牡丹真国色
吴自强生长于河南洛阳,中原大地的深厚文化,养育滋润了他。洛阳是牡丹之乡,“洛阳牡丹甲天下”,自唐以来,牡丹之盛,莫过于洛阳。吴自强自幼受牡丹文化的熏陶,对故乡的牡丹情有独钟,对牡丹生活习性,风、晴、雨、露了如指掌。牡丹花魂陶冶着他的心灵,浸润着他的画笔,牡丹文化沉淀积累了他那厚积薄发的艺术想象空间。
凭着自己的聪颖与智慧,凭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挚爱,凭着对中国画的执着与勤奋,二十多年来,吴自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钻研花鸟画,特别是在中央美院的研习深造使他眼界大开、豁然开朗。在张立辰、郭怡孮等导师指点下,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写意花鸟画在认识上的提高,使他的艺术境界和笔墨功夫都达到了崭新的高度,加之他多年来始终把文化修养与笔墨基本功修炼相结合,并潜心研究古人的笔墨语言和笔墨神韵,心与神交,其作品在精神境界上,笔墨表现上,以及对时代脉搏的把握和个性的抒发,都有了质的飞跃。
吴自强的作品意境深邃,气韵生动,耐人寻味。笔墨活泼爽利,而不失沉稳厚重,色彩高雅明快而自得书卷之气。他借花鸟形象抒发着对真、善、美无尽热爱的情感,尤其是他笔下的牡丹,构图奇绝,时而浓妆,时而淡抹,笔墨鲜艳而不失典雅,雍容大方而不失华贵,可谓风情万种,独领群芳,把牡丹的精神气质表现得与众不同,超凡脱俗,自成一格。
多年来在艺术上的辛勤付出与积淀,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去年中秋节前,吴自强满怀激情地用两个月时间精心创作出了以牡丹为题材并结合山水技法构图的丈八巨制(550cm×215cm)。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研究室主任邢少臣先生观后,给予高度赞评并欣然在画作上以宋人诗句“壮观人间春世界”题写画题,可谓相得益彰,珠联璧合。
翻开美术史,从南北朝杨子华、唐代边鸾、五代徐熙、明代徐渭、清代恽寿平到近代王雪涛、齐白石,无不用自己传神的画笔诠释出了牡丹的精神内涵与神韵。“笔墨当随时代”,作为生逢盛世的当代画家,如何画出自己风格鲜明、丰姿内涵卓越的牡丹呢?吴自强说:“我的定位就是真、善、美!我从不画曲高和寡、无病呻吟、故作清高的伪艺术。我就是要把牡丹那‘富贵而不淫、贫贱而不移’的傲然风骨画出来;我就是要把牡丹那朝气蓬勃、活力阳光、生机盎然、雍容华贵的君子气度画出来;我就是要把牡丹画在壮美的大自然中,画在山山水水和百花百鸟中,让牡丹与自然、与人类和谐共荣。唯有大境界、大气魄才能更好地展现牡丹不愧为百花之王的气度与胸襟。”
正是基于这样的创作理念,在吴自强创作的巨幅《壮观人间春世界》画作中,五彩缤纷的牡丹蜿蜒起伏如巨龙起舞,花头妩媚阴柔,枝干倔强阳刚,花叶老嫩反转向背多姿传情,各色牡丹冷暖渐变更迭自然,赏心悦目;小草、野花遍地生长,一派生机;开满紫藤花的古藤树下,一双鸟中之王孔雀仪态高雅静卧山岗,在自然天成的牡丹园中沐浴着花的芬芳,正在打量着几只欢快飞入这人间仙境的八哥;清澈甘洌的山溪潺潺流过,溪边盛开着朵朵随风摇曳的洁白水仙;就连爬满山石的藤蔓也在倔强灿烂地生长着……近景的山石用传统经典赭石铺色,色彩低调华贵;中景的山体如同戏台帷幕般左右拉开架势,染以花青色,清雅隽永;远景的淡淡青山,山势雄浑,神秘悠远……
巨幅作品相较其他作品而言,不仅需要画家具备扎实的造型用墨基础,更是要求画家有对历史的深厚积淀和丰富的人文涵养,同时还要有博大的整体构思能力。《壮观人间春世界》的问世,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吴自强借牡丹传情,借牡丹表意,从人们最常见的题材中,挖掘出了具有自我审美特性的艺术表现方式和技巧,获得了艺术的成功。此画展出期间,社会各界朋友纷纷前来观赏,无不为画面的大气魄、大境界、大唯美所感动和震撼。一时间,好评如潮。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说:“吴自强绘画艺术修养很全面,尤其身为洛阳人的他,牡丹画得精彩传神,这一点很不容易。”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黄格胜说:“从自强的牡丹画中看不到很多画牡丹的‘穷气、燥气、火气、俗气’,而是‘富气、喜气、清脱气、田野气’,一花一叶见功夫,一笔一墨见分晓。”
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研究室主任邢少臣说:“自强牡丹题材创作结合山水技法和构图,画得很大气,很有意境,并且收放有致,很难得。牡丹画中叶子不好画,尤其是勾叶筋,齐白石先生七十岁才勾好,自强的叶筋勾得很好,很生动,见功夫。”
著名鉴赏家萧平说:“吴自强的牡丹洗练凝重,色彩丰润艳丽而又有种清新脱俗的气质。传统花鸟画的题材众多,也多有出色的作品,吴自强对传统的吸收,通过他的笔墨表现在了自己的创作中。”
……
面对着越来越多的赞誉,志存高远、勤奋执着的吴自强,依然淡定自若,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但社会的普通肯定,无疑更坚定了他在牡丹画研究开拓上更攀高峰的信心,激励着他用手中的画笔为国花牡丹传神立照,给人间带来无限的大美享受。
山水人物总关情
吴自强爱画牡丹,但却绝不把自己的画笔局限于牡丹。他的画笔不断地向广阔的国画领域纵深延伸,他的花鸟、山水、人物皆师法名家,博采众长,自成气象。
为了进一步夯实国画基础,吴自强在刻苦钻研的同时,不断地向名师求教。2004年,他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张立辰、郭怡孮等先生,深研花鸟画;2008年,他深造于中国国家画院首届黄格胜山水画工作室,苦攻山水画;2011年,他又考取中国国家画院最后一届刘大为人物画工作室,成为刘大为先生的“关门弟子”……
作为中国国家画院首届黄格胜山水工作室的成员,吴自强是黄先生所欣赏的少有的才气卓荦而且勤敏多悟好学的画家,在黄先生眼里,吴自强画路广,花鸟、山水、人物、书法、篆刻都苦研求索,对艺术有着独到的思考与见解,从不随波逐流,不慕虚名,潜心画艺。这份对艺术虔诚的执着和为人处事的真诚豁达,深得黄先生赞赏。
更让黄格胜先生欣慰的是,在山水画的学习中,吴自强总能认真体悟研临古代名贤画作长处,在山水创作中用笔、用墨总能透出俊逸的书卷气,显露出清幽静远的精神景观。这一点也和他注重对中国美术史、山水画史、画理画论以及哲学、诗词文赋的学习吸收有着密切关系。在山水写生中,他总能敏锐捕捉到从具象的现实升华到意韵的艺术那根神经,充满着艺术的才情。
黄格胜先生曾这样论及山水画的景与情:“景是客观存在的审美客体,情是审美主体经过对客体审美之后所表达或寄托的一种心理结构,没有景,即无情,‘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既离不开景谈情,也不能无情观景。”在师从黄先生的日子里,吴自强浸淫于黄先生的中国山水画艺术并对他的艺术理念有很深的领悟和理解,加上他以前较好的综合素质,对各画种均有扎实的基础,他在山水画作品中秉承师训,追求“状物之形与势,求景之韵与性”,力贯“景”与“情”完美统一的创作理念。
有了这种高境界的追求,加之他那充满灵性的画笔,吴自强的画作便进入了不俗之境。例如他的山水《沉睡的龙》,在其浓淡干湿的笔墨造型中,表现出长城的生机与活力,画面润泽而不失苍茫,山色如洗,在庄严的画面中,流露出画家内心民族复兴的强烈愿望和勃勃的生命力。
作为中国国家画院刘大为人物画工作室画家,刘大为先生鼓励他要更多关注当代社会的发展和担当历史责任。吴自强很受启发,他深感一个画家不仅要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抒情达意,更要为当今的社会主动承担历史责任,不仅仅要关注、记录个体的生存现状,也应该抚今追昔,从历史中挖掘可贵的题材,为时代留下珍贵的精神财富。为此,吴自强在题材上的跨度令人惊喜:他深入苗寨采风,创作了表情丰富的《湘西老人》;他闯入古代文人内心世界,创作了寓意深刻的《心与云俱闲》;驱除邪祟的《钟馗》,在吴自强笔下,在威严中又不乏俏皮……所有这些,都表现出画家对历史的敬意和对社会发展思考的深度。
吴自强在人物画的技法上也日臻纯熟,除了坚持中国传统绘画对境界的永恒追求,他还将喜怒哀乐的造型语言运用到水墨人物画之中,画面情景交融,逸趣横生,使人物画在细节表现上更鲜活,让笔线的表现力和人物内心的丰富变化随着画家的构思而达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吴自强一边向名师学习,一边把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发挥出来,做到了教学相长。
还在洛阳时,他就以自己的名字创办了“自强美校”,感动于吴自强的教学效果,娄师白先生欣然为他题写了校名;来到北京后,他曾执教于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青年培训中心四年,由于他的艺术功底深厚,美术史、历代大家大师如数家珍,深受学员喜爱,桃李满园;如今,他又执教于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翼云国学堂,担任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创作部主任、教授。
在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开设的书画讲坛中,吴自强以其精湛的画艺、文雅的谈吐、恢宏的睿智、高深的学识和严谨的艺术作风,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言简意赅地为学员授业,在教学中,他文思敏捷,教态大方,风趣幽默,深入浅出,折服了每一位学员,深得学员爱戴与追随。
谈起自己的教学成果,吴自强却说:“我的教学,只是我艺术学习过程的自然延伸。我确实十分幸运,有幸跟随张立辰、郭怡孮、黄格胜、刘大为诸先生学习,在他们身边,我耳濡目染,聆听教诲,受益匪浅。他们的艺术成就高山仰止,他们从艺为人都十分严谨。这些老师的风范和品德深深影响了我,不光是高超的艺术造诣,他们身上的人性光辉永远照耀着我,鞭策着我,让我受用终生。”
勿庸置疑,正是吴自强在花鸟、山水、人物全方位的营养汲取,成就了他牡丹画作的大气魄与大境界,也成就了他的牡丹画“洛阳纸贵”的效应。他的丈二牡丹作品《国艳春融》被天安门城楼收藏,丈二牡丹作品《壮锦》被人民大会堂收藏,牡丹作品《梦开始的地方》被商务部收藏,2011年丈二牡丹《九天瑞鹤图》在郑州拍卖高价成交,2013年六尺牡丹作品《佳人在水一方》在杭州拍卖高价成交,多幅作品被社会知名人士、企业家、收藏家收藏,并远播东南亚各国……
牡丹魂系山水间
吴自强的牡丹画,无论是《大美如斯》还是《富贵祥瑞》,无论是《九天瑞鹤图》还是《壮观人间春世界》,几乎所有的作品都以色彩的跳跃、疏密浓淡、立体化的处理,来营造画面节奏的跌宕起伏、张弛有致,别有一番韵味。可以看出,吴自强在形式、语言、结构等方面,都贯穿着一种“天人合一”的大胆创造精神,这种不倦的创新内驱力,正是为了强烈地抒写他的胸臆和情愫。仔细看时,就会发现:作品一方面潜意识地表现出画家对自然野性、生活现实的热爱与眷恋;另一方面,作品意境更加渗透了一种深邃、恬然的魅力与情绪,清新而俊美。
吴自强率意奔放的性格和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也赋予了画面无穷的张力和灵动的气息。无论是花、叶、枝、藤的安排,山水的走势,鸟儿的姿态,还是远近、虚实、疏密、浓淡、线面、干湿的对比,都让他的画面气势宏大,清新潇洒,独具风神,笔墨耐人寻味,意趣溢于画外。
吴自强认为,中国画最重要的是独具个性的构思,构思要朴素、奇妙,画作才能踏实超凡。画家的艺术感受力要与生存现实、同生命的原初体验与观察融合起来,向自然更切近、更自如、更敏感地敞开。面对真实的牡丹,吴自强建立了自己的观察视角,找到了自己的感觉方式,进而提炼出自己的表现方法与语言风格。他的目光透过牡丹园放眼大自然,选取了牡丹自然生长的状态、情调和情怀,去表达一种素朴、平实而又生机盎然的美感与理想。他调动了构思、组织形象与画面,以体现自然的诗意为核心而展开,明与暗、浓与淡、黑与白、整体与局部等都构成了诗意的对比,环境、气氛的营造与渲染都给人以一种现实的亲和感,使他的作品在保持艺术特色的情况下,洋溢着花鸟与山水融于一体的诗意光泽,弥散着东方浪漫主义的氤氲,别开生面,充满活力,令人耳目一新。
细观他笔下的牡丹,无不意气风发,风骨刚健,墨色酣畅,浓淡参透,体态拟人,风姿绰约,不但还原了自然的本性,也洞悉着人的情感。这是吴自强笔墨力量与性格融合的成果,也是他热爱生活,注重意趣的表现,承载着他个人思想的表达方式和他的气度、胸怀、智慧和人格。
除了表现自然野趣,吴自强还在重建花鸟与山水关系的基础上,表现了人与自然生态的感情。他精研国学,深谙六韵,以谦恭之心体悟艺术要义,在自我的视觉表达中探索花鸟画的新意象,弱化了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之间的界限,将自然精灵那直接、真实、毫无矫饰的本质,用快意的笔触表现出来,体现着现代人与大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传递给读者的是宁静和谐的生命气息,令人赏心悦目。
吴自强把山水画的大景观借来作花鸟背景使用,把牡丹放回大自然的怀抱,在层林叠翠、山泉奔流的原始青绿世界里,盛放出或红或黄或白或橙的花枝来。他在宏大的构图中,推出了画面的距离感,以极鲜明而柔和的设色,刻画了大自然的清幽意境,再现了万木的峥嵘与各种花鸟的独特神采,使画面充满了鲜活的生命。
吴自强打破了传统意义的花鸟画,不是一味地表现牡丹这个主体,而是加入画家对自然一物一景的高度概括和充分想象,把小意境的牡丹与大场景的山水结合起来。他通过花草树木来反映环境的情趣,将牡丹置于山水之间,通过大自然里所有有灵气的生物来还原意境。他精心建造了一个大视角、多层次的图式结构,用这种得自于自然又充满生命力量的艺术语言,来表达自己对那铺天盖地的绿和漫山遍野的花色与生命的礼赞。他在作品中追求着一种生命勃发的新境界和形式语言的装饰性,在画家的笔下,那些自由舒展的枝干藤蔓、含珠吐翠的绿叶与牡丹的浓色相斗,飘艳流馨的奇花异葩不仅展示出生命的蓬勃之美,而且展示出精心建构的形式之美。
吴自强说:“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是人类的理想!但物质文明越发达,这个世界却离我们越遥远。近年来,关于大气污染和自然生态被破坏的信息引起人们普遍关注,花鸟画家当然更为敏感,因为我们的创作源泉已不是近在咫尺,而是远在天涯了。我们不得不跋涉千里到人迹罕至的绿色丛林去寻寻觅觅,去呼唤行将消失的美好世界的回归,唤起人们的良知。所以我认为,花鸟画家的创作活动,是崇高的事业。花鸟和花鸟画能够美化人们的生活,也能够净化人们的灵魂。”
是的,花鸟画贵在传神,“花能解语鸟能言”是人与自然的相契。中国花鸟画有借物抒情的好传统,画家笔下的花鸟不是标本,而是画家心声的倾诉。艺术的真谛,在于有诗的灵性。吴自强把画笔当诗笔,向往一种诗意的境界,他以充满感情的画笔来描绘牡丹,却不满足于再现牡丹纯自然的美,而是以开拓者的眼光,探索新的绘画语言,追求诗的情境和生活的意趣,融传统于现代意识中,画出牡丹馨香无边的美感和高贵性格。
(编辑: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