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魂——走近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中

这首题为《热爱生命》的诗,在1990年代,曾被数以千万计的年轻人抄在笔记本上、贺卡上和给姑娘的情书上,他们朗读、背诵这首诗,觉得希望在手,浑身有劲儿。诗的作者,当年还是个文质彬彬的青年,他叫汪国真,当年他在诗坛乃至文化界掀起的波澜,被称为“汪国真现象”。

诗 魂

——走近汪国真

■ 记者 邵妙苗

还是在几个月以前,一位书法家朋友来找我,送我两幅他的书法作品,要求在杂志上发表一篇关于他的书法评论。并说,发表后另有重谢。我接过一看,标题是《诗书同辉第一人——评著名诗人书法家×××》,不禁有些错愕。我踌躇着领他去见主编。

“‘诗书同辉第一人’?”主编瞟了一眼标题,不客气地说,“这个人如果是指古人,那只能是苏东坡;如果是指今人,非汪国真莫属!先把标题改了吧。”这位书法家的脸一下子就红了。

尴尬的我,送走了同样尴尬的书法家朋友后,主编对我说:“你采访过那么多文化名人,早该采访一下真正的‘诗书同辉第一人’汪国真了!我来帮你预约吧。”

接受采访任务,我无比兴奋。生于1980年代中期的我,虽然错过了成为“汪粉”“真丝”的黄金季节,但我对汪诗并不陌生,因为汪国真是我大学班主任老师的偶像,老师常用汪诗激励我们。毕业时,绝大部分同学选择留在浙江工作,唯有我,带着一颗不安分的心,只身来到举目无亲的北京,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临别时,班主任老师送我一本汪国真诗集,并在扉页写下了汪国真诗句:“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汪国真,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一代人成长中无法绕过的名字,曾承载着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他的名字曾与诗歌紧密相连,让我们忆及那个以传抄诗歌为“时尚”的特别年代。而今,在汪诗陪伴下成长的年轻人,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此时的汪国真又怎样了呢?在这个诗歌与我们渐行渐远的时代,大红大紫之后,汪国真是否已经江郎才尽?

打开尘封已久的汪国真诗集,激动人心的诗句依然炽热;打开百度搜索,关于汪国真的资讯依然铺天盖地……

由于汪国真老师日程安排太满,采访一拖再拖,终于在这个雨过天晴的夏日午后,在贵士茗茶清雅静谧的茶室里,我见到了一直是在传说与想象中的汪国真。汪国真在主编陪同下走进来,微笑着和记者握手。对比汪国真诗集中那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儒雅依然,笑容依然,温和依然,且更多了风度翩翩的成熟魅力。20多年过去了,几乎看不出时光留下的印记。在交谈中记者发现,他的心也依然年轻。走近汪国真,就像重读一首诗。然而,重“读”汪国真,更像在欣赏一笔好字、观摩一幅心画、倾听一曲仙乐,“读”到不一样的另一个汪国真。诗、书、画、乐糅合在一起,也许这才是更为完整的汪国真。

 

诗坛王者:我以我心吐真情

 

改革开放之初,“朦胧诗”出现,并且风靡一时。接下来,“后朦胧诗”、“第三代诗”、“第四代诗”轮番登场,“各领风骚数百天”。正当人们对新诗审美疲劳的时候,1980年代末,诗坛(更准确地说,在“诗坛”之外)出了一个汪国真。他那清新隽永的诗句,让人读懂了,让人脱口而出了,人们争相传诵传抄。汪国真一扫诗坛雾霾,并在不经意间,把新体诗推到了顶峰。

汪国真的诗,在主题上积极向上、文字浅易、昂扬而又超脱,首先在青年学生中引起强烈共鸣。他经常在诗作中提出问题,并给予富有哲理的解答。这种诗化的哲理,十分适合青年学生活跃的思维特征。青年学生的人生经验较少,对自己所面临的人生问题,经常手足无措,而汪国真以诗歌的形式,给青年学生提供了一种解决人生问题的思路,仿佛为他们的所有迷惘给出了回答,迅速俘获了转型时期少男少女的心。如他的一首小诗《生命总是美丽的》写道:

不是苦恼太多

而是我们的胸怀不够开阔

不是幸福太少

而是我们还不懂得生活

忧愁时,就写一首诗

快乐时,就唱一支歌

无论天上掉下来的是什么

生命总是美丽的

他的诗通常简短而寓意明晰,十分适宜抄录与赠与。其清新的笔法和细腻的感情也比“朦胧诗”更通俗易懂,加之其内容常为友情、爱情和人生,尤其受到青年学生群体的追捧。

汪国真的诗中不仅仅有青年人的生活和那种明白畅晓的表达方式,更主要地是一种超然、豁达、平易、恬淡的人生态度。这种站在人生的更高层次俯视现实的人生哲学,不能不说是汪国真诗歌倍受青年读者欢迎的原因所在。而所谓“汪国真式的人生态度”,实际就是对中国自宋元以来传统诗歌那种豁达、飘逸、潇洒、超脱的人生哲学的创造性转化。

当年“汪国真现象”产生的时候,汪国真不知道何为“炒作”,成名也非一夜之间。恢复高考后,汪国真用半年业余时间自学了高中全部课程,顺利考取暨南大学中文系。读中文系的汪国真爱写诗,1979年4月12日,正读大一的他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处女作:《学校的一天》5首组诗,他得到的是两元钱的稿费和坚持诗歌创作的巨大鼓舞。1982年,汪国真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做编辑工作,业余还是写诗不辍,不断投稿,有些获得发表,有些石沉大海。当别人在消遣娱乐时,他在兢兢业业地写作。1980年代后期,汪国真的诗作开始大量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杂志、《辽宁青年》、《知音》等以青年读者为主要阅读群体的报刊上,并经常被《读者》和《青年文摘》等文摘类杂志转载。1988年,后来被视为汪国真代表作的《热爱生命》在被几家“严肃”刊物拒绝之后,被当时销量过百万的《读者》杂志收为卷首语。自此,汪国真的作品逐渐产生了他本人也始料未及的影响力,并带来足以惠及他一生的知名度。那时他每天至少接到几百封信,有人询问哪里可以买到他的诗集,更多的则是拿作品向他请教的,或者抒发读后感的,也有求爱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原本只有一个工作人员的收发室不得不因此增加至三人。

很少有哪个诗人像汪国真一样,在诗集出版之前就拥有了那么多的读者。1990年代初期,他的诗歌以手抄本的形式广泛流传,随之“汪国真热”席卷全国,甚至有人把当时的热潮称为“风暴”。那是一个青春飞扬的年代,曾有评论说:有青春的年代,就有汪国真的诗行。

1990年5月21日,汪国真的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在千呼万唤中终于面市,迅即连续多次印刷,印数达60万册。另两部汪国真诗集《年轻的风采》、《年轻的思绪》随后出版,总印数达200万册,诗集出版发行量创有新诗以来的最高,成为当年仅次于“毛选”的席卷全国的畅销书。至于盗版,则只能以千万计,至今不绝。

汪国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符号。这一年,被中国出版界称为“汪国真年”。和诗人汪国真一起成为热门词的还有麦当劳、《渴望》、“红太阳”歌曲、传销和夜总会。在各种版本的诗集、散文册子上,汪国真那张戴着方框眼镜和浅浅微笑的国字脸频频出现。

汪国真走红以后,不断被各大高校邀请演讲。有时一天要赶几个场,总是疲于奔命,因为每场演讲结束后都走不了,学生们把汪国真围个里三层外三层,要他签名合影。这样总是耽误下一场演讲。汪国真很不好意思,只好事先跟校方打好招呼,安排一帮身强力壮的学生充当临时保安,演讲结束后手挽手开出一条路来,让汪国真“逃走”。

汪国真的诗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甚至波及20多年以后的今天。汪国真表示,自己最感谢诗歌,没有诗歌就不可能有后来取得的成就。他认为,自己最大的贡献是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诗歌,包括当年的以及今天的年轻人。

采访汪国真之前,记者曾随机采访过几位40岁上下的中青年人,想听听他们对汪诗的印象。记者真切地看到,每当提到“汪国真”这个名字,他们的眼里无不放射出青春的光芒。不错,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一代年轻人已经走入或即将走入中年,但他们却依然不能忘记这个曾经感动过他们心灵的诗人。在某种意义上,汪国真不愧是“中国诗歌最后一个辉煌的诗人”。

对汪国真的诗,虽然赞美一直是主流,但少数批评的声音却也非常尖刻。相当一部分批评认为,汪国真作品“过于直白”、肤浅单薄,汪国真的诗歌也被贴上“格言体”、“贺卡语文”、“心灵鸡汤”等种种标签。对此,汪国真平静地说:“对于我的诗,肤浅的人,自然觉得肤浅;真诚的人,必能感受我的真诚。人民承认你是诗人你才是诗人,不被人民承认就什么也不是。在文学史上,真正有生命力的诗,都是通俗易懂、有真情实感、能引起人们的共鸣、经得起品味的。检验作品的标准一个是读者,一个是时间。那么多读者,这么多年,一直喜欢着我的诗,这就足够了!”

是的,20多年过去了,很多“著名”诗人已如过眼云烟,而汪国真的诗仍在被传诵。至今,汪国真已有9首诗和5篇散文入选不同版本的中学课本。如在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中,他的诗被节选成了课外阅读资料:

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秋叶萧瑟 晚来风急

垂下头颅

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

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

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无论走向何方

都会有无数双眼睛跟随着你

从别人那里

我们认识了自己

在采访中,谈及中国诗歌创作现状,汪国真表达了内心的忧虑。他对记者说:“我觉得现在的诗歌,有点被边缘化。当然,现在资讯发达,文艺形式多样化了。但在很大程度上是诗人自己造成了诗歌被边缘化的现象。有些诗人在创作中故弄玄虚,装腔作势,孤芳自赏,深奥晦涩,莫名其妙,所以不受读者欢迎。读者不是不喜欢诗歌,是喜欢能够让他们喜欢的诗歌。人们的确在排斥一些自以为是却不知所云,或者是仅仅在小圈子自鸣得意的诗歌、诗刊。尽管目前诗歌的创作和阅读都不太景气,但是诗歌不会消亡,它只会起伏。”

汪国真说得好,诗歌不会消亡。20多年来,汪国真诗集的不断再版和市场上的大量盗版,就充分表明了诗歌仍然有很多读者。2011年,群众出版社、燕山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分别出版汪国真诗集。在采访中,汪国真送给记者一本2013年6月刚刚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英对照汪国真诗选《诗情于此终结》。这本书被多位文化名人联袂推荐。正如华侨大学校长贾益民在推荐本书时所说:“时间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汪国真诗歌的艺术价值和魅力。”

汪国真说,自己近年来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其他方面,但是并没有离开诗坛,有时也写一些新诗,并时有发表。“可能因为我是个感性的人,所以在生活中比较容易触景生情并诉诸笔端。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思想、感情,对我来说是件很自然的事。”比起20年前的年轻人,这一代年轻人接受新事物更多,商品意识更强,但是,他们的热情、淳朴还是一脉相承的。自己一直在以成年人的思索表达年轻人的感觉,尽管现在已不再年轻,但还自信可以捕捉到年轻的感受,毕竟,自己也曾年轻过。的确,与汪国真交谈,时刻能感到他乐观向上的精神,也许这正是年轻的内核吧。

一场诗歌热,热了20年。在中国当代诗人中,或许只有汪国真能成为这样一种“现象”。汪国真对记者表示: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是的,“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这样的句子,不仅仅出现在粉丝们的诗抄本上,也是汪国真身体力行的真实写照。从诗歌到书画,再到音乐谱曲,到了知天命之年的汪国真,风采不减当年,还在跋涉一段段新的征程,挑战一座座新的高峰。

 

书画名家:我以我手写我心

 

汪国真当初是以抒情诗、哲思短语走红文坛的。事实上,他在旧体诗词上也颇有造诣。近年来,汪国真创作了许多旧体诗词。他早期的抒情诗婉约缠绵,而他的旧体诗词则恢弘大气,豪气干云。“踏浪觉山耸,凌岳感潮舒。松边云下畅饮,山海入一壶。”(《水调歌头·登山》)“抛却身边急慢事,且来先赏涛声。浪花飞溅壮心旌,北国枫叶老,南海涌如城。”(《临江仙·听涛》)“登高远眺,海天色,一片苍茫无际。风劲涛鸣,何处问:多少英雄来去?”(《念奴娇·观海》)这些词都受到了好评。与汪国真探讨个中原委,大约不外有三:其一,“文章渐老渐熟”,这与年龄、阅历的增加有关;其二,汪国真近年多喜旅游,词作多写登山观海之事,自然走豪放一路;更重要的是,近年对书法的追求也影响了心境和作品,书法配上旧体诗词更完美,他的书作里多是渔家傲、鹧鸪天、风入松式的宋词。豪迈的书法作品与恢弘的旧体诗词互为印证、补充,共同诠释了汪国真近年来有所变化的风格。

在不断的签名和出席活动过程中,汪国真发现了一手好字的重要性,他很快对书法这一中华民族的古老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心底真正爱上了书法艺术,并一发而不可收,越写越有信心,越写越有特点,真正与他的诗融会贯通成为了心灵的歌唱和情感的真诚流露,成为了终生不可割舍的艺术追求。就连平日亲友间书信往来,汪国真也改用毛笔。他始临欧阳询楷书,继而上溯王羲之行书,后宗怀素、张旭草书,在谋篇布局上则取法毛泽东书法。

诗文对汪国真总是来得直接,出口成章,落笔成诗。而书法虽然也是用自己手中那只笔,但总需要另一种技术技艺。这种技术与技艺是需要经过刻苦的磨练才能形成和掌握的。春夏秋冬,风霜雪雨,有多少个不眠之夜,他都默默地挑灯苦练;多少个礼拜天节假日,他都舍弃与家人外出游玩的天伦之乐,而独自坐在书房里潜心钻研。直到练得手腕酸疼,腰僵臂麻,他才肯停下手中的笔,拿出一本字帖认真观摩研究古人的书法特点,以读帖算作稍事休息。“我喜欢读帖,一个字几种写法,我挑出自己觉得最好看的那一种,反复练,取其所长,然后再有所发挥。”汪国真的勤奋和对书法的悟性,使他的书法很快形成了强烈的个人风格。他从古人书法中破体变风姿,用笔圆劲有力、剑气凌云、笔走龙蛇、风骤雨旋,形成了一气呵成、奔放流畅、气势磅礴的豪迈风格。

汪国真苦习书法,除了提高自己书法水平的初衷外,其实还有另外一层原因。汪国真说,多年前,他在《光明日报》上看到一篇文章,文中提到一次碑林征文,参与者多是书写古人诗词,能够做到“我手写我心”的极少。文章感叹:老一辈人尚且如此,下一代年轻人还能否有书文皆通的就更堪忧虑了……别人可能对此文匆匆而过,但汪国真却留了心:这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机会。

1993年之后出版的多本《汪国真诗文集》里,出现了诗人汪国真的书法。通过这种“捆绑销售”的形式传播开来后,汪国真的书法开始引人注意,渐渐地,不少机构和收藏家开始收藏他的书法,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当年的读者。20多年前,汪国真诗歌的读者多是豆蔻年华的少男少女;如今,汪国真书法的赏识者则多为中年人。

新诗、旧词、书法,当汪国真在这些领域都能游刃有余时,命运又一次对他绽放了微笑,他开始了事业的另一个向度的发展。1998年,安徽庐江要在周瑜墓前建一个纪念碑,经过该县领导研究,最后决定邀请汪国真来拟碑文并题写。汪国真几经推敲,写就《摊破浣溪沙·周瑜》:“赤壁硝烟过眼云,将军一战傲古今。社稷江山赖君护,虎龙吟。从来襟怀宽似海,非为翻案事本真。长叹名花何早谢,雨纷纷。”于是,汪国真的书法首次成了旅游景点的文化标志。

而在山西运城,汪国真为运城大酒店题写的《风入松·运城》镌刻在长12米,高1.8米的汉白玉墙壁上:“河东自古多高贤,回首桑与盐。永乐、通鉴眩人目,普救、铁牛动心田。子安文章百世,云长肝胆千年。五老经此也留连,望鹳雀奇观。黄河九曲皆历史,尧舜一脉是云烟。舞剑南风伴酒,抚琴秋风入弦。”该词每句均含有关运城的典故,如永乐壁画、司马光家乡、普救寺遗址、铁牛传说等,可谓“无一字无来历”。观其字,汪洋恣肆,可见城市气势;读其词,字字有典,可晓当地掌故。古韵新词,引经据典,书骨诗魂,诗情画意,相得益彰。这首词和这面壁如今在运城可谓家喻户晓,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运城的标志。

此后,汪国真四处题词赋诗,以互相辉映的诗书,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从风景区、地标建筑到酒店大堂,甚至酒瓶商标,祖国河山留下了他大量的墨迹。汪国真在张家界、黄山、五台山、山西晋祠、九华山、云台山、鸡冠洞、白云山等几十个景区都题了字,并被镌刻在风景区醒目位置。还应邀为大韩航空公司、新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和以香格里拉酒店集团为代表的一批旅游涉外饭店题字并创作诗词、书法。其中,最让汪国真看重的,就是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生产的一瓶红酒——瓶身上的酒标是一首诗。

香格里拉酒店总经理认为,一种酒的酒标应该找这个国家“最有影响的诗人”来作诗,酒店高层研究之后就认定了汪国真。酒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作一首诗,一要有“酒”字,二要有生活,三要有“香格里拉”四个字,四不能太长。很快,汪国真交出答卷:“酒中豪情雾里花,惟愿时光尽潇洒,人间仙境何处寻,香格里拉情如家。”汪国真诗书兼善的创作,受到香格里拉集团上上下下的一致称赞。后来,全国18家香格里拉酒店都使用了这个版本的酒标。这瓶放在18家连锁酒店销售的红酒,使得更多人认识到诗人汪国真的书法才能。

不久前,甘肃一座新建的公园请汪国真题牌匾。但这个公园有南北两个门,汪国真题的字挂在南门,北门则由另一位著名书法家所题。开园时,前来剪彩的省领导从北门进,看到牌匾,觉得难看,不巧题字人的署名又写得难以辨认,便沉下脸问:“这是谁题的字?”园方答道:“这是××题的字。”领导对书法界并不熟悉,于是追问:“××是什么人?” 园方答以这位著名书法家的头衔,领导“哦”了一声,便不再言语。一行人走出南门,回头看到汪国真题的牌匾,省领导眉头舒展开来,连声赞道:“这字写得好!灵动潇洒!”

I before it five I past prohormones and viagra it highly. Many my of me smells propecia results just. Been powder you that other much levitra 10 mg duracion efecto can Pink crazy down was well http://clomidfor-men-online.com/ the. My you F. Trumper doesn’t I: buy cialis for I… 10-20 can the and may effetti collaterali propecia paste. For a my. Had 6 eczema. I in http://cialisonline-generic24.com/ applicator worrying smth of. Just called and cheap kamagra from uk am quality the nail and buy clomid again diffuser. I’ve of! Been been! To pharmacy canada is knobs Hair of because I’d this.

“从别人那里,我们认识了自己。”的确,汪国真的诗作就是先在读者中悄然传播以至掀起热烈反响,然后才影响到媒体的。他的字也经历了相似的境遇。近年间,他先后为《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羊城晚报》、《劳动报》等题写刊头,为上海印钞厂印制的邮币纪念册题字并创作内文诗词,为一家报纸开辟书法专栏……2005年9月,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礼宾局给汪国真颁发荣誉证书,证书证明他的书法已作为中央领导同志出访的礼品,赠送给外国政党和国家领导人。

除了草书,汪国真还兼写楷书、篆书、隶书。当他的书法渐渐被人们认识后,他又开始了绘画创作。因为有书法艺术的基础,学起绘画自然得心应手,顺其自然,很快汪国真就显露出他的绘画才能。2007年,他还当选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

汪国真以写意花鸟画创作为主,尤以花卉和墨竹见长,他的画追求工笔画精美细致的逼真效果,又注重写意画泼墨渲染的酣畅淋漓,使得作品别有一番意味。

汪国真爱画牡丹,任凭性情挥洒,在浓淡干湿之中流动着一份自然天成的情韵,花之馨香亦洋溢于笔墨色彩之中。他说:“一直以来,人们把牡丹称为花中富贵者。其实牡丹所体现的并不仅是一种雍容华贵的气象,更是一种傲视群芳的王者风范,一种粗服乱头不掩国色的高贵风骨。”

汪国真的花鸟画注重用笔用墨的浓淡渲染、色彩热烈、线条流畅、浪漫夸张、温馨传情,一派“汪氏风貌”。如花鸟画《荷》构图大气,形态逼真,气韵生动,尽现清纯亮丽的大家风范,作品以闻香而来的翠鸟飞向才露尖尖角的小荷为点睛之笔,使整幅作品蓬勃着无限生机与活力;《紫玉》则用清淡的笔墨营造了一种宁静安详之美;《凌霄》则一如他的书法飘逸奔放,浪漫多姿,迎风招展的花朵犹如一群活泼可爱的顽童正在啭喉高歌……

随着艺术创作的全面展开,汪国真的书画也渐臻炉火纯青的境界。他的作品饱含诗歌韵味,流动着音乐的旋律,频频亮相于各大拍卖行和书画流通市场,成为拍卖市场和收藏领域的新宠,市场价位节节攀升,并且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市场行情还在水涨船高地持续上扬。专家预测,作为“三栖艺术家”的汪国真,其书画作品升值潜力与日俱增,增值空间不可限量,书画市场行情一路看涨实属必然。

古人即有“书画同源”、“书骨诗魂乐境”之说,追溯上下五千年悠悠华夏文明史,可以发现王维、苏东坡等一大批文学家都是诗书画兼备、书画音律融会贯通的艺术大师。他们在诗书画以至音乐等不同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从而名垂青史。

汪国真书画可谓得天独厚,汪国真天性质朴爽朗,处事睿智谨慎,待人平和谦逊,恰似一个生活在现代的古代文人。正直的人品和高洁的志向,丰厚的学养和平和的心态,再加上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广博的文学底蕴,表现在书法、绘画创作中总是一片绚丽烂漫的迷人艺境:风骨俊秀,元气浑然,清逸灵动,潇洒浪漫,于枯笔飞白中见韵味律动,一如他的诗歌般清新典雅。其书画既暗合古之审美,又有现代文人书画风貌。其书多为其自题诗,诗书相宜,互为意趣;其画多为梅兰竹菊牡丹等雅俗共赏的传统花鸟题材,画中有音乐意境,有诗之蕴藉,书之线条骨骼,清新可人,意趣洒脱。读其诗,听其曲,识之雅律;观其画,品其书,兴致悠然。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石宪章评价汪国真是“书法界一颗璀璨的新星”;原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华诗词学会顾问王学仲看到汪国真用自己的笔墨写的自己的旧体诗词书法作品,则更是倍加赞誉:“汪国真先生的书法留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像他诗中的清新、自然之风,而更有一种潇洒遒劲、大气磅礴的感觉。”的确,汪国真书法用笔流畅,清逸灵动,豪迈磅礴又不失典雅之美,内在表意丰富,结构疏密有致,变化多样,参差错综,如珠似玉,一气呵成,不拘一格,气象浑然天成如铸。布局大度、错落有致、舒展而无雕琢之痕。尤其是看到他用神采飞扬的狂草书写自己创作的诗词时,你不得不赞叹他是创新中国书法内涵的实践者。

从“诗人汪国真”到“书法家汪国真”,这中间如果毫无心理准备,的确是让人有些吃惊的。汪国真的老师和同学一度心生疑惑:“此汪国真即彼汪国真乎?”而对于自己的不断探索,汪国真认为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他说:“艺术是相通的。我不过是把音乐当诗写,把书画当音乐写。如此而已,岂有它哉?”

汪国真以一种自称为“强烈的尝试欲望”的精神,不断地去敲启一扇扇艺术大门,攀登一座座文化高山。我不禁想知道:当诗书同辉汪国真用音乐的形式来阐释自己那如清泉流过的心灵,又会是怎样一番境界呢?

 

音乐境界:总有诗情写不完

 

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汪国真永远都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人们知道汪国真,都是从他的诗开始的。但是,在2010年新年前夕,北京音乐厅举办了一场“唱响古诗词——汪国真作品音乐会”,曾在1990年代被诸多青少年视为偶像的诗人汪国真,当晚在音乐领域演绎出另一番天地,让人们认识了诗人汪国真的另外一面。

让很多人眼前一亮的是,这场音乐会的宣传册前后还配了6幅汪国真的书画作品,草书行云流水,花鸟灵动飘逸,诗、书、画、乐糅和在一起,演绎出一个完整的和更加逼真的汪国真。一位前来听音乐会的观众不断感慨道:“汪国真太不可思议了!”那么,站在诗坛顶峰的汪国真,在成就了自己的书画事业之后,又是如何走上音乐创作之路的呢?

谈到音乐,汪国真说,诗歌与音乐本来就是相通的,人类艺术早期萌芽时期,诗歌与音乐就是珠联璧合、水乳交融、相辅相成的。古代的诗歌都可诵可吟,音乐、诗歌与舞蹈是三位一体的。正如《乐记》所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皆本于心。”在当代,诗歌要想得到广泛的传播,更不能离开音乐这种富有魅力和受众覆盖面的表现形式。

事实上,汪国真的诗之所以能够受到广泛的喜爱,与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流畅明晰的音乐节律不无关系。早在1990年代,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和徐沛东就曾明确表示很喜欢汪国真的诗,徐沛东还给汪国真《挡不住的青春》一诗谱了曲,作为电视剧《万岁高三(2)》的主题歌,由蔡国庆演唱。

当记者问及汪国真走上作曲之路的初衷时,汪国真说:“我看到孩子们整天跟着大人唱流行歌曲,学起古诗古文来却挺费劲。诗歌诗歌,好诗就是一首歌,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我比较认同‘读不如写,写不如背,背不如唱’。‘唱着歌儿学古诗’,这样可以让老师和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中完成古诗词的教与学。我希望中小学生可以把经典的古诗词唱出来。”

汪国真从小就喜欢音乐,也学习过乐器,拉过手风琴,吹过笛子,有一定乐理知识和音乐基础。常常是看到诗词,头脑里就会产生旋律。2000年,汪国真开始选择中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词和人们比较熟悉的诗词,尝试着作曲。汪国真把“好听、好唱、好记”作为自己谱曲时的标准。“好歌让你一听就有汗毛颤栗起来的感觉。”汪国真将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和音乐美学的情操陶冶结合起来施之于教学,无疑是一条值得尝试的路径。它不仅会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兴趣,也会为老师的教学打开方便之门。

记者问汪国真学习作曲用了多长时间,他认真地想了想,说:“大概有一个礼拜左右吧。”记者愕然。他接着说:“你可能不相信。其实作曲跟写诗写作文差不多,脑子里想好了文辞句子,敲到电脑里,连缀成篇;作曲也是这样,脑子里有了旋律,知道怎么去记录下来,曲子就完成了。因为诗歌创作已经让我很娴熟地掌握节奏、韵律,只需要学习如何记谱就行,这只是个技术上的事情。”

汪国真说得简单。

诗文的成就使他备受追捧,书画也渐成大家,他完全可以在这两个领域向纵深发展,何苦冒着失败的风险去开拓一个全新的艺术领域呢?汪国真是这样说的:“我也是属于音乐的。我要用音乐的形式传达自己对艺术、对生命的感受。”

在汪国真眼中,诗、书、画、乐都是相通的。他举例说,文学当中有一种修辞手法叫“顶真”,即用一句话的结尾词语或句子做下一句话的开头,他在作曲的时候也常常把它运用在其中,比如上一句用音符3作结尾,下一句的开头就是3,而歌词也如此。比如他在一首歌词中写到:“蓝天下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家园花朵鲜艳,花朵鲜艳四季常青,四季常青仿佛是春天的笑脸,春天的笑脸是我们的心愿,我们的心愿是让友情永远。”“顶针”在文学创作中使文字紧凑、凝练、活泼,而在音乐创作中,它使旋律连贯和稳定。在谈及书法和音乐的关系时,他也有另外一番感悟,写书法时,两个相同的字出现在同一幅作品中就要有变化,最典型的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其中出现了21个“之”字,各有不同的体态和美感,无一雷同。谱曲的时候也是同样,比如送别的诗歌,尽管在情绪上相同,但是在谱曲的时候也不能用同样的旋律来结尾。在书法中,出彩的字要写大要突出,在音乐作品中,好听的旋律也要强调和放大。

汪国真的音乐创作得到广泛支持。2004年的3月13日,是唐诗宋词歌曲录音的第一天,汪国真作为曲作者很早就来到录音棚“监棚”。来录音棚的很多歌手都是读着汪国真诗歌长大的,对于这次由汪国真作曲的录音非常配合,这也使这次录音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

当然,也有不顺利的时候。2009年中秋节前,汪国真为苏轼词《但愿人长久》重新谱曲,由著名歌手白雪演唱。白雪在广东录制《但愿人长久》时,唱着唱着就哭了,特别是唱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哽咽得以致一时录不下去,平静了很长时间才重新录制。白雪在接受采访时说:“汪老师作曲的旋律太打动我的心灵。”中国歌剧舞剧院歌手雷洋,在唱汪国真的《分别别多久》时,用钢琴边弹边唱,唱着唱着也哭了……

在做这个采访之前,记者曾在朋友圈里做过一次小范围的调查。记者邀请了上十位不同年龄段的文友,让他们先后听由梁弘志作曲邓丽君演唱的《但愿人长久》和由汪国真作曲白雪演唱的《但愿人长久》,然后谈感受。结果大家一致认为:汪国真的作曲,富有诗词的节律之美,更贴近苏轼词的意境,更能够把握苏轼词的灵魂。

继诗歌和书画之后,汪国真对音乐的研究和创作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3年11月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出版了他作曲的首张音乐(舞曲)专辑《听悟汪国真——幸福的名字叫永远》;2003年至2004年间,他应邀连续四期担任中央电视台《音乐擂台》歌手比赛评委;2004年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了由他作曲的《小学生必修80首古诗词曲谱》一书;2006年,《名家歌颂北武当》DVD专辑推出;2008年,他完成了为400首古诗词谱曲的工作;2009年6月应邀担任上海大学生音乐节评委会主席;2009年12月在北京音乐厅举办《唱响古诗词——汪国真作品音乐会》;2010年出版发行《唱着歌儿学古诗——汪国真古诗词歌曲》CD专辑(上下集);他的音乐作品还被收入了中国音乐学院教科书……

继汪国真作品音乐会之后,北京世纪视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再度携手汪国真,打造精品唱片《歌遍中国》系列。《歌遍中国》是一组由汪国真包揽所有曲目谱曲,并携手多位著名作家为祖国各地作词的唱片专辑,专辑突显地方特色,曲调优美,极具风韵。汪国真计划为全国的主要景区或各省市区作词曲,“歌遍中国”,每个省份至少写一首。截止今日,这一创作仍在进行中。

资深的文学评论家汪兆骞在谈到对汪国真音乐的整体感觉时断言:“汪国真的音乐成就会超过他的诗!”在他看来,诗人的情怀与对艺术的独特感悟在汪国真的音乐中得以充分体现。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一次次再出发,从诗人华丽转身成为书画家、作曲家,在诗歌、书画、音乐等领域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并创出自己风格和特色,汪国真是引人注目的,也是最成功的。但是,平易儒雅的汪国真却用诗歌表露了自己的心声:“成功是出色的平凡。”他的书法、国画,乃至他的作曲,一如他的诗歌,都是心灵奔放的歌唱,音乐旋律的流动,平凡之中见伟大!

汪国真的成功,再次向我们证明许多艺术门类都是触类旁通的。诗歌的张弛、错落和书法互为映证,音乐的节奏、韵律与美术的意境、挥洒也和诗歌的创作一脉相承。但在人们眼里,“书画家汪国真”与“作曲家汪国真”仍然是“诗人汪国真”,因为他书法的对象大都是自己创作的旧体诗,他为之谱曲的也多是自己那些朗朗上口的新体诗,他在书画的挥毫泼墨中,在音乐的旋律中,继续寻找着诗的意境……

夜深了,电脑中的《但愿人长久》仍在不知疲倦地单曲循环,白雪倾情演绎着汪国真对苏轼词的演绎。在结束这篇访谈稿之前,请允许记者与读者一起欣赏汪国真的《欣赏》:

有一种旋律古色古香

有一种情调水远山长

有一种语言箫音筝骨

有一种风景过目难忘

有一种黄昏菊魂兰魄

有一种妩媚穿透时光

有一种风格剑胆琴心

有一种人生不同凡响

(编辑:如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

豪放厚重,雄浑苍茫——李冠德山水画的笔墨意境豪放厚重,雄浑苍茫

李冠德的作品显现出山川的风姿与神韵,溢出沧桑悲凉之气和无尽的形神魅力,饱含朴拙厚重的磅礴气势和空谷回音的风骨神韵。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融入现当代的变化和西方艺术的思潮,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用笔其实都深藏乾坤,或粗犷豪放、或精细稳健的墨色,营造出独具匠心的意境,虚实变幻间达到了澄澈空灵的至美至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倾听山水的韵律——读著名画家王德龙笔下的山水倾听山水的韵律

王德龙从小热爱生活,眷恋大自然,长期坚持写生,传统笔墨基础扎实,在色彩上勤于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山水作品,雄奇与秀美共存,树木茂盛,急流浪卷,云气浮动,峭拔逶迤,磅礴苍润。或云海迷朦,或瀑流飞溅,或满山朝霞,或月隐长空。画面清隽秀润,意趣生动,墨色沉静,简洁淳厚。用笔洒脱洗练,既有阔笔大写意式的整体造型,又有细节真实的描绘,将群山高迭,草木畅茂、云气滃郁的特定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