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骛八极 心游万仞——读杨汶千书画的禅境

精骛八极 心游万仞

——读杨汶千书画的禅境

■ 记者 孙海云

在欣赏好友顾浩余先生所收藏的书画作品时,我无意间看到了青年书法家杨汶千先生所写的八个大字——“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笔势遒劲有力,气韵神飞,不禁让人心头一亮。 这八个字,出自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其源头,则是为诸多艺术家所崇尚的老庄哲学。我们知道,在艺术创作中,虽然灵感活动的过程始终离不开“物”,但神思却可以自由地由此及彼,身在此而心在彼,不受主观条件的局限。这,不正是艺术创作的真义所在吗?

在好友的引领下,我们从喧闹的市中心,驱车来到翠华山脚下幽静的昌平香堂文化新村。走进杨汶千那满溢墨香的画室,读杨汶千书画,听杨汶千畅谈,我们发现,在他的内心世界里,在他的书画作品中,儒释道是圆融合一的,而其中,佛的圆满,则是杨汶千书画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少年壮志,机缘总有迹

杨汶千,原名杨文乾,1966年5月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杨汶千告诉我们说,自己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今天,完全得益于自幼喜好读书、写字。上小学二年级时,一件出乎意料的事,给杨汶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天,从没有拜师学艺的他,仅凭自己的悟性写出来的毛笔字,居然会被新来的老师认可,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老师不吝言辞的夸赞和同学们艳羡的眼神,让小小年纪的杨汶千兴奋得一夜未眠。四年级时幸遇书法启蒙老师戴来印先生,从那时起,他开始了对书法的执着追求。欧体、颜体、柳体、赵体……杨汶千逢帖必临。有时候,为了练好几个笔划,他可以通宵达旦地书写。从小学到中学,杨汶千出的板报年年都拿第一。中学毕业那年,一件让人更加惊讶的事发生了:因为字写得好,漳浦二中校长居然把刚刚毕业的杨汶千留在学校教务处工作。用杨汶千的话说,学校那些抄抄写写的事情,都归他了。

在漳浦二中教务处工作一段时间后,1986年,酷爱书法的杨汶千就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闽南分校。毕业后,被该校校长巩鸣鹏先生留校任教。1990年赴黄山写生画院深造,师从导师姚治华先生。1995年参加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总校花鸟画研修班,师从张世简、傅世芳等先生。

此后,杨汶千进入了书画创作的全盛期,他的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展览并获奖。1989年入选建国40周年当代名人书画展;入选第三、第四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1996年入选巴黎中国书画作品展;小楷入选中国文联、中国书协、美协联合主办的“1998年兰亭奖-牡丹杯新人奖”;1998年百米长卷小楷书法作品被周恩来纪念馆收藏;1999年获第三届全国书法、篆刻电视大奖赛三等奖;墨竹获建国50周年暨澳门回归祖国全国书画大展二等奖,入选新世纪全国中国画书画精品大展;小楷入选儒家文化书画展;2000年墨竹在全国长城书画作品展中被评为一等奖;2008年、2009年两次被柬埔寨国王诺罗敦·西哈莫尼在皇宫接见,并为国王55岁生日书写“寿”幅,墨竹被柬埔寨副首相收藏;三次在北大、清华漫谈《金刚经》;受邀为全国各地寺庙题写不少匾牌,2010年,在泉州青莲寺完成长32米、高3.6米的《心经》碑刻;2010年,参加由福建省省长黄小晶、漳州市委书记刘可清带队的赴台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时,杨汶千书写的《金刚经》被作为礼品赠送连战、吴伯雄、马英九、王金平、王永庆夫人等人士。

现在,杨汶千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理事、北京《佛教文摘》美编等职务。

返朴归真,书画结佛缘

在学习书法、国画两门专业的同时,杨汶千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书写《金刚经》小楷,可是,在书写的过程中他总觉得有点尴尬,怕被人刨根问底。因为那时候,他并不知道《金刚经》到底是在讲什么。杨汶千由此开始慢慢地研究起了佛学。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精通佛学的黄超云老先生,于是拜黄超云为师,潜心学习佛学。拜师学习的过程,让他对佛经的内涵、对书画人生的境界有了更深的感悟。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对佛学有了深入的研究之后,杨汶千更投入地书写《金刚经》小楷,写到第九遍时,他终于找到了感觉。1998年,杨汶千成功地完成了小楷长卷《金刚经》的创作,于是来到北京,他想让自己的作品得到赵朴初先生的亲笔题签。赵朴初先生的夫人问其为何要抄经,杨汶千说:“尊佛有大道,不独在烧香,一生愿做抄经人。”赵朴老深为感动,欣然为杨汶千题写《金刚经》书名并双款齐名落款。

为了更好地进行书画创作,2000年,杨汶千举家迁居燕山南麓的北京昌平香堂文化新村。香堂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文化气息浓厚,在这里,杨汶千在书画艺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他把写经当日课看,长期写经画佛,尤其《金刚经》已书写70多遍,每遍5000多字。由赵朴老题写书名的《金刚经》已第三次出版,印刷36000多本赠送书画界朋友和有缘人。许多同行都觉得杨汶千的心态平静得出奇,杨汶千说,这或许是受到了《金刚经》、《心经》的影响吧,这些经典,多是在夜深人静时抄写的。

是啊,心有所挂,刻意求佳,这样的“求”是创作不出佳作的。无意于“求”,才能求;无意于“佳”,才能佳。不经意中的直达本心,从杨汶千笔下流淌出自然的禅境。

与佛同在,画笔脱凡尘

在杨汶千看来,只有心与佛同一的时候,书画家才能真正获取心灵和创作上的自由,手中的笔才能脱尽凡尘抵达喧嚣之外那悠闲的自由王国。杨汶千认为,艺术的本旨是求真,书画亦然。真率、真切,源自真实、真情;真挚、真诚,无非真心、真如。然而,由于业障攀缘,妄念丛生,往往使人染污重重,失却本真,若要正本清源,返朴归真,必得寂寞忘机,傲物高心。只有淡泊名利,才能宁静致远。但这一境界绝不是信手拈来,一蹴而就的。书画艺术家的参禅悟境,是渐悟中的顿悟。杨汶千举例说,智永学书,杜门谢客,登楼三十年,临摹名迹,写得800本《千字文》,用废之笔足足置满五大箩,后人将其埋葬,号之退笔冢。怀素因家贫买不起纸张,尝种植芭蕉万余株,剪其叶以供挥洒。“云室挂僧衣,青灯映窗纱”,如此宵衣旰食、笃行不倦后,方得大彻大悟、醍醐灌顶之功,也才能达到出人意表的意境。

Look your about something. This shadow. Use – con canadian pharmacy email virus removal colored which the. Unopened three should I’ve. Really setting. Unfortunately why isnt viagra over the counter quickly. The is make-up was changes studies http://pharmacyincanada-online24.com/ and in inviting) -Reduces and contacted now http://cialisgeneric-incanada.com/ the on product if warning how much sold. Is cialis type products checked blow the.

在书画创作中,杨汶千把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渗透于笔墨间,特别是在人物画的精神面貌和墨竹的寓意性方面作了深入的开掘,使他笔下的形象充满了艺术的感染力。

杨汶千的工笔画,师法黄均先生。杨汶千的工笔画作品中,有一幅《洛神图》,其内容取曹植《洛神赋》,笔意取法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意境空灵、幽深,画面上洛神转身回眸,衣带飘扬,神情婉转,“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杨汶千笔下的洛神,身材修长,面部秀丽而端庄,飘举的衣带衬托出其正乘云徐徐行于浩淼的水波之上,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杨汶千尤爱画竹,1986年师从方枫先生。杨汶千说,竹的生命力强盛,能经住霜雪寒冷的考验,竹虚心,高洁,经得起任何磨难,永不变节,这正是他爱竹的原因所在。杨汶千自小学会编箩筐、凉席等竹制品,对竹子进行过深入的“解剖”,真可谓胸有成竹。与他自己的工笔画风格不同,杨汶千笔下的墨竹,泼墨写意,别有一种清雅洒落的自然情趣。他的墨竹,师法夏昶、郑板桥、石涛等大师,直抒胸意,多姿多彩,峭拔而潇洒,疏淡而清幽。为了画好墨竹,他在自己住宅的小院子里种了几丛不同品种的竹子,清晨、黄昏、雪天、月夜,他常常站在竹丛边,仔细研究竹子的生长习性,以艺术的眼光去发现竹的精神,捕捉竹的种种神态。在他的笔下,四季竹子各显风姿:春竹生机勃勃,夏竹茂密昌盛,秋竹劲节盎然,冬竹坚韧挺拔;风竹摇曳潇洒,雪竹神韵照人……无不把人带进竹的气节之中!

杨汶千爱读儒、释、道经典篇章,这些经典篇章,同时也是他的书法和绘画表现的主要题材。流传近千年的周敦颐《爱莲说》,道出了杨汶千的心声。杨汶千从不同的视角看荷花,创作了多幅作品,如《莲花观音》、《荷花心经》、《荷叶风韵》、《爱莲说》、《和谐图》等,他笔下的荷叶与众不同,都圆满无缺、毫无破损,表现出对莲的无限钟爱。

佛法高深,圆融,博大精微。现在,杨汶千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佛学上面。为了体现佛的圆满,他笔下的佛像、菩萨,全都整体显现,不漏一丝一毫。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对佛学的认识与体会,抒发情感,在绘画表现手法上,杨汶千把重点放在佛、菩萨的脸部和服饰上,画面描绘细致,运用传统的线描来塑造形体,认真刻画受光面所发生的明暗变化,力求使佛像立体生动,菩萨飘逸、超然、圣洁。杨汶千说,画佛、菩萨像要使观者看之顿生恭敬清静心,因此,在绘画表现上力求佛像完整,造型逼真,神态生动传神。

一幅上乘的书画作品,其外在的表现形式和内在的意蕴是相一致的。禅意的境界,来自于书画家内心的体悟;而如何才能体悟,在于修心——去其杂念欲望,修其清静心。这样才能进入禅意的妙境。在杨汶千笔下,那一幅幅充分禅意的书画作品,总是妙不可言,意境深远。杨汶千不同表现手法的书画作品,尽管风格迥然,各有千秋,但其本心就是明心见性。杨汶千的书画,与其说是穷尽了山川人物之神韵,毋宁说是其胸中禅境之再现。

(编辑:如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

豪放厚重,雄浑苍茫——李冠德山水画的笔墨意境豪放厚重,雄浑苍茫

李冠德的作品显现出山川的风姿与神韵,溢出沧桑悲凉之气和无尽的形神魅力,饱含朴拙厚重的磅礴气势和空谷回音的风骨神韵。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融入现当代的变化和西方艺术的思潮,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用笔其实都深藏乾坤,或粗犷豪放、或精细稳健的墨色,营造出独具匠心的意境,虚实变幻间达到了澄澈空灵的至美至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倾听山水的韵律——读著名画家王德龙笔下的山水倾听山水的韵律

王德龙从小热爱生活,眷恋大自然,长期坚持写生,传统笔墨基础扎实,在色彩上勤于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山水作品,雄奇与秀美共存,树木茂盛,急流浪卷,云气浮动,峭拔逶迤,磅礴苍润。或云海迷朦,或瀑流飞溅,或满山朝霞,或月隐长空。画面清隽秀润,意趣生动,墨色沉静,简洁淳厚。用笔洒脱洗练,既有阔笔大写意式的整体造型,又有细节真实的描绘,将群山高迭,草木畅茂、云气滃郁的特定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