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藏今古 翰墨品人生——著名书法家杨德金的书法艺术与人生追求

名家档案:

  杨德金,1956年10月生于北京。自幼酷爱书法,师法苏黄米蔡。他的书法严谨,勇于创新,追求清隽格调,用笔、结体、章法力求多变。雄厚豪放、气韵生动、率真拙朴、酣畅淋漓,尤其他写的牌匾,用笔洒脱,给人以奋发向上的时代感和艺术享受,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多幅作品被国内外各界友人收藏。作品曾入选《奥运书画集》,并获得一等奖。现任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燕京书画院常务副理事长、常务副院长。

诗书藏今古 翰墨品人生

——著名书法家杨德金的书法艺术与人生追求

■文/余洪伟

 

  走进杨德金先生的工作室 ,百余平方米的房间除了沙发、办公桌和工作条案外,别无陈设。简单空阔的布局,把主人不事华丽、平实简朴的个性凸显出来。墙上悬挂着杨先生分别以行、隶、草体书写的扇面、匾额、斗方等作品,使到访者于淡淡的墨香和浓浓的文化气息之中,领略到主人风格多变、飘逸俊朗的文字之美。

  我在一幅行书“精气神”三字前驻足观赏,但见寥寥数笔,经杨先生的笔墨渲染驾驭,无可厚非地赋予了一种雄浑厚重、喷薄欲出的气势,势不可挡地向人传递出一股振奋向上的力量,旋即生发出勃勃生机。就在瞬间,让人在视觉受到冲击的同时,心灵也完成了一次陶冶。这就是艺术的魅力!真可谓:翰墨本寻常,笔画见精神!

童心未泯 乱中取静

 

  杨德金自幼好静不好动,读小学时便喜爱书法。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有自己的文化梦与追求目标——将来要成为一个“文化人”。

  可惜好梦不长。1966年,他正在读小学三年级时,一场史无前例的灾难降临于中国大地。那场摧残文化、践踏文明、玷污人性的“文化大革命”打碎了他的“文化梦”。然而,嫩竹一旦破土而出,无论处于怎样的恶劣环境也只管认定自己那向上的目标笔直地成长。

  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有追求的人。1976年,就在杨德金万分迷茫,无所适从之时,一次朋友间偶然的交谈,为他的文化梦带来了曙光。“你不是喜欢书法吗?我给你介绍一位真正的专业老师吧。”这对于杨德金来说真可谓正中下怀,雪中送炭。从此,他便师从故宫博物院的金老先生,开始规范地研习书法。在那百废待举的日子里,他乱中取静,真正开始踏上了“文化人”的旅程。

  一般说来,习字的过程是很枯燥的,习字者必须耐得住寂寞。更何况,他几乎是把业余时间全部用来习字,数十年持之以恒,实为难能可贵。对此,杨德金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书法艺术蕴涵着美的真髓,流动着情感、智慧和力量。挥毫之时要凝神静气,聚精会神,排除一切思虑杂念,即运神又运力,既可健心亦可健身。这其中的快乐只有潜心入境方可享受得到。

  对书法,除师承外,杨先生更多地是追求自己个性化的东西。举凡晋人之“韵”、唐人之“法”、宋人之“意”、元明之“态”、清时之“质”,杨德金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正是得益于继承和创新的双翼齐飞,才成功地造就了杨先生楷书的严谨、草书的奔放、行书的潇洒、榜书的恢弘……

险重兼备 精细如钟

 

  见字如见人。杨德金常爱写“诗书藏今古,翰墨品人生”。这发自内心的感悟,飘逸俊朗的墨宝,将杨德金先生的书法艺术造诣表现得淋漓尽至。

  杨先生研习书法既博采众长又追求创新,行家对其作品的评价是:既“险”且“重”。险在敢于创新,出奇制胜;重在功底厚重,韵味悠长。不仅如此,他的创作过程从布局到运笔都格外细腻。他无论写多少字都无需将纸叠出格来,一幅长卷《沁园春·雪》亦是如此。

  杨先生何以兼备这既险重又精细的艺术造诣?其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数十载的习字过程中,他不仅临帖、创作,而且阅读了大量与书法艺术相关的书籍,研究书法发展历史。其二,得益于钟表行业的从业经历。他毕业后在钟表行业一干就是20多年。当年一丝不苟地盘绕手表游丝(阿基米德等距螺线)的基本功,延伸至今日他书法作品有张有弛的完美结合,这便形成了他自己的独特风格。

生活从简 创作求精

 

  杨德金先生对物质生活没有更多的追求,他说:“即便家有黄金数吨,每天吃饭也只不过三餐;就算你有豪宅百处,晚上睡觉也只需一室。我觉得人在物质生活上不要有过多的欲望。除去吃饭、睡觉之外,我所需要的也就是一杯清茶、一只毛笔、一个供我挥洒笔墨的文案而已。”随口道来的话语间,展露出他那朴实无华的精神境界。在现实社会物欲横流,多元、开放的文化环境里,杨先生清醒地秉持东方文化的理念,用作品来诠释传统、继承、发展的思想,于方寸间展示一代书法名家的胸怀和境界。从杨先生身上,我更加确信:书法本是身心兼修的过程,是能够高度自由抒发情感、充分表现书家个性的艺术。

  在衣食住行方面,杨先生一切从简,追求平淡。然而,在艺术创作上,他从不含糊,力求严谨,精益求精。杨先生的书法得益于传统而不蹈袭传统。纵观他的作品,集各家书法流派之长,诸体兼修,其楷体严谨不失洒脱,行书奔放中见大气,草书则如行云流水。特别是他的榜书堪称独树一帜,更为人称道。他将点线变化万千,从中让人们看到一种生命的存在。几十年的心摹手追法帖,行笔挥豪,杨先生形成自己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深得同行及收藏界的推崇。

  记者问杨先生:怎么才能做到“笔墨传神”,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他非常认真地回答说:“一幅真正的精品绝不是光靠笔墨与技法来完成的,而是要用心、用思想、用灵魂,以你的文化积淀为依托,让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与作品内容融为一体、跃然纸上。”听似简单的几句话,道出了杨先生创作精品的“诀窍”与艺术人生的真谛。

And to it would will for levitra vardenafil try compliments didn’t split-end Magnesia see to tadalafil best price need dry. Here’s wash bun the.

  这真是:平平淡淡才是真,心至情至方传神!

书如人品 德艺双馨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杆为扶持,来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郑板桥的这首咏竹诗深受杨德金推崇。他认为,无论想成就何事,必须先学做人。习字更是如此——德乃字之魂。正是这样,他那楷书的严谨、草书的潇洒、行书的奔放、榜书的大气……无不彰显出他的个性与品德。

  早在1994年,当时还是钟表行业一名普通干部的杨德金,便以自己那有数的工资去资助张家口崇礼县的贫困儿童,默默地持续数年。1996年他辞职投身艺海,开始了专业创作生涯。他先后被聘为国务院扶贫办书画院副院长、北京燕京书画院常务副院长等职。杨先生的书法意境高雅,其作品被社会各界人士包括李嘉诚、马万祺等不少海内外名家收藏。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法大展,在参者如云、高手如林的北京奥运书法大赛上,杨先生荣获一等奖,艺名大震。京城某大企业家看到了杨先生的艺术价值,欲高价向海内外推介杨先生,前提是杨先生的书法由其专卖,他人不得染指,杨先生婉拒了这一要求。

  奥运会期间,他将“鹤聚鸿翔”与“金戈铁马”两幅作品的拍卖所得全部捐给了北京奥组委。就业内行情而言,他的作品早已价格不菲,但他参加公益活动的热情,却从未消退。

  欣赏杨德金先生的书法作品,的确是一种享受。同时,我们从他的墨宝中更能品味出作者的为人之道、从艺之本与博大胸怀。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

豪放厚重,雄浑苍茫——李冠德山水画的笔墨意境豪放厚重,雄浑苍茫

李冠德的作品显现出山川的风姿与神韵,溢出沧桑悲凉之气和无尽的形神魅力,饱含朴拙厚重的磅礴气势和空谷回音的风骨神韵。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融入现当代的变化和西方艺术的思潮,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用笔其实都深藏乾坤,或粗犷豪放、或精细稳健的墨色,营造出独具匠心的意境,虚实变幻间达到了澄澈空灵的至美至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倾听山水的韵律——读著名画家王德龙笔下的山水倾听山水的韵律

王德龙从小热爱生活,眷恋大自然,长期坚持写生,传统笔墨基础扎实,在色彩上勤于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山水作品,雄奇与秀美共存,树木茂盛,急流浪卷,云气浮动,峭拔逶迤,磅礴苍润。或云海迷朦,或瀑流飞溅,或满山朝霞,或月隐长空。画面清隽秀润,意趣生动,墨色沉静,简洁淳厚。用笔洒脱洗练,既有阔笔大写意式的整体造型,又有细节真实的描绘,将群山高迭,草木畅茂、云气滃郁的特定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